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一百);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王云:谓其安未兆也。治之于未乱。【王云:谓微脆也。澧谓:此以上言慎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所谓万物之自然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为者助长,执者自尽。】是以圣人无为(一百零一),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谓辅万物之自然。】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王云: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欲不欲』犹言『志在不欲』也。】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王云:不学而能者,自然也。澧谓『学不学』犹云『学为自然』,众人之学过于自然,当复之也。】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秦法如此。】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一百零二),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一百零三)。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一百零四)。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一百零五),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一百零六),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一百零七),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一百零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百零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王云: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王云:『且』犹『取』也。】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亦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王云:士卒之师也。】善战者不怒,善胜战者不与;【王云:不与争也。】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一百一十)。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古人有言也。『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河上云:不敢先举兵。】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一百一十一),执无兵。【谓制胜于无形也。即上章『不武』、『不怒』、『不与』之意。】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一百一十二),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而不自以为知者,上也。不知而自以为知者,病也。《论语》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氏之学则知之亦不为知之也。】夫惟病病(一百一十三),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一百一十四)。无狎其所居(一百一十五),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一百一十六),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王云:必不得其死。】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一百一十七)。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王云:诡异乱群谓之『奇』也。】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一百一十八)。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一百一十九)。夫代大匠斫(一百二十),希有不伤手矣(一百二十一)。
  
  七十五章
  
  民之饥,【当作『饥』(一百二十二)。】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一百二十三),木强则兵(一百二十四)。【谓剪伐也。】强大处下,【王云:木之本也】。柔弱处上。【王云:枝条是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一百二十五)?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一百二十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百二十七),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一百二十八),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百二十九),其无以易之。【磨砺金石必于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易(一百三十),莫能行。是以圣人云(一百三十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一百三十二),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一百三十三);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一百三十四),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一百三十五)。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徃来。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为人与人不积于己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右番禺陈氏澧《老子注》一卷,从汪憬吾丈家钞本借录(一百三十六)。注甚简略,似随笔札记不经意之作。然如十五章『俨兮其若客』,谓『客』与『释』韵,辨别本作『容』之误。『故能敝不新成』,从《永乐大典》本作『敝』,以官本作『蔽』为非。三十九章『侯王无以贵高将蹶』,谓『贵高』当为『贞』。【以前后文推之,此说不易。】四十四章王注『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谓『多』当作『名』。五十八章『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谓『自此以上当为上章结语』。均立说精确。经儒手笔,虽信手掇拾,要无空疏武断之病。汪丈笃守师承,恐其散佚,录而存之。其用心纯笃,尤可钦也。借读仅七日,命次女肇纯钞竟,因跋而还之。庚午闰六月廿八日(一百三十七)。石光瑛跋。
  
  【校记】
  
  (一)『已』,河上本、王本同。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矣』。
  
  (二)『辞』,河上本、王本同。马王堆乙本作『始』。
  
  (三)『惟』,河上本同,王本作『唯』,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王本。
  
  (四)『使常』,河上本、王本均作『常使』,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恒使』。
  
  (五)『知』,河上本同,王本则作『智』,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河上本。
  
  (六)『绵』,王本同,河上本则作『绵』,马王堆甲本、乙本均同王本。
  
  (七)原脱『能』字,据河上本、王本补。
  
  (八)『生』,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身』。
  
  (九)『耶』,王本同,河上本作『邪』,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舆』。
  
  (十)『锐』,河上本同,王本作『棁』,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兑』。
  
  (十一)『长』,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本作『常』。
  
  (十二)此句河上本作『功成名遂身退』。王本、马王堆乙本均作『功遂身退』,马王堆甲本作『功述身芮』。
  
  (十三)『无』,王本同,河上本亦同,但无『乎』字。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毋』,句末亦有『乎』字。
  
  (十四)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为』字后均有『之』字。
  
  (十五)『』,原文如此。检四库全书所载《道德真经注》(元吴澄撰),字应作『拟』。殆传抄误作。又『也』,四库本作『已』。
  
  (十六)『豫焉』,王本同,河上本则作『与兮』。马王堆甲本、乙本均作『曰与呵其』。
  
  (十七)『容』,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客』。
  
  (十八)或据《道藏》河上公本在『以』字后补『止』字。四库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止』字。
  
  (十九)『惟』,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本均作『唯』。
  
  (二十)『谓』,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作『曰』。不知何据。
  
  (二十一)『悠焉』,河上本作『犹兮』,王本作『悠兮』,马王堆乙本作『犹呵』。
  
  (二十二)『慧知』,河上本作『智惠』,王本作『慧智』,马王堆甲本作『知快』,马王堆乙本作『知慧』。
  
  (二十三)『于』,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与』。
  
  (二十四)『何若』,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王本作『若何』。
  
  (二十五)河上本无『能』字,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有。
  
  (二十六)『况』字后河上本、王本、马王堆乙本均有『于』字。
  
  (二十七)『得』,王本同,河上本作『失』。此段马王堆甲乙本均有所不同。
  
  (二十八)『企』,王本同,河上本作『跂』。
  
  (二十九)王本句末有『也』字,河上本同,但『在』作『于』。
  
  (三十)河上本、马王堆乙本『立』字后多一『而』字,王本则无。
  
  (三十一)『王』,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宋范应阳本作『人』。
  
  (三十二)『域』,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国』。
  
  (三十三)『王』,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宋范应阳本作『人』。
  
  (三十四)『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臣』。《韩非子喻老》、《永乐大典》引作『根』。
  
  (三十五)『数』,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计』。
  
  (三十六)『常』,马王堆甲乙本均作『恒』。
  
  (三十七)『爱』后或多一『惜』字。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无『惜』字。
  
  (三十八)『婴』,王本、马王堆甲本均同,河上本作『婴』。
  
  (三十九)河上本、王本、马王堆乙本均无『无』字。
  
  (四十)『有』,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者』。
  
  (四十一)『淡』,王本同,河上本作『惔』。马王堆帛书甲本『恬淡』作『铦袭』,乙本作『铦』。
  
  (四十二)『天下莫能臣也』,王本同,河上本则作『天下不敢臣』。马王堆乙本作『而天下弗敢臣』。
  
  (四十三)『夫』,王本同,河上本作『天』。『止』,王本同,河上本作『之』。马王堆乙本同王本。
  
  (四十四)『止』,王本同,河上本作『之』。『可』,王本同,河上本作『所』。马王堆乙本作『知止所以不殆』。
  
  (四十五)『于』,王本同,河上本作『与』。马王堆甲乙本同河上本。
  
  (四十六)『衣养』,王本同,河上本作『爱养』,《永乐大典》作『衣被』。马王堆甲乙本作『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四十七)『于』,河上本、王本均同,马王堆乙本作『为』。
  
  (四十八)『为』,河上本、王本均同,马王堆甲乙本均作『于』。
  
  (四十九)此句河上本作『是以圣人终不为大』。马王堆帛书乙本作『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
  
  (五十)『率』,四库河上本作『守』。
  
  (五十一)『太』,河上本、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或本作『泰』。
  
  (五十二)『国家安宁』,四库河上本作『国安家宁』。
  
  (五十三)『足』,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可』。
  
  (五十四)『歙』,王本同,河上本作『噏』。马王堆甲本作『拾』,乙本作『』。
  
  (五十五)『欲』,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均同,河上本作『使』。
  
  (五十六)王本、马王堆甲乙本句末均有『之』字,河上本、《永乐大典》均无。
  
  (五十七)王本有『夫』字,河上本无。『无』,王本同,河上本作『不』。马王堆甲乙本均作『夫将不辱,不辱……』。
  
  (五十八)『扔』,王本同,河上本作『仍』。马王堆甲乙本均『乃』。
  
  (五十九)『贞』,王本同,河上本、马王堆甲乙本均作『正』。
  
  (六十)『蹶』,王本同,河上本作『蹶』。马王堆乙本作『欮』。
  
  (六十一)『榖』,王本同,河上本作『毂』。马王堆甲乙本『榖』均不从『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