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与天人参相结连,,
  天人一贯,不可解也。
  钩玫之具不备故也。
  钩砍,督责之卫也。言惟无督责之卫而以道相化,故能如是。故曰:烧之、剔之、刻之、维之,马之死者十二三矣。夫马之性固真矣,然其智至於诡窃者,伯乐之罪也。虽然,九皇之制亦寓言耳,夫太上无法而治,安有受封之制哉。契理之士,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可也。
  下之所牾,
  牾之言干也。
  上之可蔽,斯其离人情而失天节者也。缓则息,急则困,见间一作门则以奇相御,人之情也。
  怛物之情,缓之则怠,急之则困。故昔贤驱鸡之喻,戒在疾捺也。问,帜隙也。方其键闭,虽有奇计,安得而抵之哉。天节见上,故於此具论人情。
  举以八极,信焉而弗信,天之则也。
  八极,八方之极。四中,四角是也。《淮南子》曰:八涎之外有八弦,八结之外有八极。夫八极有之,而以迹所不至,更若诞护,故日信焉而弗信也。虽然,以悬寓观之,八方上下无尽也,亦无无尽无极也,亦无无极,故日天之则也。
  差谬一#22问,言不可合,
  孔墨之道伺是尧、舜,同非桀、纣,而终不可合者,其弊由此也。
  平不中律。
  小失声韵,则虽平,不中律矣。夫千里之失,谬於毫厘;而历年之息,误在顷刻。是故君子慎其小也。
  月望而晨,月毁於天,珠蛤赢蚌,虚于深渚,
  水岐成渚。
  上下同离也。
  言同气附离而无问,虽狸物潜於深渚,与月盛衰,更如在上也。《淮南子》曰:日至而麋鹿解,月死而赢蚌腾。
  未令而知其为,未使而知其往,上不加务而民自尽,此化之期也。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谬者,其道不相得也。上纥#23下抚者,远众之慝也。阴阳不接者,其理无从相及也。筹不相当者,人不应上也。符节亡此,曷曾可合也。为而无害,成而不败,一人唱而万人和,如体之从心,此政之期也。盖毋锦一作绵杠悉动者,其要在一也。
  盖无锦扛而撩辐俱动者,其要在杠故也。是故明主好要以一倡万。以锦韬杠,故谓之锦杠。《尔雅》曰:素锦韬杠。
  未见不得其谓而能除其疾也。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实者,法令放而无以枭之谓也。
  臬,斩刑也。此吉法令不行,小人敢为负馒而无忌惮也。虽然,秦以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耳,而至於土崩,更甚乎无法者,无恻怛之实故也。由是观之,内无至诚恻怛之实,欲以一切从事於法,则将以考真也,适足以起伪,将以稽治也,适足以招乱。
  舍此而按之彼者,曷曾可得也。
  南适而北辕矣。
  冥一黄易而如言难,
  言之不作,为之也难。
  故父不能得之於子,而君弗能得之於臣,
  践言之行,虽在君臣父子之问如此,况卑贱乎。
  已见天之所以信於物矣,
  无妄天之道也。
  未见人之所信於物也。
  不能似言。
  捐物任势者,天也。
  万物尽无,因任而已。
  捐物任势,捐或作损。故莫能宰而不夭。
  一本作:得先之在古者,道之理也;损物任势,故莫能宰而不夭。
  其道如上,故莫能宰之而莫不夭焉。
  口夫物,故曲可改,人可使。
  言苟为物矣,无以有已如此以明天之不可转徙也。
  法章物而不自许者,天之道也。
  夫法种种差别,稽之天道,岂得已
  哉。姑以应世而已,甚不自是也。
  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恃也。
  此其势叉至於有法也。
  故法者曲制,
  曲为之制。
  官备主用也。
  官各守之,以备主用。
  举善不以官官,
  不以港晦举人之善,铃着见而后置之。
  拾过不以冥冥,
  不以隐匿拾人之过,叉发露而后废之。拾或#24作拾。
  决此,
  句。
  法之所贵也。若聋磨不用,赐物虽讪,有不效者矣。
  言庆赏者,励世磨钝之器也。然而赏不能、劝不胜、罚不能、叉不可,若砥砺不用之村而责有於无,玉帛虽卒##25,有不效者矣。
  上下有问,於是设防,知蔽并起。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故政在私家而弗能取,
  政在大夫。
  重人掉权而弗能止,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罚行於非其人而弗能绝者,不与其民之故也。
  与民共之而上下以道相维,岂容至此哉。屋漏知之在下,船漏知之在上。
  夫使百姓释己而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八极之举,不能时赞,故可壅塞也。
  所一谓无障者,四通六辟。岂疑八极之举而不能赞明哉。汤之问棘是已。
  昔者有道之取政,非於耳目也。
  神心恍惚俯仰之问,再抚八极之外,而里之前耳不能闻,墙之外目不能见,故圣人之政恃道,而不恃耳目。
  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肤寸之问,.小物足以障之,何足恃哉。
  道开而否,未之闻也。
  此明道之足恃也。夫道开者,云雾不能碍其视,雷霆不能乱其听,虽柄在蚊睫而视之若嵩峰之阿,战於蜗角而听之若齐魏之哄,夫孰能否之。见遗不攘,非人情也。
  言无是也。此申未之闻也之况。
  信情修一作循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
  一本作逆天之人僇。不胜任也。
  不畏天祸、人殃、死地,随之而将以修生,此如戴粒之蚁欲以冠山,何足以堪其任也。
  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一作明也。
  以为成功则天而得之,不得日有命者,无所期焉。是道也,非事也。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
  民之所未安,圣人不强行;民之所未厌,圣人不强去。
  唯民知极,弗之代一作伐也。
  夫因人而不自任者,天也。民实知极,圣人岂侵越而代之。大司徒曰: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人使治之。
  此圣王授一作受业,所以守制也。彼一作被教苦,故民行薄;
  未至乎孩而始谁。
  失之本,故争於末。
  鱼亡江湖而争於濡沬。
  人有分於处,处有分於地,
  各有分域。
  地有分於天,
  郢有天下。
  天有分於时,
  秦天早寒、楚天早热之类。
  时有分於数,
  春乘木数、秋乘金数之类。
  数有分於度,
  取数多者修,取数寡者促。
  度有分於一。
  一者,度数之原,随所分而赴之。譬之物焉,一月普见众水。
  天居高而耳卑者,此之谓也。
  天体盖高,而其耳更卑者,精神之运普褊万物故也。
  故圣王天时,人之地之,雅无牧能,因一作用无功多。
  夫文贯三为王,盖取诸此。
  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任贤使能,非与处也。
  处故旧也。言不以私恩废天下之公义。
  水火不相入,天之制也。
  水火以譬恩义。盖古之治天下者,方其申至恩也,公义不得夺,方其申大义也,私恩不得干。犹之水火焉,相济而不相入也。虽然,几此人道而已,若夫天道,则又不在此域也。故下文云。
  明不能昭一者,
  所谓离朱索之而不得。
  道弗能得也。规不能包者,力弗能挈也。
  夫天地虽密移而真体常住,非若舟壑夜半负之而去,夫孰能挈之?
  自知慧出,慧出,一作惠之。使玉化为环决者,是政反为滑也。
  璞玉不毁,孰为环决?决,半环也。《礼论》曰:绝人以决,反绝以环。
  田不因地形,不能成谷。
  稻宜下地,黍宜上地。
  为化不因民,不能成俗。严疾过也,喜怒适也,四者已仞,非师术也。
  此言四者或过或适,虽殊而远离大道一也,岂足以据师之席哉?《列子》曰:仞而有之,皆感也。
  形啬元作蔷,一本作盖。而乱益者,势不相牧一作收也。
  形无以牧乎势,势无以牧乎形,故其弊如此。
  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尧、舜姐落,其骨盖已朽久矣,而至今咏叹不息者,岂系其身之存亡哉。此万世之法也。
  昔宥世者,未有离天或无天字人而能善与国者也。与或作为。
  善与国,所与之国,夫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而畸於天人,则其身之不能治,况与国乎。
  先王之盛名,未有非士之所立者也。
  引而高之者,天也。
  过生於上,罪死於下,浊世之所以为俗也。一人乎,一人乎,命之所极也。
  此欢辞也,言命至君而极矣。今贻厉阶如此,可不惜哉。盖痛之弥深,其辞益缓,诗人之义也。
  环流第五
  有一而有气,
  一者,元气之始。
  有气而有意,
  意者,冲气所生。
  有意而有图,
  可以象矣。
  有图而有名,
  可以言矣。
  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
  八者具矣,而浑沦未离,所谓混沌者也。
  约央而时生,
  时生或作时立。次之为言,判也。
  时立而物生。
  混沌开矣,於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故气相加而为时,约相加而为期,期相加而为功,功相加而为得失,得失相加而为吉凶,万物相加而为胜败,莫不发於气,
  气所以发之。
  通於道,
  道所以通之。
  约於事,
  知道已而#26则荡。
  正於时,
  知事而已则差。
  离或作杂於名,
  离如附离之离。
  成於法者也。法之在此者谓之近,其出化彼谓之远。近而至故谓之神,
  明之在道者为神,神之在器者为明。
  远而反故谓之明。
  老子所谓:逝日远,远日反。
  明者在此,其光照或作昭彼;其事形此,
  其功成彼。
  《都》诗曰:执辔如组。盖言此矣。夫为组者,总纰於此,成文於彼。言其动於近,行於远也。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政乎?执此法以御民,岂有不化哉?《干腌》之忠告至矣。
  从此化彼者,法也。生法者,我也。
  非我则无法。
  成法者,彼也。
  非彼则无所用法。
  生法者,日在而不厌者也。
  精神之运,随日以新。
  生成在己,谓之圣人。
  彼我玄同,盛德之至。
  惟圣人究道之情,唯道之法,
  非真混沌,孰能如此?
  公政以明。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於上,事立於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或作皆成。此道之用法也,
  古之圣人不下席而天下治,颜如渥丹,肌肤若冰雪者,用此道也。而世之桔槁者朱此,以为黄帝肌色纡诲而黯尧舜如腊,此墨子之道也。
  故日月不足以言明,四时不足以言功。
  言其明与功更在四时日月之上。
  一为之法,以成其业,故莫不道。
  民咸用之。
  一之法立而万物皆来属。
  以出於一,故万物不能二也。
  法贵如言。
  无信不立。
  言者,万物之宗也。是者,法之所与亲也。非者,法之所与离也。是与法亲故强,非与法离故亡。法不如言,故乱其宗。故生法者,命也;生於法者,亦命也。
  莫非命也。
  命者,自然者也。
  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
  命之所立,贤不必得,不肖不必失。
  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十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於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盖言此矣。
  命者,挈己之文一作父者也。
  夫身在草莱而挈之浮荣之.上者,命也。然而俯仰百年,恍然如梦,是文也,非实也。
  故有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时之命,有终身之命。终身之命,无时成者也。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或作饱。无所不及。
  言无适而无有命也。
  时或后而得之,命也。既有时有命,
  时者,天之运。命者,天之令。《南华》曰: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引其声,合之名,其得时者成,命日调;引其声,合之名,其失时者精神俱亡,命日乖。
  夫吨其里一也,而丑人献之,更增其陋。
  时命者,唯圣人而后能庾之。
  《南华》曰:知通之有时,知穷之有命,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夫先王之道备,然而世有困君或作居,其失之谓者也。
  礼义法度,应时而变;时命不停,法亦随故。而昧者胶柱刻舟,守先王之腐余,其道虽备,而祗益困穷。此犹枕外刍狗而更以遭魇,岂易怛也哉。
  故所谓道者,无己无己元作己无者也;
  随之而已。
  所谓德者,能得人者也。
  亦不失己。
  道德之法,万物取业,
  所谓资而不匮者也。
  无形有分,名日大孰或作敦。
  不知其谁之子也。
  故东西南北之道,踹一作端然其为分等也。
  《南华》曰: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
  《南华》曰:租梨、橘抽,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五色不同采,然其为好齐也。五声不
  同均,然其可喜一也。
  几此五者,以譬先王之道,不矜於同
  而矜於治。
  故物无非类者,动静无非气者。是故有人将一本作一人将,一人之将得,一人气吉;有家将一家之将。得,一家气吉;有国将将一国者。得,一国气吉。
  古人有言:战犹博也,钱多则气豪而胜,资少则心怯而输。然则将之吉凶在气。兵法曰:朝气锐,昼气隋,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