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宧绣谱


  
  
  自《虞书》言会绣,为绣之肇始。顾孔《传》,离觿(纟希)绣为二,而郑注训(纟希)为刾,以(纟希)为绣之事。贾氏疏《考工记》,主郑说焉,于义为通。汉时《司空》篇亡,《考工》识周所尚之大数,终以画缋,而致详于会绣之色。是以《诗》人美周公曰绣裳,美秦襄公曰绣裳,甚至六币和诸侯之好,俪琥以绣,亦可见周绣之文于虞矣。汉唐以来,言绣夥甚,未有能名其家。间有之,若世所称吴赵夫人、唐薛灵芸,卢眉娘者,薛非绣而卢无传法。(王嘉《拾遗记》:“薛夜来妙于针工,恒处深帷,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宫中号为针神。”据此则非专言绣。苏鹗《杜阳杂编》“顺宗水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日食胡麻二三合。元和中,度以黄冠,放归南海,赐号逍遥。卒仙去,是神异一流。)世近有可说者,则上海顾氏露香园之绣。得其一幅者,往往列诸彝鼎,珍若穋璧。顾其法若何,士大夫所不能知也,虽能绣之女子,亦不必能说。今世觇国者,翘美术为国艺之楚,而绣当其一。
  日本之为是者,猎我旧制,会以新法,一冶而百辟,一日而千里,而我绣之钝,等于百工也。清以宣统元年,开南洋劝业会,骈罗百货,俾厉以磨。由是湘、鲁,江,浙之绣,四面而集。謇长审查,而部以绣工科总教习吴县女土沈寿专审查绣品。自京师至,张所绣《意大利后像》于会,精绝为世所未有。謇适得露香绣董书大屏,属别真赝,寿展首帧,即曰:“此露香园绣也。”问何以知?曰:“以针法知之。”继闻其审查精覈持正,不轻假借,为所否者亦翕然,则重其人甚。明年送一女生于京师,从之学。又明年辛亥,京师绣科罢散。寿旋天津,教绣自给。謇恐其艺之不果传也,则于南通女师范学校,附设绣工,延寿主任,始识其人。间叩所谓针法,纷纭连犿,猝不易晓。未几寿病,病而剧,謇益惧其艺之不传而事之无终也,则借以宅,俾之养病,病稍间,则时时叩所谓法。寿之言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影。影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既又一游日本,观其美术之绣,归益有得。久之久之,遂觉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人吾绣。”謇闻其言而善焉,以为一艺事也,而有精微广大之思。沈寿一女子,于绣得之也,乃属其自绣之始迄于卒。一物一事,一针一法,审思详语,为类别而记之。日或一二条,或二三日而竟一条。次为程以疏其可传之法,别为题以括其不可传之意,语欲凡女子之易晓也,不务求深,术欲凡学绣之有征也,不敢涉诞。积数月,而成
  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出,实无语不自寿出也。
  嗟夫!莽莽中国,独闕工艺之书耳。习之无得者不能言,言之无序者不能记,记之或诬或陋或过于文,则小能信与行。一人绝艺,死便休息。而泯焉无传者,岂不以是。伊古以来,凡能成一艺之名,孰不有其独运之深心,与不可磨之精气。而浮沤霅电,瞬息即逝,徒留其存亡疑似之名,而终无以禅其深造自得之法,岂非生人之大憾,而世世所谓至不幸,绣云乎哉!謇为是,辄以是寄古今无涯之悲,宁独以慰寿舒其幽忧,而偿其传授之劳也。寿有独立足以传之之艺,故从金石书妇女特例。书曰吴县沈寿。
  
  绷
  绷有三:大绷旧用以绣旗袍之边,故谓之边绷;中绷旧用以绣女衣之袖缘,故谓之袖绷;小绷用绣童履女鞵之小件,谓之手绷。绷广以绣地之幅为度,小绷今多不用。大绷有广至丈者,适于大件,不常用。常用者为中绷,故举以为例。中绷横轴,内外各长二尺六寸。轴两端各三寸方,中二尺圆。方端之内,一寸八分,有贯闩之眼。(闩《字汇》:“数还切、音掮,门横栏也俗读如闪。)眼广一寸二分,高外轴居中四分,内轴居中三分。闩之牡笋如眼,其长一尺八寸四分。如另图。闩之内端一寸起眼,若小豆,若雁行,距各七分,凡十四眼。
  绷布用旧织火布,接绣地之两端,广狭视绣地为度。
  绷边竹如粗箸,左右各一,长无定,适中一尺。
  绷绳左右各一,白棉纱十四股为之。
  绷钉左右各一,长一寸五六分。
  
  架
  绷架三足,外(在左右之边为外)二内—。高二尺七寸,内足准外足之中,横距一尺二寸。外足纵当二:下当方,距地一尺;上当圆,距下当一尺三寸,用以悬拭手之巾。横当下一,与纵成丁字形,以属内足。架面纵长二尺一寸,广三寸,厚八分(足纯高二尺六十二分)。此就中人身度言之。若过若不及架高之度可量为加减。坐同(坐,俗谓凳高一尺四寸)。架不欲高,高则抬臂失平,久之胁掣而酸,至于痛。更不欲低,低则目趋近绷,背必俯,俯则肺气郁,久之内伤而外偻。
  
  剪
  
  剪宜小,宜密锋,宜锐刃。苏杭、北京皆有之。
  针
  
  针,古有羊毛针者,最细,宜绣人想之面,久不可得矣。次则苏针。锋尖锐而鼻底钝,不伤手,今亦渐灭矣。用者惟欧针,细不及羊毛针,鼻底利,易伤手,不及苏针也。
  
  剪线
  凡线一绞(绞,亦名紒。紒,《仪礼》:“将冠者采衣、紒。”注:“紒,结发名。”紒者,殆有结义)如环,大约引长一尺二寸而两之。剪者必于环之两端,使分为二。
  
  劈线
  线须匀净,务使根根一样;又须去其类结,勿令起毛。接线之结须极小,方能无不齐之弊。凡线一绞大约三十根,凡一根必两绒。劈时分两绒,而紧撚其端寸许合为一,以入穿孔。又用针于捻紧之寸许间,连穿三四次,穿孔相距约分许,线乃不脱。绣至线尽近寸许时,连用短针两三次,使已绣之线不散,然后剪下其针,接穿后线,此为学绣之初步。若解绣以后,自不待言。
  
  剪针
  绣一线至尽,必平卧其针于食指(《左传》:“子公之食指动。”注:“第二指也。”)之面,以剪针孔之胜线,庶不伤孔,而针可久用。
  
  浥水
  凡一段绣毕之后,未转轴之先,虑线之或毛而不足于致也,须水以滑泽之。薄糊嫌过黏而变线色,清水嫌不黏而烟线色。惟口津宜。取津之法:积平时剪下不适用之线,搓为豆大小团,含舌底,使津润足而用之。须轻须匀须徧,勿过多过重。浥毕候干,然后转轴。(浥,《说文》“泽润也”,俗谓吃水)
  
  针法
  
  齐针
  凡学绣者,必先自花卉始。齐之云者,务依墨钩画本之边线,不使针孔有豪发参池出入之迹。平面线务使平匀,匀则不致有疏密,无疏密则平矣。
  
  抢针
  (《汉书.扬雄传》:“角抢题注。”注:“抢,犹刺也。”《庄子》:“飞抢榆枋。”注:“集也、并音‘锵’。”《字汇•补》:“抢,此亮切。吴楚谓帆上之风曰抢,今舟人曰掉抢,然则平去之分,音之转耳。义通俗作戗。”戗,《说文》:“伤也。”义不切)
  凡花卉之花叶,花之色或蒂浅而尖深,或尖浅而蒂深;叶之色或正或侧或卷,无不背浅而面深。其由浅而深,分批衔接之处,用此针法。抢者以后针继前针,而漸匀其色;小者如花之新蕾、叶之嫩片,径只分以内,两边皆齐,不须抢针;大者自径二分至寸以外,约距分许,即须用抢针抢之。衔接处分厘,计批必匀,针亦必齐。齐针与抢针,必相因而为用,乃可使花叶之色匀净明致。枝干则抢针之法同。花蕊花须,不必抢针。
  枪有正抢、反抢。正则由边而至中,反则由中而至边,旧法用反抢者多,近三十余年,则多用正抢。
  凡花瓣复叠、叶片交互、枝茎分歧,其显出之处,绣法谓之水路。水路必须距离一线以分明之,全幅之中,又须匀称,即最大之幅,亦不可过两线。
  
  单套针
  
  套者,先批后批、鳞次相覆、犬牙相错之谓。如第一批由边起者用齐针,第二批当一批之中下针;而第一批须留一线之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须接入第一批一厘许,而留第四批容针之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厘许,后即依此而推。但自第二批后,针不必齐,须使长短参差,以藏针迹,而和线色,至边尽处仍用齐针,仍留水路。
  
  双套针
  双套者,仍单套之法,而以第四批接入第一批。例如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当第一批二分之一,第四批接入,则当第一批三分之一。
  单套针长,线色难于圆转和顺,用针较易,用线较粗;双套则针短,线色易于圆转,易于和顺,用针较密,用线较细。
  单套惟宜于普通绣品之花卉,若翎毛则虽普通绣品,亦宜双套(寻常绣工,翎毛亦有用单套者、此非余之绣法)。单套遇转折处针长,迹易露而色泽薄;双套遇转折处针短,故不露针迹,而色泽自觉腴厚。凡转折愈多者,用针愈短,花卉、翎毛皆有之。若子大干直枝,则用针不妨略长。
  鸟兽翅尾,普通品亦用套针。
  
  扎针
  此为进于花卉而绣翎毛者用之,且惟宜于鸟脚之全部。扎犹扎物主扎。绣鸟脚者,先用直针,后用横针于直针之上,如扎物也。扎则可象鸟脚之纹,亦名仿真。专就鸟脚言。扎针之上,尚宜用短直针,以象脚胫之努。鸟之正面立者,努当脚之中;面左者努左;面右者努右,尤宜注意于栖枝立地、搏斗攫物,拳爪之姿势。其拳爪作势用力转折之处,须用短针,乃能仿真。脚上股毛,因其与脚相接,须用长短施针,线须色浅而捻紧。
  又宜扎针者,惟鹤、鹭、鹰、鸡、鸦、鹊之类。翡翠、瓦雀、芙蓉、十姊妹,文弱鸟类,则不必扎针。
  
  铺针
  如绣凤凰、孔雀、仙鹤、鸳鸯、锦鸡、文鱼类之背部,末用铺针。铺者准背部之边,用长直针。或仅正面,或兼反面,刺线使满,如平铺然,故谓铺针。须粗线仅正面者,大率普通品,精品则必兼反面。若腹则普通品用双套针,精品则双套针之面更加施针。双套色浅,施针色深。
  
  刻鳞针
  如绣有鳞之物,或蝶头腹,依墨钩鳞界,先用线鳞次钩勒为边,然后骑边用短扎针细线,以象羽端,而内露铺针之地,使线色分明而腴厚。如背易绿,则铺针用深色之绿,而骑边用浅绿。鳞文则近颈处须细,渐下可渐展大。因其鳞次而用针以刻画之也,故谓刻鳞。
  鳞法有三,如上说不论背部大小皆用之,此绣初等品所宜。若中等品须抢鳞。抢鳞者不用铺针,依墨钩鳞匡,近匡边处用抢针。用淡色线绣其半,次于其里用深色。匡外与第二鳞接处,其间须留出水路。水路之面,用尤浅之色紧捻,使极匀细,以施针法盖于其上(施针法见后),此所谓抢鳞也。精品则有二:一叠鳞。叠鳞不留水路而鳞加密,用套针法绣之,色亦边浅而里深。一施鳞。先以套针,用多色线分阴阳面以绣地,后以施针分鳞,使鳞在隐现之间,以取生动之致。盖初等用线铺针一色,刻鳞一色,凡二色;中等则抢针,一浅一深两色,施针一色,凡三色。叠鳞小至半分者,套针二色;大自一分至三分者,套针可加至四五色。鸟目之眶、须用<扌必>针(<扌必>针法。见后)。翅用套针,普通品单套,精品双套。翅之面色宜深,翅之里色宜浅。肩亦套针。惟肩棱显露处,则须用捻紧全根线<扌必>针,上盖套针,色随鸟异。腋则普通品亦套针,精品则须于套针之上加施针,施针须长短兼用;套针线色浅,施针须稍深,以象氄(《书》“鸟兽氄毛”传:“鸟兽皆生耎毳、细毛以自温。”《正义》:“谓附肉细毛。”《音义》:“氄,马云如勇反,徐又如充反,即《玉篇》绒。)而生动。有帻之鸟亦套针,帧边分许用长短施针,随鸟类而别,须深浅三四色,施针所用之色宜最浅。
  
  肉入针
  惟花卉木石宜之。肉入者,普通品以细白棉线一层,先用铺针绷以为地,其上用长短针,与地之线文一纵一横,不可上下同势。花叶枝干,同以棉线衬丝线之里而厚之如肉,故谓肉入。初等普通花叶枝干皆一层;中等品分阴阳面者,阴一层,阳二层;精品阴一层,阳二层至三层,若因阳面光盛,亦可至四层。树石之大者,亦可入棉絮为肉,随意用针以网之,疏若网然。肉之厚薄,阳厚而阴薄,薄至称地。揉絮时先须注意,上加铺针,盖以长短针,如前。
  若绣大幅,树干之大,至径三四寸,石之高至一二尺,阴阳光度,相去甚远,阴面极深处,亦可不用肉入针,而用长短针。
  
  打子针
  亦旧针法之一,今惟花心用之。其法用十一号或十号之针,全根之线。针出地面后,随以针芒绕线一道为细孔,即靠孔边下针以固之。孔即子也;固而不动,即打也(打,犹钉也。丁定切.音“矴”,增韵,以钉钉物也)。线须捻匀,针之上下指力亦须匀。力不匀则重者子大,轻者子小。或且肥瘦,此犹初等普通品。中等以上,即用十二号针、分劈之线,余法皆同。若绣全体之花卉、翎毛、石木,用此针者,先从墨钩边匡打起,依次而里。子须匀密,不可露地。
  
  羼针
  即长短针。因其长短参错互用,故谓羼。(羼,《说文》:“羊相厕也,从羴在屋下。”尸,屋也。)
  
  接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