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弟学章第十二
  弟者,为人之弟,或为人子。学,觉也,悟也。
  弟子习之首也,择其善德而归之,
  弟子习之首者,学之初也。择其善德而归之者,归於仁师而学正德也。
  其非善德而远之。
  离於非德,而远其害。
  逊善德而为始,
  顺道为首。
  遂善业而为终,
  成德为终。
  动止则造乎道,
  行藏用仁之道。
  视听则在乎德。
  观听以仁之德。
  忠孝信敏,勿暇乎心。
  事主进节,良志曰忠。事亲以礼,顺曰孝。言行同契,笃志曰信。次匪慢,公谨曰敏。勿暇乎心者,无闲其志也。
  文思礼让,勿忘乎志。
  文思有五,一曰《周书》文《易》,二曰《尚书》《诗》《礼》,三曰《道德》《阴符》《素问》《难经》,四曰《般若金经》,五曰孔文书典。此之五典,勿暇於思。思者从意而生,意居脾胃。思意之性,邪而责欲。有此五典而常教之,熏成仁性乃归道乡。或云:无心为道,乃曰非言也。心非圣训而为猿意,非文教而为马。猿马之性,比於无学。学而觉悟,始名道心。至此之际,方绝学也,安有便无心而为道者矣。是故学而为首文思圣言者,玄之又玄也。中道而行,谓之曰礼。逊义和同,谓之曰让。勿忘乎志者,无废四者於思间也。
  若能犹是,可谓学欤。
  弟子学之始也,当择仁师而归之,以学先王之正典。其非仁师也,即可远而离之。顺其仁师,则善德渐新,故为始也。.成其善德,则大业以完,故为终矣。言听动观,非道德而勿为。住行坐外,非善正而不作。文思礼让,非此勿行。忠孝信敏,非斯弗用。时刻在心,行藏存志。若能如此,可谓学也。洞曰:浮生如梦,一切皆空。幸得人身,当学道德。胡不然者,沉沦万古者哉。颂曰:乌宿择林足以巢,为人安不学化教。须知昔者先王训,温故知新日益镜。
  仁义章第十三
  利生度死曰仁。先人后己曰义。
  钦哉,圣人之尚者,仁义而已矣。
  叹圣人尚仁义。
  夫仁者,和同不逆,爱人利物之端矣,而行诸於外矣。
  和同不逆,逊也。爱人利物,慈也。诸之也行诸於外者,身外之行也。
  夫义者,善德不离,中宜庸故之体矣,而行诸於内矣。
  中者,中道无太过不及也。宜者,量其所器而行进退也。庸,常也。
  此二者分之则异,混之则同。
  大道有统,殊途而同归也。
  肇竟之间行之,曷殆者哉。
  肇,始也。竟,终也。曷,犹何也。殆,危也。肃哉,圣人之贵者,仁义也。弁人之心,则以利於生而度於死。利生者,所谓喊刑罚,方便惠恕於人,责於己。成人之道,遂人之德,令人安生,使人远恶化人归天。明地察国主尊,亲教人理性命,根蒂复本还元,此之所谓利生之道也已。所谓度死者,扶危厄,救灾息。拔一切,济物命。荐幽鬼,掩无祭。度亲疏,追仇爱。先於人,后於己。资有余,助不足。显人道,晦己光,此之所谓度死之道也已。是故圣人尚此仁义,仁义之尚和让中宜。仁者,如人之首也。义者,如人之足也。和让中宜者,如人之四肢也。全之则成其身,阙之则成其病。夫病之生也,近者惟死道也。故在全形,方成道矣。夫和者,爱人而利於一切。夫让者,同尘而顺於一切。夫中者,常道而礼於一切。夫宜者,处事而合於一切。此之四者,而与仁义,同源异派,终始无殊。务在行藏,履而用之,体而为之,何有危殆者哉。故圣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洞曰:爱神者谓之仁,益气者谓之义。仁义之道,能抱死而奚足隳哉,故明王之道巨矣。颂曰:利生度死合高明,后己先人每用平。异日功成天帝召,何须云辖到东京。
  柔和章第十四
  柔者,柔之胜刚。和者,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良哉,圣人之常者,柔和之贵矣。柔则不暴,
  暴者,争也。
  和则不侮。
  侮者,轻也。
  存其柔则长,
  柔和者,生之徒。
  却其暴侮则久。
  为人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人之行其柔和者,犹东南地之善下也。
  犹,如也。东南,江海之地。
  地之善下者,招天下之水而归之。
  大者,宜为下,天下而归之。
  人之柔和者,感天下之心而悦之。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者,人返如之矣。
  水之归也,则江海弥盛。
  益也。
  人之悦也,则万化弥安。斯二者,体之各异,用之则同。
  人水有异,其道无别。
  能犹是者,蹈圣人之乡,入圣人之室。
  蹈,履也。能如是者,则升乎堂,而入乎室也。
  兹治之善,不亦善乎。
  兹,此也。治之善者,善道也。不亦善乎,善良也。圣人常道之首者,始尚柔和之用也。以柔和者亡暴侮之过,暴侮既亡则敬逊而生矣。敬者,敬人而人返敬於己。逊者,逊人而人返逊於己。是故先王却其暴侮,存其柔和,用乎是者,如束南渊湖浪淘江海之德也。其德也善下,故天下之水而归之,即得益盛而无穷矣。法之於人,亦犹是也。斯道至贵,千秋万古,久视长存,而亡其灭,善之又善,玄之又玄矣。洞曰:壶天之气,柔和则长生羽化,刚强则病厄沉沦。彼之谓正,此之谓邪。出乎尔者,返乎尔也。颂曰:仁者敬於人,斯人返敬伸。义者悌於彼,彼人亦义遵。来往递相德,行藏互爱均。大哉先圣化,天下悉来宾。
  设教章第十五
  设,立也。教,正化也。
  人之设教者,述正而垂正。
  人之设教者,君子立化於人也。迷者,此经皆祖迷周书老氏孔子之文教,而非自作之经也。
  教之垂正者,昭天下之风而正之。
  昭,明也。正教一垂,天下自宾。
  教之垂非正者,化天下之风亦非正之。
  教之不正,天下自乱。
  风化若正,则天地顺之。风化非正,则阴阳逆之。顺之则泰,逆之则否。否泰之始,本乎教也。
  正之与邪,天报如是。
  昔者,圣人垂正之教者,则天道辅之,神明与之。
  辅,助也。临正者,则天道助,神明佑,使乎长存也。
  非由之正教者,则上帝奂之,厚土诛之。奰,平义切。
  由,用也。上帝者,天皇上帝也。奰者,怒而迫之也。厚土诛之者,地君戮也。
  夫教之垂正与其非正者,应之犹是。凡为人之垂正者,乌能弗慎而已矣。
  为人之垂教者,君子之治天下也,乌何也。弗慎者,不谨敬也。昔者,明王化于天下,惟正而治政,以服于万民。即得天人顺之,阴阳泰之,元道助之,神明佑之。政之不然者,则将反是矣。正之非正者,报对犹是矣。凡为天下而致生灵者,胡能不慎而已哉。洞曰:天元正一之神者,人之主公也。正之则长生久视之,道非正则三涂五苦之厄,沦没超升天人界哉。颂曰:为政天人悉尚仁,若非仁化岂能臣。须知广行慈悲者,久视长生转转新。
  度人章第十六
  接物利生曰度。
  度人之道者,圣人之要矣。夫惟要者,善德也已。夫先人后己,曰善。
  先於人,后於己。
  夫天辅道与,曰德。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能犹是者,诚曰真人。
  诚,实也。真人者,道德真人也。
  非犹是者,乃曰小人。
  不然者,小人也。
  夫真人者,可以度人。夫小人者,非可度人。
  君子利於人,小人损於人。
  惟度人者,思而慎哉。
  接物利生,度人招要,乃圣人之道
  矣。惟要者,善德也。夫善德之尚
  者,先於人而后於己。诚能犹是哉,即得天人洞悦,神明佑之,高穹佑也,可谓德矣。既有是德,寔曰真人。既为真人,方可接物。非此之者,乃曰小人。失德小辈,止可害物,故不可度於人也。若令度於人,则陷不义之乡,千秋万古之冤,无时而脱者哉。是故度於生而利於物者,其惟真人之谓也。洞曰:精通秘奥,熟悟希夷。知神达命,无所不归者,可度仙胎,仁教忠良之辈也。非如是者,宜为虑之。颂曰:处处堂堂安妥兮,明明杳杳在时时。玉池苗首清香着,步步金莲朵朵随。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中竟
  #1任:疑作『正』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
  人伦章第十七
  天地之秀而成人也。道德已成谓之伦也。
  主用宾曰明。
  主人使宾客顺道,而为明。夫明者,素之道。夫素者,乃为见素抱朴,无私无欲。无劳其形,无摇其精。虚心而体天之道,实腹而法地之德。能犹是者,可谓明矣。真常耿耿妙无涯,人静江天草带葭。孤馆竹篱茅舍地,清风和月照梨花。
  宾动主曰昏。
  宾客动主人,逆道而为昏。
  混像固曰真。
  混合有像,物坚固而为真。
  同器残曰刑。
  同器伤残内外,谓之贼杀严刑。
  出入全曰神。
  出入不失其道,而全神内之神。
  动静中曰清。
  动静中道而立,谓之清静之根。
  大像凉曰宁。
  大像实而火盛,以凉减而方宁。
  太虚炎曰盈。
  太虚有像已失,炎火益而可盈。
  居和冲曰平。
  已居神气之内,用冲和而平之。神居有间。之根,用昭清而悟之。
  顺时啬曰澄。
  啬者,养也。顺四时之候,而饲有益之物。常飧有气之食,阳浆助壳,阴水却之。以浊复浊,以秽补秽,养成其神,就以离火真阳之精,接而炼之。法时于丑寅之间,法日於一侯之内。二卦为年,两弦为月。上闭七窍,偃脊缩脐,鼻收清气。□入元宫,侯气已定,方出浊气。依此行之,渐成真道。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也。颂曰:欲理洞天芳,同根养蒂昌。初月宜修竹,梅花御雪香。浊体清还秀,流源静自彰。渺渺离阳格,能交坎炁罡。食时温匪弃,运候火无伤。养就冲霄体,澄澄大道乡。又曰:玉溪仙洞野人家,晓色晴岚远带沙。隐约水边流入户,元来都是片桃花。又曰:安神保命在无劳,寡欲亡私体自膏。每用食时温养外,洞天离火炼成□。
  善变化曰灵。
  居有为而无为,善变化而灵明。
  法天道曰成。
  执观天道,而行内外之机,即遂生成目下长春不夜。故经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而奉不足於天下者,惟真道人乎。人能法此天之道,而成神仙之躬也。
  仍犹是者曰人伦。
  仍,能也。犹,如也。成于妙道也。
  罔犹是者胡弗沉。
  罔,无也。由,用也。罔由是者,无用此也。胡,何也。沉,溺也。
  吁欣兮隳在,游尔乎所闻。
  吁,苦趣也。欣,仙道也。兮,文辞也。隳,死基也。在,生首也。道尔乎者,苦乐死生道尔乎。此所闻者,耳之所闻章中之义。洞曰:神为主也,人心正觉之性也。气为宾也,人肾冲和之炁也。心曰主公,意为宾客。常令神使其气,心使其意,即得顺而泰矣。胡不然者,则将反是矣。故曰:心使气曰强,主甩宾曰明也。能如是哉,则合有像而得其固,同有为而却其刑。自得出入全其神,动静中其清。若阳太炎也,以水而冻之。若其太虚也,以火而温之。若居冲和也,以真而平之。若处四时也,以保而育之。能犹是之也,变通而善化,法天之道也,妙道而已成也。慧性一开,廓达清虚之境。元明昭现,寥通天地之根。识破有为同有像,而如梦电。觉知无色混无像,而若真空。是故变通不测其神,否泰不量其器,出死生之岸,离苦乐之乡,游浩劫以长存,步黄华之妙境者也。颂曰:出世须凭向上文,人伦章内显其真。还能达此行诸足,便是玄元元上人。
  响应章第十八
  响应者,因果也。
  响应之道者,自乎天人矣。
  人作而天应之,故得天人相通也。
  人之所发者,声之所应矣,其犹谷之作音也。
  空谷之言,响声应之。人之善恶,祸福随之。
  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矣,其犹影之逐体也。
  形物曲直,其影随之。善恶昭报,因果定矣。
  夫天道者,与善而辅德矣。天之罗者,恢治而罔极矣。
  天道无私,惟在亲善助德,扶忠佑良,滋孝益弁而已矣。
  鉴兮自然,
  照於天下,其如秋月印於江水也。
  司兮善恶。
  主於天下,其如宝鉴对於形物也。
  皇皇者矣,昭昭者哉。
  皇,大也。昭,明也。高而无位,大而无穷,明浩茫茫,故再称也。
  顺之者降乎百福,
  作善者,皇天降福。作不善者,厚土临殃。
  逆之者降乎百殃。
  罔上虚民,皇天弗保。残贼仁义,天锡尔殃。
  示乎感应,昊然巨彰。
  示,明也。示乎感应者,昭报因果也。昊,天也。巨,大也。昊然巨彰者,天然大明,注於今古也。
  抑哉人也,宜乎慎详。
  盖尔之民,思而畏之。洞曰:畏天命者,君之芳言。观天道者,神仙之法则。顺而行之则昌,逆而用之则死。是以圣人积德合天,将神契道,以至长生久视之道。不由是者,定愚之甚也。颂曰:报应其如秋汉月,光晖水鉴清江色。无私无曲地天明,人世人思大神哲。
  进退章第十九
  行藏合正。动止观天。
  道德善正者,可明而进之。非道德善正者,可断而退之。
  天道之行者,可以行。天道之行者,可以止。
  能明而进者,乃曰真人矣。真人之用者,所谓知足乐天,俭止宽慈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