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详注

枚叔上书重谏吴王
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
启:
任彦升奉答敕示七夕诗启
任彦升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
任彦升启萧太傅固辞夺礼
弹事 笺 奏记

卷四十
弹事:
任彦升奏弹曹景宗
任彦升奏弹刘整
沈休文奏弹王源
笺:
杨德祖答临淄侯笺
繁休伯与魏文帝笺
陈孔璋答东阿王笺
吴季重答东阿王笺
吴季重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阮嗣宗为郑冲劝晋王笺
谢玄晖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
任彦升到大司马记室笺
任彦升百辟劝进今上笺
奏记:
阮嗣宗诣蒋公
书上

卷四十一
李少卿答苏武书
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
杨子幼报孙会宗书
孔文举论盛孝章书
朱叔元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书中

卷四十二
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
魏文帝与吴质书
魏文帝与锺大理书
曹子建与杨德祖书
曹子建与吴季重书
吴季重答东阿王书
应休琏与满公琰书
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
应休琏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应休琏与从弟君苗君冑书
书下

卷四十三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孙子荆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赵景真与嵇茂齐书
丘希范与陈伯之书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
孔德璋北山移文


卷四十四
司马长卿喻巴蜀檄
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
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
锺士季檄蜀文
司马长卿难蜀父老
对问 设论 辞 序上

卷四十五
对问:
宋玉对楚王问
设论:
东方曼倩答客难
杨子云解嘲并序
班孟坚答宾戏并序
辞:
汉武帝秋风辞并序
陶渊明归去来并序
序上:
卜子夏毛诗序
孔安国尚书序
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皇甫士安三都赋序
石季伦思归引序
序下

卷四十六
陆士衡豪士赋序
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任彦升王文宪集序
颂 赞

卷四十七
颂:
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
杨子云赵充国颂
史孝山出师颂
刘伯伦酒德颂
陆士衡汉高祖功臣颂
赞:
夏侯孝若东方朔画赞并序
袁彦伯三国名臣序赞
符命

卷四十八
司马长卿封禅文
杨子云剧秦美新
班孟坚典引一首
史论上

卷四十九
班孟坚公孙弘传赞
干令升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干令升晋纪·总论
范蔚宗后汉书皇后纪论
史论下 史述赞

卷五十
史论下:
范蔚宗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
范蔚宗宦者传论
范蔚宗逸民传论
沈休文宋书谢灵运传论
沈休文恩幸传论
史述赞:
班孟坚史述赞三首
范蔚宗后汉书光武纪赞
论一

卷五十一
贾谊过秦论
东方曼倩非有先生论
王子渊四子讲德论并序
论二

卷五十二
班叔皮王命论
魏文帝典论·论文
曹元首六代论
韦弘嗣博弈论
论三

卷五十三
嵇叔夜养生论
李萧远运命论
陆士衡辩亡论上下二首
论四

卷五十四
陆士衡五等论
刘孝标辩命论
论五 连珠

卷五十五
论五
刘孝标广绝交论
连珠:
陆士衡演连珠五十首
箴 铭 诔上

卷五十六
箴:
张茂先女史箴
铭:
班孟坚封燕然山铭并序
崔子玉座右铭
张孟阳剑阁铭
陆佐公石阙铭
陆佐公新刻漏铭并序
诔上:
曹子建王仲宣诔并序
潘安仁杨荆州诔并序
潘安仁杨仲武诔并序
诔下 哀上

卷五十七
诔下:
潘安仁夏侯常侍诔并序
潘安仁马汧督诔并序
颜延年阳给事诔并序
颜延年陶征士诔并序
谢希逸宋孝武宣贵妃诔并序
哀上:
潘安仁哀永逝文
哀下 碑文上

卷五十八
哀下:
颜延年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谢玄晖齐敬皇后哀策文
碑文上:
蔡伯喈郭有道碑文并序
蔡伯喈陈太丘碑文并序
王仲宝褚渊碑文并序
碑文下 墓志

卷五十九
碑文下:
王简栖头陀寺碑文
沈休文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墓志:
任彦升刘先生夫人墓志
行状 吊文 祭文

卷六十
行状:
任彦升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吊文:
贾谊吊屈原文并序
陆士衡吊魏武帝文并序
祭文:
谢惠连祭古冢文并序
颜延年祭屈原文
王僧达祭颜光禄文



京都上
目录 [隐藏]
1 赋甲
1.1 京都上
1.1.1 两都赋序
1.1.2 西都赋
1.1.3 东都赋
1.1.3.1 明堂诗
1.1.3.2 辟雍诗
1.1.3.3 灵台诗
1.1.3.4 宝鼎诗
1.1.3.5 白雉诗
赋甲

赋甲者,旧题甲乙,所以纪卷先后。今卷既改,故甲乙并除,存其首题,以明旧式。
京都上

两都赋二首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阳,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阳,故上此词以谏。 和帝大悦也。[1]
班孟坚范晔后汉书曰:班固,字孟坚,北地人也。年九岁,能属文,长遂博贯载籍。显宗时,除兰台令史,迁为郎,乃上两都赋。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宪败,固坐免官,遂死狱中。
两都赋序
两都赋序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毛诗序曰:诗有六义焉,二曰赋。故赋为古诗之流也。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他皆类此。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言周道既微,雅颂并废也。史记曰:周武王太子诵立,是为成王。成王太子钊立,是为康王。毛诗序曰: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乐稽耀嘉曰:仁义所生为王。毛诗序曰: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然则作诗禀乎先王之泽,故王泽竭而诗不作。作,兴也。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汉书曰:高祖,姓刘氏,立为汉王,灭项羽,即皇帝位。荀悦曰:讳邦,字季。史记曰:虽受命,而日有不暇给也。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汉书曰:孝武皇帝,景帝中子。荀悦曰:讳彻。汉书曰:孝宣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荀悦曰:讳询,字次卿。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史记曰:金马门者,宦者署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三辅故事曰:石渠阁在大秘殿北,以阁秘书。汉书曰: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言能发起遗文,以光赞大业也。论语,子曰:兴灭国,继绝世。然文虽出彼而意微殊,不可以文害意。他皆类此。论语,子曰:东里子产润色之。剧秦美新曰:制成六经,洪业也。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鴈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汉书武纪曰:行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又曰:行幸东海,获赤鴈,作朱鴈之歌。又曰:甘泉宫内产芝,九茎连叶,作芝房歌。又曰:得宝鼎后土祠傍,作宝鼎之歌。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汉书宣纪曰:神雀元年。应劭曰:前年神雀集长乐宫,故改年也。又曰:五凤元年。应劭曰:先者,凤皇五至,因以改元。又甘灵元年,诏曰:乃者,凤皇至,甘露降,故以名元年。又曰:黄龙元年。应劭曰:先是黄龙见新丰,因以改元焉。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汉书曰:司马相如,字长卿,为武骑常侍。又曰:虞丘寿王,字子贡,以善格五召待诏,迁为侍中中书,又曰:东方朔,字曼倩,上书自称举,上伟之,令待诏公交车,后拜为太中大夫给事中。又曰:枚皋,字少孺,上书北阙,自称枚乘之子,上得大喜,召入见待诏,拜为郎。又曰,王褒,字子渊,上令褒待诏,褒等数从猎,擢为谏大夫。又曰:刘向,字子政,为辇郎,迁中垒校尉。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汉书曰:倪宽,修尚书,以郡选诣博士孔安国,射策为掌固,迁侍御史。孔臧集曰:臧,仲尼之后,少以才博知名,稍迁御史大夫,辞曰:臣代以经学为家,乞为太常,专修家业。武帝遂用之。汉书曰:董仲舒以修春秋为博士,后为中大夫。又曰:刘德,字路叔,少修黄老术,武帝谓之千里驹,为宗正。又曰:萧望之,字长倩,以射策甲科为郎,迁太子太傅。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广雅曰:抒,倾也。抒,食与切。讽,方凤切。毛诗序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楚词曰:抒中情而属诗。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国语,泠州鸠曰:夫律,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雍容揄扬,着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说文曰:揄,引也,以珠切。孔安国尚书传曰:扬,举也。毛诗序曰: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汉书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荀悦曰:讳骜,字太孙。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苍颉篇曰:炳,着明也,彼皿切。论语,子曰: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马融曰:三代,夏、殷、周。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尚书,皋陶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韩诗鲁颂曰:新庙弈弈,奚斯所作。薛君曰: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弈弈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蔡邕独断,或曰:朝廷亦皆依违尊者,都举[2]朝廷以言之。诸释义或引后以明前,示臣之任不敢专。他皆类此。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公羊传曰: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也。说文曰:城池无水曰隍。周礼曰:囿游之兽。郑玄曰:囿,今之苑。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3]邑之议。长安在西,故曰西土。尚书曰:西土有众。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
西都赋
[4]
西都赋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孝经钩命决曰:道机合者称皇。尚书曰:厥既得吉卜,乃经营。东都有河南洛阳,故曰河洛也。郑玄论语注曰:辍,止也,张卫切。孔安国尚书传曰:康,安也。谷梁传曰:葬我君桓公。我君,接上下也。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广雅曰:摅,舒也。孔安国尚书传曰:蓄,积也。论语,颜渊曰:夫子博我以文。宾曰:「唯唯。礼记曰:父召,无诺,唯而起。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寔曰长安。汉书曰: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汉兴,立都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战国策,苏秦曰:秦,东有殽、函之固。盐铁论曰:秦左殽、函。汉书音义,韦昭曰:函谷关。左氏传曰:崤有二陵,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所避风雨也。表,标也。山海经曰:华首之山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毛诗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枚。毛苌曰: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5]长杨赋曰:命右扶风发人,西自褒斜。梁州记曰:万石城泝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盐铁论曰:秦右陇阨。汉书,幸雍白麟歌曰:朝陇首,览西垠。尚书曰:导河自积石,南至于华阴。山海经曰:泾水出长城北。尚书曰:导渭自鸟鼠同穴。华实之毛,则九州岛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春秋文耀钩曰:春致其时,华实乃荣。左氏传,君子曰:涧溪沼沚之毛。汉书曰:秦地,九州岛膏腴。杨雄卫尉箴曰:设置山险,尽为防御。说文曰:隩,四方之土可定居者也,于报切。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汉书音义,文颖曰:关西为横。孔安国尚书传曰:被,及也。吕氏春秋曰:神通乎六合。高诱曰:四方上下为六合。三成帝畿,谓周、秦、汉也。乐稽嘉耀[6]曰:德象天地为帝。周礼曰:方千里曰王畿。史记曰:周后稷,名弃,尧、舜时为农师,号后稷,姓姬氏。至孙公刘,周之道兴,至文王徙都丰,武王灭纣。孔安国尚书序曰:汉室龙兴。史记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至孝公作咸阳,政并六国,称皇帝。周易曰: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汉书曰: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灞上。又曰:以历推之,从岁星也。此高祖受命之符。尚书雒书曰:河图,命纪也。然五经纬,皆河图也。春秋汉含孳曰: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季,天下服。卯在东方,阳所立,仁且明。金在西方,阴所立,义成功。刀居右,字成章。刀击秦,枉矢东流,水神哭祖龙。然则[7]成功在西,故都长安。奉春建策,留侯演成。汉书曰:高祖西都洛阳,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都洛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上问张良,良因劝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氏。又曰:封张良为留侯也。苍颉篇曰:演,引也。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寔惟作京。天,谓五星也。人,谓娄敬也。皇,谓高祖也。四子讲德论曰:天人并应。毛诗曰:乃眷西顾,此惟与宅。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8],据龙首。说文曰:睎,望也,呼衣切。秦岭,南山也。汉书曰:秦地有南山。睋,视也,五哥切。北阜,山也。汉书,文帝曰:以北山石为椁。张揖上林赋注曰:丰水出鄠南山丰谷。汉书曰:灞水出蓝田谷。山海经曰:华山之西,龙首之山也。图皇基于亿载,度[9]宏规而大起。长杨赋曰:规亿载。孔安国尚书传曰:十万曰亿。尔雅曰:载,年也。小雅曰:羌,发声也。度与羌,古字通。度或为庆也。[10]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高,高祖。汉书[11],张晏曰:[12]为功最高,而为汉帝太[13]祖,故特起名焉。汉书,孝平皇帝,元帝庶孙。荀悦曰:讳衎。汉自高祖至于孝平,凡十二帝也。国语曰:天地之所祚。贾逵曰:祚,禄也。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盐铁论曰:秦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郑玄周礼注曰:雉,长三丈,高一丈。字林曰:呀,大空貌,火家切。说文曰:城有水曰池。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周礼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曰: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也。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说文曰:街,四通也,音佳。尔雅曰:四达谓之衢。字林曰:闾,里门也。阎,里中门也。汉宫阙疏曰:长安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郑玄周礼注曰:金玉曰货。薛综西京赋注曰:隧,列肆道也,音遂。郑玄礼记注曰:填,满也。填与阗同,徒坚切。又曰:廛,市物邸舍也,除连切。李陵诗曰:红尘塞天地,白日何冥冥。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论语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毛诗曰:惠我无疆。又曰:彼都人士。又曰:彼君子女。汉书曰:秦地五方杂错,富人则商贾为利。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仿效,羞不相及。郑玄周礼注曰:肆,市中陈物处也。左氏传,君子曰:诗云:虽有姬姜,无弃憔悴也。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庄子曰:治州闾乡曲。史记,魏公子无忌曰:平原之游,徒豪举耳。文子曰:智过十人谓之豪。汉书曰:秦地豪桀,则游侠通奸。史记曰: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又曰: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食客数千人。又曰: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考烈王以歇为相,封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又曰:魏公子无忌者,魏安厘王弟也。安厘王封公子为信陵君,致食客三千。楚辞曰:朝骋骛乎江皋。说文曰:骋,直驰也。又曰:骛,乱驰也,音务。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郑玄周礼注曰:王国百里为郊。汉书曰: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文子曰:智过万人谓之英,千人谓之俊。苍颉篇曰:绂,绶也。说文曰:冕,大夫以上冠也。毛诗曰:有女如云。相,丞相也。汉书,韦贤为丞相,徙平陵。车千秋为丞相,徙长陵。黄霸为丞相,徙平陵。平当为丞相,徙平陵。魏相为丞相,徙平陵。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汉书曰:张汤为御史大夫,徙杜陵。杜周为御史大夫,徙茂陵。萧望之为前将军,徙杜陵。冯奉世为右将军,徙杜陵。史丹为大将军,徙杜陵。然其余不在七相之数者,并以罪国除故也。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14]。」文子曰:智过百人谓之杰,十人谓之豪。汉书曰:王莽于[15]五都立均官,更名雒阳、邯郸、临淄、宛、城[16]都市长安皆为五均司市[17]师。三选,谓选三等之人。七迁,谓迁于七陵也。汉书曰: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又元帝诏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元帝始不迁人陪陵。自元以上,正有七帝也。春秋汉含孳曰:强干弱流,天之道。宋均曰:流,犹枝也。左传曰:鲁诸大夫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