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经名: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金刘处玄述,弟子辑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序
我闻道在域中,所宜驯致,仙居象外,不可苟求。故乐天诗云:若非金骨相,不列丹台名。非种百千劫善根,得三五一真之气,安能至此境哉。今长生子刘先生,赋是相,藉是名。昔遇重阳王真人,济度点化,出俗入道,明识慧性,了达疏通。昨被宣诏见,有诗曰:昔年陕右先皇诏,今日东莱圣帝宣。再岁告归,官僚索词,云:飘飘云水却东莱,太微仙伴星冠士。正似陈希夷,昔承宋眷,辞返华山,诏答云:玉堂金阙,暂喜於来朝;岫幌云軿,遽求於归隐。此,二大士之不羁,各一明朝之擅美,盖营道同耳,易地则然。自先生躬还故里,观住太微,笺注诸经,祖述三圣。以文章疏放,以翰墨嬉游,着编籍演教之法,遵释氏重轻之戒,造玄皇众妙之门,服宣父五常之行,缉田宅,发梨枣,申申如也。凡有述作,竞雕镂以流传,新视听於众庶,讽诵於人口,熏陶乎民风,知见者归依,顽鄙者俊改。一日,先生门人徐、李二师,远来垂访。过溪馆,入愚斋,息杖履之劳,馈水陆之味。良久,出示先生《至真语录》一帙,恳求序引。义不复辞,余乃洗心徧览。令人警诚觉悟,顿欲割俗缘,出业障邪。始终列八十款问,答瑜一万言。包罗揆叙,引证论评,根天地之化,迹阴阳之用,示死生之说,明祸福之报,谈真空之相,惩贪瞋之欲。以至苦乐之由,情伪之作,清浊之源,高下之本,若此者甚众,无不究竟。皆引用黄老奥义断之,天下之事毕矣。可使众生判疑归正,涣然冰释,为凿大昏之塘,辟灵照之户,一驱解脱矣。於是得超苦海,登觉岸,除三有五浊之秽,证三昧一空之因,去十二类旧染之污,受三千界更生之乐。信出自真语,启迪导化,法缘所致也,岂不伟欤。青泰和壬戌岁上元日,濩泽端城变溪虚白道人韩士倩颜广谨序。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经名: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金刘处玄述,弟子辑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八十问
第一 问法
来人询:其法者何也?长生子答曰:通其道而达真空,则谓之法。通其释而达无生,则谓之戒。授於法者,不能尽其万愆也,不能通其万理也。授於戒者,不能尽其万善也,不能通其万慧也。道法通,则达自然清诤无为也。释戒通,则尽我人众生寿者也。经云:道法自然。道法非空而空也。
第二 问空
复询:空者何也?答曰:道住非空也。愚者守其顽空也,贤者守其真空也。世之思其色空也,道者忘其世空也。人之爱其皆空也,思之罪者非空也。达者明其道空也,通者了其性空也。浊者死则沉空也,清者生则升空也。经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悟其空则知也。
第三 问知
复询:知者何也?答曰:知者,知其人恩惠可见,心望其报也;知其天之道,则损有余而惠窘也;知其人之道,则损不足而奉富也。知其有道者,顺天也;知其无道者,顺人也。顺其天则人之生也,顺其人则人之死也。顺天则全其清善也,顺人则纵其浊恶也。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知其慧之光,异於常人所见也。
第四 问见
复询:见者何也?答曰:见者,非肉眼所见也。见者,见其虚元也,见其慧光也,见其亘容也,见其恍惚也,见其宝珠也,见其霞彩也,见其玄微也,见其冲明也,见其魂清也,见其魄静也。经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见其无物之象,外应其常善也。
第五 问善
复询:善者何也?答曰:善者,方圆曲直应物而顺於人也。不生万恶,则谓之真善也。不着万物,则谓之清善也。达理则不读万经,则谓之通善也。达妙则不穷万化,则谓之明善也。不害万形,则谓之慈善也。不厌万浊,则谓之应善也。不非万人,则谓之德善也。不求万有,则谓之道善也。不起万私,则谓之公善也。不忘万慧,则谓之常善也。经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至善者非恶也。
第六 问恶
复询:恶者何也?答曰:恶者,人之不肖也。人不顺其天,则天不顺於人也。人若抛撒,则天教饥歉也。人不修其善福,则天不教丰熟也。人心纵於恶毒,则天意降其风雹也。人至死不戒於恶杀,则再世定生於修罗也。人造恶,则天恶报也。人无恶所害於物,则物无恶所伤於人也。经云: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搜乌不搏。弗恶真通,则明其贤也。
第七 问贤
复询:贤者何也?答曰:贤者,大达之人也。大智者,如无其通也。大慧者,如无其知也。大聪者,如无其明也。大辩者,如无其说也。应其智,则真有其万通也。应其慧,则真有其万解也。应其聪,则真有其万明也。应其辩,则真有其万说也。智通者,世通也。慧通者,道通也。聪通者,理明也。辩通者,言清也。经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世之贤隐者,石藏其玉也。道之贤隐者,无物之真也。贤者,非其愚也。
第八 问死
复询:愚者何也?答曰:愚者,古之达人要远其世之梦幻,外貌若愚也。儒者颜回清贫,而一箪一瓢。释者释迦乞食,而一饭七家。道者纯阳无为,而鹑居毂食。返其朴,则高者就於下也,有者就於无也。明者似於暗也,古闷者若其讷也。经云: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外愚则内抱其道,真生也。
第九 问生
复询:生者何也?答曰:生者,抱道则真生也,保命则福生也,养气则神生也,通微则妙生也,无妄则慧生也,应物则德生也,常善则救生也,夏至则楼生也;冬至则阳生也,交通则物生也。真生则闲也,福生则明也,神生则灵也,妙生则清也,慧生则通也,德生则夷也,救生则慈也,阴生则升也,阳生则降也,物生则成也。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生万物,以和气而成,则生也;以金气而杀,则死也。
第十 问死
复询:死者何也?答曰:死者,物之形也。万物至其深秋则形死,其根不死也。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无情万物,可以深其根也。有情万形,可以养其性也。根无其水,则苗死也。性无其命,则身死也。根者,性也。性者,根也。神者,性也。性者,神也。五行之数尽,则其形衰死。阴阳之外,则其神无死也。经云: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死而无其死者,真常贵也。
第十一 问贵
复询:贵者何也?答曰:贵者,贵其德也。天施恩不令下知,谓之贵德也。天施恩不择爱者与,谓之贵德也。天施恩生成不为主,谓之贵德也。天施恩济人不望报,谓之贵德也。人要同天意,惠窘唯自知。人要同天意,惠心公若私。人要同天意,惠财如弃泥。人要同天意,惠食不记谁。经云: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贵者之德,有余惠於贱也。
第十二 问贱
复询:贱者何也?答曰:贱者,薄其外也。真贵其德,则外贱於身也。德如美玉,则身似顽石也。德上通其天,身下谦於海。其言然下,则其身处上也。内贱其真,则外贵其伪也。贵德则世之重,贱身则安然存。见宝则成大器,朴散则现真形。通天则明夷妙,通海则众善归。言下则敬信赞,身上则物我增。贱真则魂魄散,贵伪则味其真。经云: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就於贱下,则举其高也。
第十三 问高
复询:高者何也?答曰:天之道,则抑其高也。人之道,则举其高也。大达之士,则隐其高也。荣耀之人,则街其高也。天之道抑高,则惠於窘也。人之道举高,则损於窘也。大达者隐高,则化其贤也。荣耀者街高,则惑其愚也。经云: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天之所高,覆於下也。
第十四 问下
复询:下者何也?答曰:下者,海下则清通归顺也,心下则清善归顺也。清顺则深广也,善顺则德广也。喻如所立屋者,梁栋就其下,则椽擦归之。喻如所待宾者,主人就其下,则外客归之。椽檩归之,则成功也。外客归之,则成德也。经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处下清顺,则极乐也。
第十五 问乐
复询:乐者何也?答曰:乐者,乐道则处清下为乐也,乐俗则恋歌酒以为乐也。乐清下,由无喜无忧也。乐歌酒,则有欢有愁也。乐无为之道,则无修无证也。乐有为之相,则有修有堕也。乐真性,则无形无尽也。乐伪身,则有生有死也。经云: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乐道则无其争也。失其道之乐,则忧生於苦也。
第十六 问苦
复询:苦者何也?答曰:苦者,苦於身心也。世之迷者,苦己贪生,则入於死路也;苦心用机,则性沉於罪地也。道之悟者,苦己炼形,则如碎石取玉也;苦志忘机,则性升於九霄也。贤者苦中乐也,愚者乐中苦也。贤者苦尽而甘来,愚者则乐极而哀也。经云: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乐道而苦尽,则通其清也。
第十七 问清
复询:清者何也?答曰:清者,天清则显其万象也。心清则显其亘灵也,渊清则明其二八也。通其天象,则降气冲和也。通其亘灵,则与道同体也。通其渊清,则灵泉无漏也。得其冲和,则气神相结也。得其同体,则真形不朽也。得其无漏,则皓月光圆也。经云:渊兮似万物之宗。探通其清,则无於浊也。
第十八 问浊
复询:浊者何也?答曰:浊者,世之迷者,纵於意则恶浊也,纵於身则淫浊也,纵於恶则昏其性也,纵於淫则丧其命也。道之悟者,天清而混於地浊,身清而混於世浊。清混浊则阴变阳,清混世则外若愚也。经云:孰能浊以澄,净之徐清。浊尽则光显也。
第十九 问显
复询:显者何也?答曰:显者,天之象非自见其明也,天下众目见其明也。道之理非自是显彰也,天下众善知其达也。众目见其明,则敬也。众善知其达,则信也。世之敬其天地,则福生也。道之信其无为,则真生也。经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内光显则外身而隐也。
第二十 问隐
复询:隐者何也?答曰:隐者,内慈救生,外恐其人知也;内真明达,外貌若愚夫也;内无挂碍,外形似混尘也;内光应物,外无所施为也;内性阐德,外远於人钦也;内灵抱道,外无所着迷也。至明泯虑,身寄於尘寰也。经云:道隐无名者,名其大也。
第二十一 问大
复询:大者何也?答曰:大者,道也。阴阳而不能包,谓之道大也。大者,性也。万邪而正能容,则谓之性大也。道之大者,乃万物之母也。性之大者,乃万邪之师也。通其母,则万物得其造化也。通其师,则万邪归其正达也。造化,则各成其形也。正达,则各通其道也。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大者容其小也。
第二十二 问小
复询:小者何也?答曰:小者,通其微也。道通其小,则不择其爱者与恩也。性通其小,则不择其爱者与教也。不择其爱者与恩,则小物皆受其道之气也。不择其爱者与教,则小物皆受其天之光也。无情之小物,得其道之气,则形生也。有情之小物,得其天之光,则性生也。经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拣其爱者要,不择其弱者弃也。小者之妙非虚也。
第二十三 问虚
复询:虚者何也?答曰:虚者,道之体也。阴阳明其虚,则万物生也。至性明其虚,则恍惚生也。万物生成,则济於世也。恍惚生成,则出於世也。物济於人,则世之乐也。道通其真,则性之乐也。世乐,则阴阳之有其数也。性乐,则虚极之无其穷也。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虚者道之实也。
第二十四 问实
复询:实者何也?答曰:实者,道也。道生在於天地之先,至今常存不朽者,谓之实也。实者,性也。性生在於万物之外,至今常存不朽者,谓之实也。道明其实,则掌握阴阳,生於万物也。性明其实,则大达枢要,通於万化也。万物生,则显其道之实也。万化生,则显其性之实也。道虚而气实也,性虚而命实也。经云:虚其心,实其复。明其实,则道性真闲也。
第二十五 问闲
复询:闲者何也?答曰:闲者,道也。至道闲,则闲运阴阳,而生於物也。至性闲,则闲烹铅汞,而炼其形也。阴阳变,则全其物也。铅汞成,则全其性也。全其物,则人之富也。全其性,则神之灵也。人富则欲其华也,神灵则抱其道也。欲华则有荣有枯也,抱道则无形无尽也。经云: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性乐真闲,则应其忙也。
第二十六 问忙
复询:忙者何也?答曰:忙者,道乃闲也,二气而常忙也;性乃闲也,四假而常忙也。二气忙,则四时而分为上下也。四假忙,则昼夜而贪争往来也。二气忙,则春变温,夏变暑,秋变凉,冬变寒也。四假忙,则贪於财,恋於色,迷於酒,竞於气也。二气忙则造化万物,乃阴阳顺其天地之德也。四假忙则造於万业,乃众生违其天地之德也。经云: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形忙悟者,真无去也。
第二十七 问去
复询:去者何也?答曰:去者,道乃常存而无其尽也,道象无所去也。去者,物乃成形而有其尽也,气有所去也。道者,通其阴阳也。气者,通其万物也。数尽则阴阳而散去也,形终则万物而朽去也。阴阳散而道常在也,万物朽而性常存也。经云:自古及今,其名不去。物尽而气去也,阳和而气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