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咏玄集

  心若动作,责着淫欲,即上丹田真精降至下丹田,点化和气,和气即化,遂乃弃损,而道岂玄也。
  二气相投皆感应,
  谓男女二情,交相感激,而有云雨施之事。皆自然感应,乃至成于胎孕。自真元之精成变化,在修生者宜须慎守,以求制御之法,故《太白真经》云:留精於身即生身,施精於人即生人。移此元气结彼元气,彼既成形,此则受损,是知至慎於是也。
  细寻运会地交天。
  天地阴阳二气,相推而生变化。盖阴阳有运会之理,不言而信,故云气上蒸一而雨泽,雨泽下润而万物化生。但细推天地运合,日月回旋,以明法象,通乎无私之理。
  重玄
  上玄潜与下玄通,
  上玄,门也;下玄,关也。谓上玄不止,即下欲难除也,故云上下潜通也。
  动静由来事一同。
  动止上下相应,而通其气,故以重玄明之,兼心法而论也。至如龙吟云起,虎啸风生,皆以随类相从,各得其所。故上玄下玄,应用等心法而兼济助,事同一也。
  消息上玄令泯灭,
  专一渐求泯灭。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故消息亦皆如之。若修至神,与气和真,全胎即自然心随息尽,气逐息生,尘境既消,系系都尽。《胎息论》云:胎从元气中结,气从鼻中生温。+在乎专用泯灭,故知日新。此之谓也。
  下玄从此亦同功
  老子云,前后之相随者也。
  阴丹
  阴丹多见赚时人,
  一荒得者全少,失者至多。
  都是传来托误文。
  得者少,托误文者多见夭逝,不体本元,欢非真谛。且几心既发,如猛火投焰,事既炽然,卒何固济?故道之玄妙,起自心法,既忽荡动,气亦奔腾,岂谓初机之道,返为害命!
  未晓重玄篇内旨,
  未晓重玄之旨,徒枉阴丹之功。
  味於无味亦徒云。
  既若无味,则何用行持?故云亦徒云也《黄庭经》云:长生至慎房中。急,何谓死作令神泣。盖王屋真人、罗真人、狐刚子、元阳诸仙人,不可一一库啰庙翩阴丹盾独重玄< 用,道体交合,神凝之法。若初学强, 自行持,而至中夭,与道愈失。与道失,与道愈彰,生自何存也?故阴丹之法,本为绝尘之事,古圣人恐真者未遂了达,且居常道,故示之阴丹之妙。其理法天象地,升阴降阳,所忌者以侄心难制,以女子交感而男子先脱其精,如此行之而疾病俱生,以运夭逝。其外晦朔弦望,风雨饥饱,喜怒劳佚,次而忌之。几女人有经后六日,合三阳数,与女人交合者,生男;三阴数与女交合者,生女。凡一月此六日,若是须二情齐降,方获成就。自此阴阳算数,还知贫富贵贱,其理昭然矣。
  玄关
  无关善闭岂能开,老子日: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玄关者,不独称乎心也,若明善闭之法,以通玄妙,始得玄关之称。盖善闭之道,即心地之法也。
  妙使灵童出得来。
  灵童者,得道之称也。若契玄关之理,即达善闭之道。或出或处,得妙便法要,至乎轻安也。
  已绝六尘玄路启,
  六尘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有法识所染,是六尘。故云玄关善闭,以求泯灭其尘妄。若志之所至,即玄之又玄也。
  自兹生死不相该。
  无染尘识,安系去留?心法两忘,取损同泯。栖真子云:百邪不能干其正,群动不能挠其清。故生死不该属也。
  玄珠
  玄珠安比世问珠?
  非身外有珠,方璧之类也,故日居易求玄珠。赋云:动为道枢,静为心荷,玉光不耀,至真不渝也。
  悟者将知是命符。
  若悟珠之至理,乃明生之要会,而与命符也。
  不昧不明随应化,
  老子云:不昧不明,玄之又玄。盖显玄珠之本体相应,其通而变者也。
  动为瑕玷即萦纡。
  心动即随绿逐境,乃是玄珠之瑕玷。故云动为瑕玷即萦纡,即玄珠不能莹彻也。
  玄牝门
  通真玄牝是灵关,玄门者,神庐也。牝门者,大关也。此修行之大要也,故云灵关。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也。
  不悟修生事更难。
  若不悟玄牝门,行持修生之理,与精神为关钥,即修生之事,无所可着也。
  浪紧溯流功用到,
  初行持者,乘舟到溯流,功用到则非常道。老子日:理大国若烹小鲜。宽猛之理,得其所也。
  柢兹滩后更无滩。
  若功用到,永离忧息,怛居安静,故云更无滩也。
  玄门
  九洞三山名少人,
  九洞三山者,海中所有之岛,乃仙人集居之所。绝学至人多隐其问,故举以明得道之所由,显玄门是修生之枢要。九洞三山,亦象人之三田九窍也。
  尽经此路学修真。
  玄门一路得尽同,若失之归即动皆非。
  下连紫府通华盖,
  华盖者,肺也。紫府,肾官、气海也。盖玄门开合,皆通应也。
  得丧绝尘非绝尘。
  若得神庐之妙则永,故云绝尘。若丧淳朴之根,巡还六趣,即云非绝尘。
  牝门
  诸窍开因牝窍开,
  牝门者,大关也。诸窍开拆,至於筋脉五藏,命关皆悉相应。脱漱气液,至於衰老,而无觉知,以崇其道,求乎生也。
  精神自此去如催。
  牝门既开,则出损精气。精气若损,神渐昏蒙,而见危坏。
  固关枢要将为首,
  修生者因闭天关,次为其首也。
  迷者多因致祸灾。
  若不明开合之理,但责着滋味之感,则万祸入,寒暑侵,至於顶逝,皆由之也。
  绝利一源
  绝利一源事细微,绝阴路而启阳门,初机道也。老子《胎息精微论》曰:玄之又玄,是我命门。又《阴符经》云: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匪运而有甩师之倍。盖绝一源於是也。
  调和全白理神机。
  调和,调源也。全在神机运合者也。
  若教依旧还贪着,
  若念未尽,不能制止,荡逸去来,即非道也。
  倏忽交争见是非。
  若神气乱行,妄生动作,则暴乱生乎是非,政错误之由也。
  心
  染污随绿圣莫穷,
  心者,性之用也。随缘染境,起灭无常,是知圣莫穷也。
  都来心法共伊通。
  千方万法,至於出死入生,未有不因心而修学,至於成备者也。
  是非得丧全由此,
  万事是非,或拾或留,或迷或悟,皆由此也。
  返本归源道愈同。
  返其本,归其源,故道是群经之要会,与道合即同也。
  性
  性为心所本同途,
  性不可见,由心明之。心不自彰,因性方起。既为心所起,故日同途。
  认取元阳制动枢。
  元阳者,元和之气。能制躁动,故为枢也。此全明心法也。
  依附凝躯方建立,
  人依屋宇,始免风霜;性托形躯,方能建立也。
  自心却返到虚无。
  心契妙轨,以法行持,云归虚无之妙。故云自心却返而归元也。动即为心,乃之动而非动,其动则应见随机,变通无滞。群品於始终之理,知他心起灭之端,妙不可量,功不可测。化无所化,称莫以称。在几即云妄想纷纭,在圣即日真元作用者也。其静则为性,是知静则非静。泯灭变化之道,消亡应现之机,不涅不缁,无尘无垢。熙熙上圣之真风荡荡,极迷途之化本巍巍,事既实而言莫诠,道以崇而理难谕。前际后际有空,焕乎浩浩之元,宛乎融融之德,妙中之妙,玄之又玄。此盖归乎化源,而穷理尽性,变化莫测者也。
  法
  法本无言理自如,不拘动静,理自如如。
  犹知自是众经枢。
  圣人所设万论千经,说不可及法,乃无枢要也。
  人有颖悟玄玄趣,
  若得悟玄中深趣,即真道之谛理也。
  秘向心头作妙符。
  法者,心源之妙符,起生死之大要,非轻取轻傲求,非躁挠所能知,非讹所能学,非念诵而至,非步历而至。明昧虽殊,古今不异。《真言诀》云:去其死,先去其生。去留之理,体而用之。故高真教主,太上虚宗,或明於三心九心,或显於一法万法。至於皇人丹诀,青童玉书,理有实归,本元是非,执滞调不讹,而经众妙,直露希夷。其余化体飞形,育婴固命,乃至五行假借,动静得常,三身互道,往不废亦干枝叶。殊未届其根株,盖受道於深浅之师,致理有见闻之执。深宜济度,勿惮参承。
  养生咏玄集
  #1天:原作『而』,据文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