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编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一
  经济类编目録     类书类
  卷一
  帝王类一
  卷二
  帝王类二
  卷三
  帝王类三
  卷四
  帝王类四
  卷五
  帝王类五
  卷六
  帝王类六
  卷七
  政治类一
  卷八
  政治类二
  卷九
  政治类三
  卷十
  政治类四
  卷十一
  政治类五
  卷十二
  政治类六
  卷十三
  政治类七
  卷十四
  政治类八
  卷十五
  储宫类一
  卷十六
  储宫类二
  卷十七
  宫掖类一
  卷十八
  宫掖类二
  卷十九
  宫掖类三
  卷二十
  臣类一
  卷二十一
  臣类二
  卷二十二
  臣类三
  卷二十三
  臣类四
  卷二十四
  臣类五
  卷二十五
  臣类六
  卷二十六
  谏诤类一
  卷二十七
  谏诤类二
  卷二十八
  谏诤类三
  卷二十九
  铨衡类一
  卷三十
  铨衡类二
  卷三十一
  铨衡类三
  卷三十二
  铨衡类四
  卷三十三
  铨衡类五
  卷三十四
  铨衡类六
  卷三十五
  财赋类一
  卷三十六
  财赋类二
  卷三十七
  财赋类三
  卷三十八
  财赋类四
  卷三十九
  礼仪类一
  卷四十
  礼仪类二
  卷四十一
  礼仪类三
  卷四十二
  礼仪类四
  卷四十三
  礼仪类五
  卷四十四
  礼仪类六
  卷四十五
  礼仪类七
  卷四十六
  乐类
  卷四十七
  文学类一
  卷四十八
  文学类二
  卷四十九
  文学类三
  卷五十
  文学类四
  卷五十一
  文学类五
  卷五十二
  文学类六
  卷五十三
  文学类七
  卷五十四
  文学类八
  卷五十五
  武功类一
  卷五十六
  武功类二
  卷五十七
  武功类三
  卷五十八
  武功类四
  卷五十九
  武功类五
  卷六十
  武功类六
  卷六十一
  武功类七
  卷六十二
  武功类八
  卷六十三
  武功类九
  卷六十四
  武功类十
  卷六十五
  武功类十一
  卷六十六
  武功类十二
  卷六十七
  武功类十三
  卷六十八
  边塞类一
  卷六十九
  边塞类二
  卷七十
  边塞类三
  卷七十一
  刑法类一
  卷七十二
  刑法类二
  卷七十三
  刑法类三
  卷七十四
  工虞类
  卷七十五
  天类一
  卷七十六
  天类二
  卷七十七
  天类三
  卷七十八
  天类四
  卷七十九
  地类一
  卷八十
  地类二
  卷八十一
  人伦类一
  卷八十二
  人伦类二
  卷八十三
  人伦类三
  卷八十四
  人品类一
  卷八十五
  人品类二
  卷八十六
  人品类三
  卷八十七
  人品类四
  卷八十八
  人品类五
  卷八十九
  人事类一
  卷九十
  人事类二
  卷九十一
  人事类三
  卷九十二
  人事类四
  卷九十三
  人事类五
  卷九十四
  道术类一
  卷九十五
  道术类二
  卷九十六
  道术类三
  卷九十七
  道术类四
  卷九十八
  物类
  卷九十九
  杂言类一
  卷一百
  杂言类二
  【臣】等谨案经济类编一百卷明冯琦编琦字琢庵临朐人万厯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諡文敏是编为琦手录之稿麤分门类琦没之后其弟瑗与其门人周家栋吴光义稍为排纂且删其重复定为帝王政治储宫宫掖臣谏诤铨衡财赋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刑法工虞天地人伦人品人事道术物杂言二十三类大致与册府元龟互相出入但册府元龟惟事迹此则兼采文章册府元龟惟以史传为据此则诸子百家靡所不采其体例少异耳此书既非琦所手校其间所录诸条瑗等惟有所损而弗能益故或详或略不尽均齐又离析合并未必一一得琦之本意故分亦间有参错然网罗繁富大抵采自本书究非明人类书辗转稗贩者可比惟编内所收皆义存正大而道术类中有鬼神妖怪诸琐说物类中及寳鼎琴酒诸细故核以体例颇属芜杂是则丛璧不免于微瑕大木不免于寸朽分别观之可矣乾隆四十五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类编卷一
  明 冯琦冯瑗 撰
  帝王类一
  君道【二十四则】
  周亢仓楚君道篇 始生之者天地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物撄之谓之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气故此官之所以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代之惑主多官而反以生失所以为立之本矣草郁为腐树郁为蠧人郁为病国郁百慝竝起危乱不禁所谓国郁者主悳不下宣人欲不上逹也是故圣王贵忠臣正士为其敢直言而决郁塞也尅己复礼贤良自至君耕后【蚕】苍生自化由是言之贤良正可待不可求求得非贤也苍生正可化不可刑刑行非理也尧舜有为人主之勤旡为人主之欲故天下各得济其欲有为人主之位旡为人主之心故天下各得肆其心士有天下人爱之而主不爱者有主独爱之而天下人不爱者用天下人爱者天下安用主独爱者天下危人主安可以自放其爱憎哉由是重天下者当制其情所谓天下者谓其有防【万】物也所谓有邦国者谓其有人众也夫国以人为本人安国安故忧国之主务求理人之术玉之所以难辨者谓其有怪石也金之所以难辨者谓其有鍮石也今夫以隼翼而被之鷃视不明者正以为隼明者视之乃鷃也今夫小人多诵经籍方书或学竒技通説而被以青紫章服使愚者【聼】而眎之正为君子明者而眎之乃小人也故人主诚明以言取人理也以才取人理也以行取人理也人主不明以言取人乱也以才取人乱也以行取人乱也夫圣人之用人也贵耳不闻之功目不见之功口不可道之功而百姓畅然自理矣若人主贵耳闻之功则天下之人运货逐利而市誉矣贵目见之功则天下之人恢形异蓺而争进矣贵可道之功则天下之人习舌调吻而饰辞矣使天下之人市誉争进饰辞见逹则政败矣人主皆知镜之明己也而恶士之明己也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知其细失其大不知类矣于虖人主清心省事人臣恭俭守职太平立致矣而代主或难之吾所不知也若人主方寸之地不明不断天地之宜四海之内动植防类咸失其道矣以耳目取人者官多而政乱以心虑取人者官少而政清是知循理之代务求不可见不可闻之材浇危之代务取可闻可见之材于虖人主岂知哉以耳目取人人皆敓【攘夺】以买誉以心虑取人人皆静正以勤徳吏静正以勤悳则不言而自化吏敓以买誉则刑之而不□【畏】代主岂不知哉荀况君道篇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合符节别契劵者所以为信也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乗是而后欺探筹投钩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乗是而后偏衡石称县者所以为平也上好倾覆则臣下百吏乗是而后险斗斛敦防者所以为啧也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乗是而后鄙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今人主有大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是犹立直木而恐其影之枉也故人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是何也曰本不利于所私也四邻诸侯之相与不可以不相接也然而不必相亲也故人主必将有足使喻志决疑于逺方者然后可其辨説足以解烦其智虑足以决疑其齐防足以距难不还秩不反君然而应薄扞患足以持社稷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知隆礼义之为尊君也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知爱民之为安国也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知无与下争之为便于事也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是卿相辅佐之材未及君道也能论官此三材者是人主之道也
  庄周天道篇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徳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鍳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徳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夫帝王之徳以天地为宗以道徳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徳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説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徳配天地此乗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羣之道也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之运徳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敎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毛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爵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徳次之道徳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防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蓄下也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也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徳而出寜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斵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为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説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斵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斵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管仲君臣篇 是故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臣人也者无爱如其力言下力上而臣主之道毕矣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玺典法防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灭奸伪之术也论材量能谋徳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下之事也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则有司不任为人臣者上共专于上则人主失威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徳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则不公矣人君不公尝惠于赏而不忍于刑是国无法也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法制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纳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顺事治国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于聪明而善人举奸伪诛视聼者众也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故曰主道得贤材遂百姓治治乱在主而已矣故曰主身者正徳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徳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是以上及下之事谓之矫下及上之事谓之胜为上而矫悖也为下而胜逆也国家有悖逆反忤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纪也 将与之惠厚不能供将杀之严威不能振严威不能振惠厚不能供声实有间也有善者不留其赏故民不私其利有过者不宿其罚故民不疾其威威罚之制无逾于民则人归亲于上矣如天雨然泽下尺生上尺是以官人不官事人不事独立而无稽者人主之位也 先王之在天下也民比之神明之徳先王善牧之于民者也夫民别而聼之则愚合而聼之则圣虽有汤武之徳复合于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设而不用先王善与民为一体与民为一体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也然则民不便为非矣虽有明君百歩之外聼而不闻间之堵墙窥而不见也而名为明君者君善用其臣臣善纳其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