- 首页
- 集藏
- 演义
-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明 酉阳野史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刊本,署"晋平阳侯陈寿史馀杂纪,西蜀酉阳野史编次",酉阳野史的真实姓名无考。全书一四五回,共十卷。序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序",其目录为"新镌全像通俗演义续三国志目录",正文卷首题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书末有言曰:"此书原本共计二十卷,今分作二集而刊......"未见。
卷一
第一回 后主降英雄避乱
第二回 二贤合计诛邓艾
第三回 晋武帝兴兵伐吴
第四回 王浑王浚大争功
第五回 郴岭吴将败晋兵
第六回 晋武帝大封宗室
第七回 陶璜郭钦谏撤兵
第八回 关防孔苌相结纳
第九回 刘璩改名投元度
第十回 齐万年锁川打虎
第十一回 晋武帝托孤杨骏
第十二回 张宾被劫访元达
第十三回 柳林川刘渊聚兵
卷二
第十四回 齐万年独斩三将
第十五回 诸葛宣于别徐光
第十六回 赵石勒上党聚义
第十七回 齐万年泾阳大战
第十八回 刘渊大破司马伦
第十九回 司马肜雍州败绩
第二十回 王济荐周处行兵
第二十一回 张华举孟观西征
第二十二回 万年死张宾破敌
第二十三回 梁王遣傅仁和汉
第二十四回 贾后夺权害杨骏
第二十五回 司马玮杀汝南王
第二十六回 帝敕张华杀楚王
卷三
第二十七回 叙李特出身本源
第二十八回 晋惠帝任用张华
第二十九回 张茂先好贤得士
第三十回 贾后妒杀皇太子
第三十一回 张韪劝父逊相位
第三十二回 赵王伦谋废贾后
第三十三回 孙秀设计害石崇
第三十四回 赵廞谋反请姜发
第三十五回 姜发设计斩陈总
第三十六回 赵王秉政篡大位
第三十七回 齐王会兵讨孙秀
第三十八回 成都王大破孙会
第三十九回 齐王灭赵专朝政
第四十回 刘渊接位复汉仇
第四十一回 汉刘渊平阳建都
卷四
第四十二回 刘灵钜鹿战许戌
第四十三回 关防钜河擒许戌
第四十四回 汉兵夺取常山郡
第四十五回 刘聪兵下兖州城
第四十六回 张孟孙智取汲郡
第四十七回 关继雄馘斩庞鹰
第四十八回 刘聪议取瀛州郡
第四十九回 蜀李特谋杀赵廞
第五十回 流民聚众拒辛冉
第五十一回 罗尚会兵征李特
第五十二回 罗尚因败擒李特
第五十三回 李国设计夺汉中
第五十四回 李雄并川称成国
第五十五回 汉夺魏郡渡漳河
卷五
第五十六回 宣于说退四雄兵
第五十七回 成都王大会军兵
第五十八回 晋王侯选择先锋
第五十九回 成都王出兵征汉
第六十回 陆机布阵战张宾
第六十一回 张宾布阵战陆机
第六十二回 刘聪退兵遭晋败
第六十三回 刘曜石勒双进兵
第六十四回 夏庠围刘曜被打
第六十五回 石勒连斩晋四将
第六十六回 五鹿墟晋汉斗阵
第六十七回 斗阵法汉败晋兵
第六十八回 晋汉通和两罢兵
第六十九回 司马冏骄横起祸
卷六
第七十回 长沙谋议取齐王
第七十一回 顾秘起兵平石冰
第七十二回 晋惠帝三王互战
第七十三回 关邺两兵围洛阳
第七十四回 司马越害长沙王
第七十五回 王浚大破司马颖
第七十六回 石勒辅汉收赵魏
第七十七回 石勒襄国破王浚
第七十八回 刘曜兵打西河郡
第七十九回 关家兄弟擒吕钟
第八十回 东海会兵讨张方
第八十一回 祁弘迎驾破长安
第八十二回 司马越专权制帝
卷七
第八十三回 陈敏谋反据江东
第八十四回 刘弘死陶张回兵
第八十五回 甘顾诸贤诛陈敏
第八十六回 慕容廆兼并辽东
第八十七回 王弥刘曜寇洛阳
第八十八回 刘灵祁弘齐射死
第八十九回 苟晞拒汉杀汲桑
第九十回 曹嶷际遇据青州
第九十一回 杜弢反王陶征讨
第九十二回 坦延诈降破刘曜
第九十三回 石勒南侵据江汉
第九十四回 汉破洛阳掳怀帝
第九十五回 石勒袭苟晞报仇
第九十六回 石勒谋并杀王弥
第九十七回 刘曜一打长安城
第九十八回 索綝会兵破刘曜
卷八
第九十九回 姜发关河夺并州
第一○○回 刘曜二打长安城
第一○一回 孙纬甲始败石勒
第一○二回 石勒伪降擒王浚
第一○三回 张敬廪丘破刘演
第一○四回 刘聪三打晋长安
第一○五回 刘曜掠关西诸郡
第一○六回 汉破长安愍帝降
第一○七回 石勒奉诏并晋阳
第一○八回 元达死关姜辞职
第一○九回 关姜罢靳准专权
第一一○回 猗卢伐子遭刺殒
第一一一回 东晋江东接天位
第一一二回 周访杨口破杜曾
第一一三回 郭璞避乱过江东
第一一四回 王敦一计害二王
卷九
第一一五回 李矩救洛败汉兵
第一一六回 韩璞上邽败陈安
第一一七回 汉刘约死后还魂
第一一八回 段匹殚杀害刘琨
第一一九回 刘聪死靳准谋汉
第一二○回 靳准灭汉乱平阳
第一二一回 刘曜石勒灭靳准
第一二二回 刘曜石勒灭靳党
第一二三回 祖逖收张平樊雅
第一二四回 石赵王大封群臣
第一二五回 赵刘曜悔过兼陇
第一二六回 晋祖逖威震河南
第一二七回 石勒兼并幽燕地
第一二八回 王敦霸荆襄思乱
第一二九回 王敦谋乱害谯王
第一三○回 赵封仇池陈安反
卷十
第一三一回 刘赵主剿陈定陇
第一三二回 王敦叛据石头城
第一三三回 魏义助逆破长沙
第一三四回 刘赵下凉李雄死
第一三五回 郭璞尸解成仙去
第一三六回 明帝南皇堂大捷
第一三七回 周光斩钱凤归正
第一三八回 石勒并齐擒曹嶷
第一三九回 刘岳荥阳退石生
第一四○回 二赵争雄夺荥阳
第一四一回 刘曜蒲坂破石虎
第一四二回 苏峻谋反抗庾亮
第一四三回 温峤会兵讨苏峻
第一四四回 陶侃兴师讨苏峻
第一四五回 三大帅平定苏峻
粤自书契肇兴,而纪功纪言代不乏史。黄虞已前,尚无若左闻人之内外传、战国士之纵横语、马班之两汉纪,瑰玮瑰丽,耀人心目,博士家业已沉酣浸灌其间。顾其古调奇韵,员机奥理,可以赏知音,不可以入俚耳。于是好事者往往敷衍其义,显浅其词,形容妆点,俾闾巷颛蒙皆得窥古人一斑,且与途歌俗谚并著口实,亦牖民一机也。矧人才之盛,古称三国。方党锢之英既烬,卯金之焰方潜。拥州邑者,人藏问鼎之奸;伏尘埃者,士怀奋翼之志。龙蛇争竞,豺虎同哮,一时英雄豪杰,相与借箸挥戈,而成败利钝,百年万状,亦当世得失之补也。乃陈寿所志六十五篇,简质遒劲,虽足步武前史,而正统未明,权衡未确,其间进退予夺,不无谬戾。涑水编其年而细微之事则略,新安挈其纲而褒贬之义则微,所藉以诛奸雄、阐潜德、彰暧昧、志奇幻,俾古人心□□若日星,即庸夫俗子、鄙薄懦顽,罔不著目睹其事,而感发惩创,阅之靡靡忘倦者,演义一书,不可无也。顾坊刻种种,鲁鱼亥豕,几眩人目。且其所演说,容有未厌人心处。故复为之校雠,为之增损,摹神写景,务肖妍媸,扫叶拂尘,几费膏晷。且复以晋书始事,略撰数首续之,所以大一统也。比换梓,分为一十卷,通计一百卅九回,聊当野史,以供耳食,非敢污博雅之目也。然于酒力乍醒、午梦方回、焚香啜茗、转卷垂青,未必非挥麈之一资也。较诸世说丛谭等书,岂遽多让云。时万历岁次己酉嘉平月穀旦
夫小说者,乃坊间通俗之说,固非国史正纲,无过消遣于长夜永昼,或解闷于烦剧忧愁,以豁一时之情怀耳。今世所刻通俗列传并梓《西游》、《水浒》等书,皆不过取快一时之耳目。及观《三国演义》至末卷,见汉刘衰弱,曹魏僭移,往往皆掩卷不怿者,众矣。又见关、张、葛、赵诸忠良反居一隅,不能恢复汉业,愤叹扼腕,何止一人!及观汉后主复为司马氏所并,而诸忠良之后杳灭无闻,诚为千载之遗恨。及见刘渊父子因人心思汉,乃崛起西北,叙拟历汉之诏,遣使迎孝怀帝而兵民景从云集,遂改称炎汉,建都立国,重兴继绝,虽建国不永,亦快人心。今是书之编,无过欲泄愤一时,取快千载,以显后关、赵诸位忠良也。其思欲显耀前忠,非借刘汉则不能以显扬后世,以泄万世苍生之大愤。突会刘渊亦借秦汉馀以警后世奸雄,不过劝惩来世、戒叱凶顽尔,其视《西游》、《西洋》、《北游》、《华光》等传,不根诸说,远矣。虽使曹魏扞力诸臣有知,亦难自免事伪助逆之咎矣。客或有言曰:书固可快一时,但事迹欠实,不无虚诳渺茫之议。予曰:世不见传奇戏剧乎?人间日演而不厌,内百无一真,何人悦而众艳也?但不过取悦一时,结尾有成,终始有就尔,诚所谓乌有先生之乌有者哉。大抵观是书者,宜作小说而览,毋执正史而观。虽不能比翼前书,亦有感追踪前传,以解颐世间一时之通畅,并豁人世之感怀君子云。
汉家二十四皇帝,明圣相承天下治。桓灵微弱质昏庸,不信忠良信常侍。刑馀阉宦把朝权,文武官员如狗彘。
陈蕃窦武被谋诛,李膺杜固遭屏弃。纷纷党锢半天下,贤良君子遭囚系。英雄豪杰尽不平,智士仁人皆愤气。
骞石多奸构祸基,何进无机谋失利。内难酿成董卓来,外寇黄巾起幽冀。李郭乘乱寇长安,献皇迁许皇纲替。
江南孙氏号东吴,移祚曹瞒称大魏。幸而汉德未全衰,昭烈英雄能继世。文倚卧龙并凤雏,武赖关张黄赵辈。
建国鼎足五十年,会遇强横司马氏。助曹恃势起侵凌,指顾虎狼入西地。后主暗庸黄皓奸,谯周妄议国遭废。
须臾篡魏又伐吴,三国迭亡俱无罪。魏臣服顺吴臣降,忘君事仇真可愧。汉将怀忠尽逃避,曾无一介归晋氏。
予怀汉亡关张后,史册不传书不备。而今表出世人看,聊泄生平忠义气。
第一回 后主降英雄避乱
盖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人之生,而有圣人继天立极以维人纪,上自三皇,中及五帝,下至商汤文武,迭相为治。当是时也,纯用礼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所不为也。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宜其延世三十,历年八百,后世鲜及焉。迨至战国,亡王用霸,日寻干戈,坏乱已极矣。秦用商鞅之法,尚战功,忽礼乐,虽然得志一时,幸吞六国,而享祚不长,传世惟二,孰谓天道微藐之不足信,礼乐教化之不足用哉?汉高之兴,能变秦律,立法三章,天下归心,随灭秦楚。虽然厄于强臣佞戚,光武卒能继述,垂统绵长,不亦宜乎!及于三国之际,炎精将涸,吴魏分崩,所赖荐生玄德,足称令主。至穷不背于仁,百败不折其志,天生贤哲为之羽翼。虽云立国一隅,而实君臣一德。以弱为强,六征九伐,敌畏若虎,足为一时之伟称也。奈何营中星殒,丞相云亡,遂使奸雄得志,千载于今,人心痛忿。幸而天道尚存,假手苗裔夷凶翦暴,使汉祀复兴,炎刘绍立。要惟卯金馀德未艾,礼乐未废,人心向慕之至也欤!
且说蜀主刘禅自癸巳登位,赖孔明当国,安享四十馀季。丞相既亡,至炎兴元年,其中宠用宦官黄皓,致先世文武大臣关、张、黄、马、赵诸勋旧子孙皆不得干预军事,或退闲,或致仕,于是国势浸衰,兵威不振。魏司马昭闻知,议欲伐之。当有王祥一门,常怀汉德,因上疏阻之云:"蜀土虽狭,民感其惠,君臣义睦,无隙可乘。况今岁星在蜀,伐之恐致不祥。"昭不听,乃命邓艾领兵五万,自狄道越甘松岭出沓中,以绊姜维之师;诸葛绪引兵五万,自祁山趋武街桥头,以绝姜维归路;钟会引兵十五万,从斜谷、子午谷分作三路而进,以趋汉中。细作报入沓中,大将军都督军事姜维急修表驰奏后主。后主即命蒋舒、傅佥领兵二万,分守阳平等关要隘,更欲大发兵以助姜维。时黄皓用事,深恨姜维常欲除己,今若发兵助势,敌退爵尊,我必受亏,随阻于帝曰:"臣曾探得魏主深疑司马,司马自救不暇,焉能谋人?此来风闻乃惧我兵见加,故为虚张声势耳。"又引巫师诈诞,以聋帝听,以是帝遂不为设备,罢其预守之议,群臣皆不知姜维上表请兵之故。八月,魏军长驱大进。姜维闻钟会兵至,乃与廖化、张翼等合议扼守剑阁以拒之。钟会引兵攻打,被维出奇兵断会粮道,前后身自挑战凡数十合,互有胜败。会亦虑粮运险远,急未能得志,随退兵安营相守。忽探得姜维有袭粮之兵出矣,会心甚惧,即欲退回长安,再图后举。邓艾闻知,以书抵会曰:"窃窥蜀国无能为也。盖由宦竖专权,忠良解体,纵一姜维之智,亦不能驱众远出,不过虚为声势以分我军,彼得以逸待劳耳。将军但当坚守,待小将父子引本部兵,从阴平邪径,经德阳亭,出剑阁之背,西去成都,不过三百里,以奇兵出其不意,冲其腹心。姜维知之,必撤剑阁之兵,还救涪城,都督则可方轨而进矣,何退之有哉?如剑阁兵不回,涪城无救,取之甚易。姜维前后受敌,必为公擒,此不待智者可知也。"艾竟不俟约期,即引兵行无人之径七百馀里,凿山通道,极其险处,艾则自裹以毡,推堕而下,将士扳援鱼贯以进。至江油城,蜀将蒋舒以城降,傅佥战死,随逾阴平。忽于岩畔见一石牌,上题:"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艾探知乃诸葛孔明先设示警者。艾因大惊,遂访孔明之墓,躬备仪礼拜祭,以求赦宥。是夜乃梦二力士,称元运真君有召命,艾方犹豫,二士夹之而去。须臾至一处,殿阁峥嵘,光曜显赫,力士引艾至内门。仰观殿上,执事罗列,整肃森严。少顷,真君出御曰:"吾即孔明耳。往时谪降人世,目击曹瞒、马懿并无仁德,惟务奸伪,欺上惑下,窃据土宇。吾曾奏闻上帝,削其国籍。刘汉二十六君,守道育民,初无失德,宜使其裔兴汉复祀。其馀附奸凶忍之徒,悉填宪典,即目刘主迎降,乃保众惜民之仁。尔兵进城,若不约束,大祸旋至,可宜知改。"谕毕,命力士引还。后来邓艾忘戒纵暴,父子遭戮,钟会亦坐诛夷,魏晋国祚不永,刘氏继立,汉祀复存,皆如梦中之语。艾既觉悟,神思惑乱,按兵迟回者数日。邓忠等进曰:"大人深明理道,何不察妖幻者邪术也?是不脱王郎假妻为神,以阻光武之故智耳!何因一梦,随阻军心?正中其术矣。"艾随释疑,引兵而起,进至绵竹。飞报入成都,后主大惊失措,慌议出师,群臣无敢应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