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平部
-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
上来诵信受人讫,下诵听法者。一切善男女注心听吾经至勿复轻神灵。道言,一切男女人,各注心听经,勿复相对妄说无有颠倒之意,一则挠乱至教,二则劳汝身形。劳形徒自勤苦,后受不聪明报,好当供养经道,勿复轻忽神灵。
上来劝持经讫,自下举善对恶,以劝取舍。文为二:前举善恶,以劝取舍;后劝修道,以明得益。初文又二:前一行举善劝取,次五行举恶劝舍。先劝取善。见有精进者至学故甚不难。见有精进之人弃俗而修经道,决得升仙度世,然得补天官,高举凌虚,飞行梵外。修学即得,甚不为难。此劝取善讫,下劝舍恶。何为守浊美至独自落天残,此伤时人迷没尘俗,不希腾神轻举,游宴玄都,将隶彼北门,轮回五趣,号啼镬汤之侧,悲叫刀剑之巅,面目困苦,燋燎饥寒,乞食无所,天罚备加,其体受考,弥劫积年。盖由谤毁贤良,不信宿命,为恶不改,自致天残。此劝取善拾恶讫,下劝修道。未若修弘道,众圣与尔群。未若修经弘道,光显法门,当与得道众真以为朋友。上来偈诵以劝立功讫,自下结劝修善得益。文为二:前明自修得益,次劝令尊秘#24。
老君说偈毕,告道陵#25曰:吾昔无鞅数恒#26沙劫无穷无极时,以修此章,歌颂其句,修行礼玩,致得今报。其趣幽微#27,玄中之玄。今以告子谛尊之焉,勿以告示不信之人。若有疑毁者,考及灭门矣。
太上老君告天师曰,我昔无数劫时,以修此经章句,歌颂其义,礼玩策勤,政得今日无上道果。当知此经理趣深远,玄中之玄。此举利益讫,下劝尊秘。今以告子尊之焉,至考及灭门矣。今以大经宣告於子,子宜谛受,重道殷懃,勿复轻传。他疑毁之者,考及灭门。
上来至此劝立善功讫,自此已下是前来大段第四文,次劝修经法,亦有长行、偈颂。就长行文中,又分为二:前举善恶二缘以示,令识人生受命,下次举经戒以劝修行。初文又二:先物生死之恶,次明报应之事,就前文中分为四:第一明世俗无知,第二明欣恶是等,第三明不得遂心,第四总结劝舍,今先明世俗无知。
老君告道陵曰;万物之中,人最为贵。而人处在天地之间,皆知生之日,不知死之日。善恶之人,富贵贫贱,各愿寿老,谁欲其夭?夫死者,人所不乐,而见一切岂能免乎?唯有不生,无此难耳。然此之辈复有因缘,修善得善,其鬼益善;作恶得恶,其鬼亦恶。是故半在吾道堂,半在魔地狱。喻如呼声,莫不有应。人生寿命#28,制在虚无。虚无不言,故置圣人。圣人隐形,遗传经戒。夫唯经戒,即名道也。劝人作善,教令修生,一以除过,二致不死;何但不死,乃成真仙。如此之福,本非富贵财贿求请能得,本非酒肉祷鬼之所能致;其唯道士贤者敬奉经戒、勤念所致。先苦后报,其应明也。
天地所生,唯人为贵。但愚迷云障,慧识不明,唯知生日富贵,岂知死日早晚。此明世俗无知讫,次举贵贱同好。善恶之人至谁欲其夭。夫人善恶志意同然,皆欲富贵长年,谁愿贫穷夭折。此明忻恶是等讫,次举不得遂心。夫死者人所不乐,而见一切岂能免乎。夫身亡魂逝,人皆恶之,而见一切谁能免此。下结劝,唯有不生无此。虽取必欲无死,未若无生。炼质归真,当有何患?上来举生死之乐恶以劝舍讫,此下以明报应事。然此之辈复有因缘至喻如呼响,莫不有应。善恶行殊,因缘报别。是故为鬼不同,升沉各异。喻如呼响应、种核得果。此举善恶因缘,示令识悟。自下正举经法以劝修习,就此文中,分为三别:第一举经以劝,第二明经得益,第三明持经方便。今先举经以劝。人生受命制在虚无至夫唯经戒即道也。人之生世,制在虚无,故置圣人为演经戒。夫唯经戒,即是於道。人能弘法,自得道真。此举经劝讫,次举修经得益。劝人作善,教令修生,至乃成真仙。经教之设,本劝修生,人持经,其年自永,何但不死,仍成道真。此明持经得益讫,下明修习方便。如此之福,本非富贵财贿求请能得至其应明也,此言其福报,非崇爵巨富所能屈致也,唯有持经奉戒,勤苦自营,福报皎然,明如日月。
上来长行持经讫,自下偈颂以劝持经。就此文中,分为:前五行劝舍恶以听经,何不勤上道;下有一行半,劝勤心而革道。前文又三:一明世俗无知,二明升沉异趣,三劝经法。
於是老君乃说偈曰:
人生最为贵,而不乐法熙,生死随任往,莫知何所之。冥冥求无知,临报乃悟期。恶者入三掠,善者获大慈。若有合真相,听经念善思。勿复作聋盲,闻法而佯痴。吾愍诸天人,故留无上辞,作人之大法,为世之良医。财贿当法用,勿以祷邪祠。万万无一报,妖炁殃日滋。何不勤上道,见法生心谋#29。恶者报亦恶,未若立善基。苦行得甘报,自然登玄台。
已前颂世俗无知,人生最为贵,至临报乃悟。明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何不勤修经,清净喜熙。而乃任命死生莫知何趣,冥冥长夜,临报始知。此明世俗无知讫,次辩升沈有异,恶者入三掠,善者获大慈。恶者入於地狱,一日三掠形魂;善者上升天堂,大圣慈悲接引。此明升沈异趣讫,次劝听法。若有合真相,听经念善思,至妖炁殃日滋。若有合真相者,当须思善听经,勿复诈作聋盲,闻法佯痴不解。大圣愍诸天人,故留无上妙教,为人作於大法,为世作以良医。有财当从道用,勿复祷鬼祠邪,万万终无一报,妖炁日日滋生。此劝舍恶讫,次劝修道。何不劝上至道自然登玄台。因何不勤修上道,见法心即谋从。行恶则得恶报,未若建立善基,苦行报自甘,萧然玄台之上。
上来至此劝持经法讫,自此以下是前来大段第二文,次劝持五戒。就此文中,自有长行、偈颂。就长行文中,分为五别:第一举恶劝舍,第二举戒劝修,第三明持戒得益,第四明违者有失,第五劝令秘慎。今先劝舍恶。
道言:夫色欲败事,最不可行#30,而世间贤愚贵贱皆亦同愿。唯有道士乃能执志,坚持教戒,以自检缚,行止举动,心不倾邪,在於爱欲之间,初不一违。若见色利、荣华粲彩,以戒掩目;若闻好恶之言、五音之属,以戒塞耳;若有八珍之馔、甘香之美,以戒杜口;若愿想财货、七宝奇珍,放情极欲,以戒挫心;若意奸淫、贪趣恶事,以戒折足。能行此五者,七祖生天,衣食自然,身得神仙,白日登晨。如其尸解,转轮成真。贤者精诚奉持之也。若男若女不能承用,不肯受持,无可如何,吾宁与人万金,不书此言。道陵,子当择其人而授,勿泄真文。
染滞情色,败己亡身。世俗之人不能拾远此。举恶劝拾讫,次举戒劝修。先出持戒人,次出所持之戒。惟有道士,至不一违;惟有道士,独能晓悟,坚持教戒,检束身心,纵在爱欲之中,未曾违犯。此出持戒人讫,次出所持之戒。若见色利荣华粲彩至以戒折足。若见美色荣华、朗黄粲彩,以戒掩目,莫令眼看;若闻五音、淫声妖乐,以戒塞闭耳,莫令耳闻;若遇八珍、甘香美馔,以戒杜口,莫令口尝;若想钱财、奇珍异货,以戒挫心,防意止想;若念奸淫、贪趣恶事,以戒折足,使足莫行。辩戒讫,次辩持戒。得能行此五事讫,次明违者有失。若男女不能承用至不书此言。伤叹时人贵财贱道,故发此言。相与沈沦,奈何哉。此明违戒有失讫,次劝传授。道陵,子当择人而授,勿泄真文。若有敬信之人具上十相,来欲请受,先赍信金、诚素,试之无退,将经付之。必其犹豫猜疑,秘而莫与。此长行讫,下举偈颂。就偈颂文中,为四别:第一有三行半颂,不持戒者有损;第二有三行半颂,持戒者得益;第三有三行颂,能离五种之恶;第四有两行半颂,改过得益。
太上老君仍说偈曰:
欲欲是何物?悉从心中生。目睹荣丽色,耳洞五音声,口甘八珍味#31,心想财自荣,意贪淫奸事,手足为之行。五恶既不住,考对在兆形,永与生道隔,幽魂没鬼图。罪毕出在所#32,有人而无情。
奉戒不行恶,掩塞五心门,目不视绮容,耳不采声烦,口不飨甘美,心不爱钱财#33,意无淫向想,手足不为申。五恶寂住停,考对焉从宣?永与真道合,不复零鬼官。功积从戒起,白日登玉晨。
目以色为仇,初不欲一见;耳以音为雠,初不愿欲闻;口以味为苦,初不以自熏;心以宝为咎,初不为想恋;意以奸为贼,初不欲同贯;足以夷为阻,初不乐涉端。五苦同一路,初不倾邪看。若能如是者,所谓妙中难。难中既能通,滓滞无由安。身清神则宁,皇一守丹田。行备由因起#34,致得升冲天。
欲欲是何物、悉从心中生者,上欲是态欲之心,下欲是所贪之境。此之二心,从何而起?悉是己身颠倒妄想。此总举讫,下别列。目睹荣丽色至手足为之行。目则妄瞻五色,耳则通取五声,口则珍味甘脆,心则经营贿货,意既贪求恶事,手足即为之行。此明为恶讫,下明损失。五欲既不住至有人而无情。五心起欲不住,灾考对在兆形,永与长生道隔,幽魂没鬼囹圄,罪毕,纵其得出受形,六情不具。此明违戒获损讫,下明持戒得益。奉戒不行恶,掩塞五欲心门,此总举。讫,下别:目不睹绮容至手足不为申。目不睹色,耳不采声,口不尝甘,心不受货,乃至意无外想,足不妄行。此明持戒讫,下明得益。五恶寂住停至白日登玉晨。五心既其停住,考对焉得妄加,永与真道合同,不复沦於鬼府。积功从戒而起,白日上升玉京。此明持戒得益讫,次辩能离五种。目以色为仇至初不乐涉端。目以色为怨仇,初不将眼一见;耳以声为雠隙,初不令耳一闻;口不味於美甘,心不恋於金玉,乃至意无淫想,不与奸恶同群;手足平夷,未曾涉行阻难。此明能离五种讫,下明得益。五者同一路,初不倾邪看,至故前能升冲天。上来五欲同起一心,初不倾邪,妄有缘者,若能如是舍离,所谓妙中之难。难中既能通,滓滞无由得住,身清神则宁,皇人安住丹田。行备因戒而来,故政得冲虚之道。
上来至此明持戒得益讫,自此以下是大段第六,总劝持经修行,以明得益。就此文中,分为四别:第一修行以舍恶,第二建志以持经,第三修经得益,第四戒勿轻传。前文又二:前劝修道,次劝去邪。但劝存道。
道言:奉法修道当勤,修身当坚,精进当久,持戒当固,专念当执,谛想莫不存道,去邪去惑,去妖去伪,去淫去欲,除弃众非,以为抱真致得升冲#35。是先劳后报,度身升仙,当期当来,勿睹目前。夫恶无交祸,善无近福。子善思惟,庄事勤身,效力奉持经法。此经高妙,综统三洞,无上至真第一玄章。受持之者,人中无上。自无玄名,万无一见。有心之者,当如饥渴得饮食,如寒得冬衣,若凉得春服;当如贫人得宝,贱人得官。如作极须消息,疲劳欲睡寐;如愿想,欲有所得。得此经法,当作此念,勤苦如法,福报无量矣。此经度人无数,修道诵之,得成真人;畏怖诵之,魔不犯身;疾病诵之,立起死魂;忧恼诵之,自然喜欢;县官诵之,得停狱门。若为亡人诵之,休息宁闲;贫穷诵之,保宜财钱;命厄诵之,普皆寿延;愚暗诵之,心聪圣贤。一人诵之,福周九亲,度人无量,润流十天,无上无下,无大无小,无边无际,皆蒙慈恩。子等秘之,慎勿妄宣。泄慢经文,授非其人,则考有风刀,身没鬼官。兆宜慎之,吾不虚言。道陵稽首礼谢而去。
夫欲奉持经戒,学道修身,当坚固精诚,专念谛想,行住坐卧,以道为心。此劝存念讫,次劝去邪去惑,去妖去伪,至勿睹目前,当去六种众非,包含真性。先虽劳苦,后获升仙。当期未来善报,勿睹目前快乐。此劝舍恶讫,次劝持经。就为三别:第一正劝,第二举喻以劝,第三合喻。前文又二:初劝持经,次叹经尊胜。今是初。夫恶无友祸,善无近福,至奉受经法。但福报善移,不必同至。好当庄事,勤身奉受经法。此劝受经讫,次叹法。此经高妙综统至万无一见。此经三洞之上,统御万灵,无上至真,微妙第一。法既尊高,受者亦贵。无玄名仙骨,终不遭遇此经。此叹法竟,下举喻有心之人,当如饥渴欲得饮食,至愿想欲有所得。此举喻讫,下结成,见此经法,当作此念,至福报无量矣。上来八念,但能勤苦如法,则受福无穷。此劝持经诵。次劝得益。此经度人无数量,至福周九亲。此经有十福利益竟,次明功德广远。度人无量,恩流十天,至皆蒙慈恩。此经功不可思议,福润十天,泽流万境,无上无下,无际无边,尽沐斯恩,皆浃巨福。此叹经利益竟,下戒勿轻传。子等秘之,慎勿妄宣,至吾不虚言。子宜尊秘,择人而传,勿复妄宣,招於罪失。此设戒讫,次天师领教,道陵稽首礼谢而去。
上来一卷辩中和行讫,自此已下更会蓬莱,为说显真大哉。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竟
#1财:原作『而』。兹据敦煌P.3341改。(以下简称敦煌本)
#2手:敦煌本作『首』。
#3光:敦煌本作『芳』。
#4千:敦煌本作「亿」。
#5愿:敦煌本作「履」。
#6原无『尔』,兹据敦煌本补。
#7梵天:敦煌本作「神天」。
#8官符:敦煌本作『非横』。
#9老君:敦煌本作『道君』(以下同,如『太上老君』作『太上道君』)。
#10谓:原作『诸』。兹据敦煌本改。
#11救:原作『效』。兹据敦煌本改。
#12天地:敦煌本作『无极』。
#13泥丸:敦煌本作『天仙』。
#14虚:敦煌本作『空』。
#15曾:原作『会』。兹据敦煌本改。
#16誓:字原空缺。兹据敦煌本补。
#17语:原作『赞』。兹据敦煌本改。
#18『听诵经戒』前,敦煌本尚有『所谓不明者』五字。
#19当苦无获:原作『当苦与获』,其义不明。敦煌本作『唐苦无获』,兹据改『与』为『无』。
#20偈:敦煌本作『颂』(下同)。仁按:偈即颂也,名异而实同。
#21好为无至情:原作『好至无为情』,『至』,『为』互倒。兹据敦煌本改。
#22当:敦煌本作『唐』,是。
#23常:敦煌本作『当』。
#24『次劝令尊秘』句下原有『道说偈毕告』五字。据敦煌本,知系经文误入注疏者,因删。
#25原作『老君曰』。考敦煌本作『道君说偈毕告道陵』,知已窜入疏文。兹据补『说偈毕告道陵』六字。
#26恒:敦煌本作『尘』。
#27幽:原作『佥』。兹据敦煌本改。
#28寿:敦煌本作『受』。
#29谋:敦煌本作『媒』。
#30最:敦煌本作『实』。
#31八:敦煌本作『杂』。
#32出:敦煌本作『生』。
#33财钱:敦煌本作『奇珍』。
#34因:敦煌本作『内』。
#35以为抱真:敦煌本作『以为真是』,『是』字属上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