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综合
- 洞天清录
洞天清录
○ 融石
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峯,麄燥体脆又甚于道州石。
○ 川石
竒耸高大可爱,然多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其色枯燥。
○ 桂川石
靖江府所出。虽出自然,然石麄而色不佳,或有玲珑者雅,宜置之花槛中,它无用也。
○ 邵石
宝庆府所出。色黒,多以作博棊子刻作笔架,并无自然峯峦。
○ 太湖石
出平江太湖。土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如天成。或用烟薫或染之,色亦能黒,微有声,宜作假山用。
○ 怪石有水自出
绍兴一士大夫家有异石,起峯峯之趾有一穴,中有水应潮自生,以之供研滴。嘉定间,越帅以重价得之。
○ 东坡小有洞天
东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蔵香炉,自变量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今在豫章郡山谷家,其家珍重,常与谷身同置一匣。
● 研屏辨
○ 山谷乌石砚屏
古有研屏或铭砚,多镌于砚之底与侧。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既勒铭于砚,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山谷有乌石、研石屏,今在婺州义乌一士夫家。南康军乌石,葢乌石坚耐,它石不可用也。
○ 宣和玉屏
洪景卢《夷坚志》云:“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妇方怀妊,轿夫颠仆而半产,乃翁呼轿夫欲治之,夫曰:‘逼晓不辨道路,为一石所碍’。翁不信,亲往视之,匾阔微吐,良玉璞也。携诸玉工解作三片。青质白章成山林、云月、飞鸟象歴歴分明,自取其二,以一谢工。工治作屏,因贵珰以献御府,惜其无对。召工问之,工具以士夫姓名对,被旨以重赏。宣辏成三屏,置之玉虚殿。”
○ 永州石屏
永州祁阳石。虽成纹景,丛杂不清逺,又多刻画而成。以手摸之,有凸凹可验。间有自然者,不甚佳。
○ 蜀中松林石
蜀中有石,解开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径,描画所不及,又松止高二寸,正堪作研屏。屏之式,止须连腔脚高尺一二寸许,阔尺五六寸许,方与葢小研相称。若髙大,非所宜。其腔宜用黑漆并乌木,不宜用钿花犀牛之类。
○ 画屏
取名画,极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难得耳。古人多留意作玩面,大如小盌者亦宜,嵌背茍非名笔则不可,或用古人墨迹亦妙。
● 笔格辨
○ 玉笔格
惟黒白琅玕二种玉。可用须镌刻,象山峯耸秀而不俗方可,或碾作蛟螭尤佳。尝见一士家用玉作二小儿交臂作戏,面白头黒而红脚白腹,以之格笔竒絶。或以小株珊瑚为之,以其有枝,可以为格也。
○ 铜笔格
铜笔格须竒古者为上,然古人少曾用笔格。今所见铜铸盘,螭形圆而中空者,乃古人镇纸,非笔格也。
○ 石笔格
灵璧、英石,自然成山形者可用。于石下作小漆朱座,高半寸许,竒雅可爱。
● 水滴辨
○ 晋人水盂
余尝见长沙故官家有小铜器,形如桶,可容一合,号右军砚水盂,其底内有永和字,此必晋人贮水以添砚池者也。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 铜水滴
铜性猛烈,贮水久则有毒,多脆笔毫,又滴上有孔受尘,水所以不清,故铜器不用。金银锡者尤猥俗。今所见铜犀牛、天禄、蟾蜍之属,■〈行外缶内〉衘小盂者,皆古人以之贮油点灯。今误以为水滴耳,正堪作几案玩具。
● 古翰墨真迹辨
○ 南北纸
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
南纸用竖帘,纹必竖。若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葢[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寸许而长尺有半。葢晋人所用大率如此,验之兰亭押缝可见。
○ 硬黄纸
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蘗,取其辟蠧。以其纸如浆,泽莹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今世所有二王真迹或有硬黄纸,皆唐人仿书,非真迹也。
○ 建安帖真迹
王氏所蔵右军建安帖真迹,今在长沙士夫家。其帖末云:“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胡世将”。曾以此帖勒于豫章,其建安灵柩字提起别作一行,葢古人简帖写至它人事或称尊长耆,旧处皆如今人提空,此常事也。予屡见硬黄仿书,亦然今长沙所见建安二字,乃与羲之报字相连而不提空。岂有硬黄提空而真迹反不提空。此乃搨淳化阁帖,赝作无疑。葢太宗朝刻淳化阁帖,乃侍书待诏王着。勒者小人不学,故于古人提空处皆聫属之,此犹可也。至于虫鼠侵蚀,与字之漫灭者,皆不空缺而强率聫之,故多读不成,鬻书者多以故纸浸汁染旧迹墨,又以杂朱作为印章,令昏闇。殊不知尘水浸纸,表里俱透,若自然旧者,其表故色,其里必新,微掲视之则见之矣。古人印章必用上等朱,譬如古画着色,愈久愈新初,未尝昏闇也。
○ 鲁公真迹
颜鲁公之后寓居永嘉。好事者守郡,闻其家有鲁公真迹一筐,以狱事罗织之而择其尤者摹郡斋,筐书遂归泉南,晚年卜居武夷之下,以声妓自随,一夕暴雨洪水发漂,所居无踪迹,其人暴尸溪侧,筐不知所在。
○ 宋朝名贤书
朝中名贤书,惟蔡莆阳、苏许公、易简、苏东坡、黄山谷、苏子美、秦淮海、李龙眠、米南宫、吴练塘、传朋、王逸老,皆比肩古人。
莆阳典重有法度。许公无愧杨法华。东坡草圣得意,咄咄逼颜鲁公。山谷乃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及真,草不及行。子美乃许公之孙,自有家法,草圣可亚张长史。淮海专学锺王,小楷姿媚遒劲可爱。龙眠于规矩中特飘逸,绰有晋人风度。南宫本学颜,后自成一家,于侧掠拿趯动,循古法度,无一笔妄作。练塘深入太史之室,时作锺体。逸老殆欲欺凌怀素,或谓过矣。
● 古今石刻辨
○ 北碑纸
北纸用横帘,其质松而厚,不甚渗墨。以手拂之,如薄云之过青天,犹隐隐见白纸处。凡北碑皆然,且不用油蜡,可辨。
○ 御府珍储
徽宗御府所储书,其前必有御笔金书小楷标题,后有宣和玉瓢御宝。[淳佑]壬寅于临安客舍,见永嘉一士人蔵一法帖,乃唐人硬黄仿右军书。前有金字御笔云:“王右军书长者帖”。后有宣和玉瓢様御宝。今售墨迹者或云:“古人真迹皆笔势相聫属,后世赝作者,必逐字为之,殊不知此论行草者也。若楷书则此说难用”。古人真字迹,书虽不连而意实相聫属,观其意可也。若泥其说误矣。
○ 古人用墨
古人晨起,必浓磨墨汁满砚池中,以供一日之用。用不尽则弃去,来朝再作。故,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皆用浓墨,至行草过笔处,虽如丝发,其墨亦浓。近世,独吴传朋深得古人笔法,其它不然也。
○ 响搨伪墨迹
以纸加碑上,贴于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然圏隐隐犹存,其字亦无精采,易见。
○ 真迹难存世
言纸之精者可及千年,今去二王纔八百余年而片纸无存。不独晋人,如唐世善书之迹,甫三百余年亦希如星凤,何也?尝考其故,葢物之竒异者,常聚于富贵有力之家。一经大盗、水火则举羣失之。非若它物散落诸处,犹有存者。桓玄之败,取法书名画一夕尽焚,所丧几何哉,良可悲也。
● 古今纸花印色辨
○ 淳化阁帖
太宗朝捜访古人墨迹,令王着铨次,用枣木板摹刻十张于秘阁。故时有银锭纹,前有界行目録者是也。当时,用李廷珪墨拓打,手揩之不污手。惟亲王宰执使相拜除,乃赐一本,人间罕得,当时每本价已百贯文。至[庆厯]问禁中火灾,其板不存。今所见阁帖多乏精神焉。有绛帖以阁本重摹,而袐阁反不如绛帖精神乎?则此可以观也。
○ 绛帖
绛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模而参入别帖,然比今所见阁帖,精神过之。舜臣事力单微而自能镌石,虽井阑阶砌背,徧刻无余。所以段数最多或长尺余者。舜臣死,二子析而为二。长者负官钱,没入(干/十)卷于绛州。绛守重模下,十卷足之。幼者复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并不存,金人百年之间重模,至再[庆元]间,予官长沙尝见旧宰执家,有南渡初亲自北方携得舜臣元所刻,未分析时二十卷。其家珍蔵,非得千缗(官/百)陌,不肯与人。乃北纸北墨,精神焕发,视金时所摹者,天渊矣。
○ 潭帖
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潭帖。予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鴈行。至[庆厯]八年,石已残缺。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敌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逺矣。
○ 临江帖
刘次庄模阁帖于临江,用工颇精致且石坚,至今不曾重模。独二卷略残缺,然拓本既多,颇失锋芒。今若得初本锋芒未失者,当在旧绛帖之次,新潭帖之上。然其释文间有讹处。
○ 蔡州帖
上蔡临模绛帖上十卷,虽比旧绛帖少下十卷。而迥出临江之上。予尝见于长沙两府刘轙家。
○ 武冈帖
武冈军重摹绛帖二千卷,殊失真,石且不坚,易失精神。后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旧画存刻,谓之洗碑,遂愈不可观,其释文尤舛谬。然武冈纸类北纸,今东南所见绛帖,多武冈初本耳。验其残缺处自可见,
○ 武陵帖
武陵帖亦二十卷。杂取诸帖重摹,而参以人间未见者。其间,惟右军小字黄庭最妙。他帖无所用也。
○ 彭州帖
彭州帖亦刻歴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纸色类北纸,人多以为北帖。
○ 元佑秘阁续帖
[元佑]中,奉旨以淳化阁帖之外续,所得真迹刻续法帖。元本在禁中,后过太清楼。今会稽重摹本,无不减古绛帖也。
○ 又名太清楼帖
淳化阁帖板虽禁中,火灾不存而真迹皆藏御府。至[徽宗]朝,奉■〈上上日下〉以御府所藏真迹重刋于太清楼,而参入他竒迹甚多,其中间有兰亭者是也。名曰太清楼帖。
○ 淳熙秘阁续法帖
高宗圣学天成,奎文焕发,肆笔成书。埀法万世寿皇,重规叠矩,宸画尤妙。南朝访遗书多得晋唐旧迹,至[淳熙]间,奉旨以御府珍储,摹勒入石,名淳熙秘阁续帖,置秘书省。宝庆火灾,其石不存。
○ 汝州帖
汝州帖,乃王宷辅道摘诸帖中字牵合为之。每卷后有汝州印,为黄伯思所掊击,不值一文。今会稽又以汝帖重开,谓之兰亭帖,真实侈靡耳。宋宣献公刻赐书堂帖,于山阳金乡,首载古钟鼎器,识文絶妙。但二王帖诠择未精,今苦不存。胡龙学世将刻豫章法书,种种精妙。今已重模,后有小字隶书。范忠宣公子弟戒者是初本。许提学闲刻二王帖于临江,模勒极精,诚少诠择。庐江李氏刻甲秀堂帖,前有王颜书,多世所未见,但继以本朝名公书颇多,大抵今人书自当作一等耳。曹尚书彦约刻星凤楼帖于南康军,虽以众刻重模,精善不茍,并无今人书。韩郡王侂胄刻羣玉堂帖,所载前代遗迹多有未见者。后亦多本朝人书,韩败后入秘书省。
○ 兰亭帖
兰亭帖,世以定武本为冠。自薛珦作帅,别刻石,易去于元石,镌损清流映带四字以惑人。然元本亦有法可辨镌损四字,一也。管弦之盛上,不损处若八行小龟形,二也。是日也观宇宙两行之间,界行最肥,而直界伸脚十字下出横阑外,三也。管弦之盛,盛字之刀,锯利如钩,四也。痛字改笔处劲不模糊,五也。兴感之由,由字类申,列叙之列,其坚如铁钉,此其大畧也。然定武又自有肥痩二本,而镌损者乃痩本,为真定武无疑。何以知之?今复州本以真定武本重模,亦镌损四字,其字极痩,王顺伯尤延之争辨如聚讼,然痩本风韵竟胜,岂能逃识者之鍳。其痩本之石,宣和间就薛珦家宣取收入禁中,龛于睿思殿东壁。[建炎]南渡,宗泽遣人护送此石至维扬,兵入维扬,不知所在。或云:金人以毡裘裹之车载而去。
○ 乐毅论
世传二王帖皆以真迹摹勒。独乐毅论就石书丹,其石在高学士绅家,已残缺。至海字后转属赵立之处。今重摹者,犹有赵立之印。予[嘉熙]庚子自岭右回至宜春,见元本于一士人家。用北纸北墨,无一残缺而清劲遒媚,正类兰亭字形,比今世所见重摹本几小一倍。此葢齐梁间拓本,真人间希世之宝。
○ 锺元常帖
锺元常力命帖,惟此本。与潭州本佳,它无足取。
○ 颜碑
颜碑在南北者尚多。麻姑坛记、吴兴石柱志、旧本干禄寺妙喜寺记、西林题名,皆絶品也。
○ 欧阳小字千文
欧阳小字千文在邢州。温彦博墓志在东京。九成宫碑、仲夏兰若二帖、化度寺碑、丹州刺史碑,并在北方会稽。高续古家有重摹化度寺碑,咄咄逼真。
○ 鴈塔题名
此帖有北本、彭州本,然北本为上,彭本颇失真。
○ 徐骑省小篆
徐铉深得古小篆法,有篆千文,刻石南昌,精妙,无愧古人。今已重摹。绥蛮校尉予遡潇湘歴衡潭,永全道五郡并无古刻,惟道州有汉。
○ 绥蛮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