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轩诗话

空轩诗话 民国 吴宓

〔近年编辑读书及与朋友通函谈叙之所得,有关于诗者若干条,录存册中,未尝刊布,兹汇为一编,以示同好。予于民国十四年二月重来清华园,奠居学务处西客厅,为题名曰“藤影黄声之馆”,俯仰吟啸,忽满十年。本集卷十三有《空轩诗》十二首,即谓此室,兼寓个人心境。今取以名诗话。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吴宓记。〕

○一

《雪桥诗话》正集十二卷、续集八卷,(卷各一册,尚有三集未得见。)辽阳杨锺羲(字子勤)撰集,刘氏求恕斋刻本。(续集作成于民囤五年。)陈寅恪尝劝予读此书,谓作者熟悉清朝掌故。此书虽诗话,而一代文章学派风气之变迁,皆寓焉。予读后摘记数条。按作者系汉军旗人,与王静安先生(国维)同直清南书房。王先生自沈之次晨,首至颐和园鱼藻轩望尸而哭,挽诗亦沈痛。作者为前清遗老,故书中对于明末遗土孤臣特为表彰,而清代各朝死节殉难之人,苟有诗文可采,亦皆著录褒异,所以见志也。正集卷十二末条述本书撰集大旨,谓“大抵论诗者十之二三,因人及诗、因诗及事居十之七八。……不足括一代之诗之全,而朝章国故,前言往行,学问之渊源,文章之流别,亦略可考见”云云。正集卷七述良乡县有吴天塔,俗说杨六郎盗骨处;琉璃河在县境,(今并为京汉车站。)文文山集有《过雪桥琉璃桥诗。》又谓“吾家自先高祖侍郎公以下,墓田均在良乡。……文山所过雪桥,今不能实指其所在,度不逾琉璃河水左右,取以名吾诗话。誓墓未能,聊志北风之思。”此《雪桥诗话》一书之所以名也。

《雪桥诗话》于清宗室及八旗文学著录特多,自成容若至志伯愚,后先辉映。寅恪尝谓唐代以异族入主中原,以新兴之精神,强健活泼之血脉,注入于久远而陈腐之文化,故其结果灿烂辉煌,有欧洲骑士文学Chivalry之盛况。而唐代文学特富想像,亦由于此云云。予按清之宗室八旗文学,实同于此。大率考据、训诂等炫博求深之事,非其所长;但其诗常多清新天真、慧心独造之句,而词尤杰出。凡此悉由天才秉赋,而不系于学力者也。又皆成于自然,而非有意求工者也,惟彼初染文化之生力种族能之耳。

《雪桥诗话》所录清初秦中诗人甚多。吾邑泾阳、有李屺瞻(念慈),号劬庵,为关中三李之一。善画,有《过岭吟》、《谷口山房集》,多感时抚事之作。又乾隆时,吾邑有诗人张五典,字叙百,官晋北知县。其诗曰《荷塘诗集》,都十二卷。收藏名家如王石谷等之画甚多,且就张诗中所言,知当时泾阳以画名者不止一人。张尝与瑛梦禅唱和,其家称为“七世同堂孝友家”云。

《雪桥诗话续集》卷二,载高阳李文勤公(蔚)《心远堂集拟宫词》七律四首,叙人王(清世祖)喜怒之不易测,恩威之互用,与居官升黜祸福之无定,其诗云:“惆怅楼东薄命吟,昭阳日影梦中沈。当熊辞辇恩难恃,落叶哀蝉忆反深。自昔丹青能易貌,何人词赋可回心?春风着意鸣鶗鴂,红雨千秋怨不禁。”“新缣故剑易生疑,浊水清尘两不期。为问绛纱初系日,何如金屋退闲时。照颜不夜珠无色,树背忘忧草有知。纵道君恩深似海,波澜洄使人悲。”“皓齿争妍满六宫,专房敝席几人同。蝶随香袂时时改,柳引羊车处处通。欢极那知莲漏促,宠移不待玉尊空。当筵一奏秋风曲,始信君王是化工。”“洛浦明珠郑国兰,千秋长拟奉君欢。同游正堕云间翼,独舞俄羞镜里鸾。七宝台高终怯步,六铢衣薄讵胜寒。铅华不是承恩具,斟酌蛾眉画愈难。”中国以男女喻君臣之际,西国则以男女喻天人之接引,耶教以上帝或耶稣为新郎Bridegroom或新妇Bride,均以男女至情可以深致思慕,而其苦乐成败,又极变化奇诡之致故也。录此四诗,以为千百之一例。

方海槎咏都门食物俳谐体五律七首(《雪桥诗话续集》卷二,)句云:“和落细排床”,按子作《西征杂诗》第八十首,堆叙西安诸种食物,实与此同。或嫌不典而伤雅,不知古人有先我为之者矣。予诗“长条活落甑糕剜”,此作“和落”,乃知此物京中亦有之。子之“活落”一名系杜撰,或当从“和落”为是。

《雪桥诗话》正集卷九录何春渚《题汪水云集后》云:“举目河山事已非,空宫月黑冷萤飞。何人为堕新亭泪,只有钱唐老布衣。”“一曲泠泠旅夜琴,坐中红粉最知音。休疑博取昭仪爱,恐是渐离击筑心。”“昭仪”指王清惠。按予作《西征杂诗》成,碧柳谓南宋末汪水云(元量)之《湖州歌》、《越州歌》等,由杭至燕,历叙见闻感触,详尽质直,可为吾诗前例。当时予尚未读汪诗也。予所藏《水云诗钞》一册,有正书局铅印本,朱保雄君谓似从《武林往哲遗书》第三套十三、十四册《湖山类稿》及《水云集》选录者,王昭仪唱和之作附见。又《雪桥诗话》正集卷十记黄莞圃旧藏之汪水云诗,有潘次耕跋,排比当时史事,力辩钱谦益立说之诬,盖钱氏刺取汪《湖州歌》中“第二筵开入九重……”及“客中忽忽又重阳……”二绝句及谢太后挽诗中语,妄谓谢太后至燕,见辱于元世祖,被纳为妃嫔,山诗可以证明云云。此其立说之无根,寻常明眼人读汪诗者均能辨之,何钱谦益乃有此异说?实属昏聩。彼甘为贰臣,诋毁旧朝,诬蔑国母,其人品之卑下,诚不足道。惟是国亡种灭,用夷变夏,作者生当其际,如许伤心,而读诗论诗者,乃只着眼于其儿女私情,礼防琐事,靳靳探求争辩,亦足见知首难遇,而文士之固陋为何如也!

赵翼《题元遗山诗》(见《瓯北诗钞》)云:“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哀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按末二句,亡友武功阎子云君(登龙)于民国初年忄互喜诵之,予尝屡用其意以为诗。按清盛时之诗人,乃多能同情亡国遗老,盖真客观之欣赏也。

满洲佟鋐(蔗村)能诗,侨居天津,自号空谷山人。“蔗村姬人艳雪,亦能诗,和查莲坡悼亡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李秦川赠蔗村诗,所谓‘丽尔复天锡,诗人作细君’也。”以上录《雪桥诗话》,“美人”二句,或传为袁子才作,非是。故记其出处于此。

○二

民国三、四年间,父被甘省当道冤诬,褫凉州副都统职,羁禁皋兰县署。某次来谕,偶引某女士诗云:“不信有情皆是累,但能无病即为仙。”又云:“敝裘尚是慈亲制,约略披来二十年。”子《续南游杂诗》(本集卷十一)第一首:“未信有情皆是累,但能无病便为仙”;又予《酉征杂诗》(本集卷八)第四十九首“敝裘尚是严亲制,寒暑流年十五更”,实改用父所示某女士诗句。父于民国元年冬由甘来京,赐予西土所产羊皮袍一袭,布面,是为子着皮衣之始。西征时身服此裘,今尚未坏,予诗云云,亦记实也。又碧柳(吴芳吉君)于民国四、五年间有《呈仲旗公陇右》诗云:“凉州太守帝王师,黑塞青林合苦羁。褒贬讵容官史定,是非惟有野人知。天犹覆载不嫌老,国未全亡正可为。杨柳玉门关下路,春风谁护汉残碑!”(《吴白屋先生遗书》卷九)此诗未另见本集,故录于此。

○三

幼读梁任(公名启超字卓如,广东新会人)《饮冰室诗话》:“我生爱朋友,又爱文学。每于师友之所作,芳馨悱恻,辙录诵之。”子亦同此感。学生时代所喜诵者,已入《余生随笔。》游美回国以还,充任《学衡杂志》及《大公报》文学副刊凡十二年,所得师友之佳诗佳词,随时刊登,与世同赏。且印本流存天壤,异时可备检寻,不虞丧失,予心可安。去岁,编辑两职先后解褫(并非予怠情请辞,)师友佳章仍络绎而来。而“九一八”(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之夜,日兵袭取藩阳)国难既起,中经上海及热河战役,南北志士名贤,感愤兴发,尤多精湛光辉之作。予所积盈箧,无地刊布,(盖以旧诗受众排斥,报章杂志皆不肯刊登。)钞示诸友,劳力费时。欲编成《近世中国诗选》一书,作者各系小传,并于诗中所寓时事(陈寅悖名曰今典)详加注释,既光国诗,尤裨史乘。但今各家书店以及学校机关,无愿为予担任印行者,只得择尤存粹,录入《空轩诗话》。以附录篇幅有限,而诗集出版在即,割爱之处多,惬心之事少。他日更成专书,出资自印,倘可能乎?愿自勉焉。更有言者,此中所录,非皆出于予之亲知故旧。近年职任编辑,恒多先见其诗,后识其人。每睹佳作,急予刊登,然后到处辗转寻访,久久始得踪迹。先以通函,继乃订交,由文字之雅,终成密契,年深迹累,情好益笃。是故予乃以诗得友,非仅以其为吾友而遂誉其诗,袒私阿好之讥,予实知免。如潘式(凫公、)王越(士略、)常乃德(燕生、)萧公权(公权、)王荫南(亦棠)诸君,皆经历如此情形,而可为予质证者也。

○四

亡友吴芳吉君所作《碧柳日记》,手稿三十四册,约共六十万言。子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始得读之,一见惊为镶宝,遂与周光午君计议,决以全书付南京锺山书局印行。且力主荆┋原文,不为增损一字。又不加评注,不用题序,俾读者可自悉碧柳之真面目、真精神。予惟祷祝此《日记》得早出版,而世人多多取读,于兹不必评论介绍。要之,此精详之《日记》,实为世间之一伟著,可以表现作者特出独具之毅力、精神、聪明、道德,可以洞见个人身心、情智,学术、志业之变迁成长,可以晓示家庭、社会、生活之因果实况,可为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之信史,而尤可为碧柳诗集之参证及注释。凡曾读碧柳之诗者,及知有吴芳吉之名者,均不可不细读此《日记》。惜今存者只记民国二年至九年之事,且多为碧柳之妻何树坤女士割裂裁剪,其不尽归湮没者几希。予与碧柳交谊深至,而碧柳对予笃念情殷,故予读此一部日记,异感纷集,一若重度其少年之生活也者。碧柳民国五、六年间,梦与予联句诗云:“堕地适能逢,白头乃相左。”此诗几成恶谶。予欧游前后,与碧柳通函较少。子竭其智力,不能使碧柳脱离家庭之痛苦束缚,飘然远引,自乐自适,以著成其《人学》与《国史》二书,以作成中华民族之史诗,而竟以劳苦殉身于蜀。此实予所认为碧柳死生悲剧最后之一幕,而予终身最伤心之事。若夫碧柳对予此时期行事用心之苦未能谅解,对予欧游杂诗及此后之作末加评正,犹其小焉者已。虽然,予与碧柳暂若睽隔,而根本相知相爱。予二人皆信人性,信天命,信上帝,信永久之真理者,则虽寿天悬绝,幽明异路,其志节与精神当可贯通融和而无忤。世俗毁誉,聚散形迹,不足重轻也矣。予昔亦曾作日记,然多散佚,且琐碎不足观。而子之函札,予之言论,予之行事,以及子与友朋唱和之篇什,乃多保藏于碧柳日记中。今惟择录其直接关系于子集中之诗者,余从略焉。

碧柳与予唱和赠答之诗,未及录入本集各卷者,尚有《寄吴雨僧家门》一首,民国四年三月十七日在上海作。诗云:“祖先诚至德,不避海南滨。天下以三让,世家第一人。青铜荒冢断,香径古城存。孝友未陵替,沈吟看子孙。”(按此诗应录入本集卷三第十二页)外此惟民国二年秋,碧柳《归家感怀诗》七律八首,予有和作,且步韵。(本集卷二第二八页)而原诗终佚,(寄友阅看遗失)不可复得,诚憾事也。

碧柳又有民国五年一月在上海所作五律八首,自谓颇似《古诗十九首》,不落时人气习,题曰《岁暮何树成弟病假来归,吾以牛肉白酒劳之。时吾方自京师返沪也。》兹录其六云:“我有同心友,(原注:指雨僧。)客游雁北关。结庐临灞水,跃马上南山。大雅羞干禄,分阴不赋闲。归来期白首,冰雪映红颜。”(按此诗应录入本集卷三第二六页)

民国六年七月,碧柳在蜀(时家居。)有五律四首《再送雨僧季龄(南川童锡祥)及天人诸弟昆赴美洲》云:“文献无征久,逍遥向海津。相看亡国虏,犹是汉唐人。饥溺谁能复,是非苦未真。孤舟风浪阔,努力念先民。”“上国佳山水,群公敌大才。威名华表足,恺悌子元开。古瀑喧残铎,长星入战垒。遥望林肯墓,和泪载诗来。”“为语诸昆友,蹉跎鬃有须。苟全看乱世,无泪可挥垂。鲍叔多高谊,中孚未断炊。休伤万里别,懋懋少年时。”“钩辀急鹧鸪,风雨满江湖。争羡北城美,饱闻南郭竿。朝廷鹬与蚌,泽薮狼生貙。衣锦还归国,不知国有无。”(按此诗应录入本集卷四第三页。)自评云:第一首可存。宓至美后,肄业勿吉尼亚省立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Charlottesville,Va.)。一年,乃转入哈佛大学,始因梅迪生(名光迪,又字觐庄,安徽宣城。)之介劝,得受学于白璧德师。时寓居哈佛大学之沙绮厅Thayer Hall(学士宿舍)三十五号,与尹寰枢君(任先,湖南攸县)同室,兼经营国防会事。“沙绮厅”之名,乃碧柳所译。碧柳作英文长歌赠予,题曰《沙绮厅之梦,》芜乱苍凉,歌词今佚矣。

民国五年四月三日吴宓致吴芳吉书节录:“宓自昨冬以来,联合知友,组织一会,名曰‘天人学会’。此会用意,即欲得若干性情、德智、学术、事功之朋友,相助相慰,谊若兄弟,以共行其所志。即君之志,亦即我之志。取人甚严,然只论其品格宗旨,而不问其年龄地位之若何。会之大旨,除共事牺牲,益国益群而外,则欲融合新旧,撷精立极,造成一种学说,以影响社会,改良群治。又欲以我辈为起点,造成一种光明磊落,仁心侠骨之品格,必期道德与事功合一,公义与私情并重,为世俗表率,而蔚成一时之风尚。至其组织,专重精神,不拘形式。会名之意,原因甚多,天者天理,人者人情。此四字实为古今学术政教之本,亦吾人之方针所向。至以人力挽回天运,以天道启悟人生,乃会众之责任也。附绿天人学会会章云:原则有五:(一)行事必本乎道德。(二)人之价值,以良心之厚薄定之。(三)谋生餬口以外,须为国家社会尽力,处处作实益及真是之牺牲。(四)持躬涉世,不计毁誉成败利害,惟以吾心之真是非为权衡。(五)扶正人心,为改良群治之根本。险诈、圆滑、奔竞、浮华、残刻、偏私,皆今日恶习之最甚者,务宜摧抑净尽。其宗旨有七:现时之宗旨:(一)敦交谊。(二)励道德。(三)练才识。(四)谋公益。终极之宗旨:(一)造成淳美之风俗,使社会人人知尚气节廉耻。(二)造成平正通实之学说,折衷新旧,发挥固有之文明,以学术道理,运用凡百事项。(三)普及社会教育,使人人晓然于一己之天职及行事之正谊。义务有四:(一)会员当求为有益于世之人,故先期一已有任事之才具,宜各就其地位及性之所近,殚精学业,练习治事,异途同归,以道德良心为指针。(二)会员当相互切磋,毋隐毋忌,相互扶助,必敬必诚。(三)会员当恪守本会会章及其他规约,躬行实践,并汲引同志,导人于善。又在必需时量力筹集会费。”今按:天人学会最初发起人为黄华(叔巍,广东东莞,)会名则汤用彤(锡予,湖些黄梅)所锡,会员前后共三十余人。方其创立伊始,理想甚高,情感甚真,志气甚盛,惟历久涣散。诸会友事业境遇各殊,不相闻问。十余年间,其死生、得丧、升沈、荣枯、贤愚、清浊、亲疏、恩仇,又复千差万别。而予自美归国后,深知学术广大,决非一会所可范围,且为事求才,不需有会,于是此会遂消灭于无形。即会章、会簿及志愿书、介绍书等,亦均散佚。今惟于《碧柳日记》中存其鳞爪,故录其文如右。上段所记碧柳送予等赴美洲诗题所谓“天人弟昆”,亦即指此会而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