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蔡宽夫诗话
蔡宽夫诗话
宋诗话辑佚·蔡宽夫诗话 宋 蔡启
一、协 声
秦汉以前①,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侧皆通用。〔如"庆云、卿云,皋陶、咎繇"之类,大率如此。《诗》:"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思与来,音与南,皆以为协声。②魏晋间此体犹在:刘越石"握中有白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共此渭滨叟。"潘安仁"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是也。〕③自齐、梁后,既④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大率以偶俪声响⑤为工,文气安得不卑弱乎?惟陶渊明、韩退之〔时时〕摆脱〔世⑥俗〕⑦拘忌,〔故栖字与乖字,阳字与清字,〕⑧皆取其傍韵用,盖笔力自足以胜之也。(《丛话》前一、《竹庄》四、《野客丛书》六〔《野客丛谈》三〕、《历代》三)
案:吴景旭《历代诗话》四十九引此则作《西清诗话》。
----------------
①《野客丛书》"前"作"来"。
②《野客丛书》、《历代》引至此。
③《历代》无以上诸语。
④《历代》"既"作"概"。
⑤《历代》"响"作"病"。
⑥《竹庄诗话》脱"世"字。
⑦《历代》无"时时""世俗"等字。
⑧《历代》无此二句。
二、五言起源
五言起于苏武、李陵,自唐以来,有此说。虽韩退之亦云然。苏、李诗世不多见,惟《文选》中七篇耳。世以苏武诗云:"寒冬十二月,晨起践凝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以为不当有江汉之言,或疑其伪。予尝考之此诗,若答李陵则称江汉决非是。然题本不云答陵,而诗中且言结发为夫妇之类,自非在虏中所作,则安知武未尝至江汉邪?但注者浅陋,直指为使匈奴时,故人多惑之,其实无据也。①《古诗十九首》,或云枚乘作,而昭明不言,李善复以其有"驱车上东门"与"游戏宛与洛"之句,为辞兼东都。然徐陵《玉台》分"西北有浮云"以下九篇为乘作,两语皆不在其中;而"凛凛岁云暮,冉冉孤生竹"等,别列为古诗。则此十九首,盖非一人之辞,陵或得其实。且乘死在苏、李先,若尔则五言未必始二人也。(《丛话》前一)
----------------
①案:吴景旭《历代诗话》二十八云:"据五臣注:江汉流,浮云翔,皆喻客游不止。李善注:'江汉流不息,浮云去靡依,以喻良友各在一方,播迁而无所托。'此注甚妙,按苏、李在武帝时,同为侍中,金兰素洽,到此各方,遂托风人比兴之旨,故用俯仰二字随所及而托意,原非实境语,何类訾议之纷纷为!即宽夫亦未核也。"
三、蔡琰诗
《后汉·蔡琰传》载其二诗,或疑董卓死,邕被诛,而诗叙以卓乱流入胡,为非琰辞。①此盖未尝详考于史也。且卓既擅废立,袁绍辈起兵山东,以诛卓为名,中原大乱,卓挟献帝迁长安,是时士大夫岂能皆以家自随乎?则琰之入胡,不必在邕诛之后。其诗首言"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共欲诛不祥",则指绍辈固可见。继言"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则是为山东兵所掠也。其末乃云:"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则邕尚无恙,尤亡疑也。(《丛话》前一)
----------------
①案:此指东坡语。
四、晋宋诗人造语之病
晋、宋间诗人造语虽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如"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类,非不工矣,终不免此病。①其甚乃有一人名而分用之者,如刘越石"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谢惠连"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等语,若非前后相映带,殆不可读,然要非全美也。唐初余风犹未殄,陶冶至杜子美,始净尽矣。(《丛话》前一)
----------------
①《名贤诗旨》及《玉屑》三引至此。
五、乐府辞
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辞,然沿袭之久,往往失其命题本意。《乌将①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鸡鸣高树巅》但咏鸡,大抵类此;而甚有并其题失之者。如《本府莲》讹为《想夫怜》,《杨婆儿》讹为《杨叛儿》之类是也。②盖辞人例用③事,语言不复详研考,虽李白亦不免此。惟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数篇,皆因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丛话》前一、《竹庄》六、《历代》二十四)
案:刘凤诰《杜工部诗话》引此作蔡条语。
----------------
①《杜工部诗话》"将"作"生"。
②《历代》引至此。
③《竹庄》"用"作"多"。
六、双声迭韵与蜂腰鹤膝
声韵之兴,自谢庄、沈约以来,其变日多。四声中又别其清浊以为双声,一韵者以为迭韵,盖以轻重为清浊尔,所谓"前有浮声,则彼有切响'是也。①王融《双声诗》云:"园蘅眩红葩,湖荇晔黄华。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以此求之可见。自唐以来,双声不复用,而迭韵间有。杜子美"卑枝底结子,接叶暗巢莺",白乐天"户②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之类,皆因其语意所到,辄就成之,要不以是为工也。陆龟蒙辈遂以皆用一音,引"后牖有朽柳,梁王长康强"为始于梁武帝,不知复何所据。所谓蜂腰、鹤膝者,盖又出于双声之变,若五字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即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即为鹤膝,尤可笑也。(《丛话》前二、《历代》四)
案:周春《杜诗双声迭韵谱》:"案唐人多守此法,而初、盛尤严。乃云自唐以来,双声不复用,殆为痴人说梦也。仅举少陵'卑枝''接叶'迭韵一联,则疏甚矣。"
----------------
①《历代》引至此。
②《海山仙馆》本"户"作"量"。
七、陶诗异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其闲远自得之意,直若超然邈出宇宙之外。俗本多以见字为望字,若尔,便有褰裳濡足之态矣。乃知一字之误,害理有如是者。①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若"只鸡招近局",或以局为属,虽于理似不通,然恐是当时语。"我土日以广",或以土为志,于义亦两通,未甚相远。若此等类,纵误不过一字之失,如见与望,则并其全篇佳意败之。此校书者不可不谨也。(《丛话》前三)
----------------
①《诗林》一引至此。
八、唐诗人之宗陶者
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者,惟韦苏州、白乐天,尝有效其体之作。而乐天去之亦自远甚。大和后,风格顿衰,不特不知渊明而已。然薛能、郑谷乃皆自言师陶渊明。能诗云:"李白终无敌,①陶公固不刊。"谷诗云:"爱日满阶看古集,只②应《陶集》是吾师。"(《丛话》前四)
----------------
①《唐纪》六十、《全唐诗》二十一"敌"作"取"。
②《全唐诗》二十五"只"作"祗"。
九、太白从永王璘事
太白之从永王璘,世颇疑之,《唐书》载其事甚略,亦不为明辨其是否。独其诗自序①云:"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白误,迫胁上楼舡。从②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然太白岂从人为乱者哉?盖其学本出纵横,以气侠自任,当中原扰攘时,欲藉之以立奇功耳。故其《东巡歌》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之句。至其卒章乃云:"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亦可见其志矣。③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之徒,固未必有成功,而知人料事,尤其所难。议者或责以璘之猖獗,而欲仰以立事,不能如孔巢父、萧颍士察于未萌,斯可矣,若其志亦可哀已。(《丛话》前五、《总龟》后五)
----------------
①《诗林》作"独白有《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自序》甚详"。
②《全唐诗》六"从"作"徒"。
③《诗林》一引至此。
一○、古今比兴语意相类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撙撙。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意①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鲍明远诗也,与子美《杜鹃行》语意极相类。或云:此诗子美为明皇作,理宜当然。韩退之《三星行》亦与《古诗》"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之意颇近。大抵古今兴比所在,适有感发者,不必尽相回避,要各有所主耳。此亦说诗者不以辞害意之义也。(《丛话》前七)
----------------
①案《集》"意"作"忆"。
一一、洛阳上清宫壁画
洛阳上清宫即唐玄元皇帝庙,两廊皆吴生画,有高祖至睿宗真象,子美诗所谓"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者也。国初犹皆存。迨真宗朝陵经过,爱其笔迹,命行在画工遍阅之。有负艺者耻以为不及,会诏有司修葺,即请尽漫壁更画,遂悉见毁。或云:当毁折时,人往往取其全者藏去,至今犹有存者也。(《丛话》前七)
一二、诗家使事之难
安禄山之乱,哥舒翰与贼将权①干佑战潼关,见黄旗军数百队,官军以为贼,贼以为官军,相持久之,忽不知所在。是日昭陵奏陵内前石马皆汗流。子美诗所谓"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趍",盖记此事也。李晟平朱泚,李义山作诗复引用之云:"天教李令心如日,可待②昭陵石马来。"此虽一等用事,然义山但知推美西平,不知于昭陵似不当耳。乃知诗家使事难。若子美,所谓不为事使者也。(《丛话》前七、《玉屑》七)
----------------
①《玉屑》"权"作"崔";案此事出安禄山事迹,似当作"崔"。
②《全唐诗》二十"待"作"要"。
一三、苏涣诗
子美称苏涣为静者,而极美其诗,以为涌思雷出,书箧几杖之外,隐隐留金石声,所谓"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者,其人品固可见也。然涣本凶悍不逞,巴中号为白跖,后同哥舒晃反岭外,伏诛,不知子美何取庞公之比乎?逆旅相遇,一时意气所许,固不皆当,然以拟庞公则太不类,乃知诗人之言,类多过实,而所毁誉尤不可尽信。涣诗世犹或见其一二,如"日月东西行,不照①大荒北。其中有毒②龙,灵怪人莫测。③开月④为晨光,⑤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居然六合内,⑥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⑦喧喧"。唐人以为长于讽刺,得陈拾遗一鳞半甲,观其词气桀亢如此,固自可见其胸中也。(《丛话》前八)
----------------
①《唐纪》二十六"不照"作"照在"。
②《唐纪》"毒"作"烛"。
③《全唐诗》九上三句作"寒暑冬夏易,阴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
④《唐纪》《全唐诗》"月"作"目"。
⑤《唐纪》"光"作"晖"。
⑥《全唐诗》"内"作"外"。
⑦《唐纪》"浪"作"强"。
一四、诗重自然
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世乃有日锻月炼之说,此所以用功者虽多,而名家者终少也。晚唐诸人议论虽浅俚,然亦有暗合者,但不能守之耳。所谓"尽日①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者,使所见果到此,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有何不可为?惟徒能言之,此禅家所谓语到而实无见处也。往往有好句当面蹉过,若"吟成②一个字,捻断几茎须",不知何处合费许〔多〕③辛苦?正恐虽捻尽须,不过能作"药杵声中捣残梦,茶铛影里煮孤灯"句耳。人之相去,固不远哉!(《丛话》前八、《玉屑》八、《郑五代》四)
----------------
①案此《贯休诗》。《全唐诗》三十"尽日"作"几处"。
②案此卢延让《苦吟诗》。《全唐诗》"成"作"安"。
③《玉屑》有"多"字。
一五、王荆公校改杜集
今世所传子美集本,王翰林原叔所校定,辞有两出者,多并存于注,不敢彻去。至王荆公为《百家诗选》始参考择其善者定归一辞,如"先生有才过屈宋",注:"一云先生所谈或屈宋",则舍正而从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注:"一云如今纵得归,休为关西卒",则刊注而从正。若此之类,不可概举。其采择之当,亦固可见矣。惟"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阙字与下句语不类。"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骏碨礧连钱动",肉骏,于理若不通,乃直改阙作阅,改骏作鬃,以为本误耳。(《丛话》前九)
一六、贾至诗
唐自景云以前,诗人犹习齐、梁之气,不除故态,率以纤巧为工。开元后,格律一变,遂超然越度前古,当时虽李、杜独据关键,然一时辈流,亦非大和、元和间诸人可跂望。如①王摩诘世固知之矣,独贾至未见深称者。余尝观其五言,如"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又"越井人南去,湘川水不流。江边数杯酒,海内一孤舟。岭峤同迁客,京华即旧游。春心将别恨,万里共悠悠"。如此等类,使置老杜集中,虽明眼人恐未易辨也。(《丛话》前十、《竹庄》十四)
----------------
①《竹庄》无以上数语。
一七、杜诗乌鬼为神名
或言老杜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乌鬼乃鸬鹚,谓养之以捕鱼。予少时至巴中,虽见有以鸬鹚捕鱼者,不闻以为乌鬼也。不知《夔州图经》何以得之。然元微之《江陵诗》云:"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注云:"南人染病,则赛乌鬼。"则乌鬼之名自见于此。①巴楚间尝有捕得杀人祭鬼者,问其神明曰乌野七头神,则乌鬼乃所事神名尔。或云养字乃赛字之讹,理亦当然。盖为其杀人而祭之,故诗首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若养鸬鹚捕鱼而食,有何吁怪不可并居之理?则鸬鹚决非乌鬼,宜当从元注也。(《丛话》前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