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中和集
中和集
问:"如何是抽添?"
曰:"身不动,气定,谓之抽。心不动,神定,谓之添。身心不动,神凝气结,谓之还元。所以取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而成乾,谓之抽铅添汞也。"
问:"如何是烹炼?"
曰:身心欲合未合之际,若有一毫相扰,便以刚决之心敌之,为武炼也。身心既合,精气既交之后,以柔和之心守之,为文烹也。此理无他,只是降伏身心,便是烹铅炼汞也。忘情养性,虚心养神,万缘顿息,百虑俱澄,身心不动,神凝气结,是谓丹基,喻曰"圣胎"也。以上异名,只是以性摄情而已。性寂情冥,照见本来,抱本还虚,归根复命,谓之"丹成"也,喻曰"脱胎"。
问:诸丹经云:"用工之妙,要在玄关。"不知玄关正在何处?
曰: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宁有定位?着在身上即不是,离了此身向外寻求亦不是。泥于身,则着于形;泥于外,则着于物。夫玄关者,只于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余今设一譬喻,令汝易于晓会。且如傀儡,手足举动,百般舞蹈,在乎线上关棙,实由主人使之。傀儡比得人之四大一身,线比得玄关,抽牵底主人比得本来真性。傀儡无线则不能动,人无玄关亦不能运动。汝但于二六时中,行住坐卧,着工夫向内求之,语默视听是个什么?若身心静定,方寸湛然,真机妙应处,自然见之也。"《易系》云"寂然不动",即玄关之体也,"感而遂通",即玄关之用也。自见得玄关,一得永得,药物火候,三元八卦,皆在其中矣。时人若以有形着落处为玄关者,纵勤功苦志,事终不成。欲直指出来,恐汝信不及,亦不得用,须是自见始得。
譬如儒家先天之学,亦要默而识之。孟子云"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曰"难言也",且难言之妙,非玄关乎?且如释氏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使人神领意会,谓之不传之妙。能知此理者,则能一彻万融也。
问:或谓崇释与修道,可以断生死,出轮回。学儒可尽人伦,不能了生死,岂非三教异同乎?
曰:达理者奚患生死耶?且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原始返终知周万物,则知生死之说。所以性命之学,实儒家正传。穷得理彻,了然自知,岂可不能断生死轮回乎?
且如羲皇初画易之时,体天设教,以道化人,未尝有三教之分,故曰:"皇天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当来初画一者,象太极也。有一便有二,象两仪也。一者阳也,一者阴也,一阴一阳之谓道。仰则观于天,上画一画以象天,俯则察于地,下画一画以象地,中画一画以象人,故三画以成乾图,象三才也。两乾断而成坤图,象六合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画而成坤。以一身言之,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心之神气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身之形体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之情性也。心、身、意象乾三才也。神气、性情、形体,象坤之六合也。《易》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此之谓也。
问:《系辞》云:"六画而成卦。"先生云:"六画而成坤"者,何也?
曰:汝未知之,若谓六画而成卦者,文王重卦也。文王未重卦之前,岂可谓无三才六合乎?先贤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之乾坤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之乾坤也。以此推之,乾坤两卦,三才六合备矣,又岂以重卦言之哉?所谓六画而成卦者,重卦之后,名为后天也。
问:若谓未重卦之前,三才六合备矣。而《系辞》云:"以制器者,尚其象。"未必因器而设象,因象而制器乎?
曰:因象而制器。
问:三皇以下,圣人制器,皆以重卦言之。若谓因象制器,文王未重《易》之前,岂有重卦之名乎?
曰:非也。前贤云:"须信画前元有易。"所以文王未重卦之前,六十四卦俱备。
问:卦若不重,六十四卦从何而得?
曰:变卦所生也。一卦变八卦,八卦变六十四卦。且如乾卦三爻,上两爻少阳,下一爻老阳,支出巽卦来,阳变为阴,乾之巽,天风姤也。举此一卦,诸卦皆然。
问:卦不重而有六十四卦,文王如何又重之?
曰:卦不重而变六十四卦,乃羲皇心法,道统正传,诱万世之下学者同入圣门。重卦而生六十四卦者,乃文王、周孔,立民极,正人伦,使世人趋吉避凶,立万世君臣父子之纲耳。故性命之学,不敢轻明于言,亦不忍隐斯道。孔子微露于《系辞》,濂溪发明于《太极》,《通书》也。盖欲来者熟咀之而自得之,此学不泯其传矣。
问:一阴一阳之谓道。如何说?
曰:阴阳者,乾坤也。乾坤出于太极,太极判而两仪立焉。两仪,天地也。不言天地,而言乾坤者,贵其用,不贵其体也。
或曰:乾阳也,坤阴也。如何又云天地?
曰:天地即乾坤也,乾坤即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以太极言之,则曰天地;以易言之,则曰乾坤;以道言之,则曰阴阳。若以人身言之,天地形体也;乾坤,性情也;阴阳,神气也。以法象言之,天龙地虎也,乾马坤牛也,阳乌阴兔也。以金丹言之,天鼎地炉也,乾金坤土也,阴汞阳铅也。散而言之,种种异名;合而言之,一阴一阳也。修仙之人,炼铅汞而成丹者,即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复归太极也。
问:三五一,是何也?
曰:三元、五行也。东三南二,是一个五;北一西四,是两个五;中土,是三个五,是谓三五也。以人身言之,性三神二是一个五,情四精一是两个五,意五是三个五也。三五合一,则归太极。身心意合一,则成圣胎也。紫阳真人云:"三五一都三个字三元五行一气是也,古今明者实然稀世鲜知之。东三南二同成五东三性也,南二神也,北一西方四共之北一精也,西四情也。戊己还从生数五土数五,意也,三家相见结婴儿三家者,身心意也。婴儿者,三五合一而成用也。婴儿是一含真气婴儿是真一之异名,十月胎圆入圣基工夫十月,脱出凡胎,超凡入圣也。"以此求之,金丹之道,实入圣之基也。
问:《系辞》云:"天地设位,易行乎中。"如何?
曰:天地设位,人生于中,是谓三才。故人与物,生生而不息。所以不言人与物而言易者。圣人言:"乾坤,易之门。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如金丹以乾坤为鼎器者,天地设位也;以阴阳为化机者,即易行乎中也。元始采药,无穷行火,候之不息也。
问: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一阖一辟谓之变。如何?
曰:一阖一辟者,一动一静也。乾阳、坤阴,如门户之阖辟,即乾坤易之门也。且如阴阳,互动互静,机缄不已,元亨利贞,定四时成岁。变者,变易也。至道与神气,混混沦沦,周乎三才万物,阖辟无穷,致广大而尽精微矣。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则接天根,是谓之辟;吸则接地根,是谓之阖。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谓之变。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矣。所谓呼吸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阖辟也。
问: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如何?
曰:乾父也,坤母也。乾初爻交坤而成震,震初索而得男,是谓长男。坤初爻交乾而成巽,巽初索而得女,是谓长女。乾中爻交坤而成坎,坎再索而得男,是谓中男。坤中爻交乾而成离,离再索而得女,是谓中女。乾三爻交坤而成艮,艮三索而得男,是谓少男。坤三爻交乾而成兑,兑三索而得女,是谓少女。乾生三男,坤生三女,乾坤共生六子,是谓八卦。以身言之,初受胎时,禀父母精华而成此身。精华者,丹经喻曰"天壬""地癸"也。初交合时,天壬先至,地癸随至,癸里壬则成男子。地癸先至,天壬随至,壬里癸则成女子。壬癸偶然齐至,则成双胎。壬先至,癸迟至,癸先至,壬迟至,俱不成胎也。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夫天壬地癸者,乃天地元精、元气也,亦丹经所云"坎戊""离己",异名"铅""汞"也。节之于外,则成人;益之于内,则成丹。世人不知生男生女,实由命分,中间不由人力。若不断绝淫欲,自为修养,直待精华耗竭,早至夭亡,大可惜也!又岂知寡欲而得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男女,浊而夭。
问: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何?
曰:形而上者,无形质;形而下者,有体用。无形质者,系乎性,汞也。有体用者,系乎命,铅也。总而言之,无出身心也。
问:圣人以《易》"洗心退藏于密"。密是何也?
曰:诚之至也。《易》理"致广大而尽精微",圣人玩昧其理,"洗心涤虑",藏于极诚矣。
问:《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知"中"如何执?
曰:执者,一定之辞。中者,正之中也。道心微而难见,人心危而不安。虽至人亦有人心,虽下愚亦有道心。苟能心常正得中,所以微妙而难见也。若心稍偏而不中,所以危殆而不安也。学仙之人,择一而守之不易,常执其中,自然危者安而微者着矣。金丹用"中"为玄关者,亦是这个道理。
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如何?
曰:诚之昭着,虽无声可闻,无臭可知,天道亦不可掩。如道经云"大量玄玄",亦是真之至也。
问:"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如何?
曰:圣人生而知之,默而顺之天理,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得无为自然之道也。此则《中庸》所谓"诚而明"也,若谓"明而诚",正是圣人之教耳。学道之人夙有根器,一直了性,自然了命也,此生而知之也。根器浅薄者,不能一直了性,自教而入,从有至无,自粗达妙,所以先了命而后了性也,此学而知之也。
问:夫子"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夫子乐在何处?
曰:夫子所乐者天,所知者命,故乐天知命而不忧。虽匡人所逼,犹且弦歌自娱,于《易》得"不远复,以修身","复见天地之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金丹之妙也。
问:颜子箪瓢之乐,何如?
曰:颜子得夫子乐天知命,不忧之理,故不改其乐也。所以如愚,心斋坐忘,黜聪明,去智虑,庶乎屡空,亦金丹之妙也。
问:曾子被破褐而颂,声满天地,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是如何?
曰:曾子一唯之妙,口耳俱忘,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一贯之道。
问:子路问死,夫子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是如何?
曰:生死,乃昼夜之常。知有昼,则知有夜。《易》云:"原始返终,则知死生之说。"丹书云:"父母未生以前,是金丹之基。"释云:"未有此身,性在何处?"以此求之,三教入处,只要原其始,自知其终。溯其源,而知其源。人能穷究此身,其所从来,生死自然都知也。汝曾看太极图否?太极未判之前,是甚么?若穷得透,则知此身之前,原始可以要终也。
问:太极未判,其形若鸡子,鸡子之外,是甚么?
曰:太虚也。凡人受气之时,形体未分,亦如鸡子。既生之后,立性立命,一身之外,皆太虚也。
问:人在母腹中时,还有性否?
曰:腹中秽污,灵性岂存得住?
又问:怀胎五七个月,其胎忽动,莫非性乎?
曰:非性也,一气而已。人在腹中时,随母呼吸,一离母胎,立性立命,便自有天地。且如蛇斩作两段,前尚走,尾尚活。又有人煮蟹即熟,遗下生脚尚动,岂性也?汝究此理,则知气动也,非性也。
问:《语》云:"吾道一以贯之。"如何?
曰:圣人言身中一天理,可以贯通三才、三教,万事无不备矣。如释"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道教"了一,万事毕",皆一贯也。
问:世尊拈花示众,独伽叶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吩咐摩诃伽叶。"不知微笑者何事?
曰:世尊拈花示众,众皆不见佛心,独伽叶见佛心之妙,所以微笑。故世尊以心外之妙,吩咐与伽叶也。
问: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何是见性?
曰:达摩以真空妙理,直指人心。见性者,使人转物情空,自然见性也。岂在乎笔舌传之哉?
问:儒有先天《易》,释有《般若经》,道有《灵宝经》,莫非文字乎?
曰:非也,皆圣人以无言,而形于有言,显真常之道也。释教一大藏教典及诸家语录因果。儒教九经三传、诸子百家。道教洞玄诸品经典及诸丹书,是入道之径路,超升的梯阶。若至极处,一个字也使不着。汝问余数事,亦只是过河之筏。向上一着,当于言句之外求之。或筑着、磕着,悟得透,得复归于太极,圆明觉照、虚彻灵通、性命双全、形神俱妙、虚空同体、仙佛齐肩,亦不为难。
问:先生云:三教一理,极荷开发。但释氏涅盘,道家脱胎,似有不同处?
曰:涅盘与脱胎,只是一个道理。脱胎者,脱去凡胎也,岂非涅盘乎?如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即抱本归虚,与释氏归空一理,无差别也。
又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
曰:有造化在。圣人云:"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直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且如佛云"真空",儒曰"无为",道曰"自然",皆抱本还元,与太虚同体也.执着之徒,畴克知此一贯之道哉
洁庵曰:先生精造金丹之妙道,融通三教之玄机,随问随答,极玄极妙,岂敢自秘?当刊诸梓,与同志之士相与开发,隋珠赵壁,自有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