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竹庄诗话
竹庄诗话
竹庄诗话--佚名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提要
《竹庄诗话》二十四卷,旧本不著撰人名氏。钱曾《读书敏求记》曰:“竹庄居士,不知何时人,遍搜古今诗评,杂录其说于前,而以全首附于后,乃诗话中之绝佳者。”考《宋·艺文志》有何溪汶《竹庄诗话》二十七卷,盖即此书。惟今本二十四卷,其数少异,或传写佚其三卷,或后人有所合并,或《宋史》误四为七,均未可知。然出自宋人,则无疑也。是书与蔡正孙《诗林广记》体例略同,皆名为诗评,实如总集,使观者即其所评与原诗互相考证,可以见作者之意旨,并可以见论者之是非。视他家诗话,但拈一句一联,而不睹其诗之首尾,或浑称某人某篇,而不知其语云何者,固为胜之。惟正孙书以评列诗后,此以评列诗前,为小变耳。其所引证,如《五经诗事》、《欧公余话》、《洪驹父诗话》、《潘子真诗话》、《桐江诗话》、《笔墨闲录》、刘次庄《乐府集》、邵公序《乐府后录》之类,今皆未见传本。而《吕氏童蒙训》论诗之语,今世所行重刻本,皆削去不载,此书所录,尚见其梗概。又此书作于宋末,所见诗集犹皆古本,如《焦仲卿妻诗》,明人活字板《玉台新咏》妄增“贱妾留空房,相见尝日稀”二句,谬传至今。实则郭茂倩、左克明两家乐府及旧本《玉台新咏》皆无之。此书亦无此二句,足相证明。即其所载习见之诗,亦有资考校也。
卷一
讲论
《漫斋语录》云:“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如此看了,须是自家下笔要追及之,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若今人不学不看古人做诗样子,便要与古人齐名,恐无此道理。陈无己云:‘学诗如学仙,将至骨自换。’此语得之。”
又云:“诗涵咏得到自有得处,如化工生物,千花万草,不名一物一态。若模勒前人而无自得,只如世间剪裁诸花,见一件样只做得一件也。”
又云:“诗文皆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古人说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
又云:“有意中无斧凿痕,有句中无斧凿痕,有字中无斧凿痕,须要体认得。”
《陈后山诗话》云:“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
《诗眼》云:“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然文章论当理与不当理耳,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同入于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语。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
《王直方诗话》云:“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篇成,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
又云:“谢朓尝语沈约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盖诗贵于圆熟也。’余以谓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干枯。能不失于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之作者并驱耳。”
《珊瑚钩诗话》云:“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锼为下,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以平夷恬澹为上,怪险蹶趋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
《韵语阳秋》云:“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带骨,此所以为难。李商隐《柳诗》云:‘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恨其粘皮骨也。能脱此二病,始可以言诗矣。刘梦得称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若能如是,虽终日斫而鼻不伤,终日射而鹄必中,终日行于规矩之中而其迹未尝滞也。山谷尝与杨明叔论诗,谓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捏聚放开在我掌握。与刘所论,殆一辙矣。”
吕居仁《与曾吉甫论诗帖》云:“宠谕作诗次第,此道不讲久矣,如本中何足以知之?或励精潜思,不便下笔;或遇事因感,时时举扬,工夫一也。古之作者正如是也。惟不可凿空强作,出于牵强,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耳。楚词、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遍考精取,悉为吾用,则姿态横出,不窘一律矣。如东坡、太白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要之,此事须令有所悟入,则自然超越诸子。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顿悟笔法。如张者专意此事,未尝少忘胸中,故能遇事有得,遂造神妙。使它人观舞剑,有何干涉?非独作文学书而然也。和章固佳,然本中犹窃以为少新意也。近世次韵之妙,无出苏、黄,虽失古人唱酬之本意,然用韵之工,使事之精,有不可及者。”
郑文宝《答友人潘子乔论诗书》云:“唐僧著《诗式》三篇,如云四深二要之门,四离六迷之道,诚关研究,实可师承。四深者,谓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是也。二要者,谓要力全而不苦涩,要气足而不怒张。四离者,谓虽有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是也。六迷者,谓以虚诞为高古,以缓慢为淡泊,以诡怪为新奇,以错用意为独善,以烂熟为稳约,以气少力弱为容易是也。”
《漫斋语录》云:“大率诗语出入经史,自然有力。然须是看多做多,使自家机杼,风骨先立,然后使得经史中全语作一体也。如是自出语弱,却使经史中语,则头尾不相勾副,如两村夫舁一枝画梁,自觉经史语在人眼中不入看也。”
东坡《答王巩》云:“新诗如弹丸。”又《送欧阳叔弼》云:“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盖诗贵于圆熟也。余以谓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枯干。能不失于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之作者并驱耳。
《石林诗话》云:“古人论诗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蕖,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蕖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外,然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违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
东坡云:“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唐子西语录》云:“诗在与人商论,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东坡云:‘敢将诗律斗深严。’予亦云:‘诗律伤严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往往舍难趋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
《吕氏童蒙训》云:“老杜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鲁直长年多改定前作。此可见大略。如《宗室挽诗》云:‘天网恢中夏,宾筵禁列侯。’后乃改云:‘属举左官律,不通宗室侯。’此工夫自不同。”
《韵语阳秋》云:“陈去非尝谓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之类者是也。故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故不能参少陵之逸步。后之学诗者,倘能取唐人语而掇入少陵绳墨步骤中,此速肖之术也。’余尝以此语似叶少蕴云:‘李益诗云:“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沈亚之诗云:“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皆佳句也。郑谷掇取而用之,乃云:“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真可与李、沈作仆奴。’由是论之,作诗者兴致先自高远,则去非之言可用。倘不然,便与郑都官无异。”
《唐子西语录》云:“诗最难事也,吾于他文不至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吟累日,仅能成篇。初读时未见可羞处,姑置之,明日取读,瑕疵百出。辄复悲吟累日,反复改正,比之前时稍稍有加焉。复数日取出读之,疵病复出。凡如此数四,方敢示人,然后乃能奇。李贺母责贺曰:‘是儿必欲呕出心乃已。’非过论也。今之君子动辄千百言,略不经意,真可贵哉!”
《王直方诗话》云:“朱景文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矩作方,终为人臣仆。故山谷诗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又云:‘自成一家始逼真。’真不易之论。”
《吕氏童蒙训》云:“老杜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蔡宽夫诗话》云:“荆公尝云:‘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
《石林诗话》云:“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已而后用之,则事辞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
《却扫编》云:“陈参政去非少学诗于崔鶠德符,尝问作诗之要。崔曰:‘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谨不可有意于用事。’”
《许彦周诗话》云:“季父仲山在扬州时,事东坡先生。闻其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仆尝以谓此语太高,后年齿益长,乃知东坡之善诱人也。”
《雪浪斋日记》云:“昔人有言‘文选烂,秀才半’,正为《文选》中事多可作本领尔。余谓欲知文章之要,当熟看《文选》。盖《选》中自三代涉战国、秦、汉、晋、魏、六朝以来文字皆有。在古则浑厚,在近则华丽也。”
《瑶溪集》云:“有说杜子美教其子曰:‘熟精《文选》理。’《文选》之尚不爱奇乎?今人不为诗则已,苟为诗,则《文选》不可不熟也。《文选》是文章家祖,自两汉而下至魏、晋、宋、齐精者采萃成编,则为文者乌得不尚《文选》也?老杜大率宗法《文选》,旁罗曲探,咀嚼为我语。”
《苍梧杂志》云:“东坡尝谓钱济明云:‘凡读书可为诗材者,但置一册录之。’亦诗家一助。”
《唐子西语录》云:“凡作诗,平居须收拾诗材以备用。退之作《范阳卢殷墓志》云:于书无所不读,然止用以资为诗’是也。《诗疏》不可不阅,诗材最多,其载谚语如‘络纬鸣,懒妇惊’之类,尤宜入诗用。《乐府解题》须熟读,大有诗材。余诗云:‘时难将进酒,家远莫登楼。’用古乐府名作对也。”
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触体得处,非不即似要且不是。若开眼全体见之,合古人处不待取证也。”
《后山诗话》云:“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魏文帝不足以及此,其有所传乎!”
《刘贡父诗话》云:“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人见古人语句平易,仿之而不得其意义,便入鄙野可笑。”
《苍梧杂志》云:“葛鲁卿有侄名延之,尝自言在儋耳从东坡游,甚熟。坡尝教之作诗文,云:‘譬是市上店肆,诸物无种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钱而已。莫易得者是物,莫难得者是钱。今文章词藻事,实乃市肆诸物也。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并有,翕然起为吾用。若晓得此,便会做文字也。’”
山谷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尔。每作一篇,定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
僧皎然《诗式》云:“诗有三偷:偷语最是钝贼;如傅长虞“日月光太清”、陈后主“日月光天德”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如柳恽“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沈佺期“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是也。偷势才巧意精,若无形迹,盖诗人偷狐白裘手也。”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王昌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是也。
《漫斋语录》云:“五字诗以第三字为句眼,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古人炼字,只于句眼上炼。”又云:“凡炼句眼,只以寻常惯熟字使之,便似不觉者为胜也。”
《诗眼》云:“世俗所谓乐天《金针集》殊鄙浅,然其中亦有可取者。炼句不如炼意,非老于文学不能道此。”又云:“炼字不如炼句,则未安也,好句要须好字。”
《吕氏童蒙训》云:“潘邠老言:‘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予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