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剧曲
- 元曲选
元曲选
元曲选 (明)臧晋叔 编
《元曲选》一百卷,明臧懋循编订。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半叶九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版框高20.3厘米,宽13.7厘米。
《元曲选》是明代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其中收录元代杂剧九十四种,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浙江长兴县人。万历八年进士,曾官荆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由于他不屑恪守封建礼法,遂为世俗所不容,以至后来被劾罢官。臧氏精于音律,为明代著名曲家,自着有《负包堂集》。
《元曲选》为臧氏罢官闲居时编印,全书一百卷,分十集,每集十卷。每卷一本杂剧。全书分成两批刊印,第一批甲,乙,丙,丁,戊集,刊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第二批己,庚,辛,癸,酉集,刊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这些杂剧是他从自家所藏秘本及麻城刘承禧所藏之内府本中遴选出来,刊刻时略作增删,但改动不多,仍是比较忠实原著的。现存元人杂剧总数不足二百种,而《元曲选》中所收元代作品,即占现存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集中收录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等众多作家的名剧,故影响很大,它对元代杂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后世研究元代杂剧,一般都以本书为据。
明代万历年间,版画艺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戏曲书籍,更喜配插图以示优雅。《元曲选》自不例外。本书每剧附图两幅,个别的绘四幅,总计224幅图。其插图临摹古代名画家的不同画法,生动、逼真地将各剧的情节特点表现出来,其图画线条细腻、流畅,极尽婉丽之美,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原书插图多附于每剧正文之后,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郑振铎先生旧藏之本,却将插图单独装订一册,其版印清晰娱目,当系初印本。
●目录
序?曲论
汉宫秋
金钱记
陈州粜米
鸳鸯被
赚蒯通
玉镜台
杀狗劝夫
合汗衫
谢天香
争报恩
张天师
救风尘
东堂老
燕青博鱼
潇湘雨
曲江池
楚昭公
来生债
薛仁贵
墙头马上
梧桐雨
老生儿
朱砂担
虎头牌
合同文字
冻苏秦
儿女团圆
玉壶春
铁拐李
小尉迟
风光好
秋胡戏妻
神奴儿
荐福碑
谢金吾
岳阳楼
蝴蝶梦
伍员吹箫
勘头巾
黑旋风
倩女离魂
陈抟高卧
马陵道
救孝子
黄粱梦
扬州梦
王粲登楼
昊天塔
鲁斋郎
渔樵记
青衫泪
丽春堂
举案齐眉
后庭花
范张鸡黍
两世姻缘
赵礼让肥
酷寒亭
桃花女
竹叶舟
忍字记
红梨花
金安寿
灰阑记
冤家债主
■〈亻刍〉梅香
单鞭夺槊
城南柳
■〈言〈宀卒〉〉范叔
梧桐叶
东坡梦
金线池
留鞋记
气英布
隔江斗智
刘行首
度柳翠
误入桃源
魔合罗
盆儿鬼
对玉梳
百花亭
竹坞听琴
抱妆盒
赵氏孤儿
窦娥冤
李逵负荆
萧淑兰
连环计
罗李郎
看钱奴
还牢末
柳毅传书
货郎旦
望江亭
任风子
碧桃花
张生煑海
生金阁
臧懋循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号顾渚山人,长兴人。7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携带妾童,出城游乐,被劾为沉湎声色,弃官归里。慕黄山、白岳之胜,策杖往游,赋诗言志。二十四年与族人合捐重修鼎甲桥,桥和桥志铭(石刻)今尚保存完好。二十七年作《己亥书事》一诗,指责朝廷贪得无厌,税监四出。二十九年,与曹学佺、陈邦瞻等名士结集金陵诗社,相互唱和,并辑有《金陵社集》8卷。诗作,关心时事,清新可取,在明代文坛上颇有声誉。与湖州友人吴稼登、吴梦旸、茅维,并称“吴兴四子”。因见家乡一带文化发达,戏曲盛行,萌发编印杂剧愿望,利用名门贵族和姻亲、师友、同年关系,到处收集散佚的元曲、诗词文稿。远道访书,在河南朗陵(今确山县)、湖广麻城(今属湖北省)等地,广寻杂剧抄本,在家乡创办印刷工场,自选、自编、自刻,亲自主持书籍的发行,成为中国最早一代具有代表性的私人出版商。67岁时编成《元曲选》100卷、图1卷,校勘精良。编纂出版的还有《玉茗堂四梦》、《校正古本荆钗记》、《改定昙花记》、《六博碎金》8卷、《左逸词》24卷、《金陵社集》8卷、《左诗所》56卷、《唐诗所》47卷、《元曲选》100卷、《棋势》10卷、《校刻兵垣四编》和弹词《仙游录》、《梦游录》等,总字数达300余万字。着有《文选补注》、《负苞堂集》、《负苞堂稿》、《负苞堂诗选》等。工书法,且精通音律。
●序?曲论目录
元曲选序
序二
天台陶九成论曲
黄钟宫三十三章
正宫五十四章
仙吕宫六十一章
中吕宫七十三章
南吕宫三十九章
双调一百三十三章
商调五十章
越调三十八章
大石调三十五章
燕南芝庵论曲
高安周挺斋论曲
吴兴赵子昂论曲
丹丘先生论曲
涵虚子论曲
元曲论
音律宫调
五音
六律
六吕
六宫
十一调
马致远共十三本
王实甫共二十二本
关汉卿共六十本
白仁甫共十七本
乔孟符共八本
费唐臣共三本
宫大用共六本
尚仲贤共十本
庾吉甫共十六本
高文秀共三十五本
郑德辉共二十本
李文蔚共十本
侯正卿一本
史九敬先一本
孟汉卿一本
戴善夫共五本
张时起共三本
李宽甫一本
彭伯城一本
赵公辅四本
李行道一本
赵君祥一本
费君祥一本
纪君祥共八本
赵天锡共二本
梁进之共四本
汪泽民一本
杨显之共十本
陈定甫一本
李寿卿共十一本
王伯成共二本有天宝遗事行于世
孙仲辛共三本
赵明远共二本
刘唐卿一本
李子中共二本
武汉臣共十二本
王仲文共十一本
陆显之一本
李取进共三本
于伯渊共六本
岳伯川共二本
康进之共二本
王廷秀共四本
石子章共二本
赵子祥共三本
范子安共三本
李好古共四本
曾瑞卿一本
狄君厚一本
张寿卿一本
孔文卿共二本
姚守中共三本
李直夫共十三本
吴昌龄共十五本
石君宝共十本
金志甫共八本
陈存甫一作孝甫共二本
雎景臣共三本
周仲彬共五本
吴仁卿共三本
顾仲清共二本
沈和甫共六本
鲍吉甫共八本
赵文宝共六本
孙子羽一本
秦蕑夫四本
张鸣善共二本
郑廷玉共二十一本
范冰壶一本
柯丹丘共十二本
王子一共四本
刘东生共三本
谷子敬共三本
杨舜民共二本
杨景言共二本
贾仲名一本
杨文奎共四本
罗贯中一本
李致远一本
杨景贤一本
张国瑶一本
无名氏共一百五本
赵明镜共三本以下四人俱系娼夫不得与名士并列
张酷贫共三本
红字李二共三本
花李郎共二本
元知音善歌之士三十六人
●元曲选序
若下里人臧晋叔撰
世称宋词元曲。夫词。在唐李白陈后主皆已优为之。何必称宋。惟曲自元始有。南北各十七宫调。而北西厢诸杂剧亡虑数百种。南则幽闺琵琶二记已耳。或谓元取士有填词科。若今帖括然。取给风檐寸晷之下。故一时名士。虽马致远乔孟符辈。至第四折往往强弩之末矣。或又谓主司所定题目外。止曲名及韵耳。其宾白则演剧时伶人自为之。故多鄙俚蹈袭之语。或又谓西厢亦五杂剧。皆出词人手裁。不可增减一字。故为诸曲之冠。此皆予所不辩。独怪今之为曲者。南与北声调虽异。而过宫下韵一也。自高则诚琵琶首为不寻宫数调之说。以掩覆其短。今遂借口谓曲严于北而疎于南。岂不谬乎。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其精者采之乐府。而粗者杂以方言。至郑若庸玉玦。始用类书为之。而张伯起之徒。转相祖述为红拂等记。则滥觞极矣。曲白不欲多。唯杂剧以四折写传奇故事。其白有累千言者。观西厢二十一折。则白少可见。尤不欲多骈偶。如琵琶黄门诸篇。业且厌之。而屠长卿昙花白终折无一曲。梁伯龙浣纱梅禹金玉盒白终本无一散语。其谬弥甚。汤义仍紫钗四记。中间北曲。骎骎乎涉其藩矣。独音韵少谐。不无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病。南曲绝无才情。若出两手。何也。何元朗评施君美幽闺远出琵琶上。而王元美目为好奇之过。夫幽闺大半已杂赝本。不知元朗能辨此否。元美千秋士也。予尝于酒次论及琵琶梁州序念奴娇序二曲。不类永嘉口吻。当是后人窜入。元美尚津津称许不置。又恶知所谓幽闺者哉。予家藏杂剧多秘本。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种。云録之御戏监。与今坊本不同。因为参伍校订。摘其佳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藏之名山而传之通邑大都。必有赏音如元朗氏者。若曰妄加笔削。自附元人功臣。则吾岂敢。万历旃蒙单阏之岁春上巳日书于西湖僧舍
●序二
今南曲盛行于世。无不人人自谓作者。而不知其去元人远也。元以曲取士。设十有二科。而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或西晋竹林诸贤托杯酒自放之意。予不敢知。所论诗变而词。词变而曲。其源本出于一。而变益下。工益难。何也。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此则情词稳称之难。宇内贵贱妍媸幽明离合之故。奚啻千百其状。而填词者必须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此则关目紧凑之难。北曲有十七宫调。而南止九宫。已少其半。至于一曲中有突增数十句者。一句中有衬贴数十字者。尤南所绝无而北多以是见才。自非精审于字之阴阳。韵之平仄。鲜不劣调。而况以吴侬强效伧父喉吻。焉得不至河汉。此则音律谐叶之难。总之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彩烂然。在淹通闳博之士。皆优为之。行家者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是惟优孟衣冠。然后可与于此。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不然。元何必以十二科限天下士。而天下士亦何必各占一科以应之。岂非兼才之难得而行家之不易工哉。予尝见王元美艺苑巵言之论曲。有曰。北曲字多而声调缓。其筋在弦。南曲字少而声调繁。其力在板。夫北之被弦索。犹南之合箫管。摧藏掩抑。颇足动人。而音亦袅袅与之俱流。反使歌者不能自主。是曲之别调。非其正也。若板以节曲。则南北皆有力焉。如谓北筋在弦。亦谓南力在管可乎。惜哉元美之未知曲也繇斯以评。新安汪伯玉高唐洛川四南曲。非不藻丽矣。然纯作绮语。其失也靡。山阴徐文长祢衡玉通四北曲非不伉傸矣。然杂出乡语。其失也鄙。豫章汤义仍。庶几近之。而识乏通方之见。学罕协律之功。所下句字。往往乖谬。其失也疎。他虽穷极才情。而面目愈离。按拍者既无绕梁遏云之奇。顾曲者复无辍味忘倦之好。此乃元人所唾弃而戾家畜之者也。予故选杂剧百种。以尽元曲之妙。且使今之为南者。知有所取则云尔。
万历丙辰春上巳日若下里人臧晋叔书
●天台陶九成论曲
唐有传奇。宋有戏曲。金有院本杂剧。而元因之。然院本杂剧厘而为二矣。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凈。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众禽。末可打副凈故也。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或云宋徽宗见爨国人来朝。其衣装鞵履巾裹傅粉墨。举动可笑。使优人效之以为戏。又有焰段。亦院本之意。但差焰耳。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灭也。其间副凈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泛。教坊色长魏武刘三人最着。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至今乐人皆宗之。院本名目多不具载。然金章宗时有董解元所编西厢记。世代未远。尚罕解者。况今杂剧中曲调之宂乎。因取诸曲名。分调类编。以备好事稽古者之一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