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
禹疏九河,民聚瓦砾。而鲧则转有“顺欲成功”之说,天下事可以常理论哉?
《三国志》杜恕考课疏有云:“殛鲧而放四凶。”别鲧于四凶之外,可见是两事。元凯,恕子,何注左以杌为鲧乎?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晦。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埃时乎吾将刈。”灵均养育许多人材,以待他日之用,其志壮矣。后云:“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篱。”说来使人败兴。呜呼!屈子之所以死,意此亦其一端乎?
宋玉、唐勒、景差,皆屈原之徒也。意其在滋兰树蕙之列而不变其芳者乎?差强人意矣。
“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陶诗:“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又云:“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悲回风》:“甯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哀哉此语也。汨罗之投,彼固以为便宜事矣。
《橘颂》终篇:“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去题寝远矣。咏物而以自家身分插入,往往如此。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诗》不云乎:“考盘在涧,硕人之宽。”宽则乐矣。灵均处山中而不乐,舍死何之乎?
武进蒋骥注《楚辞》,以《招魂》为灵均自作。且云:“凡人七情所激,皆能卒然失其精魂。原于《远游》固曰‘神忽其不反,形枯槁而独留。’况当近死之时,烦冤转甚,其魂必有惝然不能自持者,故言魂魄离散而设为此辞。”
《哀郢》“当陵阳之焉(始也)至兮,淼南渡之焉如?”下又云:“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陵阳在九华山东南麓,地以山名,去黄山二百里,白岳三百里。灵均既处陵阳九年,则非特九华为其行吟之地,即黄山、白岳必有踪迹焉。凡其谓吾生无乐、幽独山中及登石峦上高岩,其地安在?非九华诸山乎。今乃无灵均遗迹,岂非憾事。
“忽若去不信”有“处世若大梦”神理,自己亦不信也。《国殇》语多壮厉,知灭秦必楚也。
或曰:君子之德谦。屈平自赞不能自休,何谓也?曰:平之有死志久矣,此平之所以自赞也。孔子有谦德者也,至畏于匡,则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厄于宋,则曰:“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不疑于死,则不自赞也。世不我知,我今死矣,复何待乎?虽圣人不能不白其死也,何嫌于屈子乎?
屈子之短在不饮酒。“独醒”之说,以此心言也。此心不昧,沈湎何伤。渊明不死,屈子死,其故可知矣。
值夷穷饿,孔贤而孟圣之矣。屈辞郁塞不易通也,太史公谓争光日月矣。陶诗淡涩不易味也,后世以武乡侯许之矣。呜呼!后人不负古人也,贤者可以勉矣。
有屈原不可无庄周。天生一物有特异之性,必生一物与之相反而相成。
太史公《伯夷传》于“天道是耶非耶”之下,忽接“道不同不相为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分明是无欲而好仁之说。夫子谓伯夷求仁得仁,亦不外此。史公一生品谊见于此篇,读者不可忽也。识得太史公用意,则袁了凡辈只算俗人。陶诗:“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末云:“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其意与史公正同。
渊明诗云:“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遣爱,胡为不自竭。”又曰:“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非不欲立名者也。乃又云:“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又曰:“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又曰:“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岂其言之不由衷乎?非也。此正是渊明自信千古,故看得名为自家固有,而不甚足奇。譬之大富贵人,看得钱财甚轻,不甚爱惜也。少陵亦然。一则曰:“丈夫垂名动万年。”一则曰:“名垂万古知何用。”一则曰:“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若草亡水卒之流,并身名翳如,寂寞身后,不许他说。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此何时也,尚有良朋可思,来则促席,不获则抱恨。非渊明之俦乎?不比灵均之世,只是独清独醒,宜其死也。
渊明《命子》一则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一则云:“夙兴夜寐,愿尔斯才。”恰是人情。或乃谓人子不过天下一苍生耳,其语转不近情矣。
《感士不遇赋》《序》有云:“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诗曰:“不赖固穷节,百世谁能传?”得二句云:“百世能传固穷节,一城莫赏立行难。”
要知万古以上、万古以下情状,只看青天白云,以其终古不变也。“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真有意味。千秋之后,有思我者,只一翘首,如见我矣。
渊明爱酒,而诗无酒气,是为酒德。
《画赞》:“至矣于陵,养气浩然。”养气语是孟子舆大本领,乃以许于陵,亦不为苟同者矣。
人之强弱,固有不同。陶诗多咏农务,如曰:“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则一日殆无释耒时矣。又曰:“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度渊明真能作力农夫矣。及观其传则曰:“躬耕自资,遂抱赢疾。”然则为农夫不易矣。林和靖不能担粪,分明是不肯种田。孟子曰:“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真是实话。若夫舜发献亩,禹、稷躬耕,孔明躬耕南阳,亦有尽信书之疑矣。
渊明责子,可谓勤矣,然其子竟无所见。从来心无二用,业不两进,渊明之子既役柴水之劳,而又欲其从事文术,斯亦难矣。得非以饥寒之故,并家学而亡之耶?言之短人气。
渊明诗虽多言贫,然有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有如“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抑亦乐矣。《丙辰八月下氵巽田舍获》一首有云:“司田眷有秋,奇声与我谐。”是渊明有佣耕者矣。又云:“扬械越平湖,隋清壑回。”是下氵巽田去家甚远,中隔平湖,方知司田寄声之故。由是观之,渊明家产殆不止一处,而经纪亦未为不善也。然且为贫所困,吾辈家无半亩,更复如何?笑笑!
有素心人能赏奇文、析疑义,大是乐事。得一已难矣,况于多乎。末世道德沦丧,文学亦扫地尽矣,南村邻曲,何处得来?因渊明之乐,益见名山之穷。
《祭从弟》文云:“曰仁者寿,窃独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见欺。”余谓仁者寿,恐只是孔子中年语。若到颜渊、伯牛死则有所不忍言矣。如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分明说仁人也而不寿。
《有会而作》一首有云:“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白遣。”此首当与《乞食》并观。渊明忍饥忍耻,所以不为伯夷,不为屈原。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善恶虽不应,百世之传未尝不应也。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没世之前,全不计较。
人情好非其有,独渊明谓“吾亦爱吾庐”,大奇大奇。容膝之庐,有何可爱,苟非心神超出流俗万万,安能如此?人苟不外慕,则吾之可爱者多矣。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皆足爱也。况吾之不朽者有在其外者乎?
“苍苍谷中树”一首中云:“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唉。”读此弥使人自重。渊明爱惜清名,惟恐浼之。其所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皆非真语。
《祭程氏妹》云:“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而颜延之诔云:“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里生致亲之义,追慕毛子捧檄之怀”云云,则渊明有后母矣。
开卷《停云》便思亲友,和赠诗亦连篇累牍,及《咏贫土》则曰:“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然则向所云云,尚非知音耶?意者渊明亦固不易知也。
渊明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昭明太子《陶靖节传》、《宋书》、《南史》皆同。又麾檀道济粱肉事,萧《传》、《南史》载之,《宋书》则略,独《晋书》则尽删以上语,而渊明志节不复见矣。史识庸下,殆于不齿。
《乞食》则云:“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有会而作》则云:“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遣。”忍耻自下,几令旁人短气。乃易世以后,论古者莫不以忠义清节归之,而且以诸葛亮拟之矣。然则人生亦乌用自亢为哉!山谷《宿旧彭泽怀陶令》有云:“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诗语工,落笔九天上。”
《南史》《传》云:“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昭明《传》云:“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然则渊明有贤妻矣。其《与子俨等疏》乃云:“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何与?意其时翟氏已前殁与?内愧之说,尤可怪也。案:“内愧”,《宋书》、《南史》皆作“罔罔”,当从之。
《怨诗》有云:“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则翟氏继室也。《责子》诗已云“白发被两鬓”矣,而阿舒最长,不过二八,是五子皆非前室所出。《与子俨等疏》云:“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则渊明有妾,信矣。颜延之诔有“居无仆妾”语,意妾亦前殁矣。渊明有妻妾,有五子,而不污于浊世,所以为难。
陶诗平淡而少激烈之音,《述酒》一篇亦复涵隐不露。钟嵘推为“隐逸之宗”,无怪也。意渊明文字必不止此,易代之际,必多忌讳,其得存于今者,多微言乎?而后人乃于寥寥希声中寻出渊明志节,而以忠义归之。此古人所以有待于后人也。
《辍耕录》:塞玉质《栗里谱》:“太元九年甲申,君年二十,失妾。《楚调》诗云:‘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妾翟氏偕老,所谓‘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云。案:此条两“妾”字皆谬。妾固不当云室,失妾亦未至为怨诗《楚调》也。翟氏史皆以为妻,质何据而妾之乎?谱云“当是翟汤家,汤、庄、矫、法赐,四世以隐行知名。”案:翟法赐,《南史》有传,潜德名门,又肯以女为人妾乎?
“始室丧其偏”,偏非妾也。《周官》媒氏掌万民之判,判,半也。半即偏之说也。
史传“公田悉令吏种秫稻,(昭明《传》无稻字)妻子固请种梗”,案渊明以义熙元年八月为彭泽令,十月去官,八月至十月,均非布种之时。渊明一家所争,皆为虚语。而史谓。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梗”,亦不足信也。洪容斋乃伤其所种,未得颗粒入口,亦误。《尔雅》《释草》“众秫”疏:“众,一名秫,谓黏粟也。”《说文》:“秫,稷之黏者。”崔豹《古今注》:“秫为黏稻。”吴澄曰:“黍全黏曰秫,而稻粱之黏者亦曰秫。”案渊明,江西人,其地亦涂泥之域,宜稻不宜黍稷。史既曰秫稻,则是稻非黍明矣。
(以上载《名山小言》)
●卷二
《采苓》其伯夷之所作与?伯夷既薇而食,则采苓、采葑、采苦,亦何不可?“人之为言,苟亦无信”,盖指颂扬新朝功德者与?“舍旃舍旃”,死志决矣。一则曰“首阳之颠”,再则曰“首阳之下”,三则曰“首阳之东”,吾见伯夷之行吟辗转于此山,非一日也。何以见于《唐风》?曰:《唐风》晋诗也。首阳在蒲州,正是晋地,盖周之初,相传有此诗矣。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上之使下,当使之先私而后公也。“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之事上,不可不先公而后私也。如此则上下皆有礼矣。谚云:“好人要两人做。”正是如此。此意得之于张文潜。
陶九成谓荇从草从行,谓草生水中而东西行者也。《岩栖幽事》:“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士大夫不甚知也。遂为渔夫野人所食。”《云间通志》:“野人以荇粉作饪,美如饴蜜”。
思无邪而后斯马斯才,秉心塞渊而后来牝三壬,不诚无物也。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悦。彼君子女,拳发如趸。我不见兮,言从之迈。”疑古之妇女亦当剪发矣。凡今之恶俗,古时罔不有之矣。“绸直如发”,谓人与发相称也,不如注说。
《楚辞》:“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以木末。”谓求非其所也。右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非《楚辞》芙蓉。
孔北海《临终诗》末句云:“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楚辞》:“甯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语意相似,然皆无鬼之论也。死而有知,无此便宜。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茵?”“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街与芳芷。”“杂”字有多多益善之意,有兼收并畜之意,有和而不同之意。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胯节。费菜麓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世并举而好朋,夫何荣独而不予听。”独醒独清,屈以自负,而女Ч三以“独”诘平,可见“独”是三闾死法。《易》《爻》:“有应则吉,无应则凶。”无应,正是独也。孟子言独善,难矣!
《远游》:“道可受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台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屈之精于修炼如此,愚以为学道求仙往往失心成病,意屈子不得于君,退而修道,或且致病。凡修道者多有妄见,所谓魔也。意屈子所述荒怪,不尽托辞,而实有所见乎?即自投汨罗,亦安知非修道之过乎?要之其忠诚之念,异乎寻常烧丹炼汞者矣。
《抽思》“昔君与我成言”下云:“侨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挎。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后又云:“侨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不谓怀王亦自有其美好可以侨人。尝谓明思宗不喜黄道周,直是与之争胜耳。怀王于屈子,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