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第六十 问是
  复询:是者何也?答曰:是者从其道,则真是也。非者从於物,则伪非也。明真则不着於伪也,明是则不言於非也。明於真,则妙通其道也。明於是,则妙通其天也。明道则有其功也,明天则有其行也。功者,阳道也。行者,阴德也。若私救於万形,谓之阳功也。若偷救於万苦,谓之阴德也。经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是念道而应物,则有其思也。
  第六十一 问思
  复询:思者何也?答曰:悟思者,有知其万清而行,则有万善也;知於万爱而行,则有万恶也。有万清万善,则真升也。有万爱万恶,则伪堕也。生无愆,则死无苦也。生有愆,则死有苦也。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思而知其理之妙,忘於世也。
  第六十二问世
  复询:世者何也?答曰:世者,通世有知於人,则忘世而向道也;迷世无知其人,则恋世而背道也。真通其万物,则出於万物之壳也。伪迷其万物,则在於万物之壳也。真出於物壳,则道也。伪在於物壳,则尘也。真在其道,则无生死也。伪在於尘,则有生死也。悟则智通,迷则不明也。经云:知人者智。物极而世外,则明其奥妙也。
  第六十三 问妙
  复询:妙者何也?答曰:妙者真无欲,则性如皓月圆,而观其妙也;伪有欲,则妄似萤耀明,而见於徽也。皓月则十方明也,萤耀则一点明也。十方明,则通万化也。一点明,则执一法也。通化容於邪也,执法谤其正也。无高下通,则正也。有憎爱执,则邪也。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彻。达妙则明其微也。
  第六十四 问微
  复询:微者何也?答曰:微者,见其深微则明道也,明其深虑则通世也。通道者,预通世也。通世者,不通道也。明道则提,通世者,通世〔忘世〕则敬也。通道者,通道行道则达也。通世忘世,则贤也。达者,化世之贤也。贤者,化世之愚也。愚者明,则贤也。贤者明,则达也。经云: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悟幽微则明无方也。
  第六十五 问方
  复询:方者何也?答曰:方者,天地方圆,生於万物,不以爱者恩生也,不以憎者害灭也。太上布德,救於万灵,不以贵者爱恋也,不以贱者断绝也。天地生於万物,布气而平也。太上救於万灵,布德而平也。万物气通,则通天地之大恩功也。万灵德通,则通太上之大恩行也。谓之天地圣人,若私至功至行也。经云:是以圣人方而不割。真明其方寸,则命光圆也。
  第六十六 问圆
  复询:圆者何也?答曰:圆者,天之圆光,望日则月圆也。晦日则光尽也。人之命光,十五则连受胎十六岁命圆也,八八而卦尽也。光尽则天无明也,卦尽则人无命也。少欲则命延也,多欲则寿夭也。谓之天之人之盈亏也。无情则命住也,无物则性通也。命通性,则如水见土也。性通命,则如土见水也。常善通则真火降也,九转成则形不朽也。经云:见小日明。圆光显则应也。
  第六十七 问应
  复询:应者何也?答曰:无形之道不应有形之身也,无形之性不应有情之礼也。贵实者仙道,则道应其性也。贵华者人道,则形应於礼也。应其性则真也,应於礼则伪也。天之道抑高而举下也,人之道损贫而奉富也。顺其天道则逆於人道也,顺於人道则逆其天道也。经云:上礼为之,而莫之应。道应其无为,则真通变也。
  第六十八 问变
  复询:变者何也?答曰:变者,无为真变,则如水中鉴月也;有为伪变,则似镜裹观形也。知无为之变,则真性通也。见有为之变,则伪形力也。通则无情之真,忘有情之伪也。力则有情之伪,昧无情之真也。真变则性通道也,伪变则身贪利也。道通则全其性也,利贪则害於身也。经云: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应其真变,则道无情也。
  第六十九 问情
  复询:情者何也?答曰:情者,曲则道性无情,而身似有其情也;执则道性有情,而身如无情也。曲性无於情,则无漏也。执性有於情,则有漏也。曲则贤也,执则愚也。无漏而有贤,则有道有德也。有漏而无贤,则无道无德也。有道之真,则魂魄全也。有德之明,则万化通也。经云: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道无情则真,不着於世物也。
  第七十 问物
  复询:物者何也?答曰:物者,人在於物壳,则似鱼在网也;人出其物壳,则如真在道也。鱼在网,离水则死也。真在道,离物则生也。鱼不贪饵,则鱼常在水也。人不贪物,则人常在道也。鱼在水则活也,人在道则生也。鱼得珠光则变也,人得气冲则通也。此两者迷则死也,悟则生也。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物外则忘於机也。
  第七十一 问机
  复询:机者何也?答曰:机者,智也。无道之人用智财损於人,安其自己,谓之贼也。有道之人用智则损其自己,安於人,谓之福也。小智则愚恶也,大智则贤善也。愚者违天也,贤者顺天也。违天则身堕也,顺天则真升也。堕者阴道浊也,升者阳道清也。经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自然之智明道,则无虑也。
  第七十二 问虑
  复询:虑者何也?答曰:迷世则有心也,悟道则无虑也。贪争者运万虑也,清善则绝万虑也。昧则罪无边也,明则福无边也。无善则常恶也,无恶则常善也。常恶者积愆也,常善者积德也。有愆则阴苦也,有德则阳乐也。世之知利而不知害也,道乃知福而不知贪也。经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绝虑而尽於物,则至道亲也。
  第七十三 问亲
  复询:亲者何也?答曰:亲者,人问所亲者,名利亲也,伪宝亲也;物外所亲者,道德亲也,真宝亲也。伪亲者有名利,财有宠辱也;有伪宝,则有恶人所妨也。真亲者有道德,则清平也;有真宝,则有善人所侵也。伪益於身,则损其真也。真益其身,则损於伪也。经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道亲则物疏也。
  第七十四 问疏
  复询:疏者何也?答曰:疏者,厌世则道无疏也,厌利则身无害也,厌贵则身无贱也。道无疏则通世也,身无害则通利也,身无贱则通贵也。通世则善归也,通利则福归也。通贵则德归也。常善则通灵也,真福则通命也,至德则通天也。经云: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疏其道之真,则明其久远也。
  第七十五 问远
  复询:远者何也?答曰:远者,道包久远,天高覆远,地载物远,王大清远。道则明万古也,天则明万象也,地则生万物也,王则安万民也。道无所不包也,天无所不盖也,地无所不载也,王无所不容也。道包则大也,天盖则大也,地载则大也,王容则大也。《经》云:大曰逝,逝曰远。道非远真,洽道则近也。
  第七十六 问近
  复询:近者何也?答曰:近者,近有道之身,观无道之身;近有道之家,观无道之家;近有道之乡,观无道之乡;近有道之国,观无道之国;近有道之天下,观无道之天下。身孝则报父母之恩也,家善则如许君庞士也,乡行则怜贫爱老也,国清则万民丰足也,天下有道,则天下成熟也。经云:故以身观身。明道则真能行也。
  第七十七 问行
  复询:行者何也?答曰:行者,太上所行,天之道也。天地不言,而暗施其恩,生於万物也。太上不言,而暗施其德,行於万善也。天地不言,而恩善应也。太上不言,而教善通也。万物成则民富也,万化明则真通也。民富则国太平也,真通则乐无事也。民富则各士农工商也,真通则阐太上无为也。经云:行不言之教。道无所行,德无所住也。
  第七十八 问住
  复询:住者何也?答曰:住者,居也。真无情,而形在道也;伪有情,而身寄世也。真形则与道交也,伪身则应物交也。真忘形则道也,身应世则德也。心有情则迷也,身远世则执也。有道德则无迷执也,无道德则有迷执也。真有道有德,则有贤有善也;伪无道无德,则有愚有恶也。经云:安其居,乐其俗。永住太无,则唯然也。
  第七十九 问唯
  复询:唯者何也?答曰:唯者,唯然三界,道显无拘也;飘然四海,真隐无侣也。道无拘则阴阳外也,真无侣则碧霄中也。道体非空非色也,真光不亏不盈也。达无则出於万物之壳也,通为则阐其万慧之明也。天大恩若无恩也,积大德若无德,谓之明其天之道也。经云: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唯乐道而应机,则哀众也。
  第八十 问众
  复询:众者何也?答曰:众者,众所明者,爱名爱利,爱是爱非也;我所昏者,忘名忘利,忘是忘非也。众爱名则有辱也,我忘名则无辱也。众爱利则有害也,我忘利则无害也。众爱是则有非也,我忘是则无非也。众爱非则有愆也,我忘非则无愆也。经云:众人昭昭,我独若昏。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