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绘画
- 画学集成
画学集成
画学集成
六朝
论画 东晋 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 东晋 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 顾恺之
画山水叙 刘宋 宗炳
叙画 刘宋 王微
画品 南齐 谢赫
山水松石格 梁 萧绎
续画品 陈 姚最
唐
贞观公私画史 裴孝源
后画录 释彦悰
续画品录 李嗣真
山水论 王维
辋川画诀 王维
唐朝名画录 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五代
笔法记 荆浩
画山水赋 荆浩
宋
画山水诀 李成
益州名画录 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 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 刘道醇
林泉高致 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 郭若虚
华光梅谱 释仲仁
画史 米芾
德隅斋画品 李鹰
宣和画谱
山水纯全集 韩拙
画继十卷 邓椿
元
竹谱详录 李衍
写山水诀 黄公望
古今画鉴 汤垕
绘宗十二忌 饶自然
松斋梅谱 吴太素
写像秘诀 王绎
论画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时人称其“三绝”:画绝、才绝、痴绝。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曰:“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又为裴楷写真,于颊上添三毛,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喜嵇康四言诗,画为图,常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其事俱成画学典故。著有《论画》一篇,《魏晋胜流画赞》一篇,《画云台山记》一篇,均见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本书虽收彦远《名画记》全部,但因恺之及宗炳、王微数文在我国画史中地位特殊,且为我国画论中幸存于今的最早几篇,故全部表出。彦远于顾文之后按云:“已上并长康所著,因载于篇。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是恺之数篇在唐时已有脱讹,此后辗转抄写,又不知与彦远所见出入几何了。
《论画》一篇系顾恺之对当时一些画作的评论,时玄谈之风正炽,月旦品第人物更是热门。顾氏把“形”、“神”、“骨”这些品目人物的概念导入人物画中,自是应景当行,但对后世画论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论画
[晋]顾恺之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
小列女:面如恨,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又插置丈夫支体,不似自然。然服章与众物既甚奇,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成其艳姿。且尊卑贵贱之形觉然易了,难可远过之也。
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
伏羲神农: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属冥芒,居然有得一之想。
汉本纪:季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细美。至于龙颜一像,超豁高雄,览之若面也。
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醉客: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幔之,亦以助神醉耳。多有骨俱,然蔺生变趣,佳作者矣。
穰苴:类孙武而不如。
壮士: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
列士:有骨俱,然蔺生恨急列,不似英贤之慨。以求古人,未之见也。于秦王之对荆轲,及复大闲,凡此类,虽美而不尽善也。
三马:隽骨天奇,其腾罩如蹑虚空,于马势尽美也。
东王公:如小吴神灵,居然为神灵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
七佛及夏殷与大列女:二皆卫协手传而有情势。
北风诗:亦卫手,巧密于精思名作。然未离南中,南中像兴,即形布施之象,转不可同年而语矣。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面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不然真绝夫人心之达,不可惑以众论。执偏见以拟通者,亦必贵观于明识。末学详此,思过半矣。
清游池:不见京镐,作山形势者,见龙虎杂兽。虽不极体,以为举势,变动多方。
七贤:唯嵇生一像欲佳,其馀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
嵇轻车诗:作啸人,似人啸,然容悴不似中散。处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
陈太丘二方:太丘夷素似古贤,二方为尔耳。
嵇兴:如其人。
临深履薄:兢战之形,异佳有裁。自《七贤》以来,并戴手也。
画云台山记
此文亦仅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文句难通处亦无由校勘。刘纪纲先生有数处校语,附于文内。
画云台山记
[晋]顾恺之
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婉嬗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涧。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乄隆崇,画险绝之势。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于荫宜。涧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涧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到,身下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应为“长”)穆然答客问,而超(应为“赵”)升神爽精诣,俯盼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余见衣裾,一人全见室(应作“空”)中,使轻妙泠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色彩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
中段东面丹砂绝萼及荫,当使嵃□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临]壁以成涧,涧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
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丘(应为“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应作“以”)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涧。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标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涧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欲(应作“然”)为图。
云台西北二面,可图一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孤游生凤,当婆婆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涧。后一段赤斫,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涧。涧下有流清(当作“清流”),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所为降势而绝。
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其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魏晋胜流画赞
此文亦仅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刘纲纪先生以为,本文全论“模写要法”,与“魏晋胜流”无涉。遂疑《魏晋胜流画赞》文章脱佚而题目幸存,又与后面论模写一段文字相混,便成今日所见“名实不符”之《魏晋胜流画赞》。其说甚是。但考虑原题相沿既久,又无适当题目代替,只好姑仍其旧。
魏晋胜流画赞
[晋]顾恺之
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容仪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动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敷,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写自颈以上,宁迟而不隽,不使速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浓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
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通神也。
画山水序
宗炳,南朝刘宋时人。字少文,南阳涅阳人。善书画,江夏王刘义恭曾荐之于宰相,前后征辟皆不就。善琴书,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晚年以疾归江陵,凡所游历,皆图之于壁,以为卧游。《宋书》入“隐逸传”。谢赫评其画“于六法亡所遗善,然含毫命素,必有损益,迹非准的,意可师效。”谢品第画人为六品,定宗炳为第六。而唐张彦远则以为“谢赫之评固不足采”,“宗公高士,飘然物外情不可以俗画传其意旨。”于九品中定为“中品中”。《画山水序》见于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引自宗炳“别传”。“别传”今已不传。
画山水序
[宋]宗炳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以凝气怡神,伤戉石门之流,于是画像布色,构兹云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
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赐,孰有先焉。
叙画
王微,字景玄。琅琊临沂人。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药、术数。出身望族,早年入仕,初为始兴王刘浚府吏,因父忧去官,此后不就征辟,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馀年。元嘉三十年卒,仅岁。南齐谢赫《画品》(即《古画品录》)与史道硕并列于第四品第三,云:“并师荀(勖)卫(协),各体善能。然王得其细,史传其真,细而论之,景玄为劣。”有《叙画》一篇,见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彦远虽评其画为“下品”,却又以之与宗炳并提,以为“皆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各有画序,意远迹高,不知画者难可与论。”遂开后世评画特设“逸品”、标榜文士之先河。
叙画
[宋]王微
辱颜光禄书,以图画非止艺行,诚当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友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画品
谢赫,齐梁时著名人物画家。生平不详。姚最《续画品》评其“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工操笔”,而“丽服靓妆,随时变改,直眉曲鬓,与世事新。别体细致,多自赫始”,甚为时尚所推重,虽笔路纤弱,而其人物为自东晋至陈之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定其画为“中品下”。此篇原题应是《画品》,后世此类文字渐多,连类排比,遂加此篇以“古”字,为《古画品录》。首次提出“画有六法”,而以“气韵生动”列于第一,显然受到魏晋以来文学理论的影响。虽然谢赫所云“气韵”本指所画人物之神态气质,但自唐张彦远之后为历代文人画家所推崇敷衍,便扩大到各种绘画题材,成为各种绘画的品评标准,于是而对中国画主流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画品
[南齐]谢赫
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模移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