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
卷八百三十八 百谷部二
卷八百三十九 百谷部三
卷八百四十 百谷部四
卷八百四十一 百谷部五
卷八百四十二 百谷部六
卷八百四十三 饮食部一
卷八百四十四 饮食部二
卷八百四十五 饮食部三
卷八百四十六 饮食部四
卷八百四十七 饮食部五
卷八百四十八 饮食部六
卷八百四十九 饮食部七
卷八百五十 饮食部八
卷八百五十一 饮食部九
卷八百五十二 饮食部十
卷八百五十三 饮食部十一
卷八百五十四 饮食部十二
卷八百五十五 饮食部十三
卷八百五十六 饮食部十四
卷八百五十七 饮食部十五
卷八百五十八 饮食部十六
卷八百五十九 饮食部十七
卷八百六十 饮食部十八
卷八百六十一 饮食部十九
卷八百六十二 饮食部二十
卷八百六十三 饮食部二十一
卷八百六十四 饮食部二十二
卷八百六十五 饮食部二十三
卷八百六十六 饮食部二十四
卷八百六十七 饮食部二十五
卷八百六十八 火部一
卷八百六十九 火部二
卷八百七十 火部三
卷八百七十一 火部四
卷八百七十二 休征部一
卷八百七十三 休征部二
卷八百七十四 咎徵部一
卷八百七十五 咎徵部二
卷八百七十六 咎徵部三
卷八百七十七 咎徵部四
卷八百七十八 咎徵部五
卷八百七十九 咎徵部六
卷八百八十 咎徵部七
卷八百八十一 神鬼部一
卷八百八十二 神鬼部二
卷八百八十三 神鬼部三
卷八百八十四 神鬼部四
卷八百八十五 妖异部一
卷八百八十六 妖异部二
卷八百八十七 妖异部三
卷八百八十八 妖异部四
卷八百八十九 兽部一
卷八百九十 兽部二
卷八百九十一 兽部三
卷八百九十二 兽部四
卷八百九十三 兽部五
卷八百九十四 兽部六
卷八百九十五 兽部七
卷八百九十六 兽部八
卷八百九十七 兽部九
卷八百九十八 兽部十
卷八百九十九 兽部十一
卷九百 兽部十二
卷九百一 兽部十三
卷九百二 兽部十四
卷九百三 兽部十五
卷九百四 兽部十六
卷九百五 兽部十七
卷九百六 兽部十八
卷九百七 兽部十九
卷九百八 兽部二十
卷九百九 兽部二十一
卷九百十 兽部二十二
卷九百一十一 兽部二十三
卷九百一十二 兽部二十四
卷九百一十三 兽部二十五
卷九百一十四 羽族部一
卷九百一十五 羽族部二
卷九百一十六 羽族部三
卷九百一十七 羽族部四
卷九百一十八 羽族部五
卷九百一十九 羽族部六
卷九百二十 羽族部七
卷九百二十一 羽族部八
卷九百二十二 羽族部九
卷九百二十三 羽族部十
卷九百二十四 羽族部十一
卷九百二十五 羽族部十二
卷九百二十六 羽族部十三
卷九百二十七 羽族部十四
卷九百二十八 羽族部十五
卷九百二十九 鳞介部一
卷九百三十 鳞介部二
卷九百三十一 鳞介部三
卷九百三十二 鳞介部四
卷九百三十三 鳞介部五
卷九百三十四 鳞介部六
卷九百三十五 鳞介部七
卷九百三十六 鳞介部八
卷九百三十七 鳞介部九
卷九百三十八 鳞介部十
卷九百三十九 鳞介部十一
卷九百四十 鳞介部十二
卷九百四十一 鳞介部十三
卷九百四十二 鳞介部十四
卷九百四十三 鳞介部十五
卷九百四十四 虫豸部一
卷九百四十五 虫豸部二
卷九百四十六 虫豸部三
卷九百四十七 虫豸部四
卷九百四十八 虫豸部五
卷九百四十九 虫豸部六
卷九百五十 虫豸部七
卷九百五十一 虫豸部八
卷九百五十二 木部一
卷九百五十三 木部二
卷九百五十四 木部三
卷九百五十五 木部四
卷九百五十六 木部五
卷九百五十七 木部六
卷九百五十八 木部七
卷九百五十九 木部八
卷九百六十 木部九
卷九百六十一 木部十
卷九百六十二 竹部一
卷九百六十三 竹部二
卷九百六十四 果部一
卷九百六十五 果部二
卷九百六十六 果部三
卷九百六十七 果部四
卷九百六十八 果部五
卷九百六十九 果部六
卷九百七十 果部七
卷九百七十一 果部八
卷九百七十二 果部九
卷九百七十三 果部十
卷九百七十四 果部十一
卷九百七十五 果部十二
卷九百七十六 菜茹部一
卷九百七十七 菜茄部二
卷九百七十八 菜茄部三
卷九百七十九 菜茹部四
卷九百八十 菜茹部五
卷九百八十一 香部一
卷九百八十二 香部二
卷九百八十三 香部三
卷九百八十四 药部一
卷九百八十五 药部二
卷九百八十六 药部三
卷九百八十七 药部四
卷九百八十八 药部五
卷九百八十九 药部六
卷九百九十 药部七
卷九百九十一 药部八
卷九百九十二 药部九
卷九百九十三 药部十
卷九百九十四 百卉部一
卷九百九十五 百卉部二
卷九百九十六 百卉部三
卷九百九十七 百卉部四
卷九百九十八 百卉部五
卷九百九十九 百卉部六
卷一千 百卉部七
卷一 天部一
元气
《三五历记》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氵幸始牙,(莫孔切。)鸿(胡孔切。)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
又曰: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河图》曰:元气(音开)阳为天。
又曰: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也。
《礼统》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自焉。
《孝经左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
《汉书□律历志》曰:黄锺,黄者,中之色。故阳气施於下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故以黄色名元气焉。
又曰:太极运三辰五星於上,元气转三统五行於下。
《家语》曰:夫礼必本之太一,太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太一,谓元气也。)
《淮南子》曰: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无有涯垠。清阳者,薄(音博。)靡刂(音摩。)而为天。
又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幽幽冥冥,茫茫昧昧,幕幕闵闵,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沌生。(高诱注曰:二神,经天营地之神。)经天营地,孔(深也。)乎莫知其终,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者,遍得元神之道,故与元气一时生混沌。
又曰:南溟之山,金堂玉室,上无元气,滋神化。
又曰:丽山氏分布元气,各生次序,产生山谷。
《帝系谱》曰:天地初起,溟氵幸鸿,即生天皇,始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十洲记》曰:昆陵,昆仑山也。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帝之居治处。
《六韬》曰:天之为天远矣,地之为地久矣。万物在其间,各自利,何世莫之有乎?夫使世俗皆能顺其有,是乃溟氵幸鸿之时,为王故莫之能有。七十六圣发起,其所系天下而有之,岂一日哉!
杨泉《物理论》曰:扬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其盖左转,日月星辰随而东西。桓谭难之,雄不解。此盖天者,复难知也。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
扬雄《檄灵赋》曰:自今推古,至於元气始化,古不览今,名号迭毁,请以《诗》《春秋》言之。
又《解嘲》曰:《太玄》五千文,支叶扶疏,独说十馀万言,深者入地底,高者出苍天,大者涵元气,纤者入无伦。(等也。)
班固《东都赋》曰:万乐备,百礼暨,皇情浃,群臣醉,降烟カ,调元气。
又《汉颂论功歌诗》曰:后土化育兮四时行,修灵液养兮元气覆。冬同□兮春,膏泽洽兮殖嘉。
张衡《玄图》曰:玄者,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橐元气,禀受无原。
陈思王《魏德论》曰:元气否塞,玄黄渍薄,星辰逆行,阴阳舛错,国无完邑,陵无掩椁,四海鼎沸,萧条沙漠。
又《七启》曰:有形必朽,有端必穷,茫茫元气,谁知其终。
孙楚《石人铭》曰:大象无形,元气为母,杳兮冥兮,陶冶众有。
陆机《□赋》曰:摅神景於八幽,合洪化於烟カ,充宇宙以播象,协元气而齐勋。
潘岳《西征赋》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太易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易乾凿度》曰:夫有形者,生於无形;故有太易者,未见气也。
《帝王世纪》曰:天地未分,谓之太易。
《列子》曰:夫有形者生於无形,则天地安从生?(自然而生。)故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此有物之始,自微至著,变化自相因袭)太易者未见气也(易者,不穷滞之称,凝寂于太虚之域,将何见乎?即如《易系》之太极、老氏之混成。)太初者气之始也,(阴阳未判。下句所谓浑沦。)太始者形之始也,(阴阳既判,品物流形。)太素者质之始也。(质,性也。既为物矣。则方圆刚柔静躁各有其性。)气质具,未相离,(此直论气之形质,不复说太易,为三者宗本。下句别自明之。)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虽浑然一气不相离袭,而三才之道实潜兆乎其中。沦,语助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希而曰易。易,简之别称也。太易之义如此而已,故能为万物宗,性真一而不变也。)易变而为一,(所谓易者,窈冥忽恍,不可变也。一气持之而化变,故寄名变也。)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之究也,(究,穷也。一变而为七九,不足以次数者全,举阳数顾其都会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既涉於有形之域,理数既终,乃复反而为一。反而为一,归形变之始也。此盖明变化往复无极)
太初
《易乾凿度》曰:太初者,气之始也。
《帝王世纪》曰:元气始萌,谓之太初。
《诗推度灾》曰: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宋均注曰:本即原也,变阴阳为雌雄魂也。亦言未有形也。皆无兆朕,故谓之气。)雄生八月仲节,号曰太初,行三节。(节犹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据此时荠生以为验也。阳生物行三节者,须雌俱行物乃著也。)
《广雅》曰:太初,气之始也。清浊未分。
《庄子》曰:太初有无,(言太古之初,上下未形,所有者无。)无有无名。(既无有形,人无有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一谓道也。)物得以生,谓之德。
《淮南子》曰:稽古太初,人生於无,(当太初天地之始,人生於无形,无形生有形也。)成形於有,有形而制於物。(为物所制。)
扬雄《檄灵赋》曰:太易之始,太初之先,冯冯沉沉,奋搏无端。
王阜《老子圣母碑》曰:老子者,道也。乃生於无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陈思王《魏德论》曰: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兆朕未形。
阮籍《孔子诔》曰:养徒三千,升堂七十,潜神演思,因史作书,考混元於无形,本造化於太初。
又《大人先生传》曰:太初真人,惟太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
又曰:驰骛乎太初之中,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始,无後无先。
太始
《易乾凿度》曰:太始者,形之始也。
又曰:雌生戌仲,号曰太始,雄雌俱行三节。(俱行,起自戌仲至亥。)
《帝王世纪》曰:气,形之初,谓之太始。
《楚辞□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王逸注曰:初,始也。太始之元,虚廓无形,神物未生,谁传此道。)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言天地未分,混沌无根,谁考述而知也。)
张衡《玄图》曰: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与先。
阮籍《大人先生传》曰: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虑周旋於无外,志浩荡而遂舒。
太素
《易乾凿度》曰:太素,质之始也。
又曰:雄含物魂,号曰太素。(雌雄俱行,故能含物魂而生物也。独言雄雌,主於阳故也。)
《帝王世纪》曰:形变有质,谓之太素。太素之前,幽清寂寞,不可为象,惟虚惟无,盖道之根。道根既建,犹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谓之庞洪,盖道之。道既育,万物成体,於是刚柔始分,清浊始位,天成於外,而体阳故圆以动,盖道之实。
《礼斗威仪》曰:二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岁而反太素冥茎,盖乃道之根也。
《礼含文嘉》曰:推之以上元为始,起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之初。(郑玄注:上元,太素已来至所求年。)
《广雅》曰:太素,质之始也,已有素朴而未散也。
《乐动声仪》曰:作乐制礼时,有五音始於上元,戊辰夜半冬至,北方子。(郑玄注曰:戊辰土位,土为宫,宫为君,故作乐尚之以为始也。夜半子,亦天时之始。礼稽命微起於太素,十一月阏逢之,曰岁在摄提格之纪,是云作乐制礼,盖作乐则有礼,通其文耳。)
张衡《灵宪注》曰: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灵,如是者永久焉,斯谓冥茎,盖乃道根,道根既建,由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体同色,坤屯不分。(坤屯,音浑沌。)
陈思王《髑髅说》曰:昔太素氏不仁,劳我以体,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又《魏德论》曰:不能贯道义之精英,穷混元于太素,亦以明矣。
又《魏文帝诔》曰:皓皓太素,两仪始分,冲和产物,肇有人伦。
又《大暑赋》曰:壮皇居之瑰玮兮,步八闳而为宇。节四运之常气兮,逾太素之仪矩。
阮籍《通老论》曰:圣人明於天人之理,达於自然之分,通於治化之体,审於大慎之训,故君臣垂拱太素之朴,百姓熙怡保性命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