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经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侠篇。成书年代及撰人不详。一作宋刘温舒撰。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元刻本、明嘉靖赵府居敬堂本《黄帝内经素问》 附(简称明刻本)。
  目录
  卷一
  刺法论上
  卷二
  刺法论中
  卷三
  刺法论下
  卷四
  本病论上
  卷五
  本病论下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卷之一
  刺法论上
  黄帝问日: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却之言去也,何以去之。
  岐伯稽首再拜对日: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法刺,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镯余,令除斯苦。
  夫子者,祖师仪贷季。折,谓折伏也。扶,谓扶持也。躅,除也。斯,此也。令除此苦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日: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
  木发待问气也,至天作问气之时作也,欲发可刺之也。
  当刺足厥阴之井。
  足厥阴之井即大敦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上如韭叶,三毛之中,乃足厥阴之所出也。於平日一水下一刻时,以手按穴得动脉,下针,可及三分,留六呼。如得气,急出之。先刺左,后刺右。又可春分日吐之,无此管也。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
  火郁待时,至天作左问气之时也。其发也,君火春分,相火小满,即欲发之时也。故君火、相火同法,即是二时而可预刺之也。
  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荣。
  心包络之荣,在手掌中,劳#1官穴也。水下二刻,以手按穴,动脉应手,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六呼。得气而急出之,先左后右。又法,当春三泄汗也。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
  土郁待时,至天作左问气之时也。土发郁日维,辰维也,多於二问维发之也,可预刺之也。
  当刺足太阴之俞。
  足太阴之俞太白穴,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阴之所注也。水下三刻,刺可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先左后右。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
  金郁待时,至天作左问气之日也。夏至之后,金欲发郁之时,在火王后作,可预刺也。
  当刺手太阴之经。
  手太阴之经者,经渠穴也,在两手寸江脉陷者中,手太阴之所行也。动脉应手,於水下四刻,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气至急出针,先左后右。
  水欲升而天内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
  水郁待时,至天作左问气之时也。发於辰维之后,火得王之时,水可作也,可以预用针刺之也。
  当刺足少阴之合。
  足少阴之合,阴谷穴也,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而得,足少阴之所入也。刺可同身寸之四分,留三呼。动气应手可刺,急出之,先刺左,后刺右。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
  防护者也。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亦可以升而先刺也。
  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
  三日不降,八日降,欲降而郁先散,而然后作地问气者也。
  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
  降之不下,急速如天郁也,便可刺之。
  降可折其所胜也。
  折胜其标而虚其本也,故折其胜也。
  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手太阴之所出,少商穴也,在手大指之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手太阴之井也。刺可同身寸之一分,留二呼,而急出之。手阳明之所入,曲池穴也,在肘外辅,屈肘两骨之问陷中,手阳明之合。刺可同身寸之一寸五分,留七呼,动气应手至而急出之。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
  二日不降,七日降,欲下而郁散之,速可刺之也。
  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
  火郁折水,可以除之。
  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
  足少阴之出#2涌泉穴也,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之井。刺可同身寸之三寸#3留三呼,动气至急出之,先左后右。足太阳之所入,委中穴,在胭中央约文中,动咏应手,足太阳之合也。刺可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气至而急出之,先左后右。二次同其法刺也。
  土欲降而地苍室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
  五日不降,十日降,欲降而郁散,而可速刺之。
  当折其胜,可散其郁。
  土郁折水#4,可除其苦。
  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
  足厥阴之所出,大敦穴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上如韭叶,及三毛之中,足厥阴井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十呼,动气#5 急出之。足少阳之所入,阳陵泉穴,在膝下同身寸之一寸,腑骨外康陷者中,是足少阳之合。刺可同身寸之六分,留十呼,动气至急出之。
  金欲降而地彤室抑之,降而不下散#6抑之郁发,散而可入。
  四日不降,九日降,欲下而郁散,可速刺也。
  当折其胜,可散其郁。
  金郁折火,可以除之。
  当刺心包胳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
  心胞胳所出,中冲穴也,在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是手心主之井。刺可同身寸之一分,留二呼,动气至急出之。手少阳之所入,天井穴也,在肘外大骨之后,肘后同身寸之一寸,两筋问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少阳合。刺可同身寸之一寸,留十呼,动气应手至而急出之。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
  一日不降,六日降,欲下而郁散,先可刺之也。
  当折其土,可散其郁。
  折其所胜,可以散之也。
  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足太阴之所出,隐白穴也,在足大趾之端,侧去爪甲如韭叶,足太阴之井。刺可同身寸之一分,留三呼,得气至乃出之。足阳明之所入,三里穴,在膝下三寸,腑骨外廉两筋问,足阳明之所合,刺可同身寸之五分,留十呼,提一至而急出之。
  帝日: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不及者,当资其化源,以补其所亏,令不胜。
  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资取化源法方,明於《玄珠密语》第一卷中。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卷之一竟
  #1劳:原作『荣』,元刻本作『营』,并误,据文义改。
  #2出:依前后文例,此前疑脱『所』字。
  #3寸:疑当作『分』。
  #4水:依前后文例当作『木』。
  #5气:依前后文例,此下疑脱『至』字。
  #6散:依前后文例,此字疑衍。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卷之二
  刺法论中
  黄帝问日:升降之刺以知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机,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明其迁正,故可预防。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
  申,显也;洞,深也;微,妙也。言可尽显深妙。
  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
  即天运不和顺,四序失合,而作疫也。
  不迁正,气塞於上,当写足厥阴之所流。
  气舒而复塞之,故写之。当写足厥阴之所流,行问穴也,在足大趾之间,动脉应手陷者中,足厥阴之荣。刺可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动气至而急出之。
  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
  天失时令,即气令不正也。
  不迁正,即气塞於上。
  热欲化,而风乃布外也。
  当刺心包胳脉之所流。
  心包胳脉之所流,劳官穴也,在掌中央。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六呼,动气至而急出也。
  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
  子午天数有余,丑未不得中正也。
  不迁正,即气留於上。
  雨欲化,而热布於天。
  当刺足太阴之所流。
  足太阴之所流,大都穴也,在足大趾本节后陷者中,足太阴脉之荣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动气至而出之。
  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
  丑未天数有余,寅申未得中正。
  不迁正,则气塞未通。
  热欲化,而雨复布天。
  当刺手少阳之所流。
  手少阳之所流,液门穴也,在手小指次指问陷者中,手少阳之荣也。刺可同身寸之二分,留三呼,动气至而急出也。
  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
  寅申天数有余,卯酉未得司天。
  不迁正,则气未通上。
  燥欲治天,热化复治。
  当刺手太阴之所流。
  手太阴之所流,鱼际穴也,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文中,手太阴之荣也。刺可同身寸之二分,留三呼,动气至而急出之。
  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
  卯酉天数未终,辰戌未得司正。
  不迁正,则复塞其气。
  寒欲行天而燥复化。
  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足少阴之所流,然谷穴也,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足少阴之荣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动气至而出之。
  帝日: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过位也。
  即名布正,再治天而不能退位。
  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旧岁#1。
  新岁司天未得中司,去岁司天仍旧治天,是故气过天令不#2常,故与民作灾之病也。
  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
  至子午之年,犹尚治天。
  风行於上,木化布天。
  雨湿之化不令,风化至酷作灾。
  当刺足厥阴之所入。
  足厥阴之所入,曲泉穴也,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后陷者中,屈膝而得之,足厥阴之合也。刺可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动气至急出其针也。
  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
  至丑未之年,犹尚治天。
  热行於上,火余化布天。
  燥清之亏,雨化不令,热化复行天令也。
  当刺手厥阴之所入。
  心包之所入,曲泽穴也,在肘内廉下陷者中,屈肘而取之,手厥阴之令#3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动气至而急出之。
  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
  至寅申之年,犹尚治天也。
  湿行於上,雨化布天。
  寒化亏,热化不令,湿化复布行天令。
  当刺足太阴之所入。
  足太阴之所入,太#4阴陵泉穴也,在内侧辅骨下陷者中,足太阴之合。刺可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动气至而急出之也。
  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
  至卯酉之年,犹尚治天。  热行於上,火化布天。
  燥清令亏,热化复治,布行天令。
  当刺手少阳之所入。
  手少阳之所入,天井穴也,在肘外大骨后,肘后上一寸,两筋问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阳之合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动气至而急出之也。
  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
  至辰戌年,犹尚治天也。
  □#5行於上,燥化布天。
  风化亏,而寒化不令,清化复治,布行天令。
  当刺手太阴之所入。
  手太阴之所入,尺泽穴也,在肘约文中动脉应手,手太阴之所合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寸,留三呼,动气至而急出之。
  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
  至巳亥之年,犹尚治天也。
  寒行於上,凛水化布天。
  热化令亏,风化不令,寒化复治,布行天令。
  当刺足少阴之之所入。
  足少阴之所入,阴谷穴也,在膝下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外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足少阴之合。刺可同身寸之四分,动气至而出之。
  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愈。
  人气通乎天地也。气交有变,前后余退可#6天元。刺其余源,始终可平也。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天运如虚,可以法刺,可除之也。
  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是谓根究天地之灾,铃有遐危逃生之门户。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刚,虽得交司,数可未至。甲子上未终司,己卯下虽迁正,是谓柔干孤虚其下也。刚未正之,己不得其甲,即土运反虚而木乃胜。
  刚未正,柔孤而有亏。
  甲不正於己也。土运不令正失,少阴不化,是故天与皆虚,而使邪化疫者也。
  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
  司天犹布,而中运有胜至矣。甲未临而己已至,律无音而吕有声,即黄锺大官不应夹锺少官,即应以表,己卯下位,孤主土运者也。
  如此三年,变大疫也。
  甚则速,首尾三年至。
  详其微甚,察其浅深。
  大虚而布政日久,即深也,深即甚矣。运未正即胜至久,即深甚也,甚即深。首尾二年至者也。
  欲至而可刺,刺之。
  则以明其刺法者,即是布正而未迁正者,可刺其即令之病也。只言知者,是以三年中有大疫至,刺补其夭之之吉也,即其细详微甚,知其所至之斯,可先齐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