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读书纪数略
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一
读书纪数畧 书
提要
【臣】等谨案读书纪数畧五十四卷
国朝宫梦仁编梦仁字定山泰州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福建廵抚康熙四十六年
圣驾南廵梦仁方罢官里居因恭迎
六御以此书奏呈
御览得
防刋行遂并板缴
进至今存贮于
内府亦儒生之荣遇也前冠以
奏折二通折称五十二卷此本实五十四卷或锓木时析其两卷欤其书分天地人物四大纲天部分子目四地部分子目十人部分子目二十九物部分子目十一凡诸书所载故实有数可纪者各以从大抵以王应麟小学绀珠张九韶羣书拾唾为蓝本而稍摭宋元明事附益之较二家之书颇为赅备每先标目録亦较二家之书为易检寻虽载籍极博未能包括无遗所载诸事又或不注所出然凡例称数之可纪既数不胜数而汗牛充栋之书更难尽读兹不过就耳目所及见闻惧其畧而弗详故名之曰畧又称题下必注某书示不忘本也其间多有不注者大约世所习见之书亦或钞时偶忘若原本所未注则彼先失记相沿已久且难徧考云云则梦仁固己自言之无庸执以相病矣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一
读书纪数略总目 书
天部
卷一
理气
卷二
象纬
卷三
嵗时
卷四
歴律
地部
卷五
广轮
卷六
土田
卷七
都邑
卷八
城关
卷九
边镇
卷十
属域
卷十一
山川
卷十二
名胜
卷十三
朝庙
卷十四
宫室
人部
卷十五
统纪
卷十六
老年
卷十七
瑞异
卷十八
称号
卷十九
世系
卷二十
族望
卷二十一
才贤
卷二十二
辅佐
卷二十三
事迹
卷二十四
法戒
卷二十五
美刺
卷二十六
好尚
卷二十七
辨名
卷二十八
伦品
卷二十九
形体
卷三十
资学
卷三十一
经籍
卷三十二
艺术
卷三十三
治道
卷三十四
课
卷三十五
爵秩
卷三十六
贡赋
卷三十七
食货
卷三十八
军政
卷三十九
礼制
卷四十
乐制
卷四十一
刑律
卷四十二
释氏
卷四十三
道家
物部
卷四十四
车旂
卷四十五
珍寳
卷四十六
礼器
卷四十七
乐器
卷四十八
文房
卷四十九
武备
卷五十
杂具
卷五十一
冠服
卷五十二
饮食
卷五十三
鸟兽
卷五十四
草木
奏进书折
原任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宫梦仁谨
奏为微【臣】粗辑读书纪数略恭先缮进
御览仰祈
圣训事伏惟我
皇上天纵生知孳孳好学
宸章睿藻无一不出圣而入神乃犹裒集简编网罗茂异宏开馆局广事纂修固迩言而不遗亦片善之必録此真大造生成之徳无私覆载照临者矣【臣】章缝鄙儒忻遇
亲政首复制艺登乡荐领南宫
钦庶常旋改御史新进不识时务如矿洞必不可开
急濬淮海口等疏皆赖
皇上慈涵鉴转补河南督粮道酌议节省每年漕项
银五万余两加【臣】二级后不拘开列
简用校士邹鲁内陞洊歴卿贰两次
特防武殿试读卷官
霁颜下询年齿籍贯
命抚闽省允【臣】便道焚黄四世荣施涖任一载自知封疆重谫劣难胜兼之背疽昏愦中愆尤日积
皇上不加重谴祗令归田即便効力永定河髙加堰复
邀
恩叙癸未乙酉两迓
銮舆于东界仰承
天语垂问
颁赐眀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御书敬悬中堂庆溢闾里【臣】胞弟鸿歴又
皇上授翰林院庶吉士胞侄懋谅又防
皇上考取
武英殿修书伏念生平知遇皆出自
圣眀防擢豢养四十年举家叨沗涓埃未报感激涕零双耳御聪颓龄届耋退居却埽不敢衣食坐縻辑有读书纪数略并玉海两书谨将纪数略全部先行缮冩进
呈共计五十四卷大指具悉例言在
圣天子包罗宇宙囊括古今儒生常谈何足上尘黼座【臣】窃惟事有钜细精粗而理实一本兹固不克与司马通鉴真氏义同日而语其于天地人物辨名析颇事采辑但恐学识粗疎见闻浅尠伏冀
圣恩俯赐披阅
特示训诲开其耄愚俾杂俎羣言信今而后则虽蠡测管窥不胜冒昧是惧实自顶戴稽古遭逢为旷世所罕觏矣其玉海校订粗完缘卷帙稍多未能刻期竣事倘【臣】不即就衰惫
皇上再次南巡得以捧觐
天严是又望外之幸谨具折竝书奏
闻
奏锓式折
原任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宫梦仁谨
奏为微【臣】钦奉
兪旨刋刻读书纪数略谨呈锓式恭请
钦定书名事窃【臣】至愚陋质近耋迂儒伏处偏隅心常存乎瞻就蔽聪却埽力不任乎驰驱惟恐玩愒嵗时无以仰答
髙厚幸值
右文之世敢不困学自期所辑纪数一编适当缮写初竣意等集狐之腋有羙必收识惭窥豹之斑无长可取用覆瓿而不足思献曝其奚堪只以咫尺
天顔冀
训词之下济因致妄尘
宸鉴惧冒昧之上干乃
皇上知本生知圣不自圣量弗遗于问察采亦及乎刍
荛猥
甄收遂令付梓俾碎金屑玉肆布寰区且昔圣先贤
重辉简册发震聩尽沐
君师啓牖之功广见洽闻均沾
天地生成之徳【臣】非特意料所莫及实亦遭际之至竒
稽古叨荣于斯为盛闻
命甫下忭怍难名谨先锓书式一卷伏
圣裁恭请
钦定书名冠冕首页俟赍全书进
呈仰请
御制书序诸天下后世庶永昭文籍之光华更使【臣】
子若孙得咸寳
天章之巍焕矣谨具折倂锓式奏
闻伏祈
睿览俯兪施行【臣】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
奏
凡例【计十一则】
一【臣】之辑是编也以纪数名古圣人剙制前民名以命之数以纪之之义也周礼九数列于六艺保氏掌之教国子而养之于道史律志曰纪于一恊于十长于百大于千于万沿汉及唐用以设科取士不独小学所不废矣特数之可纪既数不胜数而汗牛充栋之书更读难尽读兹不过就耳目所及见闻者耳惧其略焉而弗详故名之曰略
一【臣】玉海既竟见小学绀珠亦宋王尚书应麟随手偶记之书故其间颇鲜伦次继复得眀初张侍讲九韶分门残帙名以羣书备数而似多未备他若秋擎省之强作韵语原为防学而设则又端绪然矣爰是有志得即书之不数载至六千余条三四倍于两集恐其乆而散佚辑以成编
一纪与不同则删繁就简纪则积少成多自开辟来极古今变蕃之数上天下地中而人物尽之矣故分天地人物为四部亦犹甲乙丙丁之为四库也四库凡四十有四兹亦疏为五十有四依以求庶不致混淆眯目或举一説而得半忘半或执其一説而不知其又有一説一手是编皆可稽考
一是编搜罗虽广收录颇严大约经史子集居其强半而稗官野乘卮言説中即不尽有典有则茍无伤大雅者亦及之其过于纤巧如东坡之二红欧阳之三上等近于俚亵如妻三可畏三等待客等更如盐有五色谷有五色等非不数有可纪然杂见他书不欲臆名目故皆登而复黜至竒幻不经则谨遵夫子不语怪之教未敢妄録也
一朝代与书籍自当分序前后但有两可作一如天部之歴律物部之车旂等是也则难序有一可兼数类如地部之广轮人部之事迹等是也又难序就一中一名言之如象纬之有日有月有风云美刺之为珠为璧为龙鳯不能必此名皆前彼名皆后也更难序故一之中不尽通分前后祗可于一名之中各分前后非竟后来居上也
一宋景徳庆歴间召羣臣观国学漆板书始命书未有板者悉皆雕刻故昔人所藏每多钞本学者从而口授心维如徐筠之受周礼延笃之借左氏王充阅市肆之篇李邕搜秘阁之卷或记忆偶误或防画偶差多寡详略之间异同所自起也加以屡经缮稿勘对之时忽不及察则语云校书如埽落叶此从来通不专鲁鱼亥豕之故矣
一古人以姓名有止称姓如智赵魏韩及房李魏与周程张朱之属者有止称名如信越良平止称字如元直幼宰之属者有两字名止称一字如臯益之属者再以爵諡为荣如燕公代公文成忠武之属在君父而讳如谈为同桓为亘恒为常虎为武之属诸本皆沿流至今昭昭在人耳目间不等于不知姓名录故不加疏释
一圣经既出易古文为今文则六书八法尚已是编如法为灋暴为虣隶为昃为筮为贾之并作价估等是不一字大约周礼汉书居多悉依原本钞写未遂为之更易者昔刘歆学竒字于子云似法古趋时古人原不妨并行而不相悖也
一题下必注某书示不忘本也其间多有不注者大约世所习见之书似可无庸亦或抄时偶忘耳若原本所未注则彼先失记相沿已乆要难遍考且古人引用经前后详略之际每多大同小异之文故虽知之亦不便妄为拟议致有郢书燕説之讥
一题以数称者必有目以实之如武王至殷郊五人御于前分唐叔懐姓九宗职官五正与夫文仲置六关等虽有其数而名目皆无从考则亦何取于是而纪焉间或有而不全姑且置而不不録即不如郭公夏五之阙庶不蹈挂一漏万之嫌
一凡著述纵极浩繁竣即可以释手是编如绀珠备数两书于宋元多未究竟【臣】既就一己之见闻为之増益更复粗举前眀以备一代不过补所未及究难免于不备不纯故虽经成书讵敢遽以成书自命天假之年或尚能操觚而事续纪耳
皇清康熈四十有六年嵗在丁亥上元谷旦原任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宫梦仁薫沐拜识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一目录
天部
理气
一理
二气
两仪
二名
二始二终二中
三合
三无私
三才
三才之蕴
一物三才
三极
天十端
四大
四稽
四太
易四象
大四象
皇极经世四象
易四徳
太四徳
五常之道
五行
五行神
五物同出异名
五行之变
五行救变
五殊二实
六府
五徳更王二説
五运五胜
四序
十干
十二支
六十甲子
六甲五子
二绳四钩
四和
三仲
八魁
九天九地
二十四向
先天八卦方位
后天八卦方位
六十四卦
乾坤六子
三十六宫
河图八卦
洛书九
大洛书洪范本数
九宫
九宫九星
三同二异
二图同异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一 福建巡抚宫梦仁天部
理气
一理【朱子云未有天地之先先有此理 易正义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老子道生一是也】太极【象数未形而理已具之称】
二气【太极图以为两仪 易本义两仪者始为二画以分隂阳】
隂【太极静而生隂自复至干为六阳卦】阳【太极动而生阳自姤至坤为六隂卦】
两仪【繋辞太极生两仪谓两体容仪 易正义混元既分即有天地老子一生二是也亦曰两间】天【气之轻清上浮为天】地【气之重浊下凝为地】
二名【老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始二终二中【唐大歴议】
天数始于一地数始于二合二始以位刚柔 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合二终以纪闰余 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歴 素问立端于始【立首气于初节之日】表正于中【示斗建于月半之辰】推余于终【退余闰于相望之后】
三合【离骚注】
独阳不生 独隂不生 独天不生
三无私【孔子闲居】
天无私覆 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照
三才【易曰三极太曰三仪】
天【形而上者谓天】地【形而下者谓地】人【命于其两间者谓人】 天地人之神谓三灵
三才之蕴【文中子】
天统元气 地统元形 人统元识
一物三才【易一物而三才】
隂阳气也而谓之天 刚柔质也而谓之地 仁义徳也而谓之人
三极【周书】
一维天九星【四方及五星】二维地九州 三维人四佐系辞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注王肃云隂阳柔刚仁义为三极【谓三才极至之理】
天十端【春秋繁露】
天 地 隂 阳 人 五行
四大【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道大 天大 地大 王大
四稽【鹖冠子】
天 地 人 命
四太【列子】
太易【未见气】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
易四象【两仪生四象】
太阳【阳中之阳】少阳【隂中之阳】太隂【隂中之隂】少隂【阳中之隂】 郑康成言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东方以象木布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郭氏以九八七六为隂阳老少之象】
大四象【唐歴卦议】
阳七之静始于坎 阳九之动始于震 隂八之静始于离 隂六之动始于兑
皇极经世四象
日 月 星 辰【为天四象】水 火 土 石【为地四象】
易四徳【乾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