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谷神章第六
  此章《南华经》言:大道无形,有情鬼神帝,生天生地。天得一气,清虚主其运也,地得一气,安宁处其甩也。故天地谷神不死,是谓阴阳玄牝造化之神。玄牝,阴阳之门户,是运天地根。天则绵绵若存,地则用之不勤。道,天地之根也。
  谷神不死,
  《冲虚经》曰:天地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四时尔,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冲虚经》曰:大道常生常化,无物不生,无物不化,阴阳尔,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冲虚经》曰:大道阴阳,疑独其道不可穷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冲虚经》曰:天地四时,往复其际不可终,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冲虚经》曰:绵绵若存。《通玄经》曰:大道至神,绵绵若存,故能天运。《南华经》曰:天其运也。
  用之不勤。
  《冲虚经》曰:用之不勤。《南华经》曰:地处用也。《通玄经》曰:用之不勤,故能地滞。
  天长地久章第七
  此章《南华经□则阳篇》言:大道者,气之大者也。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天地无私也,故能长久。是以古之圣人将欲禅位,为帝者奉天至公无私,覆载也。天下长久,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耶?故成其私。
  天长地久。
  《南华经》曰:天无私覆,无不覆也。地无私载,无不载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通玄经》曰:大道者,气之大者也。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天地无私也,故能长久。
  以其不自生,
  《南华经》曰: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长焉。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故能长生。
  《通玄经》曰:天地无私去也,无私就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
  《冲虚经》曰:唐召於舜禅以天下,舜不辞而受之。《南华经》曰: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
  后其时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先以后为主,圣人法道之退者,所以自后也,后以自安。
  而身先,
  《通玄经》曰:退则故能先,此天地之所成也,以退取先矣。
  外其身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圣人法道之小者,所以自卑也,卑以自卫。
  而身存。
  《通玄经》曰:小则故能大,此天道之所成也,以亡取存。
  非以其无私耶?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与天地相保,公正无私。
  故能成其私。
  《南华经》曰:上古圣人无私德也,其无私德,其无私福。
  上善若水章第八
  此章《通玄经□道原篇》言:夫水之为道也,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任天下取与,禀受万物,与天地共同,是谓至德。水柔近於道,夫上古圣人法天善道,若水之上善。
  上善若水,
  《通玄经》曰:天下莫柔弱於水。
  水善利万物
  《通玄经》曰:夫水之为道也,上天为雨露,万物不得不生。
  又不争,
  《通玄经》曰:水流不争,疾去而不迟。
  处众人之所恶,
  《通玄经》曰:泽及蚊蛲而不求报。
  故几於道。
  《通玄经》曰:水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水柔近於道。
  居善地,
  《通玄经》曰:水之为道也,下地为润泽,万物不得不生。
  心善渊,
  《通玄经》曰:水广不可极,深不可测。
  与善仁,
  《通玄经》曰:水则富赡天下而不既德。
  言善信,
  《通玄经》曰:夫水有余补不足,任天下取与。
  政善治,
  《通玄经》曰:夫水息耗灭益,过於不訾。
  事善能,
  《通玄经》曰:夫水利贯金石,强胜天下。
  动善时。
  《通玄经》曰:夫水禀受万物而无先后。
  夫唯不争,
  《通玄经》曰:夫水所以能成天地至德者,以其绰约润达也。
  故无尤矣。
  《通玄经》曰:夫水之为道也,百事不得不成,长极无穷,远沦无涯,大苞群生,施百姓而无费。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一竟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二
  古襄寇才质集
  持而盈之章第九
  此章《通玄经》言:末世天子公侯而志骄,用心奢广,不可长久,骄奢亡国也。《南华经》曰:古圣毁志之勃。富贵骄奢二者,勃志也。不动胸中则正,  正则虚静无为而无不为也。
  持而盈之,
  《南华经》曰:盈则溢矣,不可自满也。
  不如其已。
  《通玄经□微明篇》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
  《南华经》曰:锐则挫矣,不可自骄也。
  不可长保。
  《通玄经》曰: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冲虚经》曰:揣利害,不如其已。
  金玉满堂,
  《通玄经》曰:古者圣王处大满而不溢,故能长久。末世满溢者亡。
  莫之能守。
  《通玄经》曰:处大不溢,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末世不能守之,失天下也。
  富贵而骄,
  《通玄经》曰: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末世富贵骄奢者亡。
  自遗其咎。
  《通玄经》曰:富贵不以明自镒而能无为,非而不亡者寡矣。
  功成名遂,
  《通玄经》曰:天地极则反,盈则损。日月是也,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而况於人乎。
  身退,天之道。
  《通玄经》曰:主骄则恣,恣则极物,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故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载营魄章第十
  此章《南华经□天道篇》言:夫虚静柔弱平易无为纯粹素朴此六者,道之形体也。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虑息心焉。休则虚静无为而天下治,无不为也。是故太古神人真人至人圣人道人德人,体之以虚静柔弱平易无为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神圣。至真之人无为守天下,故能长久也。
  载营魄抱一,
  《通玄经》曰:太古神人体道虚静,曰虚无者,道之舍也。虚者,中无载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机械智巧不载於心君,通於一而万事毕。《南华经》曰:神人者,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此之谓神人。
  能无离乎?
  《南华经》曰:古之人内直善道无为,其一者与天为徒。今之人外曲礼敬有为,不一者与人为徒。
  专气致柔,
  《通玄经》曰:太古圣人体道守柔弱曰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柔弱者,道之用也。积柔成刚,积弱成强,不积而成,未之有也。《南华经》曰:圣治者,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能如婴儿乎?
  《南华经》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无为守其内而不为其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有为为其外而不守其内。
  涤除玄览,
  《通玄经》曰:太古至人体道守平易,曰平者,心无累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平易者,道之素也。平易恬淡,此天地之平也。《南华经》曰:至人者用心若钟,不将不迎,应物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此之谓至人。
  能无疵乎?
  《南华经》曰:古之人无为治其内,而不有为治其外。今之人有为治其外,而不无为治其内。
  爱民治国,
  《通玄经》曰:太古道人体道守无为#1,曰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王。清静者,道之鉴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谓其私好不害於公道邪?欲不伤於正德,故常虚而无为,见素抱朴,不与物维,谓之曰无为。
  能无为乎?
  《通玄经》曰:古之人味道不舍也,今之人舍道不味也。释道而任学者危,弃德而用才者困。
  天门开阖,
  《通玄经》曰:太古真人体道守纯粹,曰纯粹者,道之干也。不与物杂,粹之至也。静而与阴同闭,动而与阳同开,能至於无淫乐,即无不乐也。无不乐即至乐极矣,此真人游纯粹之道也。《南华经》曰:古者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纯粹而不杂,此养神之道也。纯粹之道,唯神是守,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能无雌乎?
  《通玄经》曰:今上观真人之伦,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以羞也耻,浇薄不淳。
  明白四达,
  《通玄经》曰:太古德人体道守素朴,曰不忧不乐,德之至也。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智,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容,道将为汝居。瞳子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南华经》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为悦,共给之之为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
  能无知乎?
  《通玄经》曰:上古之人明白入素,无为复朴,大正不险,故民易道,至忠复朴,民无伪匿。今后世之人以聪明为治者,劳心而不明;以智虑为治者,苦心而无功。
  生之畜之,
  《通玄经》曰:此六守者,先王所以无为守天下,故能为。大道生畜无为之君,是谓玄德。
  生而不有,
  《南华经》曰: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南华经》曰: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南华经》曰: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通玄经》曰:太古圣人执玄德於心而化驰若神,不发号令,移风易俗,其惟心行神化无为也。孰知不言之教,不道之道,芒乎大哉?后世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无为之道也。
  三十辐章第十一
  此章《南华经□马蹄篇》言:吾意古之善治天下者,规矩不然。古者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人民淳朴无工巧焉。后世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而陶匠善治埴木#2,生其巧伪,此亦后世治天下者,教土木之工,巧伪之过也。古者白玉不毁,孰为珪璋。纯朴不残,孰为牺樽。故残朴以为器,后世工匠巧作之过也。《洞灵经》曰:古者至治之代,舆服纯素则人不胜羡,嗜欲希微而服役乐业矣,治国之宗也。后世衰末之代,舆服文巧则流俗炎慕,人不忠洁而耻朴贵华矣。夫耻朴贵华之谓浮浮者,乱国之梯也。故后世五帝创作车室三器,耻朴贵华矣。
  三十辐共一毂,
  《通玄经》曰:上古为国之道工无淫巧,其车素而不雕,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通玄经》曰:后世工为奇巧,车舆极於雕琢,历岁不成,无益於用,有益於费。
  埏埴以为器,
  《通玄经》曰:古者为国之道工无淫巧,其器素而不饰。
  当其无,有器之用;
  《通玄经》曰:后世工为奇巧,器用遂於刻镂,历岁不成,无益於费。
  凿户牖以为室,
  《南华经》曰:古者巢居穴处,谓之有巢氏,昼食橡栗,暮栖木上。
  当其无,有室之用。
  《通玄经》曰:后世处一主之势,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於宫室台榭沟池苑囿。《洞灵经》曰:时事不袭夺之以土功,是谓大凶。《冲虚经》曰:齐鲁多机巧,有善土木者。
  故有之以为利,
  《通玄经》曰:今器有形者,逐事也。逐事者,成器也。故有功以为利,利器丧道也。
  无之以为用。
  《通玄经》曰:古道无形者,作始也。作始者,朴也。故无名以为用,用朴不器也。
  五色章第十二
  此章《南华经》言:古者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末世人也孰能得无为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夫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於形也,伤身损性,亦愚痴哉。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取舍乱心,使性飞扬。羽旄之容,色之末也;钟鼓之音,乐之末也;口彻为甘,味之末也。此五末者,皆生民损命之大害也。此戒末世王者好声色禽荒失天下也。
  五色令人目盲,
  《通玄经□九守篇》曰: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南华经》曰:目观锦绣彩艳之色,以惑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
  五音令人耳聋,
  《通玄经》曰: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南华经》曰:耳营钟鼓管钥之声,以惑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
  五味令人口爽,
  《通玄经》曰:三曰五味乱口,使口生疮。《南华经》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五味浊口,使口厉爽。口兼於刍豢醪醴之味,以惑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通玄经》曰:四曰取舍乱心,使性飞扬。驰骋田猎,以夺民时,以罢民力。衰世之主刳胎焚郊,覆巢毁卵,焚林而畎,竭泽而鱼,凤凰不翔,麒麟不游。《冲虚经》曰: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欲放生,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