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年谱

  承安三年戊午,长生真人年五十二。应对悉合上意,三月得旨还山,劫赐观额五道,曰灵虚,曰太微,曰龙翔,曰集仙,日妙真,令立观度人。玉阳真人犹居都下。春,终南吕庵主至都,师为请祖庵为灵虚观,以劫牒付吕,俾知观事,仍以诗送行。夏,师得旨东归侍亲。
  承安四年己未,长生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长春真人芝阳作醮。
  承安五年庚申,长生真人年五十四。
  泰和元年辛酉,长生真人年五十五。是年游广陵,着《天道罪福论》。玉阳真人奉诏诣亳州太清宫作普天醮,有诗见《云光集》。  
  泰和二年壬戌,长生真人年五十六。滨州作醮,有琼葩玉树之瑞,有诗见《盘阳集》。长春真人芝阳作醮。
  泰和三年癸亥,长生真人年五十七。此年二月初六日升仙於武官灵虚观。玉阳真人奉诏诣亳州太清宫作普天醮,临坛度道士千余人。
  泰和四年甲子,长春真人年五十七。
  泰和五年乙丑,长春真人年五十八。夏五月,莱州醮,有瑞鹤彩云现,有词见《墦溪集》。
  泰和六年丙寅,长春真人年五十九。
  泰和七年丁卯,长春真人年六十。元妃施道经二藏,一驿送栖霞太虚观,一驿送圣水玉虚观。
  泰和八年戊辰,长春真人年六十一。
  大安元年己巳,长春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游鳌山,有诗二十首。玉阳真人七月十四日至北京,应孛木鲁参政之请也,居华阳观。是时大旱,僚庶告真人雨期,真人曰:十七日沾足矣。至日果应。
  大元庚午,长春真人年六十三。夏,玉阳真人蓟州玉田县醮毕,谓众曰:北方道气将回,空中有神明往来,刀剑击触之象,莫非生灵将受苦耶。
  大元辛未,长春真人年六十四。是年东海召至燕都,及游德兴琅山,俱有诗,见《呜道集》。
  壬申,长春真人年六十五。是年十二月三十日,广宁真人升仙于宁海州先天观,春秋七十三矣。
  癸酉,长春真人年六十六。
  甲戌,长春真人年六十七。此年游昆箭烟霞洞,有诗。
  乙亥长春真人年六十八。
  丙子,长春真人年六十九。时居登州,金主命东平监军王庭玉责诏召师归汴京,师曰: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也。乃不起。
  丁丑,长春真人年七十。玉阳真人四月二十三日升仙於圣水玉虚观,时七十六岁矣。
  戊寅,长春真人年七十一。
  己卯,长春真人年七十二。居莱州昊天观。是时齐鲁陷宋,八月,宋主遣使召师,不起,州牧谢曰:师居此,我辈诚有所依。师曰:吾之出处,非若辈可知也,他日恐不能留居此耳。是年五月,太祖圣武皇帝自奈蛮国遣近侍刘仲禄持韶召师,十二月仲禄至莱州。
  庚辰,长春真人年七+1二。正月自莱州北行,二月至燕都,四月官僚请作醮於太极宫,五月至德兴府,寓龙阳观,八月至宣德州,寓朝元观。
  辛巳,长春真人年七十四。是年五月朔抵陆局河,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立栖霞观,中秋日抵金山,遇白骨甸,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俱有诗,见《呜道集》。
  壬午,长春真人年七十五。春三月过铁门,达于行在,上设二帐於御喔之东以居之,时问以至道,师大略对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静之理。上悦,乃命左史书诸策。其详见《庆会录》、《西游记》。
  癸未,长春真人年七十六。是岁三月七日得旨东还,赐号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门,大小事务一听神仙处置,他人无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镯兔,所在官司常切卫护。六月抵丰州,八月至宣德州。
  甲申,长春真人年七十七。春二月居缙山秋阳观,三月燕京官僚请住太极宫,是月仙仗入燕都。
  乙酉,长春真人年七十八。秋九月,荧惑犯尾宿,主燕地灾,宣抚王楫请师作醮禳之,醮竟荧惑乃退数舍矣。
  丙戌,长春真人年七十九。夏五月,燕境大旱,僚庶请师作醮,雨随时沾足,在都名儒皆有诗贺之。
  丁亥,长春真人年八十。夏大旱,在京士庶祷师作醮,师曰:我方留意醮事,公辈来请,所谓好事不约而同也。仍云当备二醮,以五月初一日为祈雨,三日为贺雨醮。后皆如师言。是月得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六月,太液池涸,北口山摧,人告於师,师笑曰:山摧水枯,吾将与之俱乎。七月四日,师谓门人曰:昔丹阳尝授记於予云:吾殁之后,教门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道院皆劝赐名额,又当住持大宫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干教门事,此汝功成名遂归休之时也。今丹阳师之言一一皆验,吾归无憾焉。九日登宝玄堂,留颂而逝。
  后序
  古人之有年谱,尚矣,所以着出处之实,使后世得以考观者焉。我玄门之七真,身虽游乎方外,道实满于人问。当国朝革命之际,其救世及物之功不为不腆,故封龙李翰长敬斋云:七真之救世也,真吋上帝之心也。上帝之爱民也,真藉七真之教也。不然,何为天生圣皇出,宁四海。天生长春,左右大命,相与聚精会神,同始共终哉。观此自可见矣。仆因焚诵之暇,不揆狂斐,褊考师真文集及诸家所撰传记,起重阳祖师降世之岁,讫长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问出处事迹,详节编次,通为一谱。其或一二传记所载与各师真文集不相同者,舍传记而取文集也,盖文集纪录之真,传记有所未详也。呜呼,七真始终之大盘具矣,若夫师真之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之妙,固不得以尽笔舌形容之,今之纪者,但取其修真立教之边,姑此启诸童蒙,俾於向上诸师知所宗本,非敢以渍我同志者也。至元辛未岁中元日天乐道人李道谦书于终南祖庭之筠溪道院。
  七真年谱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