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外别传

易外别传
  经名:易外别传。原题古吴石涧道人俞琰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易外别传并叙#1
  《易外别传》者,先天图环中之秘,汉儒魏伯阳《参同契》之学也。人生天地间,首乾腹坤,呼日吸月,与天地同一阴阳;《易》以道阴阳,故伯阳借《易》以明其说,大要不出先天一图。是虽《易》道之绪余,然亦君子养生之切务,盖不可不知也。图之妙,在乎终《坤》始《复》,循环无穷。其至妙,则又在乎《坤》、《复》之交,一动一静之问。愚尝学此矣,遍阅《云双》,略晓其一二,忽遇隐者授以读《易》之法,乃尽得环中之秘,反而求之吾身,则康节邵子所谓太极,所谓天根月窟,所谓三十六宫,靡不备焉。是谓身中之《易》,今为图如左,附以先儒之说,明白无隐,一览即见,识者当自知之。至元甲申八月望日,古昊石涧道人俞玫书。
  易外别传
  古吴石涧道人俞琰述
  太极
  邵康节曰:心为太极。
  朱紫阳日:太极,虚中之象也。
  先天图
  《参同契》云:终《坤》始《复》,如循连环。邵康节诗云: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又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愚谓:月窟在上,天根在下,往来乎月窟、天根之问者,心也。何谓三十六官?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三十六官都是春,谓和气周流乎一身也。如此则三十六官不在纸上,而在吾身中矣。是道也,邵康节知之,朱紫阳知之,俗儒不知也。
  邵康节《皇极经世书》云:先天图者,环中也。愚谓:人之一身,即先天图也。心居人身之中,犹太极在先天图之中。朱紫阳谓中间空处是也。图自《复》而始,至《坤》而终,终始相连如环,故谓之环。环中者,六十四卦环於其外,而太极居其中也。在《易》为太极,在人为心;人知心#2为太极,则可以语道矣。
  又云:冬至之后为呼,夏至之后为吸,此天地一岁之呼吸也。
  朱紫阳日:天地问只是一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只是一个呼吸;·呼是阳,吸是阴。愚谓:冬至后自《复》而《乾》,属阳,故以为呼;夏至后自《娠》而《坤》,属阴,故以为吸。呼乃气之出,故属冬至之后;吸乃气之入,故属夏至之后。大则为天地一岁之呼吸,小则为人身一息之呼吸。《参同契》云:龙呼於虎,虎吸龙精。又云:呼吸相含育,伫息为夫妇。盖以呼吸为龙虎,为夫妇。千经万论,譬喻纷纷,不过呼吸两字而已矣。
  又云.一动一静,天地之至妙者欤。一动一静之问,天地人之至妙者欤#3。
  朱紫阳日:图之左属阳,右属阴。愚谓:图左自《复》至《乾》,阳之动也;图右自《诟》至《坤》,阴之静也。一动一静之间,乃《坤》末《复》初阴阳之交,在一岁为冬至,在一月为晦朔之问,在一日则亥末子初是也。孟康日…子之西,亥之束,其中问也。愚谓:五身之乾、坤内交,静极机发,而与天地之机#4相应,是诚天地人之至妙者也#5。
  又云:寂然不动,以其无阳,《坤》之象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阳动于中,《复》之义也。
  愚谓:寂者,静之极也,是为纯阴之《坤》;感者,动之初也,是为阳生之《复》。寂感之问,即一动一静之间也。
  又云: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
  朱紫阳日:邵子就图上说循环之意,自《娠》至《坤》是阴含阳,自《复》至《乾》是阳分阴,《坤》、《复》之问乃无极。袁机仲日:朱子谓《坤》、《复》之问乃无极,其论察矣。又诗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无中含有象,即是《坤》、《复》之问,无极而太极也。邵子之学,非朱子孰能明之?
  又《冬至吟》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又云:何者谓之机,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起头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又和魏教授诗云:
  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
  朱紫阳日:子之半是未成子,方离於亥之时。又日..一阳初动处,在贞元之问。愚谓此处正是造化之真机。程伊川日: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长生至哉言乎?
  又《恍惚吟》云: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回旋。中问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6。
  愚谓:康节此诗,泄尽天根之极玄,苟非亲造恍惚之境,实诣氤氲之域,安知其为极玄哉?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
  《乾》上《坤》下,天地之定位也。《坎》、《离》得《乾》、《坤》之中,故居中#7。
  邵康节《皇极经世书》云:天地之本,其起於中乎,是以《乾》、《坤》屡变,而不离乎中也。
  又云:自下而上谓之升,自上而下谓之降。升者,生也;降者,消也。故阳生於下,阴生於上,是以万物皆反生也。
  又云:阴生阳,阳生阴;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是以循环而无穷也。
  又《乾坤昤》云: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谁往#8天地外,别去觅乾坤。
  愚谓:《乾》、《坤》,阴阳之纯;《坎》、《离》,阴阳之交。《乾》,纯阳为天,故居中之上;《坤》,纯阴为地,故居中之下。《坎》,阴中含阳,为月;《离》,阳中含阴,为日,故居《乾》、《坤》之中。其余六十卦,自《坤》中一阳之生,而至五阳,则升之极矣,遂为六阳之纯《乾》;自《乾》中一阴之生,而至五阴,则降之极矣,遂为六阴之纯《坤》。一升一降,上下往来盖循环而无穷也。天地人身亦如此。子时气到尾闲丑、寅在腰问,在泥九,未、申、酉在胸膈归於腹中,此一日之升降然也。息亦然,吸则自下而升于上,上而降于下。在天则应黑,而指子、午;在地则应潮,而如子、午。子、午,盖天地之中也。同契》云:合符行中。又云:不失中。又云知吾身之中,乾、坤不在天地得夫圆机之士,而与之言身中之乾.坤而极论身中之中哉呼□
  地承天气图
  《易》日:至哉坤元天万物资生,乃顺承承天。
  《参同契》云:恒顺地理顺承人布宣。
  愚谓:人之元气藏於腹,犹万物藏於坤;神入地中,犹天气降而至于地;气与神合,犹地道之承天。天地以此而生物,吾身以此而产药。《太玄经》云:藏心于渊,美厥灵根。与此同旨。
  月受日光图
  邵康节曰:月体本黑,受日之光而白。
  愚谓: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月本无光,月之光乃日之光也。阳明阴暗,阳禀阴受,故太阴受太阳之光以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入於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
  先天卦乾上坤下图
  后天卦离南坎北图
  邵康节日:神统#9於心,气统於肾,形统於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愚谓:人之一身,首乾腹坤,而心居其中,其位犹三才也。气统於肾,形统於首,一上一下,本不相交,所以使之交者神也。神运乎中,则上下混融#10,与天地同流,此非三才之道欤?夫神守於肾,则静而藏伏,坤之道也;守於首,则动而运行,乾之道也。藏伏则妙合而凝,运行则周流不息。妙合而凝者,药也。周天不息者,火也。
  《阴符经》云:机在目。
  邵康节日:天之神发乎日,人之神发乎目。
  愚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内炼之法,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于气海,盖不过片饱功夫而已。
  乾坤坎离图
  天地日月图
  《易》曰:乾为天,坤为地,离为日,坎为月。又曰:乾为首,坤为腹。
  《太玄经》云:阳气潜萌于黄宫。《黄庭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
  又云:出日入月呼吸存。
  愚谓:首居上而圆,诸阳之所会,乾天之象也,故《易》以乾为首。昆仑在西北乾位,故《黄庭经》以乾为昆仑。腹居下而中虚,八脉之所归,坤地之象也,故《易》以坤为腹。天玄而地黄,故《太玄》以坤为黄宫。日生于束,月生于西,故《易》以离为日,坎为月。呼吸出入,升降上下,往来元穷,故《黄庭》以呼吸为日月。或以两目为日月,非也。两目仅有日月之形,无日月之用。
  八七九六图
  木火金水图
  《参同契》云:九还七返,八归六居。又云: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又云:金水合处,木火为倡。四者浑沌,列为龙虎。
  愚谓:六、七、八、九,乃水、火、木、金之成数。木数八,属束;火数七,属南。木自束而升,则与火为倡於南矣。金数九,属西;水数六,属北。金自西而降,则与水合处於北矣。丹家有所谓赤龙黑虎者,束方苍龙七宿运而之南,则为赤龙;西方白虎七宿运而之北,则为黑虎,无非譬喻身中之呼吸。究而言之,何龙虎之有?何金、水、木、火之有?何七、八、九、六之有?皆譬喻耳。或疑九、七、八言还、返、归,六独言居,得无异乎?日:六居北不动,三方之还、返、归,皆聚于北,故言居也。
  乾坤交变十二卦循环升降图
  《乾》上《坤》下,吾身之天地也。《泰》左《否》右,吾身天地之升降也。《复》非十一月,亦非夜半子时,乃身中之子也。《娠》非五月,亦非日中午时,乃身中之午也。张悟真云:《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盖谓身中之《泰》、《否》#11。
  坎离交变十二卦循环升降图
  《坎》北《离》南,吾身之水火也。《既济》束、《未济》西,五?身水火之升降也。《屯》居寅,《蒙》居戌,五。身之火候也。寅非平旦,寅乃身中之寅;戌非黄昏,戌乃身中之戌。张悟真日:《屯》、《蒙》作,动静在朝在昏。盖谓身中之《屯》、《蒙》。
  屯胎豕二卦反对-升一降图
  既济未济反对-升一降图
  《参同契》云: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昧爽,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
  愚谓:《参同契》以《乾》、《坤》为鼎,《坎》、《离》为药,因映其余六十卦为火候;一日有十二时,两卦计十二爻,故日用两卦,朝《屯》则暮《蒙》,朝《需》则暮《讼》,以至《既济》、《未济》一也。《屯》倒转则为《蒙》,有一升一降之象。《屯》自内而升,为朝,为昼,为春、夏;。《蒙》自外而降,为暮,为夜,为秋、冬。诸卦皆然。夫以六十卦分布为三十日,以象一月?然遇小尽,则当如之何?盖比喻耳,非真谓三十日也。或以此为闭目数息之法,则不胜其烦且劳矣。岂至简至易之道#12哉?
  周易参同契金丹鼎器药物火候万殊一本之图
  惟斯之妙衍兮,审谛不诳语。
  传於亿世后兮,昭然而可考。
  焕若星经汉兮,黄如水宗海。
  思之务令熟兮,反覆毗#13上下。
  千周药彬彬兮,万遍将可暗。
  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
  探端索其绪兮,铃得其门户。
  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右系校正彭真一《明镜图》,略加增损而成九环。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胡安定日:天之形,望之其色苍然。南枢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枢出地上三十六度,状如倚杵,此天之形也。言其用,则一昼夜之问,几行九十余万里。夫人之□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之问,天已行八十余里。人之一昼一夜,而天行九十余万里,则天之健用可知矣。
  又日:人之神气,萃之则生,散之则亡。天有刚阳之气运行不息,故天体常存也。
  愚按《参同契》云:关挞有低昂兮,周天遂奔走。关柱,谓南北二极;周天,谓二十八宿;奔走,谓运行也。天形如弹九,周匝□运转,昼夜不停;其南北两端,一高一下,乃关挞也。人身亦然,上有天关,下有地轴。若能回天关,转地轴,则上下往来,一息一周天也。
  愚又按《参同契》云:循据坡玑,升降上下。环玑,斗也。天以斗为机,人以心为机。心运於身中,犹斗运於天中。
  愚又按《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盖人道与天道一也。人能收视返听,藏心於渊,驭呼吸之往来,周流不息,则与天道同运,而天行之机吾得而执之矣。虽然,天之道可以观,天之行未易执也。孰能执之?唯虚心者能执之。
  《易》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徐进斋日:丹家亦取此义。
  魏伯阳《参同契》谓: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但作用不同,此为义理存养,皆天公诸天也;彼为血气保固,由人私诸己也。
  愚谓:《参同契》之说,不过借《易》道以推明己意,其问引用《易》中之辞,未必皆取本文之义,盖《易》与天地相似,人身亦与天地相似,是故魏伯阳假《易》以作《参同契》。黄中,指身中之黄道。
  《易》日:不远复,元祇悔,元吉。
  朱紫阳日:《老子》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音,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被他说得曲尽。早服者,言能图则不远,而复便在此也。重积德者,言先已有所积,复养以音,是又加积之也。如修养者,此身未有所损失,而又加以啬养,是谓早服。而重积若待其已损而后养,则养之方足以补其所损,不得谓之重积矣,所以贵早服;早服者早觉,未损而啬之也。如某此身已衰耗如破屋相似,束扶西倒,虽欲修养,亦何能有益耶?今年得蔡季通书说,近来深晓养生之理,尽得其法,只是城郭不完,无所施其功也。看来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