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魏王弼)

  甚美之名,生於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於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於素朴寡欲。
  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下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然则学求益所能而进其智者也。若将无欲而足,何求於益?不知而中,何求於进?夫鸾雀有匹,鸠鸽有仇,寒乡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则
  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故人之所畏,吾亦畏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
  荒兮其未央哉。
  叹与俗相返之远也。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众人迷於美进,惑於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若享太牢,如春登台也。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兄之未能孩也。
  俭俭兮若无所归。
  若无所宅。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绝愚之人心无所别析,意无所好欲。犹然其情不可睹,我颓然若此也。
  沌沌兮。
  无所别析#9,不可为明#10。
  俗人昭昭,
  耀其光也。
  我独若昏;俗人察察,
  分别别析也。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情不可睹。
  飂兮若无止。
  无所系絷。
  众人皆有以,
  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而我独顽似鄙。
  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弃生民之本#11,贵末饰之华,故曰我独欲异於人。
  道德真经注卷之一
  #1始与母也:『母』原作『无』,据张本改。
  #2同谓之玄:『同』字原脱,据张本加。
  #3疵其神:原本『疵』后衍『之』字,据张本删。
  #4惊辱等:『惊』疑作『宠』。
  #5若欲度:『若』原作『者』,据张本改。
  #6皦:原本作『敝』,据张本改。
  #7物离其分:『其』字原脱,据张本加。
  #8施慧:原本作『於慧』,据张本改。
  #9无所别析:『析』原作『祈』,据张本改。
  #10不可为明:『明』原作『名』,据张本改。
  #11生民之本:『本』原作『木』,据张本改。
  道德真经注卷之二
  山阳王弼注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孔,空也。唯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恍惚无形,不系之叹。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众甫。
  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於无哉,以此知之也。
  二十二章
  曲则全,
  不自见,则其明全也#1。
  枉则直,
  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洼则盈,
  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弊则新,
  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少则得,多则惑。
  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从事,谓举动从事於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於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於得也。
  失者同於失。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於失也。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其唯於道而论之,若却至之行,盛馔之余也。本虽美更可秽也,本虽有功而自伐之,故更为疣赘者也。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寂寞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於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於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之为名曰大。
  大曰逝,
  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远,远曰反。
  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於一逝,故曰远也。不随於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於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於道,地故则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以重为本,故不离。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以经心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轻不镇重也,失本为丧身也,失君为失君位也。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谪,
  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
  因物之数,不假形也。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因物自然#2,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圣人不立形名,以检於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资,取也。善人以善齐不善,以善弃不善也#3,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兄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式,模则也。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忒,差也。
  复归於无极。
  不可穷也。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此三者,言常反终后乃德全其所处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於一也。
  故大制不割。
  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
  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覆,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於天下,况人主躬於道者乎?
  其事好还。
  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言师凶害之物也,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约荆棘生也。
  善有果而己,不敢以取强。
  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於天下矣。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吾不以师道为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骄之有也。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言用兵虽趣功果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当复,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为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壮,武力暴兴也,喻以兵强於天下者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澹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朴之为物,愤然不偏,近於无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朴为无,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言天地相合,则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无为,则民不令而自均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始。
  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川谷之以求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