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广圣义
道德真经广圣义
第十四,教诸侯守道化人。经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又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第十五,教诸侯不玩兵黩武。经云: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又云:抗兵相加,哀者胜。又云:祸莫大於轻敌。又云:善为士不武。又云:攘无臂,执无兵。又云:不争之德。
第十六,教诸侯不尚淫奢,轻摇薄赋,以养於人。经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又云: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第十七,教诸侯权器不可以示人。经云:鱼不可脱於泉,国有利器不可以示人。又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第十八,教以理国、修身、尊行三宝。经云: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十九,教人修身曲己则全,守柔则胜。经云:曲则全。又云:柔胜
刚,弱胜强。又云:柔弱胜刚强。又云: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又云:强梁者不得其死。
第二十,教人理身无为无欲。经云:常无欲观其妙。又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第二十一,教人理身保道,养气以全其生。经云:致虚极,守静笃。又云:专气致柔。又云: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又云:知其白,守其黑。又云:知其子,守其母。又云:我独异於人,而贵求於食母。又云:绵绵常存,用之不勤。
第二十二,教人理身崇善去恶。经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又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又云:善人不善人之师。又云:挫其锐,解其纷。又云:上善若水。
第二十三,教人理身积德为本。经云:含德之厚。又云:上德若谷。又云: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又云: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第二十四,教人理身勤志於道。经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又云:勇於不敢则活。
第二十五,教人理身忘弃功名,不耽俗学。经云:绝学无忧。又云:功成名遂身退。又云:成功不居。又云:为道日损。又云:名与身孰亲。
第二十六,教人理身不贪世利。经云: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又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又云: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第二十七,教人理身外绝浮竞,不衒己能。经云: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又云:大辩若
讷,大巧若拙。又云:广德若不足。又云:大音希声。又云: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第二十八,教人理身不务荣宠。经云:宠辱若惊。又云: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又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第二十九,教人理身寡知慎言。经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又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云: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又云: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第三十,教出家之人道与俗反。经云: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又云: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第三十一,教人出家养神则不死。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又云: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又云: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第三十二,教人体命善寿不亡。经云: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教人修身外身而无为。经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三十四,教人理心虚心而会道。经云:虚其心,弱其志。
第三十五,教人处世和光於物。经云:和其光,同其尘。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又云:被褐怀玉。
第三十六,教人理身绝除嗜欲,畏慎谦光。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又云: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三十七,教人裒多益寡。经云:以有余奉不足。又云: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第三十八,教人体道修身,必获其报。经云: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又云:以其无死地。
举此三十八别,以明经之大意所诠之法。然则此经大则包罗无外,细则入於毫间,岂止三十八门便尽其要?为存教义,泛举大纲,比之秋毫,万分未得其一也。《礼记》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若为君之无道德,如瞻视之无两目。若为臣之无道德,如胸腹之无五藏。理家之无道德,如尸强而无气。由是论之,道之於人不可阙矣。其若离言教,绝指陈,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斯可以神照,不可以言传,道之极矣。
上来总标已竟,向下开章释文。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一竟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二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释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
疏:老子者,太上玄元皇帝之内号也。义曰:前明所说之教,次释能说圣人。能说圣人,所谓老子。老子,即太上老君也。太上,谓证果尊位。玄元皇帝,谓显册鸿名,内号谓真经共所标载。今就老君位号之中,分为三十段,以解名号之由起也。
第一,起无始者,所言老君也。老君生於无始,起於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色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万化之父母,自然之极尊也。
第二,体自然者。大道元气,造化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虚无为体,自然为性,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葛玄仙公《序诀》云: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是也。
第三,见真身者。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昔於空洞之中,结气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自然之尊。上无所攀,下无所蹑,处虚空之中,如日月之光也。
第四,应法号者。老君挺生空洞,变化自然,智慧无穷,圣德周备。形既莫测,号亦无边。在天为万天之主,在圣为万圣之君,在仙为万仙之总,在真为万真之先,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为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号,或显百八十名,或号无为父,或号万物母,与大道而输化,为天地而立根。浩浩荡荡,不可名也。约而言之,凡有十号,即降生之后,空中十方圣人赞十号是也。具降生段中所解。
第五,启师资者。老君将显明大教,布化万方,乃曰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乃师事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弟子也,道君审道之本,洞道之元,生於亿劫之前,为道气之祖也。天尊为五亿天之主,亿万圣之君,亦生亿劫之前,为道气之根本也。所以道君为老君之师,天尊为道君之师。二圣既立,乃曰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化生,后亿劫而长存,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三圣相师,乃垂教尊卑之本矣。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齏万物而不以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以为仁,长於上古而不以为老,覆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以为巧,在太极之先而不以为高,居六极之下而不以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以为久,是也。
第六,历劫运者。老君生於万物之首,起於无始之前,经历劫运,甚为久远。劫者,天地成坏之名,阴阳穷尽之数。阳尽则生阴,故为大水。阴尽即生阳,故为大火。阳极於九,故云阳九。阴极於六,故云百六。小则三千三百年,次则九千九百年,大则九九大数八十一万年,为劫终。老君长生行化,经此劫运不知其数矣。《西升经》云: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是也。
第七,造天地者。老君乃天地之根本,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故立乎不疾之途,游於无待之场,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涎。分布清浊,开辟乾坤,悬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故於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亿万气之初,运玄元始三气而为天,上为三清三境。即始气为玉清境,元气为上清境,玄气为太清境是也。又以三清之气,各生三气三境,合生九气,为九天。第一郁单无量天,第二上上禅善无量寿天,第三梵监须延天,第四寂然兜术天,第五波罗尼密不骄乐天,第六洞元化应声天,第七灵化梵辅天,第八高虚清明天,第九无想无结无爱天。此之九天各生三气,气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为三十六天。则四民三界,上极三清是其数也。初下六天为欲界。第一太黄天,二太明天,三清明天,四玄胎天,五元明天,六七曜天是也。次十八天为色界。一虚无天,二太极天,三赤明天,四恭华天,五曜明天,六皇笳天,七虚明天,八端靖天,九玄明天,十极瑶天,十一元载天,十二太安天,十三极风天,十四始皇天,十五太黄天,十六无思天,十七上揲阮乐天,十八无极昙誓天是也。次四天为无色界。一霄度天,二元洞天,三妙成天,四禁上天是也。此二十八天名为三界。劫运所及,阴阳所陶,气有穷极,人有岁数。则初第一太黄皇曾天人寿九百万岁。一天加一倍,凡二十八天,年寿之数极於一千二百七万九千七百七十五万五千二百万岁。下至日月所交,四千四百四十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亿气,一气三千里也。此上又四天,名为四种人天。一常融天,二玉隆天,三梵度天,四贾奕天。此四天超出三界,不生不灭,无年寿之数,无沦坏之期,大劫之交灾所不及。向下诸天诸地,随劫沦灭,劫运再开,混沌复判,则此天之人承太上所命,下化人间,教世行法,一如此劫之初,三皇继理矣。又上三天为三清境。一曰大赤天,二曰禹余天,三曰清微天。最上曰大罗天,包罗诸天,极高无上。玄都玉京镇於其巅,三尊所处,万圣朝轩,为极道之域,成化之根也。既分诸天,即以三十六天滓阴之气,下为三十六地。每天立一天帝,每地立一地皇,七十二君同禀命於老君矣。其诸天境域,分布凡有五亿之殊,皆三十六天之气所生也。地中有三十六洞天,亦与上天相应。日月分精,玄照其间,则天文地理、六甲五行、阴阳变化,皆老君运玄妙之机,生之成之,行之化之矣。故曰道者万物之宗元,天得以清,地得以宁,物得以生,神得以灵,海岳得之以安镇,王侯得之以太平,道士得之以神仙,枯朽得之以发荣也。太上老君乃阴阳之主首,万神之帝君,元气之父母,天地之本根,先王之师匠,品物之魂魄。陶冶虚无,造化应因,衿带八极,载地悬天,游驰日月,运走星辰,呼吸六甲,咤御乾坤,改易四时,推移寒温,驱使风雨,奋鼓雷云,分别玄黄,历数虚盈,君臣父子,礼义备矣。是知阴阳虽广,天地虽大,非道气所育,大圣所运,无由生化成立矣。
第八,登位统者。老君大圣之功,生化天地,运育万物,岂复有品位名称哉?然上有元始之尊,次有道君之圣。老君次道君之位,演化立功,既以三气运行,万天周布,众法显着,玄功克明,乃登证极道之果,居三尊之位。绍嗣太上之任,为法王之尊,上总群圣,中理众真,下制诸仙,而统摄三十六天,三十六地,七十二君,星辰日月,岳渎万灵,阴阳变化,一切神明,主领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五亿天界,有情无情,有识无识,有形无形,皆太上老君之所制御焉。由是常在太清境太极宫丹台紫阙玉堂之中,有三大仙、九太帝、二十七天君、八十一卿大夫、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七万仙童玉女、五亿天丁神王并罗卫云街、巨虬师子、金翅孔雀、凤凰灵兽、天马麒麟,备卫左右。老君时亦上朝元始,疏奏罪福,中谒玉宸,赏校九宫,下统三界生死之簿,一切神官鬼僚,考察之司,仙官灵洞,福食之曹,无幽无隐,莫不仰隶之焉。或下理九天,在太微勾陈六星中,号天皇大帝曜魄宝所,以秉三使六把九枢机,统摄万一千五百二十物,秉持仙箓,主领神人、真人、仙人、圣人、贤人、行人,悉系之焉。但见百亿天王拜乎在前,谘求风雨水旱、丰俭逆顺、生死善恶之事焉。游行万方,以玄道化。而一老君常在太清太极之宫也。
第九,随机赴感者。老君极圣洞真,总领万化。化随方出,降德屈身。自亿劫之初至混沌之始,历羲娲一十八氏、三纪、五十八统、一百八十九代,代为国师。及神农之后,或为国主,或为师君,或为宾友,或为人臣,乃有郁华、录图等号,以道德妙旨更相发明。所谓应物无择者,道也,赴感随机者,圣也。常以经图戒律应化一切,分形应感,无量无边。而老君体端寂无为,凝然常住於太清之宫也。
第十,演上清者。老君於上三皇时,人尚淳朴。以龙汉元年号玄中法师,以上清圣教一十二部大乘之道,开度人天也。
第十一,传灵宝者。中三皇时,老君以赤明元年号有古先生,降《灵宝真经》一十二部中乘之法,开化一切,救度兆人也。
第十二,出洞神者。下三皇时,人心朴散。老君以开皇元年号金阙帝君,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小乘之法,开度万品也。
第十三,垂文象者。伏羲之时,人已浇漓,未有法度。老君以清浊元年号郁华子,下为师,说《元阳经》,教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仰则观象於天,俯则取法於地,制嫁娶,叙人伦焉。
第十四,示好生者。神农之时,人食禽兽,茹毛饮血。老君以清汉元年号大成子,下为师,说《太上元精经》,教以化生之道,播百谷以代烹杀,和百药以救百病,尝桑得禾、柳得稻、榆得黍、槐得豆、桃得小麦、杏得大麦、荆得麻。五谷既登,兽禽免害止杀,所以长善除恶,所以全生。不食血肉,人无疾苦,五谷养性,人无宿业。其利人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