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演义
- 台战演义
台战演义
台战演义
序一
序二
序三
例言
人物图
卷一 刘将军初胜倭奴 林观察奖赏兵勇
卷二 探军营桦山遭获 赴筵席倭奴被捉
卷三 家人焚身报主 倭奴破腹伤心
卷四 买棺木刘公定计 掘地道日本伤人
卷五 黑旗兵编成羽扇 刘大帅安设鱼雷
卷六 公子报国练水军 淮勇遣散渡轮船
续集卷一 倭贼停船远避 生番出力报恩
续集卷二 刘将军杀奸示众 张夫人寄子修书
续集卷三 扮绅耆奋击酋营 率义民收复新竹
续集卷四 台湾五省门户 日本一鼓可平
续集卷五 用竹草大帅出谋 画蟾蜍倭奴必败
续集卷六 刘将军致书陈情 王大臣上表代奏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序一
「台战实纪」一书,乃刘公在台湾与倭寇接仗之实纪也。
谨考台湾之地,孤悬于东南海中,远京师七千余里。而刘公者,名永福,曾任福建南澳镇总兵。曩与法国接仗,谋勇兼施,其功最伟。所率兵勇,以黑色旗甲为号,人称之为「黑旗党」。刘公名早扬于天下,臣民所共知也,故兹书不必烦言,而见者自知。刘公之威能镇洋寇,况区区东洋一岛夷哉!
或以此书语近虚诞,不足入高明之目者。余谓不然。夫书或言事,或言理;言事贵实,言理贵正,无非使人趋正避邪,慕善憎恶,所以有益于今人,流传于后世,皆可笔于书以为不朽也。此书如谓言事不实,则史记数万言,果无一字一句而不谬者?即如论大道则先黄、老,序游侠则退处士,传货殖则崇势利,此非史笔之谬乎。然则,古之叙事之书,首推史记,而司马之才,尚有所蔽,况今人无司马之才,而假事作书,实非易事,且笔法不华,虽虚可信,老子所谓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也。小说家美言如「三国演义」者,真笔法之最妙,故称第一才子书,其文之变幻、笔之奇绝,足能令人喜笑惊骇,连披不厌。读者信耶、不信耶?其事实耶、不实耶?若不实,则汉末鼎足三国,果一日无事耶?昭烈、孙、曹等亦谓无其人可乎?不但吾知不可,世人皆知不可也。此台战之事,亦有不可谓无其人无其事者也。况京师播传已久,虽众论不一,而刘、林等辈皆实有其人,澎湖等处实有其地,盖作者假此发言,以慰人心,读者当以与才子书聊供闲阅解闷之书,可驱睡魔,而其事之虚实务欲辨信者又如何哉!彼既云「实纪」,吾即信为不虚,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可也。
岁次乙未桂月,枕流斋主人题于西窗下。
序二
昔圣叹氏批「三国演义」云:三国演义一书,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杜少陵诗曰:『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此言世事之不可测也。今甲午、乙未两年,耳目所经之事,实有过于「演义」者。如本是朝鲜土匪变乱,却弄出倭寇乱朝鲜,则一变。本是我国定乱朝鲜,却弄出倭寇击我船,则一变。本是万寿宏开、臣民欢忭,却弄出干戈满地、征调频繁,则一变。本是我国灭倭贼,却弄出倭贼侵我地,则一变。本是我国与倭为仇,却弄出我国与倭和议,则一变。本是我国赔倭军费、让倭台湾,却弄出刘、林坚守台湾,率兵反攻倭寇,则一变。本是京师撤兵、各见太平,却弄出虐疾大起、灾疫流行,则一变。本是抛戈弃甲、人离镝锋,却弄出老幼得病、转瞬气绝,则一变。本是倭寇甫安,又弄出陕、甘回匪猖獗,则一变。本是京师食用少而价贵、人心惶惶,反弄出百物多而价廉、人反不要,则一变。呜呼!天公脉脉,世事茫茫,为人讵可〔□〕哉!若有博识多学之士,将此实事编述一书,则有无数奇言妙笔,无数幻绝怪异,足能令人击节笑语,痛浮大白,岂非天然实事,一部大奇书哉!
序三
夫天下之物者,乃天下人公共者也。而物各有主。是其〔主〕,虽千万里终能自至;非其主,虽朝夕玩赏,终亦必去。要以人知物各有主之理,而存公共之心,则得者真可喜,喜其物之投我,我即其物之主也;而未得者亦可喜,喜其物之不投我,我必非其物之主也。凡物之聚散得失,皆有定理;况文人皆着之书哉。
光绪乙未中秋〔□〕四日,市有卖刘大将军「台战实纪」者,奈余琐事匆忙,惜未暇细览,过而悔之,以为不能复见也。次日,敝戚秀翁者,因差毕至余舍,寒暄既已,袖中出书示余,视之,乃「台战实纪」也。见其文法真而不虚,简而易晓,前后照应,字句联贯,数百余言如一气呵成,不啻海上三山,有东峰明而西谷晦之意;又如半天云龙有露爪藏尾之势,可见而不可及者也。披览一过,遂使心目欣然。因思兹书原疑非余之物,故舍我而去也;不意忽来投我,岂非千万里而能自至者乎!
今余重订修饰,更如奇珍异宝,以为观此书者知余得书苦心,知余苦心则知秀翁知余宝书之意也。因叙其始末于此。
时光绪乙未重阳节、书于临溪精舍。古麓山阴堂孟吾居士题。
例言
一、此书原四本、十二卷,连图四十五页。上二本为初集,下二本为续集。今仍用「台战实纪」原名,仍订四本,以元、亨、利、贞为目。
一、原书无套,今大加修饰,增页装套,可留久远,无杂乱失没之虞。
一、原编无目,今于每卷中要紧处拟出「目录」一联,列于卷首,以备读者易考。
一、阅此书者,当以刘公报国之志为全书之大义。其报国之忠,正于肺腑。最可惜者,刘公不得封疆之倚,以展骥足耳。
一、才子书多半无中生有,虽成妙笔,究竟虚文,尚不如阅此实事之书,令人称快也。
一、是书作于甲、乙之年,人心惶恐之时,故未能周备。或有同好,将此书一一润色,犹觉妙笔。
卷一 刘将军初胜倭奴 林观察奖赏兵勇
此卷先叙刘将军一小传,次叙台湾地理,然后叙倭寇犯境之由,并割台、赔费之议。此为一部「实纪」之大纲领也。非作书者笔法之妙,乃当时之实事也。
迩来有天良者少,故敌倭奴所以难也。昔我国平定金川、伊犁、新疆等处,皆我兵所到,战胜攻取,何等威功,只因各有天良耳。今倭寇肇衅以来,我国屡次败北,民不安业,故有割台、赔费之议,以御倭奴狼饕之利心也,且息干戈而怜两国生灵之涂炭也。若必以灭倭而后已,则我国十人敌彼一人,我国尚多万万耳,区区倭寇,又何惧哉!盖天德好生,故不忍灭绝其种也。
台湾乃我东南一隅之地,割于日本,不足惜也。岂略(疑误)刘公死据,与倭争雄,此刘公忠勇性成也。如当时将领中有似此十之二、三人者,决不致任倭奴在盛京一带猖獗之甚也。
狮球岭之战,杀得「倭肉乱飞」,此四字真千古新奇之文,解千古中国之恨也。彼作者不曰「碎割倭奴」,不曰「遇倭乱剁」,不曰「凌迟处死」,不曰「戮倭万段」,而曰「肉飞」,乃真笔法之活变也。「肉飞」者,言其酣战之时,仓猝之际,刘军所到之处,乱杀乱砍,而倭死无数残片,片片随风如飞也。此四字写刘公对敌之妙、战阵之趣,写刘军无退之志、攻取之勇,写倭奴被杀之多、阵毙之苦,有无数情形皆从此「倭肉乱飞」发出,阅者思之。
刘大将军渊亭,广西博白县人。素谙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识者谓张良再世、诸葛复生。前在安南,百战百胜。自法人扰我基隆,皇上特派将军助战。夫法人畏将军,一司马之畏卧龙也,遂求和好,永守前盟,而将军亦以是镇台湾矣。
台湾物产繁多,地势险峻,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一千八百里;东界海,西界澎湖,南界海矶头,北界基隆城,四面皆海,虽去北京东南七千二百五十里,实东南诸省之门户也。故复派唐总统同参军务。
去岁(甲午)倭兵犯顺以来,将不用命,要隘重地,拱手让人。皇上大度,不忍生灵涂炭,俯允割地、赔费之议,于(乙未)四月初十日李伯行观察到台交割。李观察闻台湾兵民义愤可畏,遂与倭酋桦山氏到澎湖交割。桦山氏以为旧时类也,口出大言,唾手可得。不知有大不然者。
十三日攻打台北,唐总统部下兵变,遂弃台北城池而走。倭兵上岸,掳掠财物,奸淫妇女,将总署、火药局一切烧毁。其时轰击之声,震惊百里。此次之败,实系淮军等受倭奴之贿,嘱为里应外合故也。倭奴一入台北,据为己有,台民不附己者搜杀殆遍。横行逆取,惨不忍闻。
刘大将军闻台北失守,警传日至,屹不为动。吩咐诸将带领二万人马,分遣各要隘扼守,并结番民数万人,协力札驻险津。将军自统大军,由新竹上郡一带进剿,杀毙乱军四、五千人;抵基山与林军两下夹攻,将倭兵截往。败下之乱军窜入倭营,乱相践踏。刘军合同林军,奋勇大战半日许,斩杀倭奴三千余人,伤者一千余人。倭奴带败残倭兵遁逃。
十四日,倭酋又带领倭兵三千余人,自台北分为两队。一由恒春后背进攻各海口,挡住刘军,一进攻基隆。又另派千人,暗渡三貂岭上岸,从僻路进发。一声炮响,三面环攻。台兵始则踊跃对垒,继则兵薄势微,首尾不接。淮、广等勇,反戈相向,以致溃败,基隆陷没,狮球岭亦被占据。
林观察闻警,仰天大哭,激励将士,整齐队伍,统带勇敢善战之兵五千人,扼守八堵。星夜分二队而进,将狮球岭围裹数重。倭人将欲喘息,忽听连珠炮响,急相分兵抵御。台兵势如潮涌,猛攻前进。自午至酉,倭人尸横遍野,倭肉乱飞,抛弃枪械,败北东遁。台军将士鼓勇追杀。直至基隆倭人大队接应,台兵始拔队而回,克复狮球岭。是役也,阵斩倭奴千余人,擒住倭酋一名,夺获军装、枪炮、饷糈、洋银无数。林观察即将银洋如数奖赏兵民,密授机宜,各归队伍。余详二卷。
卷二 探军营桦山遭获 赴筵席倭奴被捉
刘公命水兵扮渔人以诱倭奴之计,虽不新奇,然倭人何知其计哉!
二千余军正在枪炮对敌之时,忽云「烟雾蔽天」四字,伏兵放箭之际,忽写「骤如急雨」,此等句法笔法,可谓百忙中之闲笔也。谁谓此书不可与「三国演义」同日而语哉?
泰西人至刘营说客,幸刘公妙计退之;不然,又与泰西人结冤无已也。
倭国早知我国近来人心好利,故桦山氏至刘营,以金银动之。岂知刘、林等辈皆铁石心肠,不能以金银而易其心也。刘军亦只有勇敢之气,无利欲之心。此皆刘公平日训练有方、赏罚公明之所致也。故桦山之来,竟被所缚,其变幻出人意外。
刘公既缚桦山,而致书倭国,令彼来赎。刘公此法,剜却倭寇心头肉也。彼倭尚贪中国之利,岂肯送金珠来赎桦山哉,故由新竹而欲夺桦山也。
新竹之战,刘公得胜,剥下倭衣,令台兵衣戴。读者到此,不可忙忙过去,必须记「星夜」二字;只因「星夜」二字,倭营不辨台兵扮作自己之兵,故开营纳之。台兵发作,刘军大胜,此因星夜黑暗、倭寇不能辨之故也。若青天白日,岂有彼我不能辨之理哉?
刘公先遣百姓,后扯降旗,真乃惊人之笔也。读者到此,则不知是诈降之计也。
中国某员尽效倭装者,此等人近来何处无之。或明为中臣,暗为洋官;或阴为彼党,阳作吾人。似此奸佞,虽刘公割骨穿铁,痛加极罪,吾犹觉其法之轻也。但愿刘公如有此人投于麾下者,宜用前「飞肉」之法,以惩其恶,似不为过也。
时刘大将〔军〕镇守台南,势甚巩固。越日,报有倭兵舰四、五艘进口。大将军遂命水兵众人入水,将水雷埋伏;复命水兵扮作渔人,沿岸捕鱼,与倭人通信购物。倭人用之不疑。既而渔人引倭兵舰至埋伏处,假作船覆,将海中水雷放起。刘军炮台上见水中发作,即开巨炮轰去,击沉倭兵船二艘。各水兵乘势又抢夺倭兵舰二艘。倭酋亦被台兵杀死,倭兵乱逃,遂退避二十余里停泊。
次日又来。刘大将军点部下黑旗兵二千余人。两军炮声〔□□〕,烟雾蔽天。倭兵于(从)间道上〔岸〕。刘大将军早令熟习竹箭之兵二千余名埋伏此处。陡见倭兵,一齐射去,骤如急雨;箭有药毒,中之立毙。倭兵乱窜,败走三里许。忽飞出生番一队,长枪短刀,杀死倭兵千余人,刘大将军即致书于各国观战之船,嘱其开往他处,恐酣战时玉石不分,致伤和气。至台地各西商,自派兵保护,不至惊扰。一面出示,兵民如违重办。各舰得信,有转轮驶去者。甫及出口,忽闻炮声接连不绝,如山崩地裂,轰毁倭兵舰四艘。盖倭舰机轮早被索扎住,不能行动。倭酋及管驾诸人,即放杉板而逃。倭将桦山氏知势不敌,请泰西某国人至刘营效秦仪之计。刘营早有容貌相同五人,因之同姓同名,顶戴补服亦出一式,西人见之,惊疑不定,言语嗫嚅,勉强致意,述及倭人愿赠多金,请大将军不必为难。五将军均有不豫之色,同声答曰:『公乃局外人,何必为倭人作说客耶?我等誓扫倭寇,请即速还』!西人遂抱首窜去。
越数日,桦山氏乃自往刘营劝刘。该倭每以金银动之,出言不逊。刘大将军震怒,命人缚住,即致书倭国云:『汝国之桦山现已捆住,当速送金珠一百兆来赎,以十日为限,逾限即当斩杀祭旗,特此示知,勿自误也』!旋有倭兵五百余名,意欲夺回桦山,遂由新竹进战,大胜直进。不料吴统领、林观察早已埋伏也,节节退避,倭兵以为得手,勇往直前。到埋伏处,伏兵齐出,前后夹战,杀尽倭奴,剥下倭奴衣帽,令台兵穿戴,星夜赶往倭营。倭营见自己之兵,开营纳之。台兵顿时枪炮齐发。倭营大乱,自相践踏,死尸满地。于是倭酋收入败兵,闭营固守,不敢出者十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