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平部
-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
《老子襟带经》云:老子曰:吾乃生乎无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乎太素之元,立於太眇之端,浮游幽虚之中,出入杳冥之门。
《道德经序诀》云: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又云:世人谓老子再降於周代。老子之号始於无数之劫,其杳杳冥冥,眇邈久远矣。开辟已前,复下为国师,世世不绝,人莫能知之。
《楼观本记》云:尹喜遇老君,老君拜喜为无上真人,号曰文始先生,方远观四海八纮之外。又上升九天,谒太上玉晨大道君焉。道君令下化西域,条支、安息、昆吾、大秦、罽宾、天竺,周流八十一国,作浮屠之术,以化胡人。
《真诰》云:老子者,太上之弟子。年七岁而知长生之要,是以为太极真人。
《玄妙内篇经》云:玄妙玉女者,玄、元、始气混沌相因,化成二气,八十一万亿岁后化生玄妙玉女。自玄妙玉女生后,三气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乃即吞之,八十一岁乃从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受太上重任,成天立地,帝帝出为国师。
《道君列纪》云;后圣以共和七年三月德合日始育於此国天刚灵镜山下李氏之家。年五岁,仍好道乐真,言愿成章。年二十,有金姿玉颜,遂弃家离亲,起迹风尘,浮游名山。悟三气而合变,冥神枢以齐真。抗其志也虚玄,执其诚也极微。栖心於霄景之外,抱素隐乎缝掖之中。内德圆充,外累远判。屏仙罗於地陆,寻上真乎紫馆。遂致天帝下教,流光拔粲,授以《郁仪大章》、《大洞真经》,给以曲晨飞盖,饮以徊玄玉精,贻以素羽玄翮,以升八方矣。
《玄妙内篇》、《高上老子内传》并云:老君从李母左腋而生。初李母昼寝,梦太阳流光入口,因而吞之,遂觉有娠,七十二年於李树下生。老君指树曰:此为我姓也。至幽王时,老君从十二玉女、二十四仙人,并与鬼谷等俱乘白鹿,出西关,北之昆仑矣。
《老子经》云:号老子者,道之应形也。形见名出,号遂生焉。而才德周备,兼该济度,功业无双,诲诱无倦,总曰无上老子玄中大法师。
《无上真人内传》云:尹喜曰:敢问大人姓字。老子曰:吾姓字眇眇,从劫至劫,非可悉说。故前后不能以姓字具示世间矣。吾今姓李,名耳,字伯阳,外字老聃。又云:夫太上、老子、太一元君《真形图》此三圣,亦可为一人耳。太上头并自然髻,项映天光,着九色锦绣华文之帔,衣天衣。二圣七色之帔,各坐莲华之上。太上为师。
《宝玄经》云:一号自然,二号无极,三号大道,四号至真,五号太上,六号老君,七号高皇,八号天尊,九号玉帝,十号陛下。
《高上老子本纪》、《玄中记》、《濑乡记》、《神仙传》、《出塞记》并云,老子为十二帝师;或云为十三圣师。伏牺时出为师,号郁华子;神农时出为师,号大成子;祝融时出为师,号广成子;苍颉时出为师,号黑精子;帝喾时出为师,号赤精子;黄帝时出为师,号力牧子,又称大成子;帝尧时出为师,号务成子;帝舜时出为师,号尹寿子;夏禹时出为师,号季胥子;汤时出为师,号锡寿子;文王时出为师,号燮邑子,为守藏史;武王时出为师,号育成子;成王时出为师,号经成子;康王时出为师,号郭叔子;昭王时遂退官,西化胡;孔子时出以为师,号曰老子。
明法界第三
《太上业报因缘经》云:太上曰:十方世界各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诸天,开方布域,置立天宫。天上地下,地上天下,日月星辰,山川岳渎,结气飞云,而成金楼玉阁、宝殿瑶房、霞堂紫观、星畹云林、龙庭凤圃,浮空架虚,挟旁日月,分城列郭,万品千名。
《仙公请问经》云:是时太上玉京玄都、八方诸天、三千大千世界,东方安大堂乡大千纳善之世界,东南元福田大千用贤之世界,南方宛利城境大千弃贤之世界,西南延福乡大千仁静之世界,西方福堂州大千盛行之世界,西北福德之野大千延贤之世界,北方郁单野大千清静之世界,东北福集都大千长安之世界,众圣盖太上玉京山虚无玄都无极八方诸天地世界。
《元始灵书中篇经》云:凙洛菩台,绿罗大千。陆简寂解云:大千者,世界之分也。一千、十千、百千、千千国土为小千世界;一千千、十千千、百千千、千千千为中千世界;一千千千、十千千千、百千千千、千千千千为大千世界。
明居处第四
《太玄都玉京山经》云:太上曰:夫玄都玉京山冠八方诸罗天,列世比地之极上中央矣。山有七宝城,城有七宝宫,宫有七宝玄台也。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罗天矣。八方各各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重天,地世之数亦然。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云:太上道君於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坐七宝骞木之下,长斋空山,静思神真。
《玄妙内篇经》云:宛利城境有天首山,山上有七宝、九宝、九万层台,老君化其台中,有九色光明,彻照诸天地及诸世间。
《大洞真经》云:九天之上,金墉之馆。
《罪根经》云:天尊於南丹洞阳上观栢陵之舍演出真文,以度天人。
《灵书经》云:天尊於郁结洞灵之观,刻金书字,题观四面。
《净土经》云:天尊曰:其十方净土国界,各有浮云之观、大道之观、献寿之观、万寿之观、昌乐之观、弘道之观、至真之观、昌国之观、启圣之观、集灵之观、荐福之观、道德之观。
《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时在协晨灵馆峻嶒之台,与太上道君开阐妙门。
《元始历化经》云:太上天尊受元始教命,下人十方,处赤明国土朱阳上馆七宝堂中,布大慈悲。
《玉字下经》云:太灵馆在梵度天中,司灵馆在元洞天中,洞阳馆在和阳天中,壮灵馆在北辉天中,紫阳馆在文举天中。
《真文下经》云:元阳馆南上亦帝丹灵,老子常以二十三日於此馆集校天人禄命长短。
《洞真经》云:九灵馆在昆仑山,西王母及真仙女之所游处;太微馆,太微天帝所居;素灵馆,九灵金母、太素三元君所居;清微馆,元始天王结飞玄之气,以历颂三天之所;月上馆,元始天王出《皇人谱录》之。
《灵宝出家因缘经》云:道言:若天地三光,运度推移,当须立观度人。若四时失度,阴阳不调,当须立观度人。若水火刀兵、天下损伤,当须立观度人。若疫毒流行,人民死亡,当须立观度人。若国主有灾,厄运相逢,当须立观度人。若国祚将危,兵革四兴,当须立观度人。若初登王位,化理人民,当须立观度人。若统领天下,国土不安,当须立观度人。若诞育男女,疾病厄难,当须立观度人。凡有灾厄及诸变异、一切危苦,当须立观度人。或为父母,或为己身,或为妻子,或为臣人,或为祖世,或为见存,或为终亡,或为三涂,皆当立观度人。夫立观度人,上消天灾,安镇国祚,保护帝王,下禳毒害,开度人民。生死获庆,其福巍巍,普令一切,使有归依。
《楼观本记》曰:楼观者,本乃周康王大夫卜居之宅也。大夫姓尹,名喜,字公丈,本天水人也。风神秀雅,不修俗礼。眷言此地,知必成真,乃结草为楼,瞻星候气。康王闻之,修理院宇,以其因楼观望,故号此宅为楼观焉。
《三洞奉道科戒》云:三清上境、及十洲、五岳、诸名山,或洞天并太空中,皆有圣人理处,或结气为楼阁堂殿,或聚云成台榭宫房,或处星辰日月之间,或居烟云霞霄之内,或自然化出,或神力造成,或累劫营修,或一时建立。其或蓬莱、方丈、员峤、瀛洲、平圃、阆风、昆仑、玄圃,或玉楼十二,金阙三千,万号千名,不可得数。皆天尊太上化迹,圣真仙品都理,备列诸经,不复详载。必使人天归仰,贤愚异域,所以法彼上天,置兹灵观。既为福地,即是仙居,布设方所,各有轨制。凡有六种:一者山间,二者城郭,三者宫掖,四者村落,五者孤迥,六者依人。皆须帝王营护,宰臣修创,度道士、女冠住持供养。
《正一经》云:四梵以上,皆飞云流霄,自然妙气,结成衣服,九色宝光,而生万物;长短大小,随境应形。或明光八昭,圆象洞焕,景耀远近,变化自然;或九色合成,万物分耀;或龙凤结彩,山水流形。千变万化,不可得名。乃至都里城郭、宫阙殿堂、楼阁台榭、草木禽兽、车舆器物、旛幢帐座、种种法具,皆是自然,应缘而见,本无窒碍,隐显靡常。又无色天中,仙真圣服及诸天帝冠、飞云宝冠,九色无缝之帔,翠龙华裙,五色锦,祥鸾琼履,皆自然而生,应念来至。宫殿台阁、车舆器物、玩弄服饰、畹囿花果、音乐法具,一切所须,皆悉如是。
明开度第五
《灵宝出家因缘经》云:道言:开皇元年七月一十五日,於赤明国朱阳上观三明宝坛,诣无名天尊,受无上三洞大乘妙经一万三千五百篇,符图七千章。于时会有二万国王,及以妃后并诸大臣、国民男女同发道意,稽首天尊,舍弃国城,妻子求出家,誓愿受持三洞经典,经身供养,作当来三世福业。又曰:天尊即命九地真官敷延真之座,四天帝王列度仙之录,三天真王下证真之信,散花烧香,扬旛振旌,铿钟叩磬,天乐万种,罗列左右。天尊命我与玉清高圣授诸王等入道科戒、节度威仪,四天王等为加法服。又云:殿堂屋宇,台榭楼阁,香油灯烛,钟磬法具,随其所有,供养出家法身。又云:诸天男女及以国人下万种花果,珍奇法味,次第周行。供养讫已,将诸府库七宝珠玉、绫罗锦绮、衣服卧具、玩弄器物、香炉几拂、如意履杖、食器座褥、绳床夹膝、旛幢澡灌、巾帕七挟、僮仆车马、园宅畹囿、竹树果林、花药池沼,种种法物,布施供养新出家者。又云: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诵经,烧香散花,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又云:道言:汝诸男女,宁剥五百人皮,不得脱一出家法衣;宁煞一万凡夫,不得害一出家法身;宁犯三千猛兽,不得犯一出家;宁辱五千力士,不得辱一出家;宁轻欺一万恶鬼,不得轻欺一出家;宁坐大火之中,不得与出家同席;宁卧热铁之床,不得共出家同寝;宁触五万毒蛇,不得触出家法衣;宁吹大山为尘,不得道说出家;宁吞万斛猛火,不得食出家人物;宁没万丈秽中,不得淫犯出家;宁出百人身血,不得见出家是非。所以者何?出家是天尊弟子,绍隆经教,生死桥梁。又云:若帝主国王、大臣宰辅、人民男女能发善心,出家入道者,九祖、父母得上天宫,七世子孙不入地狱。若道士广劝有缘,令出家者,一人益算一千五百;三人已上,名登仙格,见世欢乐,衣食自然,过去生天,福报无穷。又云道士,士者,事也。事有多少,学致差殊。凡有七阶,俱称道士: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淳净;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默遁,仁智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下凡,救度色苦。故得天下地上,六道四生,礼拜归敬,最为尊胜。不朝天子,不揖公侯,作人天福业,受三界供养。所以者何?由禀我法教,衣我法服,持奉经诫,开导众生,令过去、见在、未来三世永脱忧苦,入常乐门也。
《三洞奉道科诫》曰:道士有六阶,方外之士也。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所以谓之天真道士者,体变合化,混沌自然,道亚三清,智周万物,即高玄皇人之流也。神仙道士,功成累劫,德被尘沙,神化无方,飞腾自在,即杜冲、尹轨之列也。山居道士者,无为无欲,守道守精,气冠烟霄,心凝淡泊,即许由、巢父之比也。出家道士者,摈落纷埃,忘诎健羡,心遗万物,神王九空,眇出樊笼,永辞妻息,即宋伦、彭谌之匹也。在家道士者,消声陆沈,和光顺世,心凝道极,. 形混人间,吐纳自居,逍遥独得,即黄琼、籛铿之伦也。祭酒道士者,轨迹虚远,志行冲辑,慈以救人,和能抚物,不贪不欲,绝色绝声,独运贞心,归诚於道。祭者,制也;酒者,和也。制其刚强,和其人我,即李东、干室之属也。所以称之为道士者,以其无为世事,务营常道故也。并受道威仪,心行异俗演兹玄化,畅彼皇风,是以不拜王侯,长揖天子。今之道士,即出家道士也。当於国主,当尽忠尽礼。至於宰辅大臣、公侯牧伯,皆须敬揖。勿得妄趣势利。违者减算三百六十。
《楼观本记》云:周穆王好尚黄老,闻仙师杜冲有至德高行,遂师之。因追抑遗迹,崇构灵坛,仍招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并道均巢许德为物范。故天子揖之而不臣,诸侯礼之而不爵,朝野以其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周平王东迁洛邑,度道士七人;秦昭、秦庄二王度道士七人。汉文帝尤尊道德,屡招幽逸之人,度为道士,常使满二七人。汉武帝亦好神仙,置道士二十一员。晋武帝特致崇仰,乃度道士四十九人。
《三洞奉道科戒》云:正一法师玄冠,黄裳绛褐二十四条。高玄法师玄冠,黄裳二十八条。洞神法师玄冠,黄裳青褐三十二条。洞玄法师芙蓉冠,黄褐三十二条。洞真法师元始冠,青裙、紫褐、青里,表二十四条,里十五条。大洞法师元始冠,黄裙紫褐如上清法,五色云霞帔。三洞讲法师元始冠,黄褐,九色云霞帔。道士、女冠若不备此法衣,皆不得辄动宝经。具其法服,皆有神童侍卫。正一法衣,将军五人,力士八人侍卫。高玄法衣,神童、神女各二人侍卫。洞神法衣,天男、天女各五人侍卫。洞玄法衣,玉童、玉女各八人侍卫。洞真、大洞、三洞法衣,玉童、玉女各十二人侍卫。总谓之法服。违者,侍童远身,四司考一魂,夺算二千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