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书法
-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元 陈绎曾
至正二年冬,余闻汪延年得书法于金谿陆氏,遂从戴尚文处传钞之。惜其凡例尚淆,点画多缪,既改而正之矣,乃作目录一篇以条理之。其点画则识之于各目云。歙朱昇题。
第一执笔法
卫夫人云: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或作二寸一分。)行草去笔头二寸一分。(或作三寸二分。)
拨镫法,李后主得之陆希声。希声所传于■〈巬,言代夫〉光者止五字,后主更益二字,曰导送,谓之七字诀。
趯。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趯,乌叶反。)
压。捺食指著中节旁。此上二指主力。(捺手按。)
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
抵。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运转。
导。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一指主来往。)
右名拨镫法。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也。镫即马镫。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手执笔管,浅即易拨动也。
──右指法
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而书之。
提腕。肘著案而虚提手腕而书之。(钝吟云:此法好。)
悬腕。悬著空中而书之,最有力。
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行草即须悬腕,悬腕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问之,辄瞑目伸臂曰:胆胆胆!
──右腕法
唐太宗曰: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简缘云:管直则心圆。
──右手法
撮管。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书壁尤宜。
??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
捻管。以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钓字。(捻,乃叶反。)
握管。四指中指节握管,沉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右变法
第二血法
蹲。七分三折,管直心圆。
驻。七分力到水聚。
提。三分大指下节骨竦水下。
捺。九分力满。
过。十分疾过。
抢。各有分数,圆蹲直抢,偏蹲侧抢,出锋空抢。
衄。三分三摇笔杀力。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简缘云:此专对水墨说,用笔之际,自然有此七字在笔下,非谓何笔为蹲何笔为驻也。
第三骨法
提。竦大指下节骨下端,提尾驻飞。
纵。和大指下节骨下臼,蹲首驻捺衄过。
字有骨,为字之骨者大指下节骨是也,提之则字中骨健矣,纵之则字中骨有转轴而活络矣。提者,大指下节骨下端小竦动也。纵者,骨下节转轴中筋络稍和缓也。
简缘云:此专对骨说,提之则骨健,纵之则骨活动,非谓何笔为纵何笔为提也。
第四筋法
藏。首尾蹲抢。
度。中间空中飞度。
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抢是也。度者,空中虚打势飞度笔意也。○钝吟云:解藏度二字,则无死笔,活处在筋也。又云:一画亦要藏度,不专是断处联属。
简缘云:一行亦有藏度,一幅亦有藏度。不悟此二字,唐人所谓善书手而已矣。
──右字法
中指下贯上,左贯右,笔中柔。
名指上贯下,右贯左,笔中韧。如吝反。
──右指法
第五肉法
满捺。
飞提。
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即肥,提飞则瘦。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干研墨,湿点笔。湿研墨,干点笔。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
简缘云:今人误以墨重轻为肉之肥瘦。 又云:此专对字之肉讲。非谓何笔为满捺何笔为飞提也。
──右字法
笔。字一寸,蹲七厘,提五厘,捺九厘,画一分。以是为率,清劲递减三厘。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圆。老成提紧蹲重,则肉?<走刺>。 右军云: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深浸则毫弱无力。 钝吟云:如万岁枯藤,?<走刺>也。徐季海笔在画中,力出字外,用此也。
纸。强弱有分数,笔力临时斟酌用之。右军云:纸刚用软笔,纸柔用硬笔。纯刚如锥画石,纯柔如印印泥。既不圆畅,神格亡矣。书石同纸刚例,盖相得也。
墨。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远行近折。 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沍以新汲水,临时用之。 凡书不得自磨墨。
砚。池宽面细,每夕一洗,则水墨调匀,血肉得所。
书学指南云:夫论墨之佳曰:轻坚黝黑,入砚无声。又曰: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又曰:缋彩奋发。论砚之佳曰:秀润玉质。论笔曰:长而不劲,不如勿长;劲而弗圆,不如不劲。论纸之佳曰:不能澄心堂薛涛江,亦必坚薄白滑、纯柔光泽者,若粗厚松灰者,不惟损笔,亦能坏字。凡此皆至理也,善书者知之。
──右用笔分数并论笔纸墨砚。
第六平法(平者横画也)
偃。首抢下,尾抢上。 蹲锋自驻,力到疾提,力满微捺,力尽回锋。
仰。首抢上,尾抢下。 蹲锋自驻,力到微捺,力满疾提,力尽回锋。
平。首抢平,尾抢平。 蹲锋自驻,力到疾过,力尽回锋。
勒。上平、中仰、下偃,空中远抢,以杀其力,如勒马之用缰也。凡尾提处,观其笔燥湿如何。燥则驻蹲捺而实抢以补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驻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驻,即实抢之。湿则提起即空抢可也。
简缘云:已上三法俱是勒势,非谓另是一笔也。
翰墨良规云: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钝吟云:八字最妙。
第七直法(直者,竖画也。)
垂露。首抢上,尾抢下,分四停各半之。 如露之欲垂而复缩。
悬针。首抢上,尾抢下,空出分三停,上二下一。 笔欲正,自上而下,如长针垂。
简缘云: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但锋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后人遂以为法。又按竖画只有垂露、悬针两笔,其馀皆言其意,意以立法,教后人也。
乡。首抢左上右,右上左;尾抢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驻,侧抢侧过。分五停,上二下二。 乡笔贵和。
背。首抢左上左,右上右;尾抢左上右,右上左。偏蹲偏驻,侧抢侧过。分五停,上二下二。 背笔贵峻。
努。首抢右筑锋,尾抢上左衄,讫趯出。分七停,上一下一。藏趯亦可。努须凸胸而出,不可直,直则无力。 太宗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简缘云:凡竖画起手不用力,虽极短亦不直。故头向右用笔稍驻而下行,中自然凸出。又云:直画从发笔用力,则中间微凸而出,如申字中竖,则努而悬针也,事字中竖则努而随趯出也。乡则努而乡也,背则努而背也,非另有一笔。
亻壹。首抢中心,上出,字分尽处空中落下,画分尽处蹲之,尾抢上出空中,力尽止。垂露、悬针、乡、背、努等笔皆有之。肥瘠以字分为称,长短随偏傍所宜用。
简缘云:尚尝等字中竖用之。
第八圆法
侧。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笔。有偃、仰、向、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矢、蹲鸱、栗子等形。
散水。上侧、中偃、下仰。横二停,从四停。上内一,中外二,下自外四至内二。
联飞。四点相随,偃前以后横。○钝吟云:起偃横煞。
简缘云:此说起止两笔。
烈火。外相向而偃,内相随而仰。
简缘云:外者言外两笔,内者言内两笔。
曾头。对向贵从,上开下合。
其脚。相背贵横,上合下开。
挫。因前笔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
打。提锋空中打下,乃点法之长者。
啄。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掠。点首撇尾,右出微仰,如篦之掠发。○钝吟云: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
背撇。首圆蹲过,作悬针法左出。
乡撇。首偏蹲,右顾左转,作乡竖,尾悬针左出,如手前后撇物。
波。从波五停,首一、中三、尾一。横波五停,首一、中二、尾二。大体作仰画不蹲,以锋傍里空蹲,三面力到,顺指欹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也。
简缘云:波者磔也,今谓之捺也。或曰微直曰磔,横过曰波。
磔。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须先作上啄,取势如裂帛,力在裂外。○势尽不可便出,须驻笔而后放。○唐太宗云:磔者不徐不疾,去欲复驻而去之也。
拔。先作左撇飞笔侧打锋不蹲,顺势欹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如手拔物。
简缘云:人入等字小捺也。
逴。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取势下拔,如右足之逴沟壑。
简缘云:之是也。赤角反。
策。重提轻蹲,圆锋左出,势尽仰收,如鞭之策马,力在著物处。○又曰:仰笔趯锋,轻抬而进。
简缘云:短画也,法应上仰用之,其天夫马之类是也。
打勾。右打反趯抱腹。
趯下。前笔末蹲,锋提趯抱,身贵短如足趯物。
挑。右背亻壹仰勒反趯,趯贵抱腹而清。
简缘云:竖趯曰趯,横趯曰挑。
背抛。乡亻壹仰勒反趯,趯贵宽圆。或仰背偃,或作垂露平,或作悬针平,或作圆趯,如背手抛物。 此名外略法。简缘云:乚是也。
大背抛。仰勒衄,左努挑,或偃勒衄,右背抛。长短屈伸,各随字形。○此名虿毒法。
简缘云:乚是也。
戈提。空中斫下,势尽或仰趯抱身,或收趯归腹,或反趯向左,大体如向右竖,而左右顾盻。反趯之势,欲飞有斫。戈有筑戈,有反戈,有飞戈。○锺繇折芒势,(哉字。)虞智秃出势。○欧阳兰台借势。
勾。里偃勒乡亻壹趯,或仰勒背亻壹趯,用于罔冈白田等字。
勾努勒努趯,或偃乡,或仰背,用于均匀勿旬等字。
双包。左先作乡撇,撇尾停笔,取势飞笔,随势包撇,势亻壹打间对撇首,打背随勒,尾平撇尾。
简缘云:风凤几凡等字是也。
双裹。法与双包同,但自撇首偏蹲取势,势远则勒短裹撇。
简缘云:包字是也。
平方。上平,旁向,下偃。或上仰,旁背,下平。
简缘云:国固图等字是也。
飞方。上飞,平旁飞向,下飞偃。飞者,空中飞笔紧提,转腕疾书也。
简缘云:已上二法,八分并用。
第九方法
八面。八面俱满者方奇飞。
简缘云:智永最近此法,凡字各有八面,即一字丨字皆有八面。势有在乎实者,亦有在乎空者。善书者下笔自有八面威风,不善书者虽填满四隅,总多缺陷。方法不可不知也。
九宫。八面点画,皆拱中心。
简缘云:欧法最近。又云:中心者,非以一笔为中心也。
结构。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画均布之。先于锺、王、虞、颜法帖上,以朱界画印,印讫,视帖中字画分数一一临拟,仍欲察其屈伸变换本意,秋毫勿使差失。四家字体既熟,方可旁及诸家。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数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数展之。虽以黄庭、乐毅展为方丈可也。又以朱界画印印纸,或棐板漆之,取许慎说文偏傍字样一一依法区处,务要简易精熟,外妍美而内遒健,各各自佳矣。
均方。长者两减阔,短者两减长,小者四减。字形虽有长短阔狭小大,行中须留空地,仍须写空中势,须偏著右,或亦各一分。 钝吟云:此分窠法,不可不知。
简缘云:长如日月之类,短如四皿之类,小如口字之类。
第十分布法
布方。中展圆则疏者均方,中蹙圆则密者均方。点画孤单者展一画,大人卜之类是也。重并者蹙之一傍,枣转岳麓之类是也。古者所无,不得擅写。
简缘云:平日工夫足,临时方能布置。
映带。凡偏傍不相称者,屈伸点画以避之,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变换。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若亦马三册之类是也。字之中偏傍重并者随宜开合而变换之,间合间开之,类若林晶炎焱之类是也。
体样。随字辨体,随体识样,字形有孤、单、重、并、併、累、攒、积之体,须据说文为主而分布之。一二为孤,日月为单,枣炎为重,林并为并,晶焱为累,墅样为攒,爨郁为积。以此为例,广推求之。
字间。对者宜疏,疏者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