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真部
- 灵图类
- 易数钩深图
易数钩深图
离为火二十八
坎为水第二十九
震为木第三十
兑为金第三十一
天五合地十为土第三十二
土,元象也,分王四季。地,则积阴之黑;黑禀独阴,不能生物也。暨天五与地十合而生土,成其形质,附地而载,是为五行之一也。故《疏》云:土者,是地中之别耳。所以地则称乎独阴,土则禀乎二黑也。
人禀五行第三十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然则三才之道,上、中、下之位;三才之用舍五行,则斯须元以济矣。至于人之生也,外济五行之利,内具五行之性。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木性仁,火性礼,土性信,金性义,水性智,是故圆首方足,最灵於天地之问者,蕴是性也。人虽至愚,其於外也;日知由五行之用,其於丙也。或蒙其性而不循五常之教者,可不哀哉?。
易数钧隐图卷上
#1此处底本空一格,四库本元之。疑是底本脱『羲』字。
#2『信〕,原脱,据四库本补。此处底本留有一空格。
#3画J,原脱,据四库本补。此处底本留有一空格。
#4『其义J,底本在此之后缺若干字,四库本亦是,并注有『阙」字。
#5『不可J,底本在此之后有缺文,四库本注有〔阙』字。
#6『位h原缺,四库本亦是,此据上下文义例补之。
#7『则],四库本无之,而于此处加注『阙』字,以示原文有脱漏。
易数钩隐图卷中
乾坤生六子第三十四
乾下交坤第三十五
乾,天也,故称乎父,下济而光明
坤上交乾第三十六
坤,地也,故称乎母,卑而上行焉。
震为长男第三十七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巽为长女第三十八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为中男第三十九
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
离为中女第四十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为少男第四十一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兑为少女第四十二
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已上更布自然之象者,盖欲明上下自然交易相生之理,成八卦变化之义也。
坎生复卦第四十三
离生垢卦第四十四
夫《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则知太极乃两仪之始,八卦则重卦之始也。重卦之首以《复》卦,何谓也?阳黑之始也。略试论之:且夫四正之卦,所以分四时十二月之位,兼乾、坤、艮、震者,所以通其变化;因而重之,所以效其变化之用也。观其变化之道,义有所宗,故其《复》卦生于坎中,动于震上,交於坤,变二震、二兑、二乾而终。自《复》至《乾》之六月,斯则阳爻上生之义也。《娠》卦生於离中,消於巽下,交於乾,变二巽、二艮、二坤而终。自《娠》至于《坤》之六月,斯则阴爻下生之义也。自《复》至《坤》,凡十二卦,主十二月。卦主十二月,中分二十四黑二,爻分七十二候,以周其日月。之数。是故离、坎分天地,子午以束.为阳,子午以西为阴。若夫更错以他卦之象,则总三百八十四爻,所以极三才之道。或问曰:合数图以正之,卦之与爻分四时十二月之位,又兼乾、坤、
艮、巽之卦通其变。且《复》卦生坎中,动于震,交于坤。《易》日:地中有雷,复。正协其义也。若《娠》卦则生於离之中,消於巽,交於乾。《易》日:天下有风,娠。且巽非四正之卦也,则与《复》卦不同其义。今卦体则是巽承於乾,而变易其位从兑者,何谓也?答曰:斯则取《归妹》之象。《易》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不兴。归妹者,人之终始也。所以资长男交少女之义,交少女而长女主其卦者,明其妹系於姊嫁,而妹非正也,所谓侄娣之义也。若以长男交长女,虽曰夫妇常久之道,然未尽广延之理也;则知能终其始者,必归妹也,故《易》称天地之大义。是以卦之变易,必从《归妹》,妹非正室,必以姊主其卦也。是以其体则取兑合震,其名则以巽承乾也。变易之义,其在兹乎?
三才第四十五
原缺前贤释三才之义,皆以设刚柔两画,以布二黑,布以三位,而象三才。谓圣人率意以画之矣。斯亦不详《系辞》之义也。夫卦者,天垂自然之象也。圣人始得之於河图、洛书,遂观天地奇偶之欤,从而画之,是成八卦,则非率意以画其数也。略试论之:夫三画所以成卦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数也。乾之三画而分三位者,为天之奇数三,故画三位也。地之偶数三,亦画三位也。余六卦者,皆乾、坤之子,其体则一,故亦三位之设耳。且夫天独阳也,地独阴也。在独阳、独阴,则不能生物。暨天地之黑、五行之数定,始能生乎动植,故《经》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岂一黑之中,有蕴三才之道邪?所谓兼三才而两之,盖圣人重卦之义也,非八纯卦之谓也。三才,则天、地、人之谓也;两之,则重之谓也。上二画为天,中二画为人,下二画为地;以人合天地之黑生,故分天地之黑而居中也。所以九二称在田,明地道也;九五称飞龙在天,明天道也。斯则其理坦然而明白矣。如日不然,敢质之於《系辞》,日: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又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又日:昔者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斯则皆云六画包三才之义,则无三画报三才之说,不其然乎?若夫六爻皆有人事者,为人伦则天法地之象,故初上皆包人事之义耳。
七日来复第四十六论凡三篇
论上《正义》曰:阳黑始《剥》尽,谓阳黑始於《剥》尽之后,至阳黑来《复》时,凡七日也。其释注分明。如褚氏、庄氏并云: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凡七月。而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见
阳长须速,故变月而言日也。一今瀚嗣云:《剥》尽。至来《复》,是从《剥》尽至来《复》时经七月也。若从五月言'之恤何得云始尽也?□又《临》卦亦是阳长言八月,今《复》卦亦是阳长,何独变月而称日?观《注》之意,必为不然#3,亦甩《易纬》六日`七分之义,同郑康成之说,但於文省略,不复具言。按《易纬□稽览图》云:卦黑起於艮、巽、离、坎、震、兑,各主一方;其六十卦,卦有三百六十爻,日凡主三百六十日,余有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各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也。《剥》卦阳黑之尽,在九月之末,十月当纯《坤》用事,《坤》卦在六日七分之前,从《剥》尽至肠黑来《复》、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言:凡七日也。且今七日来《复》之义,详夫孔氏之《疏》,虽得之於前,而又失之於后也。何哉.?且《易》云七日来《复》,辅嗣之《注》又言七日,虽则引《经》、《注》破褚氏、庄氏之误,於义为得。末又引《易纬》一郑氏六日七分,则其理文背《经》、《注》之义。且《易纬》、郑氏言每卦得六日七分,财未详六日七分能终一卦之义。'略试论之:且坎、离、震、兑四正之卦也,存四位,生乾、坤、艮、巽之卦,每位统一时,每爻主一月,此则四纯之卦也。又若重卦自《复》至《乾》六爻,而经六月也;自《娠》至《坤》亦六爻,而经六月也,则一爻而主一月也照昭矣。而云六日七分为义,则作《疏》者不思之甚也。且夫七日来《复》者,十月之末,坤卦既终,阴已退,阳黑复生也。为天有十日,阳上生也。至七为少阳,阴阳交易而生,当阳复来之时,为老阴#4。
待经阴之数尽,至七日少阳#5。
七日来复#6,则合《经》、《注》之义也O
论中
《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於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也。又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谓此也。又数之所起,起於阴阳;阴阳往来,在於日道。十一月冬至,以及夏至,当为阳来。正月为春,木位也,日南极,阳来而阴往。冬,水位也,当以一阳生为水数。五月夏至,日北极,阴进而阳退。夏,火位也,当以一阴生为火数。但阴不名奇数,必六月二阴生为火数也。是故《易》称《乾》贞於十一月,《坤》贞於六月,来而皆左行。由此冬至以及夏至,当为阳来也。正月为春,木位也,,三阳已生、故三为木数。夏至以及於冬至为阴进。八月为秋,金位也;四阴以生,故四为金数。三月春之季,土位五阴#7以生,故五为土数。此其#8口口口也。又万物之本有生於元,着生於微。万物成形,必以
微、着为渐;五行先后,亦以微、着为次。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亦是次序之宜矣。刘氏与顾氏皆以为水、火、木、金得土数而成,故水数成六,火数成七,木数成八,金数成九,土数成十,义亦然也。今详众贤之论,以天一至天五为五行之生数,则不释所以能生之之义也;以地六至地十为五行之成数,则不释所以能成之之义也,故学者莫洞其旨。盖由象与形,不析有元之义也;道与器,未分上下之理也。略试论之:《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则地六而上谓之道,地六而下谓之器也。谓天一、地一不天三、地四,止有四象,未着乎形体,故日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天五运乎变化,上驾天一,下生地六,水之数也;下驾地二,上生天七,火之数也;右驾天三,左生地八,木之数也;左驾地四,右生天九,金之数也;地十应五而居中,土之数也。此则已着乎形数,故日形而下者之谓器。所谓象之与形者,《易》云:见乃谓之象,河图所以示其象也。形乃谓之器,洛书所以陈其形也。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故日:河以通乾出天,洛以流坤吐地。《易》者,报道与器,所以圣人兼之而作《易》。《经》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矣。且夫河图之数,惟四十有五,盖不显#9土数也。不显土数者,以河图陈八卦之象,若其土数,则入乎形数矣。是兼其用而不显其成数也。洛书则五十五数,所以成变化而着形器者也。故河图陈四象而不言五行,洛书演五行而不述四象,然则四象亦金、木、水、火之成数也。在河图,则老阳、老阴、少阳、少阴之数是也;在洛书,则金、木、水、火之数也。所以异者,由四象附土数而成质,故四象异於五行矣。然而皆从天五而变化也。至于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焉者,此备陈五行相生之数耳。且五行虽有成数,未各相合,则亦未有所从而生矣。故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地二与天七合而生火,天三与地八合而生木,地·四与天九合而生金,天五与地十合而生土。伏牺而下,但乘其数,至黄帝始名,原缺乙丙丁也。今众贤以一阳生为水数,二阴生为火数,三阳生为木数,四阴生为金数,五阳生为土数,原缺□说强配之也,则非天地自然之数也。至于以微、着为渐者,亦非通论,何哉?且以坚固言之,则土不当后於金也;以广大言之,则火不当后於水也;盖五行之质,各禀自然,偶合而生,相因於数;微、着之论,实非《经》旨矣。又若十一月一阳生为奇数者,谓天一动乎坎之中也;五月一阴生为偶数者,谓地二动乎离之中也;以六月二阴生为偶数,则未知所出之宗也。
论下
详夫《易纬·稽览图》及郑氏#10六日七分之说,盖取《乾》、《坤》老阳、老阴之策配之也。《经》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疏》云:举其大略,则不数五日四分之一也。又《疏》
云:二篇之爻,总三百八十四,阴阳各半焉。阳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三十六,总有六千九百一十二也;阴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二十四,总有四千六百八也;阴阳总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且《经》为《乾》、《坤》二卦,老阳、老阴三百六十之数,当期之日,则不更别起数矣。卦之与爻,则未详《易纬》、郑氏六日七分之义也。夫阴阳之爻,总有三百八十四焉。且《易纬》及郑氏虽以坎、离、震、兑四正之卦之爻,臧乎二十四之数,与当期之日相契,则又与圣人之辞不同矣。何以知之?且夫起子止亥,.十二月之数,所以主十二卦之爻也。十二卦之爻者,自《复》至《坤》之位也。岂可取杂书、贤人之说,而破圣人之经义哉?或曰不然,其如《击辞》何?
临卦八月第四十七
还卦第四十八
《临》至于八月,有凶。《象》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原缺诸家之注解,各有异焉。且何氏云:从建子阳#11生,至建未!为八月。褚氏云:自建寅至建酉为八月。孔氏《疏》又曰:今按此《注》云: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宜据《否》卦之时,以《临》卦建丑;而至《否》卦,则建申为八月也。理有未安,略试论之:粤若诸家之说,皆与《临》卦之义不相偶契。何以知之?且卦、象之辞,所以各论一卦之体也。夫《临》卦者,主建丑之月也。何氏从建子阳生而数,则卦辞当在《复》卦之下,不当属《临》卦也。褚氏从寅而数,则卦辞当在《泰》卦之下,亦不当属《临》卦也。孔氏宜据建申《否》卦为八月,则《否》之六三当消《泰》之九三,又与《临》卦九三之不应也。今若以建未为八月,取《逐》卦之六二,消《临》卦之九二,则於义为允矣。何者?且《临》卦之《象》曰:浸而长。《注》云:阳道.转进,阴道日消也。《迟》卦之《象》亦曰:浸而长。《注》云:阴道欲进而长,正道亦未全灭也。今以二卦之爻,既相偶合,又《象》辞皆有阴阳浸长之说,则其义不得不然也,所以称建未为八月耳。或问:当文王演卦之时,乃商之末世也。岂#12口口正月为义哉?答日:周公作爻辞,父基子构,所以爻辞多文王后事;则知文王之旨,周公述而成之,故以周正为定。况乎《易》有二名,夏曰《连山》,商日《归藏丫,周曰《周易》。连山,则神农氏之号也。归藏,则轩辕氏之号也。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所以题周以别余代,亦由《周礼》之谓也。且《易》既题周以正名,则公不得不以周之正朔定其月也。孰谓不然?若何氏以建子至建未为八月,则是究其末而不原其本矣。至于孔氏引辅嗣之《注》,以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必以《否》卦之义也。但阴则小人之道长,阳则君子之道长,不必专在《否》卦之义也昕矣。又《王氏卦略》云:《逐》,小人浸长,难在於内,亨在於外,与《临》卦相对者也。《临》刚长则柔危,《运》柔长则刚危矣。《临》,二阳居内,君子之道日长;《逐》,二阴在内,小人之道日进。且八月凶者,天之道火#13寒暑退阳长,至二得位居中,故於此时垂消退之戒。阳息於十一月,为《复》;至十二月,为《临》;消於五月,为《娠》;至六月,为《逐》。自子至未,凡八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