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宇集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
  定字集        别集类四【元】
  提要
  【臣】等谨案定宇集十六卷别集一卷元陈栎撰栎有书传纂疏已著录是集为其族孙嘉基所刋凡文十五卷诗及诗余一卷别集一卷则附录序记志状之类栎生朱子之乡故力崇朱子之学集中如澄潭赞曰惟千载心秋月寒水儒释同处我闻朱子附防斋居感兴诗句以强合于禅未免自生疵累异乎朱子之所传然集中诸文大抵皆醇正质实不涉诡诞如深衣考之类虽未必尽合古制而援据考证究与空谈说经者有间惟诗作击壤集派多不入格顾嗣立元诗选中所称笑渠拄笏看山色容我扶笻聴水声桞枝水洒一溪月豆子雨开千嶂烟诸句皆沙中金屑不能数数遇之也乾隆四十五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年表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春三月二十七日寅时先生生于休寜五城距朱夫子之卒才五十三年
  保祐元年癸丑先生二嵗
  二年甲寅先生三嵗祖母呉氏口授孝经论语闻辄成诵
  三年乙卯先生四嵗
  四年丙辰先生五嵗入小学即渉猎经史十一月初四日先生祖士俊公卒年七十五
  五年丁巳先生六嵗
  六年戊午先生七嵗通进士业自七嵗至十四嵗侍其父复之公读书公教之靡所不至
  开庆元年己未先生八嵗
  景定元年庚申先生九嵗
  二年辛酉先生十嵗
  三年壬戌先生十一嵗
  四年癸亥先生十二嵗
  五年甲子先生十三嵗
  度宗咸淳元年乙丑先生十四嵗
  二年丙寅先生十五嵗出为人师于团圆山九月十九日先生之祖妣呉氏卒年八十
  三年丁卯先生十六嵗馆湖干始受学于五城黄常甫先生久而得朱子之传
  四年戊辰先生十七嵗
  五年己巳先生十八嵗
  六年庚午先生十九嵗馆于乡族
  七年辛未先生二十嵗
  八年壬申先生二十一嵗
  九年癸酉先生二十二嵗始就方州试以书经与待补选
  十年甲戌先生二十三嵗赴江东混试以病不果二月迎妇于回溪朱氏
  少帝徳祐元年乙亥先生二十四嵗馆于江潭而科举废于是慷慨发愤惟以著书立言为务是歳先生父以五城笳鼓数惊因挈家还陈邨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子先生二十五歳馆于詹溪程氏十四年丁丑先生二十六歳仍馆詹溪程氏
  十五年戊寅先生二十七歳仍馆詹溪程氏
  十六年己卯先生二十八歳仍馆詹溪程氏五月十一日未时子照生
  十七年庚辰先生二十九歳仍馆詹溪程氏
  至元十八年先生三十歳仍馆詹溪程氏
  十九年壬午先生三十一歳仍馆詹溪程氏
  二十年癸未先生三十二歳仍馆詹溪程氏
  二十一年甲申先生三十三歳五月二十一日寅时子勲生
  二十二年乙酉先生三十四嵗
  二十三年丙戌先生三十五歳秋述防衣说
  二十四年丁亥先生三十六歳二月二十九日先生之考复之公卒年七十七
  二十五年戊子先生三十七歳三月书防衣说跋二十六年己丑先生三十八歳
  二十七年庚寅先生三十九歳
  二十八年辛卯先生四十歳馆里中毕梧山氏六月和方虚谷上南行诗
  二十九年壬辰先生四十一歳
  三十年癸巳先生四十二歳
  三十一年甲午先生四十三歳二月二十八日先生之妣汪氏卒年七十五治丧不作佛事守曾祖遗言也
  成宗元贞元年乙未先生四十四歳二月上丁日曹斋为先生作论语口义序
  二年丙申先生四十五歳逰郡庠道过长林桥因谒曹斋
  大徳元年丁酉先生四十六歳
  二年戊戌先生四十七歳
  三年己亥先生四十八歳七月立秋日论语口义成有序
  四年庚子先生四十九歳八月二十一日先生以云萍小录呈曹斋为先生作防衣说跋
  五年辛丑先生五十歳
  六年壬寅先生五十一歳
  七年癸卯先生五十二歳馆于江潭叶氏十二月五日书解折衷成有序
  八年甲辰先生五十三歳仍馆江潭秋七月二十七日中庸口义成有序
  九年乙巳先生五十四歳
  十年丙午先生五十五歳
  十一年丁未先生五十六歳
  武宗至大元年戊申先生五十七歳
  二年己酉先生五十八歳馆蕖口汪恕斋氏
  三年庚戌先生五十九歳仍馆蕖口始解礼记五月十七日作増广通畧跋
  四年辛亥先生六十歳在蕖口不戒于火书籍悉烬仁宗皇庆元年壬子先生六十一歳夏五月十一日礼记集义详解成有序
  二年癸丑先生六十二歳
  延祐元年甲寅先生六十三歳在珰溪馆是年颁行科举先生赴浙江乡试以书经登陈润祖榜第十六名
  二年乙卯先生六十四歳春二月上许左丞书秋八月以书附岭南黄清夫上秦国公李道复求学职
  三年丙辰先生六十五歳冬编书经蔡传纂疏成四年丁巳先生六十六歳在珰溪馆编四书发明作朝阳楼记
  五年戊午先生六十七歳在珰溪馆
  六年己未先生六十八歳在珰溪馆
  七年庚申先生六十九歳在珰溪馆
  英宗至治元年辛酉先生七十歳春考评婺源院试卷二年壬戌先生七十一歳
  三年癸亥先生七十二歳在珰溪馆六月作勤有堂记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先生七十三歳在珰溪馆二年乙丑先生七十四歳在珰溪馆
  三年丙寅先生七十五歳在珰溪馆六月朔胡容斋为先生作四书发明序
  四年丁卯先生七十六歳在珰溪馆正月望作书经蔡传纂疏序古邢张子禹命工刋行闰九月考评黟川防友吟盟课
  致和元年戊辰九月改天厯元年先生七十七歳在珰溪馆
  明宗天厯二年己巳先生七十八歳在珰溪馆
  文宗至顺元年庚午先生七十九歳在家塾
  二年辛未先生八十歳夏四月建安梅轩蔡氏刋行礼记集义
  三年壬申先生八十一歳在家塾
  顺宗元统元年癸酉先生八十二歳在家塾
  二年甲戌先生八十三歳春二月十四日卒后五日配朱氏亦卒年七十有九是月癸未子照勲奉二柩合葬所居后山先垅之旁从治命也










  钦定四库全书
  定宇集卷一       元 陈栎 撰序
  书解折衷自序
  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楚左史倚相亦能读此书盖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是为三坟此三皇书也少昊颛顼髙辛唐尧虞舜之书是为五典此五帝书也至孔子始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去三坟五典所定者二帝三王书凡百篇焉岂三坟五典简编脱落而不可通邪抑孔子所见但始于唐虞也今不可考矣及秦坑焚祸作百篇之书无敢藏者汉孝文时闻济南有伏生胜能读之生时年九十余欲召之不能行诏晁错往受生又老不能正言其女传言教晁以意属读所得仅二十余篇耳先是孔子逺孙有犯秦禁宻藏竹简书于其家壁中者至汉景帝子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又于壁中得尚书数十篇皆蝌蚪书后世遂目出于孔壁者为古文出于伏生者为今文合古今文共五十八篇即今行于世者是也外四十二篇自此时已亡矣篇各有序或曰孔子作然序多与经戾非孔子作也自孔壁初藏时已有此序百序共为一篇武帝诏孔安国传书安国始分序各冠每篇之首即今所谓小序而亡书四十二篇之名尚頼小序可见焉三皇五帝之书自孔子时而已失二帝三王之书遭嬴秦氏而不全今所存五十八篇学者可不知其防哉书体有六典谟训诰誓命是也今篇名元有此六字者固不待言矣其无此六字如太甲咸有一徳旅獒无逸立政训体也盘庚戡黎防子多士多方君奭周官诰体也征誓体也君陈君牙吕刑命体也虽其间不无简编之残断字语之舛讹然上自尧舜之盛下逮东周之初二千余年之事犹頼此可考焉兼诸经之体多已见于书中舜皋之歌五子之歌三百篇祖也周官六卿太平六典之纲也洪范之占用二可以见易之用舜典臯谟之五礼可以该礼之名自虞迄周二千年之史笔在焉下逮周平王秦穆公正与春秋接矣诸经各得其一体而书具诸经之全体【又朝觐廵狩祭礼即位丧纪等礼书多载之又道理之渊薮在四书而四书之宗祖往往出于书尧典之克明俊徳以下大学脩齐治平之所出也康诰之克明徳作新民大学明徳新民之所出也禹谟之精一执中中庸明善诚身时中之所出汤诰之降衷恒性绥猷中庸命性道教之所出也语之言仁孟之言性亦于书之克仁恒性出焉它所本祖遽数之不能终】治经而不尽心于此非知本者予幼习此经老矣犹心醉焉诸家之解充栋汗牛啄啄心心孰为真的蔡氏受朱子付托惜亲订仅三篇朱子说书谓通其可通毋强通其难通而蔡氏于难通罕阙焉宗师说者固多异之者亦不少予因训子遂掇朱子大防及诸家之得经本意者句释于下异同之说低一字折衷之语録所载及他可采之说与夫未尽之蕴皆列于是惟以正大明白为主一毫穿凿奇异悉去之噫讲姚姒覈灏噩而至此亦劳矣尔小子其尚懋之旧尝述尚书大防继成书解折衷屡欲序之未遑也大徳癸卯十二月五日始取大防畧改冠于篇端云
  尚书蔡氏集传纂疏自序【凡例附】
  书载帝王之治而治本于道道本于心道安在曰在中心安在曰在敬揖让放伐制度详畧等事虽不同而同于中钦恭寅只慎畏等字虽不同而同于敬求道于心之敬求治于道之中详说反约书之大防不外是矣况诸经全体上下千数百年之治迹二帝三王之渊懿皆在于书稽古者舍是经奚先哉孔子所定半已逸遗厥今所存出汉儒口授孔宅壁藏错简断编当阙疑者何限自有注解以来三四百家朱子晚年始命门人集传之惜所订正三篇而止圣朝科举兴行诸经四书一是以朱子为宗书宗蔡传固亦宜然栎不揆晚学三十年前时科举未兴尝编书解折衷将以羽翼蔡传亡友胡庭芳见而许可之又勉以即蔡传而纂疏之遂加博采精究方克成编今谋板行幸遇古邢张子禹命工刋刻以与四方学者共之泰定四年丁卯正月望日
  一标题此书云尚书蔡氏集传法朱子刋伊川易传标曰周易程氏传尊经也首卷有朱子订定四字不忘本也自二卷起无四字纪实也
  一今采朱子语録不书録者姓名法近思録也并在纂疏内依赵氏四书纂疏例也然语録必居诸说之前尊先师也
  一朱子语録发明此传而不可无者载之传意已明无俟云云及非说本章经防者皆不泛载务谨严也
  一一部尚书朱子于阙疑谆谆言之今遇可疑处姑畧存旧说然后明云当阙疑焉
  论语训蒙口义自序
  读四书之序必以大学为先然纲三目八布在十有一章初学未有许大心胷包罗贯穿也论语或一二句三数句为一章照应犹易启发侗蒙宜莫先焉朱子集注浑然犹经初学亶未易悟坊本句解率多肤舛又只为初学语岂为可哉栎沉酣四书三十年余授徒以来可读集注者固授之唯谨遇童生钝者困于口说乃顺本文推本意句释笔之其于集注者发演者约畧者廓章防必掲务简而明旬积月累累以成编袭名论语训蒙口义自集注外朱子之语録黄氏之通释赵氏之纂疏洎余诸儒之讲学可及者咸采之广汉张氏说亦间取焉栎一得之愚徃徃附见或有发前人未发者实未尝出朱子窠臼外丙申春质之斋曹先生一见可之之序勉之刋頼同志助之歴四年始成自揆晚生惧贾僭逾罪抑不过施之初学俾为读集注阶梯非敢为长成言也昔程子传易犹曰只说得七分而况晚生又况为侗防计哉栎数年来又有读易编书解折衷诗句解春秋三传节注增广通畧批防古文之类嗣是有进尚敢渐出与朋友商之观者其毋以小儿学问只论语哉大徳己亥立秋日
  中庸口义自序
  程子曰中庸一书始言一理【指天命谓性言】中散为万事【指其中说许多事如达道达徳九经祭祀鬼神之类皆是】末复合为一理【指无声无臭言】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宻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其言约而尽矣朱子分为三十三章而复截为三大段其言曰首章子思推本所传之意以立言盖一篇之体要其下十章则引先圣之言以明之也【以性情言之曰中和以徳行言之曰中庸其实一也此是一大段】至十二章又子思之言其下八章复以先圣之言明之【十二章明道之体用下章庸言庸行夫妇所知所能也君子之道鬼神之徳舜文武周公之事孔子之言则有圣人所不知不能者矣道之为用其费如此然其体之微妙则非知道者孰能窥之此所以明费而隠之义也此又是一大段】二十一章以下至于卒章则又皆子思之言反复推明以尽所传之意者也【二十一章承上章言诚总言天道人道二十二章至三十二章分言天道人道卒章反言下学之始以示入徳之方而遂言其所至其性命道教费隠诚明之妙以终一篇之意自人而入于天也此又是一大段】朱子之区别亦已精矣至其掲一诚字以为一书之枢纽则或问详焉尤学者所当熟复而贯通者也朱子又尝曰中庸之书难读初学者未能理防中间多说无形如鬼神如天地等类说得髙说下学处少说上达处多今按说下学固少而其中说下学处则甚切如二十章择善固执一条及二十七章尊徳性道问学一条是也且朱子亦尝于序文提出择善固执以配大舜精一之言以见道统之相传不外乎此矣学者诚能据此以为用力之方而以诚之一言贯通之复如朱子所分之三大段以区别之则所谓始言一理末复合为一理者理皆见其为实理中散为万事者事皆见其为实事而所谓其味无穷皆实学也者的为实学而非虚言矣言下学处虽少而皆提纲挈领切要之言言上达处虽多而亦岂涣散无统渺不可究诘之论哉愚每患从学者未尝精通夫大学语孟之三书而遽欲及夫中庸之书授以朱子之章句或问往往难入不得已防绎朱子之意而句解之复述读此书之大畧于此云大徳八年甲辰七月二十有七日
  礼记集义自序【凡例附】
  栎自少读礼记多有未究颇习朱子大学中庸窃有闻焉即其所已闻推其所未究不无所得未浃洽也大徳丙午始见卫氏集说乃得因众说之纷纭而折衷去取之至大徳庚戌始融防诸说句为之解一得之愚亦见其中昔朱子为诗传不及载诸家姓氏当时如张宣公亦未然之今安知无执宣公之说以见尤者然销镕百家铸之自己亦安能逐字逐句一一标题以自取破碎断烂之哉乃若所采成段必不可不书氏名者已谨书之矣名之曰礼记集义详解云皇庆元年壬子歳五月十有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