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清 吴楚材 吴调侯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周郑交质 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曹刿论战 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子鱼论战 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展喜犒师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蹇叔哭师 左传

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楚归晋知罃 左传
吕相绝秦 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季札观周乐 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子革对灵王 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吴许越成 左传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里隔断罟匡君 国语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叔向贺贫 国语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诸稽郢形成于吴 国语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檀弓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檀弓
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檀弓
杜篑扬觯 礼记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檀弓

卷四
战国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颜斶说秦王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 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卜居 屈原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

卷五
汉文
五帝本纪赞 史记
项羽本纪赞 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伯夷列传 史记
管晏列传 史记
屈原列传 史记
酷吏列传序 史记
游侠列传序 史记
滑稽列传 史记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史记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卷六
汉文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过秦论上 贾谊
治安策一 贾谊
论贵粟疏 晁错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上书谏猎司马 相如
答苏武书 李陵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报孙会宗书 杨恽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汉光武帝
戒兄子严敦书 马援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卷七
六朝 唐文
陈情表 李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北山移文 孔稚珪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滕王阁序 王勃
与韩荆州书 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 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 李华
陋室铭刘 禹锡
阿房宫赋 杜牧
原道 韩愈
原毁 韩愈
获麟解 韩愈
杂说一 韩愈
杂说四 韩愈

卷八
唐文
师说 韩愈
进学解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讳辨 韩愈
争臣论 韩愈
后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与陈给事书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送孟东野序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送董邵南序 韩愈
送杨少尹序 韩愈
送石处士序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祭十二郎文 韩愈
祭鳄鱼文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卷九
唐宋文
驳复仇议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 柳宗元
箕子碑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梓人传 柳宗元
愚溪诗序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钴鉧沄西小丘记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待漏院记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义田记 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 李觏
朋党论 欧阳修
纵囚论 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五代史宦官传序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丰乐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泷冈阡表 欧阳修
管仲论 苏洵
辨奸论 苏洵
心术 苏洵
州画像记 张益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范增论 苏轼
留侯论 苏轼
贾谊论 苏轼
晁错论 苏轼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讲书 苏轼
喜雨亭记 苏轼
凌虚台记 苏轼
超然台记 苏轼
放鹤亭记 苏轼
石钟山记 苏轼
潮洲韩文公庙碑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扎子 苏轼
前赤壁赋 苏轼
后赤壁赋 苏轼
三槐堂铭 苏轼
方山子传 苏轼
六国论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阅江楼记 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
卖柑者言 刘基
深虑论 方孝孺
豫让论 方孝孺
亲政篇 王鏊
尊经阁记 王守仁
象祠记 王守仁
瘗旅文 王守仁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报刘一丈书 宗臣
吴山图记 归有光
沧浪亭记 归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徐文长传 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 张溥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於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左传》)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 《左传》)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 《左传》)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取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也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左传》)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俱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左传》)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