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上阳子金丹大要
上阳子金丹大要
夫何以故?玉命见授丹阳真君,掌领仙籍,巡行天下,察人功勤,注上丹台分遣,已成真人、仙子,下为人师,移文录司主,借财宝成就学仙之士无上妙道,以成真人。
是学仙子,精专注想,因缘遭逢;是学仙子,不惮苦辛,恳求至道;是学仙子,勿以天高地厚,难以感通;是学仙子,勿以大道窈冥,非凡可学;是学仙子,勿以阴阳分位,非人能成;是学仙子,勿以性命由天,非我所有;是学仙子,不作是见,不作是闻,勇猛智慧,即得性海汪洋,命源流润;是学仙子,列名书丹,冥心究竟。是此,《金丹大要》或触事物,或过经筵,或在舟船,或行道路,或对镜容,或照水影,或观淫房,或睹屠杀,或因童戏,或见僧坐,筑着,磕着,偶一觉悟,从之而入,裸裸洒洒,圆圆陀陀,得大自在;恰如贫人于房舍中掘得祖父一窖金宝相似,方知此是自家之物,多年弃藏,一旦得之,受用不尽。上士至人,昔蕴大乘根器,又复得此《金丹大要》一诵,再忆豁然见性,即佛即仙,如嗜宝人道旁拾得无价明珠,喜庆无量。学仙之士愿以生死为一大件,早收药物,成事丹炉,白日腾身,高奔帝境,实我志也。
一、图说
盖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炼,莫如归一。古圣高贤,将性命归一之旨,巧喻外物,不肯明示直论,所以世之无双修者矣。
余之所续图者,非敢妄泄也,是尊《楞严》之漏尽,表《华严》之奥旨,会诸经之散言,以归正图,方知慧命是不外乎窍矣。且此图之所立者,是愿同志之士,明此双修之天机,不堕傍门。方知真种由此而怀,漏尽由此而成,舍利由此而炼,大道由此而成。
且此窍也,乃是虚无之窟,无形无影。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乃藏真之所,修慧命之坛。名之曰海底龙宫、曰雪山界地、曰西方、曰元关、曰极乐国、曰无极之乡,……名虽众多,无非此一窍也。修士不明此窍,千生万劫,慧命则无所觅也。
是窍也,大矣哉!父母未生此身、受孕之时,先生此窍,而性命实寓于其中。二物相融,合而为一。融融郁郁,似炉中之火种一团太和天理。故曰,先天有无窍之消息。故曰,父母末生前,炁足胎圆,形动胞裂,犹如高山失足,力地一声,而性命到此,则分而为二矣。自此而往,性不能见命,命不能见性。少而壮,壮而老,老而呜呼。故如来发大慈悲,泄漏修炼之法,教人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将我之神炁入于此窍之内,合而为一,以成真种。如父母之精炁入于此窍之内,合而为一,以成胎孕。其理一也。
夫窍内有君火,门首有相火,周身为民火。君火发而相火承之,相火动而民火从之。三火顺去则成人,三火逆来则成道。故漏尽之窍,凡圣由此而起。不修此道,而另修别务,是无所益也。
漏尽阁第一
所以千门万户,不知此窍内有慧命主宰,向外寻求,费尽心机,无所成矣。
且道之妙用,莫如法轮。运行不蹊,莫如道路。迟速不等,莫如规则。限数不差,莫如候法。
是图也,大备法全,而西来真面目,无不在此矣。且其中之元妙行持,莫如呼吸。消息往来,莫如阖辟。不外道路,莫如真意。有所起止,莫如界地。舍己从人,备着此图,全泄天机。愚夫,俗人得之,亦无不成也。
苟无其德,纵有所遇,天必不附其道。何也?德之于道,如乌之羽翰,缺一无所用也。必须忠、孝、仁、义,五戒全净,然后有所望焉。而其中精微奥妙,尽在慧命经中。两相参看,无不得其真矣。
六候图第二
盖此图于前二图,原是一也。所重续者何为?是恐修道之人,不知自身有法轮之路道,故备此图,以晓同志耳。盖入能通此二脉,则百脉俱通矣。所以鹿之睡时,鼻入肛门,通其肾脉,鹤龟通其任脉。三物俱有干岁之寿,何况人乎!修道之士,既转法轮以运慧命,何患不长其寿而成其道也。
任督二脉图第三
且此图,《楞严经》原本有之妙旨,俗僧不知道胎者,因当初未续图之过耳。今以阐扬,修士方知如来有道胎,真实之功夫在矣。
道胎图第四
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炁也。
先以神入乎其炁,后炁来包乎其神。神炁相结,而意则寂然不动,所谓胎矣。且气凝而后神灵,故经曰亲奉觉应二炁培养。故曰,日益增长,炁足胎圆,从顶而出。所谓形成出胎,亲为佛子者矣。
出胎图第五
《楞严》咒曰,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花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皆遍示现,大众仰观放光,如来宣说神咒者,即阳神之出现也,故名曰佛子。
苟不得慧命之道,枯寂日禅,焉有自身之如来,坐此宝花,放光之法身出现者哉?或谓阳神小道,焉得世等小道乎?
此即泄《楞严》之秘密,晓喻后学,得此道者立超,永不落凡尘矣。
化身图第六
面壁图第七
粉碎图第八
二、上药三品说
黄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无上元君谓老子曰:“长生之功,由于丹;丹之成,由于神;故将合丹,必正身心。”《黄庭外景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圣人言修炼合丹者,炼精气神而已。唯此三者,千古之上,万世之下,无以易之。而精气神有后天地,有先天地。今将此二说,别而晓之。
夫精者,极好之称。美者言精,恶者言粗。夫物皆然。凡人唯精最贵,而甚少。在身中通有一升六合,此男子二八已满,未泄之成数,称得一斤。积而满者至三升,损而丧之者不及一升。精与气相养,气聚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日啖饮食之华美者为精,故从米、从青。人年十六则精泄。凡交一次则丧半合。所丧者少,即随日生而补之。所补者阴精而已。唯元精一泄,非先天者,则不能补,若有丧而无益。则精竭而身惫也。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噫!精之为物,其真宝乎?又奚可纵欲而丧躯乎?丹阳祖师曰:“色者甚于虎狼,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为道之大孽也。下愚之人,谓其寿命数定,恣欲为快其意。古之戒曰,‘油枯灯尽,髓竭人亡’。是知精实一身之根本,未有木无根而能久乎。”象川翁曰:精为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
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皮肤润泽,颜容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神气坚强。尝见高年,欲情未衰,此其早年泄迟之验。至此又能绝欲,则寿更多。精之全者无如赤子。赤子受父母阴阳二气而生,日以增长。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使赤子如有知保固其浑然之精,而无亏泄,待其年壮明敏,乃遇至人,授以燮调之道,必作无为之真仙矣。
兹事固少。此以人身中之精而言,乃后天地之精。若论还丹,却非此精。夫金液还丹之精,姓金,唤九三郎,讳元晶,号金华。商夫君居玉池之西,出入跨虎,乳名婴儿,晚则呼为金公。凡到邻家便称主人。其情嗜交梨。此乃先天地之精,却为人之至宝。老子曰:“窍窍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者此也。修炼之士先明此精,既若明了,即可仙矣。是号为金液还丹。佛号丈六金身者,积精至十六两也。纯阳翁云:“吞精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海蟾《金丹歌》曰:“为甚神仙却爱身?也须借壳养精神。”陈泥丸云:“大药须凭精气神,采来一处结交成。”大药者,即金液还丹也。昔得尧得之于务成子,亟欲修炼,缘总万机,虑不得就,乃捐天下而授舜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舜以授禹而增之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后来龙互禅师乃云:“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从古到今修仙作佛者,未有舍此精而别有路耶?其后天地之精属阴,人若宝之唯能健其身,益其寿而已。学猥之徒,欲吞此精之秽,或采闺丹而咽,或运己精补脑,以是为道,不亦愚乎?
独先天地之精属阳,圣人修炼以为丹者此也。云房老仙曰:“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物事尽为阴。”又云:“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赵中一云:“一身内外总皆阴,莫把阳精里面寻。”白紫清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云门和尚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孔子翼《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若其上士言下须有指归。何以故?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此为奇特。若当时孔子以世俗生养之说为言,则必云“男女媾精,人乃化生”。却乃普云“万物化生”。于此切莫浅易看过了。上士至人,一闻便了。中下之士,非遇真师,直指密训,奚可暗猜?我师缘督子曰:“何者为性命?人之一身至精至粹,至尊至贵,莫越精气神三者。举世罕能达此。”《黄庭经》云:“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广成子授黄帝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黄帝以之而修炼,后于鼎湖上升。自后言修炼之道,为黄老术抑愚矣!此乃金丹之大道也,不可谓术。世唯此事最大,人人可以修炼而成仙作佛也。
夫气者,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在天地之外,包覆天地;在天地之内,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风云雷雨得以动,四时品物得以生长收藏。此唯天地间阴阳造化之气尔。独人身之中,全其天地阴阳造化之气,得勤而用之,又有二焉。二者何也?有先天地之气,有后天地之气。
今以后天地之气为言。此气生于谷,故从气从米,而蓄于胃,胃得谷而生气。黄帝曰:“五脏之气会于胃,而气所由生也。”叶文叔曰:“人受生之初,在胞胎之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及乎生下,剪去脐带,一点元灵之气,聚于脐下。”凡人唯气最先,莫先于呼吸。眼耳鼻舌身意,皆由是气。非是气则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知觉。
气之呼接于天根,吸接地根。气之在人身有八百一十丈,与脉偕行,衰旺相关。积而壮者倍之;因劳欲而丧者,无一半而已。人唯宝精则气自裕,气裕则精盈。日啖饮食之精,热者益气。人年二十而气旺。节欲少劳者,则气长而缓;多欲而劳倦者,则气少而短。气少则身弱,身弱则病生,病生则命危。试以日用常行见之。凡交感之后气即促急。叶文叔云:“众生迷蒙,醉于情爱。日夜漏泄,不知其几何也。本去根枯,之死必矣。”
世人但知养生止于禁欲,殊不知一念若动,气随心散,精逐气忘。为此,道者当心体太虚,内外如一。噫!气之为物,奚可不爱之乎?下愚之人,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欲丧精,气因以乏。不知气乃命之蒂,未有花无蒂而不凋乎!
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矣。气之盛者少病,内则志坚骨强,外则筋力勇锐,身体秀实,齿白唇红,老而不衰,步履轻快。且气之全者,无如赤子。赤子禀父母阴阳之气,日渐长而无亏,加以乳哺饮食,日以增羡。老子曰:“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碧虚子陈景元注曰:“天和之气至全也。故真人之息以踵,其嗌不哇。使赤子如有知守其浑然之气,与精同保而不亏泄,年壮又遇至人,晓以永世之道,亦可作无为之真仙矣。兹事又少。”丹阳祖师曰:“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恚所以养性。”又曰:“守气之妙在乎全精,尤当防其睡眠。”《黄庭经》云:“元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孔子曰:“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夫人遇行走则气急而嗄甚,睡则气粗而劓,唯坐静则气平而缓。又气属火,而脾因气以运。盖人睡则脾损而色黄,冷食亦然。多吃冷饭之后而又行房,则能使人心狡而色黄。何以故?饭室于气,而意多婪,复嗜睡而损脾也。此以人身中之气而言,乃后天地之气。旁门迷人,欲咽其津而纳此气,以为是道。犹炊砂而得饭,不亦惑乎?紫阳翁云:“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唯先天真一之气可炼还丹,乃自虚无中来。此气姓白,唤太一郎,名元炁,号白,宇宙主宰,素练郎君,寄居西川,出入乘白马,乳名真种子,晚则呼白头老子;到邻家便称父母,好食乌龟而多情。此为先天地之真气,却是人之至宝。《阴符经》曰:“天之至秘,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云:“或嘘或吹,或强或羸”。大修行人先须洞明此之一气。若得之,号曰紫金花,又曰摩尼珠。茅真君《靖中吟》:“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
海蟾翁《金丹歌》:“炼形成气归真一,炼气成形谒紫宸。”《丹髓歌》云:“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石真人《还源篇》云:“气是形中命”。无名子云:“真一之气生于天地之先,得于虚无之中,恍惚窈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如之何凝结而成黍珠者哉?盖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有者真阴真阳也,同类有情之物也。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也,有气而无质者也。两者相形,一物生焉。所谓一者,即先天地真一之气,凝而为一黍之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