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侍帝晏桐柏真人真图赞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经名: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唐司马承祯编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天台白云司马承祯录
  夫得道成真,有隐有显。跻神化质,多术多途。大茅君辞亲入岳,仙业备而归来,坐致旖舆。白日轻举。高丘子办形避世,丹药就而不返。行驭龙鹤,逛景潜升。见灵妙者,以.奖诸道学之勤。混终碎者,以息其生离之望。或命分有照冥之异,事不可违。或性乐有语默之殊,理从自适。古仙出处,兼此显晦。时人记传,罕能详测。故迩有再三,述有前后。会通机变,方知至妙焉。桐柏真人王君,即周灵王之太子,子晋也。按史记云:太子圣而早卒。据列仙传曰:隐而登仙。两说不同,盖有由矣。司马公述乎国史,刘子政验以道书。国史载其前卒之踪,道书着其后仙之事。真仙相反,尚见异於同时。彼我相违,瓦与悬於数纪。且其特禀灵气,已积习於前生。假孕人胎,暂应身於此世。幼而通圣,是习性之久也。诞而有髭,是身貌之昔也。炼神入微,谜仙促限。知宾帝之一举,期师旷於三载。说宾帝乃冲形之旨,岂肯沈魂。诚师旷慎不寿之言,明知弗天。良以早毙人间,遽还仙境。轻此储位,重彼真仙。游洛川以伫怀,畅笙歌之逸韵。感浮丘而降接,传出世之奇方。故能蜕形示终,隐山学道。振羽之日,谢时冲天。其初卒后仙,亦不足疑怪也。是以京陵之墓,经古启而剑飞。维氏之祠,迄今立而神在。化升之致,事理昭然。承祯早处嵩岳,慕山林之抗边。每谒堂庙,钦影响之余灵。对风景而虚心,怀七日之如昨,瞻云天而悠思,仰三清之又玄。复以玉晨策命,当侍弼之荣秩。金庭宰职,赴桐柏之名山。五岳是司,群神所奉。八洞交会,诸仙游集。周紫阳受素奏之符,夏明晨禀黄水之法。密契者,传秘诀於同道。归诚者,告幽逦之殊庭。灵墟信奇,丹水济成神之域。福地旌异,黄云霭不死之乡。林宇岩房,存诸柄憩。石梁峰阙,纪其登游。所以负岌幽寻,为室静处。希夷尚阀,视听罕通。乃观仙传,追伊洛之发边。复披真诰,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述,庶表诚心。方以焚香启骯,窥天洞於素牒。听气内思,奉光仪於绛府。自以在世,迄于升真。凡有一十一图。纂成一卷。
  上清侍帝晨,领五岳司,右弼桐柏真人王仙君真图赞。
  第一,周灵王二十三年,谷洛二水国,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谏曰:不可。晋闻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
  又日:其兴者,必有夏吕之功焉。其废者,必有共鲧之败焉。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辟。而滑大二川之神,使至於争明以妨王宫。王而饰之,无乃不可乎。
  又日:佐飨者尝,佐闯者伤。王将防国川以饰宫,是佐国也。其无乃章祸,且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弥。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王卒壅之,其后景王多宠人,乱於是乎始生。景王崩,王室大乱。及贞定王,遂卑。
  图画周朝宫阙,作谷洛二水相合,而闻稍毁。宫城处人,夫负土欲壅此川。作太子具冠服立於灵王前谏事。
  赞曰:
  禀神幼圣,继明英聪。咨谏壅水,切净饰宫。如何不纳,更事修崇。预言祸败,果致卑穷。
  第二,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与之言。五称三穷,遗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行年十五,而臣不能与言。又师旷日:臣请暝而往,与之言。既至乃问君子之行,尧舜之德,又问王侯君何以为尊,何以为下。又问温恭敦敏,方德不改,开物於初。下学以起,上登帝晨,乃参天子,自古谁也。太子皆应声而答,辩拚明理。师旷罄然,举躅其足日:善哉,善哉。乃蹙然而起日:暝臣请归。太子问日:闻女知人年长短,希我告也。师旷日:女声清污,女色赤白火色不寿。太子日:后三年,上宾於帝所,女慎无言,殃将及女。师旷归,未三年而卒。
  图画东宫殿宇,作太子坐处,与叔誉、师旷问答事。其师旷乃举躅其足。
  赞曰:
  学聚该洞,辩物谈述。叔誉斯穷,师旷匪诘。隐妙神性,谬测声质。宾帝有期,暝臣诅悉。
  第三,列仙传曰:太子好吹笙作凤凰呜。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者。此时浮丘公初降授以秘术,修习既成,拟托卒尸解。所以预言於师旷,有三年之期。
  图画太子吹笙,游於伊洛问,道士浮丘公降接之事。
  赞曰
  位寓储官,字着仙阁。志浚云汉,边厌城郭。学凤调篁,思真伫洛。浮丘降授,解形是托。
  第四,与师旷言云:后三年,上宾於帝所者。谓三年之内,必先尸解,方乃上宾於帝,故通而预言耳。於是密蜕解形,空留剑乌,潜冥真体,隐适嵩山。使亲忘我难,故示终以绝思。为道既不易,故积学以登仙。
  图画宫殿,作太子外卒形,群臣吨泣事,及太子共浮丘公束南行,向嵩高山事。
  赞曰:
  剑杖有术,符药多方。代形未化,蜕质默详。寻师道长,辞亲爱忘。隐山自逸,痉墓徒伤。
  第五,传曰:浮丘公接上嵩高三十余年,后求之於山,见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维氏山头者。太子隐於嵩高,师於浮丘公。精思以炼神,饵药以变质。道业既就,仙举有期。乃出见桓良,令报我家也。
  图画嵩高山,作修学。岩林居处,严中有经书、丹鳌,浮丘公坐在其中。严前作坛,王君坐在坛上,烧香精思事。又王君出於山,次见桓良共语事。
  赞曰:
  栖山隐迹,学道炼形。年淹数纪业契群灵。告期七日,将迈三清。桓良返报,周国待迎。
  第六,传曰: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立祠於维氏山者,此则初卒而隐,后仙而显。神化无方,灵变自适也。故能降谢堠氏,举手留情。上登云天,冲鹤灭景。时人永慕於余迹,祠宇以存之。灵像可传於后世,神气而在焉,师旷不寿之语,彼类於蚌蚶。太子宾帝之言,此可明於龟鹤矣。
  图画王君乘鹤,驻在维氏山头,举手谢时人。并作周国帝王仪仗,及时人众等,望不得到。及王君控鹤升天事。
  赞曰:
  倾人国内,驻鹤山巅。遥谢举手,永绝归年。留情数日,冲景三天。孤轩畅远,众被悲旋。
  第七上清天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诸真之所尊奉,世学之所宗禀。得道登仙者,必诣金阙,而朝拜受事焉。於是分司列位,随德业之高卑,章服法仪,因品秩以班锡。故冠岐殊制,婶节异色。舆盖各形,龙鹤分驭。.咸有等差,以资升降。王君是焉,敬承圣旨。
  图画天上上清宫阙,作道君形像。仙真侍卫,作二童侧立。共捧案,案上有玉策。并作一真人侧立,宣付王君。
  赞曰:
  形声入妙,道备登真。奉朝金阙,禀策玉晨。德业爰叔,职位攸遵仪齐奉,万劫凝神。
  第八,王君於金阙拜受策命。号日:侍帝晨,领五岳司,右弼王桐柏真人。既承圣旨,将赴洞宫,羽节导前,霓旌从后。龙舆降翕,鹤辔回翔。神仙侍卫,笙仿奏乐。下太清而乘云,指洞霄而稳驾。谅道气之灵,景真仪之盛观也。
  图画王君乘云车羽盖,仙灵侍从,旌节导引。龙鹤飞翔,从天而降,欲赴桐柏山洞宫事。
  赞曰:
  班锡所禀,羽仪咸备。蕾胃景浮轩,龙鹤骋辔。旖节导从,蕾买仙会萃。自天乘阶,瞻山赴位。
  第九,天台山一名桐柏栖山。山有洞府号日:金庭官。精晖伏晨,光照洞域。琼台玉室,莹朗轩庭。泉则石髓金精,树则苏牙琳碧。信谓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也。王君处焉,以理幽显,侍弼帝晨。有时朝奉,领司诸岳。群神於兹受事矣。
  图画桐柏山,作金庭洞宫。王君坐在宫中,众仙侍卫。并五岳君各领佐命,等百神来拜谒。
  赞曰:
  山有玉洞,宫日金庭。九天通象,三晨伏精。侍帝斯任,弼王所贞。领司五岳,统御百灵。
  第十,紫阳真人周季山,昔入桐柏山。见真人王君,授以素奏丹符。又明晨侍郎夏馥,入桐柏山遇真人王君,授黄水云浆之法。
  图画真人周季山,作道士服於桐柏山,见真人王君,王君以左手执素奏丹符,欲付周君,周君长跪而受之。作夏馥着古人衣,遇见王君。王君把一卷书欲付馥,馥长跪举两手受之。其周夏二人,皆作山人装束。各作一岌,解在其人边,石上着跪於王君。王君作真人衣服,并有三五个仙人侍在左右。
  赞曰:
  周君访道,丹符见授。夏氏求仙,黄水之究。炼形奇术,非师不就。幽感爰通,冥期可候。
  第十一,晋兴宁三年,有学道者杨君,处於茅山精思所感,多有诸真降授。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桐柏真人王君,共诸真降於杨之所居,而未与之言。杨君记日:有一人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蓉冠,着朱衣,以白珠缀,衣缝带剑。多论金庭山事於后。又降告曰:夫八朗四极,灵岸辽遐。奇言吐颖,琼音灿振。晨飞波霄,清玄气赴。授职玉虚,心遗艰锋。沈滞於眇罗之外,凝和于寂波之表。若此者,必能旋腾寥汉,周历真庭矣。三元可得而而见,降名可得立耳。如其心并僭浪,目击色袂。动与网罟共启,静与争竞之分者。此乃适仙路邈,求生日阔也。子其慎之。又降曰:有道者,皆当深研灵奥。栖心事外。但思味勤笃,糟粕余物,亦是享耳。又降有歌述等词,此不备载。图画茅山杨君,学道坛宇处,王真人降见,着芙蓉冠,绛衣白珠缀,衣缝带剑。杨君把纸笔附前而书。其衣作真仙之制,其剑皱依经中样式。
  赞曰:
  真仙匪遥,感通惟密。应彼幽志,降兹灵质。诚训着言,咏歌兼述。见景非久,冲真返一。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