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考


  刘逖 (王晏 周颙 虞绰 李云:刘黄门落花从风,王中玉奇石当径,彦伦意则甚高,迹少俊锐,虞绰锋颖迅健,并为下中品。)

  魏徵 (玄成。庾云:下上品。)

  徐浩 (季海。唐评:固多精熟,无有异趣。黄鲁直云:唐自虞、褚后能备八法者,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又云:往时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之论,茫然不知何语,老乃于季海书中见之。)

  房玄龄 (李云:雕文抱质。又云:海上双凫。)

  陆柬之 (其书如马之齐髦,人不栉沐。张云:隶、行妙品,章草书能品。学虞草体,用笔则青出于蓝。唐评:仿佛可观,依稀堪拟。)

  邬彤 (唐评:寒鸦栖林,平冈走兔。)

  卢藏用 (张云:行、隶、草能品。唐评:露润妍花,烟凝修竹。)

  裴行俭 (王承烈 高正臣 张云:隶、草、行能品。)

  傅玄 (张云:隶能品。)

  杨肇 (张云:隶、草能品。)

  释崇简 (唐评:临写逸少,时有乱真。)

  蔡隐丘 (以下古质放意,自成一家。)

  韩择木 (龟开萍叶,鸟散芳洲。)

  梁昇卿 (惊波往来,巨石前却。)

  张庭珪 (古木崩沙,闲花映竹。)

  史惟则 (雁足印沙,深渊鱼跃。右四人皆善八分。)

  孙过庭 (隶、行草能品。丹崖绝壑,笔势坚劲。)

  张怀瓘 (继以章草,生意颇多。)

  史麟 (逸气雄镇,超然不群。)

  梁耿 (错落鱼文,纵横鸟迹。)

  张芬 (孤松耸身,弱草垂露。)

  房广 (婉美芬霭,春莺欲妖。)

  沈益 (春鹭窥鱼,秋蛇赴穴。)

  张彪 (孤峰削出,藏筋露节。)

  陆曾 (惊波鱼跃,深水龙潜。)

  桓夫人 (如快马入阵,屈伸随人。)

  傅玉 (项羽拔戈,荆轲持戟。)

  王绍宗 (笔下流利,快健难方,熟看转增美妙。)

  程广(鸿鹄弄翅,翱翔颉颃。)

  张越 (莲花出水,明月开天。雾散金峰,云低玉岭。)

  萧诚 (舞鹤交影,腾猿在空。)

  韦陟 (虫穿古木,鸟踏花枝。)

  宋儋 (暮春花发,春柳枝低。)

  沈千运 (饥鹰杀心,忍疲筋骨。)

  关操 (渊月沉珠,露花濯锦。)

  郑虔 (家贫,于青龙寺拾柿叶学书。评云:如风送云收,霞催月上。)

  李璆 (垂藤著地,枯木如折。)

  吴郁 (字体绵密,不谢当时。)

  赖文雅 (腾沙郁雾,翻浪扬鸥。)

  贺知章 (纵笔如飞,酌而不竭。)

  何昌裔 (子敬馀波,时时可玩。)

  宋之问 (天性卓绝,而功未深。)

  李清 (变化自逸,代有斯人。)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湛然 (子云之后,难与比肩。)

  书学纂要云:庆历以来,唯君谟特守神度,眉山、豫章一扫故常,米、薛、二蔡大出新奇,虽皆有所祖袭,而古风荡然。南渡而后,思陵大萃众美,筋力过婉,吴傅朋规仿孙过庭,姿媚伤妍,姜尧章迥脱脂粉,一洗尘俗,有如山人隐者,难登廊庙。

  右所集评皆据古人之论,始于仓颉,终于唐人,尚多遗逸,博雅君子其葺正焉。

  辩古

  石鼓十 (史籀书。今在京文庙。薛尚功法帖所载字完于真本,郑樵音不可信。)

  延陵君子碑 (在镇江。人谓孔子书。文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案古帖止云呜呼有吴君子而已。篆法敦古。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字,除之字外,三字是汉方篆,不与前六字合,借夫子以欺后人耳。又且因君子作季子,汉器蜀郡洗郡字半边,正与此君字同法,比干墓有汉篆,亦此法。)

  诅楚文 (有巫咸、大沈久湫、亚驼三种,辞则一。乃后人伪作先秦文,以先秦古器比较,全不似。)

  泰山碑 (李斯书。石皆剥落,惟二世诏一面仅存。)

  峄山碑 (李斯书。直长者真,横倒者摹本,有新刻尤谬。)

  秦望山碑 (李斯书。在会稽,今无。)

  张平子碑 (崔瑗篆,多用隶法,不合说文,却可入印。全是汉篆法故也。)

  许慎说文 (十五卷,徐铉校定本。始一终亥者正,分韵者非古意。)

  仓颉十五篇 (即说文目录五百四十字,许氏分为每部之首。人多不知,谓久已灭。此字之原,岂得不在。后世又并字目为十四卷,以五十卷著序表,人益不意其存矣。)

  新泉铭 (李阳冰书最佳。)

  碧落碑 (在绛州。字虽多不合法,然布置美茂,自有神气,当以唐碑观之。)

  古三坟书 (乃伪书。言词俗谬,字法非古。尚书无也字,此书有之。必字合从八弋,此从心加一笔。,此随俗作之字引脚。其谬甚多。)

  古文尚书 (乃后人不知篆者以夏竦韵集成,不合古。 )

  古文孝经 (内一篇大谬,后人妄欲作古,以古文字集成,观者当取其字。)

  泉志 (间有泉文,近于道者可以广见闻。有妄作三皇币及禹币,不可信。卍此字人谓万字,乃出古钱,不见此书,终不知也。)

  六书故 (戴侗以钟鼎文编此书,不知者喜其字皆有古字。形古字今,杂乱无法。钟鼎偏傍不能全有,却以小篆足之,或一字两法。音睘,加宀为寰,乃音为官,字不从寸木,今乃书此为村,镑铲銐锯尿屎等字皆从俗作钟鼎文。各有详注,卵字所解尤不雅。编首以门类为次第,古法扫地矣。)

  薛尚功款识法帖 (二十卷。碑在江州,蜀有翻本,字肥,后多一虺鼎。)

  薛尚功重广钟鼎韵 (七卷。在江州版内,一卷象形奇字,一卷器物名目,五卷韵。)

  王楚钟鼎韵 (两册。衡州本字少,所出在薛字前。)

  石经遗字韵碑 (会稽蓬莱阁翻本磨灭,不异真古碑。)

  徐锴通释 (四十卷。当与许氏本相参首尾,分六书甚详,末卷辩阳冰差误。)

  张有复古篇 (载古今异文字,不可以为字少。)

  张有五声韵谱 (五卷。无误。)

  夏竦古文四声韵 (五卷。前有序并全衔者佳,别有僧翻本,字多无据,且不与款识合,不可用。)

  高氏五书韵总 (五卷。篆、隶、真、行、草五体俱备,可助初学,间有差处。)

  林罕偏傍小说 (三卷。言隶与篆相通,亦自可采,但有数说与说文悖,却系阳冰变法,是字上从,巴字从已加点之类。)

  续千文 (葛刚正虽近人,然字法极好。有两续本不可无,别有伪本不佳。)

  汉隶字源 (六卷。字法最好。洪氏本有碑目在前。)

  隶韵 (二册。闽中刻本字体不佳。)

  碑文隶韵(十卷。刘球编,外一卷纪源。)

  隶释 (二十七卷。并隶续十卷,通作一部。皆汉碑释文。隶续画诸碑形及墓壁画像,其碑多圭首或笏首,上有垂虹,或题处偏僻,画则如影象形浑黑。)

  佐书 (姑苏颜氏本,字多而无法。)

  啸堂集古录 (一百纸,王俅集也。中有古印文数十,其一曰夏禹,系汉巫厌水灾法印,世传度水佩禹字。此印乃汉篆,所以知之。又一印曰孔夫音误,是孙兹二字。又有滕公墓铭,郁郁作两字书,且妄为剥落状。然考之古法,叠字只作二小画附其下,秦时大夫犹只以夫字加二小画,况此叠文者乎?伪无疑矣。)

  ──右古文篆隶

  力命 克捷 宣示帖 钟繇

  乐毅 画赞 黄庭 霜寒 王羲之

  洛神赋 王羲之

  曹娥 遗教 羊叔子碑 六朝

  瘗鹤 旧馆坛 陶弘景

  千字文 (智永书。梁武帝得羲之千字,令周兴嗣次之,自尔书家每以是为程课。智永尝写八百本,谓以千字经心则手自应,手和心得,可与入道。)

  孔子庙 (虞世南)

  醴泉 化度 虞恭公 皇甫碑 欧阳询

  哀册 圣教 褚遂良

  郎官 张旭

  麻姑坛 放生池 中兴颂 颜真卿

  陀罗尼 柳公权

  ──右真书

  丙舍 吴人 羸顿 雪寒 长风 钟繇

  兰亭 极寒 毒热 慈荫 官奴 晚雪 来禽 奉橘 快雪 羲之

  地黄 岁终 卫军 阿姨 鹅群 岁尽 夏日 奉对 思恋 天宝 吴兴山阴 黄门 东家 转胜 相过 鹅还 触事 夏节 恨深 黄蓍 石礜 络绎月内 尊体 献之

  八月五日 (谢安)

  枯树赋 星霜 (褚遂良)

  岳麓 娑罗树 云麾 东林寺 (李邕)

  玄静先生碑 (张从申)

  ──右行书

  十七帖 (羲之)

  千文 (张旭)

  自叙千字 (怀素)

  ──右草书

  以上并举其要,必所当究者。若欲名家,尤以博览为贵也。

  绛帖评 姜尧章作,审订深妙。

  禊帖偏傍考 尧章作

  法帖谱系

  翰墨志

  法帖刊误元章书史
卷二·字源

  图书既出,书道尚矣,固知文字之始非特仓颉也,后世作者皆乘时而增损之。然宇内万国,文字,皆异,其源未能详诘也。尝览竺典云:造书之主凡三人,曰梵,曰伽卢,曰仓颉。梵者光音天人也,以梵天之书传于印土,其书右行。伽卢创书于西域,其书左行,皆以音韵相生而成字,诸蕃之书皆其变也。其季仓颉居中夏,象诸物形而为文,形声相益以成字,其书下行。未知其说果何所据也。因而考之,盖西方以音为母,华夏以文为基。诸国之风土语音既殊,而文字遂亦各异,溯流穷源,其法似不出乎此三者也。呜呼,制书以载言,因言以达意,意苟相符则言可忘,言假以传而书非定法。古之至人由其习俗之殊随宜而制作,虽东西各源而传理实一。古今迁变,而华质靡常,夫岂人力所能及哉。今以华梵创书之旨列之于篇。

  华文

  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方、舆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以统事务,繁饰既萌,易以书契,百工以义,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自仓颉创始,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其书总有六义:一曰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在上为上,在下为下。二曰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日满月亏,效其形也。三曰谐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类为形,配以声也。四曰会意,比类合义,以见指挥,武信是也。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五曰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以老受考也。六曰假借,本无其事,依声托字,令长是也。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义一也。至周宣王时,太史籀著大篆十篇,互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分为六国,制度各异。秦始皇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颇省改古法为小篆焉。至于焚书坑儒,典谟涤尽,工狱事繁,变隶趣约,而古文由此绝矣。是时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即鸟书,以书幡信。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随殳体八觚而书之也。八曰隶书。卫恒曰:王莽时甄丰定古文,复有六种: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秦篆是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书,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

  张怀瓘《十体书断》 (各附诸家之论)

  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颉四目,通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夫文字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浸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也。三代以来咸用之。秦用小篆,焚烧先典,古文绝矣。汉文时秦博士伏胜献古文尚书。时又有魏文侯乐工窦公年二百八十岁,献古文乐书一篇。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壁中得孝经、尚书等书。宣帝时河南女子坏老子宅而得古文二篇。晋咸宁五年汲郡人盗发魏安釐王冢,得册书千馀万言。其书随世已变数体。周幽王时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书中多有是也。滕公冢得石铭,人无识者,惟叔孙通云:此科斗书也。科斗者,即上古之别名也。

  吾衍学古篇云:科斗为学字之祖,象虾蟆子形,或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木上,竹刚漆腻,画不能行,故首重尾轻,似其形耳。

  大篆,周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之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秦赵高以教胡亥。又汉元帝、陈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秦焚书与易,惟史篇得全。吕氏春秋曰:仓颉造大篆。非也。

  学古编云:款识文者,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体各异,秦始一其法。世或以款识杂篆书,一篇之上,齐楚不分,人莫知其谬。学篆博览古器,真款识中古字神气散朴,可以助人,亦知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妙也。凡作篆乏气象,良以未尝博古故也。若夫模文,终不及古。

  籀文者,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即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壁古文异体,即奇字也。其迹则石鼓文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