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玄部
- 本文类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原不题撰人。唐玄嶷《甄正论》称此经为『道士刘无待造,以拟盂兰盆』。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系注疏本。另有敦煌S 3061 号残写本,无注疏。今以《道藏》本为底本,以敦煌本参校#1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若夫至人妙本,出万象之先,大圣深源,超六合之外。不生不灭,视听之所未阶,无待无为,形名之所不及。虽窈冥玄绝,而能应化无方,眇邈虚冲,而实济益斯在。若乃现金容於金阙,示百万之法身,备玉简於玉京,开五方之要典,莫不桥梁庶类,开悟群迷,应感赴缘,逗机行化。至如今灵宝妙本,理净平夷,但一切众生,违真丧实,虚想妄见,纵荡六情,方缠爱网,遂使业沦五浊,苦海所以无边;流浪三涂,生死於兹浩漫。自非至人引导,无由出苦。在我大圣天尊,智周空有,位过寰极,道贯大罗,辟众妙之门,洞重玄之境,能以慈悲救物,常善度人。故乃托迹西那,现山阳而演教桑林之下。荐宝玉以妆严,发奇瑞於云霞,散灵香於净域。遍开妙相,含笑而吐五光;匝照诸天,朗神辉於十界。愍诸恶趣受苦众生,幽厄三涂,沈缠八难,因道君之请问,告恶对之缘由,说祸福之前征,论拔赎之功行。故演此玄都大献之法,以教人天。普愿五道还除罪源,将令四生复保命籍。
此经题云《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夫经者,感应为宗,慈救为体,愿行为用。然今题释,详略不同,或泛解二乘,或约陈三宝,皆是后人臆度,非关题经本意。今研穷名理,考寻事迹,举其指要,以成一字,仍於题中分为二别。所言二者,前六字是通题,后八字明其别题。既前通题之中,又分为二。初太上二字,举天尊圣号,明能说之圣人。次洞玄灵宝四字,显至教之深名,明所说之正法。初举天尊圣号者。太者,泰也。极大之尊名,以明其体。上者,尚也。穷高之美称,以语其德。明天尊德高无上,体大无穷,德体双陈,故云太上。次明所说之正法洞玄经者。洞者,通也同也。玄者,深也远也。言此经妙理深澄,真途寥廓,通而无碍,同而不隔,是其洞也。深而难测,远而莫穷,是其玄也。故曰洞玄。灵宝者,灵变不测之义。宝者,宝重珍贵之名。言此妙经,理致幽玄,灵变不测,劝令行者,皆可宝持。故德经云:我有三宝,宝而持之。即其义也。
次明别题者,又分为二。前三元至大献八字,明目经意由。后经一字,明法教之通称。明目经意由者,三元方欲显明善恶之报,惩劝之妙法,故述上元、中元、下元以晓之。言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所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校录者。十一月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天道数成,故一切天官主当校录。所以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录者。五月一阴生,六月二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坤气王周,故一切地官主当校录。所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水官校录者。十月建亥,亥属北方,北方是坎,坎是水位,正是水司建王之时,故一切水官主当校录。又三元者,元本也。但此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玉京者,三清妙境之山名。玄都者,大罗天中之宫号。大献者,此经普校人天,仿学玄都大献之法,拔赎一切亡灵,愿行该广,故称大献。明天尊慈怜兆庶,故发神光。道君愍念群生,为转经法,具陈天地水官,三官九府百二十曹,四司五帝考录诸官,各以三元之晨,上诣玄都官内,校定人天善恶,分别生死簿书,所有善功,咸蒙记录,冥司谪罚,并无收赎。拔度之宜,经文具载。故上从天子,下及兆人,若能遇此宝经,依文修选,探诸花果百味芬芳,备尽人间珍奇异物,列情励志,造大献盘,种种装严,虔心供养,十方众圣,鉴照分明,三代天尊,流恩授受,此乃目经意由也。后明法教之通称者,寻三洞真文,七部玄教,讨其题目,素号曰经。是知经者,法教之总名,至人之洪范。经之为美,其大矣哉,盖群品之舟航者也。
但经乃多种,大略有三。一者五德三元,凝空云篆,垂芒八角,秘妙之文。二者青林紫笔,金简玉字,包以凤文,蕴藏於七宝玄台,或在山洞之中,或在诸天之上。三者简策缣纸,篆隶随时,传授流通,见行於代。虽复有三迹,而粗妙不同,皆是大圣天尊诠至,咸能治病,悉名良药。
但经之义训,训亦多途。举其枢要,略释为四。所言四者,一由,二径,三法,四常。
第一训由者,言三代天尊,十方众圣,莫不因由经戒,而得成道,故曰由也。
第二训径者,能开通万物,导达四生,作学者之津梁,实修真之要径,故曰径也。
第三训法者,言能为旨趣玄妙,所致精微,可以轨则苍生,楷模众圣,故曰法也。
第四训常者,言非但妙理深远,湛寂凝然,抑亦三代法王不刊之衍。具斯四义,故得称经。
就此一卷之中,又为四也:
第一从初至彻照诸天,名为序分;
第二从尔时众圣下,至难可拔赎,名为正说分;
第三从尔时太上道君得闻命旨下,尽颂终,名为通传分;
第四从尔时圣众下,名为总结。
就初序分之中,又分为五:
第一举天尊与徒众云集;
第二从俱在西那玉国下,次明净土方所;
第三从敷黄金荐地白玉缘阶下,至正述国土装严;
第四从黄云四缠紫霞三匝下,表诸祥瑞;
第五从是时天尊含笑下,明出威光。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元始天尊与太上道君、十方大圣、飞天神王、七千二百四十童子,俱在西那玉国郁察之山,浮罗之岳长桑林中。
释曰:此则开宗发迹之道,备诸贤圣之目,即是第一,举天尊与徒众云集之时,并明净土方所。元始天尊者,至圣之洪名,生成之大号,远穷溟涬,难以为言,近寻教迹,方可立称。又元始者,言其最先。天尊者,语其高妙。故曰元始天尊。太上道君者,得道之圣人。飞天神王者,自在之灵智。童子者,内无嗜欲,外绝营求,至性不亏,湛然凝寂。俱在西那玉国郁察山中浮罗之岳。此为净土方所,即玉京之妙境,碧虚之上界。亦言此土之人,纯浄洁白,或如白玉,乍等严霜,因此立名称玉国。又更山名郁察,岳号浮罗,林有长桑,便为题目。此说经之处,乃具而言之。犹如孔子定书,老君说经於函谷。向来既标说经之圣人,并显说法之处所,更显所居之处,有何珍异。
敷黄金荐地,白玉缘阶,七宝琳琅,光明焕日,黄云四缠,紫霞三匝,香光缠苍,冲溢虚空。
释曰:此是天尊所居之处,即是第三,述国土庄严,并表祥瑞。敷者,布也。言其说法之所,悉以黄金遍布,其地阶之边,并用白玉而为缘钫。七宝者,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琴、玛碯之类。琳琅者,即玉之别名也。天尊所居之处,众宝珍奇,庄严妙丽,光彩焕烂,朗彻十方,照耀诸天,明於日月,故云光明焕日。黄云四缠,紫霞三匝者,此是表诸祥瑞。黄即中方之色也。复有正色呈祥,喜云显瑞,一时俱合,四面而来。蓊蔚軿阗,周旋围逵。
又更紫气轻霞,萦盘三匝,灵风扇动,香气氤氲,郁缢虚空,而为供养。
释曰:不道余事,而言紫霞者,朱黑相杂而为紫霞。朱曰阳,曰道。黑曰阴,曰德。明天尊道德,犹若慈云,荫覆众生,恩隆父母。但以上界天堂珍奇、雅妙华饰,果报自然,与俗不同,将音乐奇能,亦应殊异。
天钧大乐,奇雅妙音,万种互作。
释曰:天钧者,自然之奇响。大乐者,非常之妙曲。故曰奇雅妙音。万种互作者,言所奏音声,皆自然而至,千种万伎,娱乐天尊,诸天既献诸珍奇,并奏雅音,天尊欢喜,显所灵相。
天尊含笑,五色光明,从口中出,彻照诸天。
此是天尊欢喜显灵相,即是第五,明出威光。从上至此,总为序分。但天尊常适,故若含笑,照同春景,每有光明,所在蒙恩,无不彻照。但道眼清浄,众圣共同,俱在会中,宜应利见。
尔时,众圣俱在一处,普见十方无极世界地狱之中,
此是众圣乘天尊威光,地狱之中,无不睹见。尔时者,即是天尊说法之时。众圣者,不一之称。但众既同,悉皆普见,未知地狱之中,有何责罚。
囚徒谪役,饿鬼死魂,裸身无衣,颈脚锁械,
此明众生宿业,不修善根,诸恶备造,死入地狱饿鬼道中,裸形饥赢,头颈锁械。但饿鬼死魂,身既无衣,项上着锁,脚上连械,未知中间,甚为楚痛。
足立剑树,头戴火山,
此皆随缘所受,言岂直饥饿裸形,每令身负铁杖,足立剑树,头戴火山,焚割其痛毒难忍。或头然火炭,足立刀山,摧逼驱驰,考以铁杖,四肢锁械,运动无由,万劫之中,恒受斯罪。此类众生,既受斯苦痛,未审中间,更有何色类。
大小相牵,五体烂坏,头面燋燎,镬汤煮渍,万痛切身,
释曰:此等状迹,即文可知,皆由前身弹射飞鸟,杀害众生,布网张罗,飞鹰走犬,刳胎探卵,鼎镬烹燖,广造诸愆,有此报对。
金锤乱拷,食息无闲,饥即食炭,渴饮火精,
此是恶业众生,造罪非一,悭食过重,饿鬼报身。饥欲求食,食成火炭。渴方就饮,水变火精。此缘悭贪,障闭功德。此乃诸经具明,非唯今为子说。
万劫#2恒在饿鬼道中。大众慈悲,称无量善,一时举手弹指,敬礼寻声救苦天尊,愿生生世世,莫作悭贪,障闭功德,受如此报。非直只饿鬼道中,亦更余处,流曳三涂五苦之中。
此言非直一处受报,乃更流曳三涂八难之中,无不周遍。三涂者,即是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五苦者,抱铜柱,履刀山,循剑树,入镬汤,吞火食炭。并三涂地狱,是名八难。但众圣慈悲,恒怀愍念,既斯痛切,应有问端,其次之若为起请。
道君稽首上白天尊,未审此辈罪人,生世之日,行何罪业,作何因缘,受斯楚痛。伏愿天尊赐垂训励,告所未闻,如蒙开悟,仰受圣恩。
此明道君为请问,欲令未悟咸悉知闻。道君既是圣人,先已悟知业报,於兹#3为其发问,欲以教化众生。道君既问因缘,天尊作何酬答。
天尊告曰:斯罪人也,皆由前缘不见明教,不闻法音,悭贪无度,杀害无辜,口是心非,禁系#4贤人,饮酒食肉,祸乱五神。
此是天尊道君所问,告示因缘。诸如此言等,皆众生之恶业。但大道天尊慈悲救度,神光普被,远照十方,故使道君承威,语问既知,敬请具辩因缘。言此业障罪人,前有过,不见明科圣教,不闻正法灵音,唯事悭贪,不崇功德,绝天堂路,作地狱因,沈溺爱河,漂流生死。五神者,即五藏神也,魂魄神精志是也。但饮酒食肉,罪业既深,非直浊乱五神,抑亦轮回八难,遂使六根三业,广造诸愆,匿恶潜怨,身心不善,任情杀生,贪吝无端,失道乖真,不知回向,一入地狱,终无出期。
骂詈咒诅,叫唤神明,欺师罔道,秽慢三光,篡君杀父,侵暴宗亲。
如此之义,分明可知。但其咒诅之时,冀欲前人早败,呼神吹鬼,无所不为。如此言词,造次难尽。此言过去生中,愚痴欺慢,心无敬忌,增上骄奢,或欺慢法师,口诬真圣,秽触日月,轻慢星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篡杀君父之处。圣人难之,取其渐而害之,故云篡弒。易曰: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篡即夺也,弒即杀也。圣人恶之,易其名也。
心怀谄曲,不念众生,潜行窃盗,唝嗃无端,割夺功德,以饶一身。不肯布施,散乞贫人。今受斯苦,以酬宿怨。
其目如此,此等皆是人中所行之事,其义可知。谄,希意之意,谓之谄。
布施者,以己有济人之急,遍布既均,名之布施。庄子曰:青青之麦,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生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棺之患。但俗间恶业,其数极多,略说而言之,难以穷悉,大纲名目,有如此等。
天尊以次而说偈言#5。
天尊以其向来问答次序,重申其意,详而说之,其名曰偈。偈者,赞颂之别名也。重明其义,故易之日偈。
篡杀於君父,杀害无辜人。死受金锤打#6,铁杖不去身。
此即偈之文也。前文中篡杀在后,今偈则篡杀在前者,但君父之重,自古为先,三千之条无杀,故於偈中而为称首。此重明上长行中篡君父义。
乘暗入他家,掠夺人财物。死魂地幽狱,万劫不得出#7。
此言之等,其义可解。故庄论云:为不善於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於幽暗者,鬼得而诛之。明於人明於鬼者,然后能独行。故知冥司叵罔,神道难欺,所有罪愆,纤毫必录,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一堕三涂,万劫无出。此重明上长行窃盗之罪。
奢淫好细滑,秽慢於三光。死魂受幽闭,后生并痴狂#8。
此明身之业罪。言邪行之人,耽淫无度,唯贪色欲,细滑是求,触犯日月星辰,不避三光。明受罪既终,始生人道,虽得人身,乃被颠狂愚痴之报。此即明其身业之罪,次陈口业,更后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