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四译馆部
官常典四译馆部
四译馆部汇考
周
周制设象胥掌蛮夷诸国传谕言辞而属于秋官司寇按周礼秋官司寇刑官之职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俯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注
岁者巡狩之明岁五岁之后间岁遍省七岁省 而召其象胥九岁省而召其瞽史皆聚于天子之 宫教习之也郑司农云象胥译官也元谓胥读为 谞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 译此官正为象者周始有越裳重译而来献是因 通言语之官为象胥云胥谓象之有才知者也辞 命六辞之命也瞽乐师也史大史小史也书名书 之字也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注
通夷狄之言者曰象胥其有才知者也此类之 本名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合总名曰象者周之德先致南方也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
注
谓蕃国之臣来俯聘者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注
以时入宾谓其君以世一见来朝为宾者
凡其出入送逆之礼节币帛辞令而宾相之
注
从来至去皆为摈而相侑其礼仪
凡国之大丧诏相国客之礼仪而正其位
注
客谓诸侯使臣来吊者
凡军旅会同受国客币而宾礼之
注
谓诸侯以王有军旅之事使臣奉币来问
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注
作使也郑司农云王之大事诸侯使诸侯执大 事也次事卿使卿执其次事也次事使大夫次事 使上士下事使庶子 汉
汉初承秦制设典客以掌归义蛮夷又设典属国以掌蛮夷降者后改典客为大鸿胪并省典属国而尚书又有主客曹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初置别火王莽改大鸿胪曰典乐初置郡国邸属少府中属中尉后属大鸿胪
注
应劭曰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如淳 曰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师古曰郡 邸长丞主诸郡之邸在京师者也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按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 后汉
后汉设大鸿胪主四方夷狄朝贡及封爵之事又设南北主客曹按后汉书百官志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丞一人比千石
注
周礼象胥于宝注曰今鸿胪汉官曰员吏五十 五人其六人四科二人二百石文学六人百石一 人斗食十四人佐六人骑吏十五人学事五人官 医永元十年大匠应顺上言百郡计吏观国之光 而舍逆旅崎岖私馆直装衣物敝朽暴露朝会邈 远事不肃给昔霸国盟主耳舍诸侯于隶人子产 以为大讥况今四海之大而可无乎和帝嘉纳其言即创业焉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诸郎
注
员吏四十人
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
注
汉官曰其四人四科五人二百石文学五人百 石九人斗食六人佐六人学事十二人守学事东 观书曰主斋祠傧赞九宾又有公室主稠中都官 斗食以下功次相补案卢植礼注曰大行郎亦如 谒者兼举形貌右属大鸿胪本注曰承秦有典属国别主四方夷狄朝贡侍子成帝时省并大鸿胪中兴省译官别火二令丞
注
如淳曰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事
及郡邸长丞但令郎治郡邸
注
汉官目录曰右三官司徒所部
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 魏
魏承汉置客曹尚书而尚书曹又有南主客郎按晋书职官志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凡二十三郎青龙二年尚书陈矫奏置都官骑兵合凡二十五郎每一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五人谨封奏其姓名以补之 晋
晋以大鸿胪统典客等令尚书省有客曹而曹郎有左右南北主客之属按晋书职官志大鸿胪统大行典客园池华林园钩盾等令又有青官列丞邺元武苑丞及江左有事则权置无事则省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而无五兵咸宁二年省驾部尚书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尚书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晋受命武帝罢农部定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为三十四曹郎后又置运曹凡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统摄及江左无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运曹十曹郎康穆以后又无虞曹二千石二郎但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外兵十八曹郎后又省主客起部水部余十五曹云 宋
宋大鸿胪不常置而尚书客曹以左仆射领之按宋书百官志大鸿胪掌赞导拜授诸王秦世为典客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鸿大也胪陈也晋江左初省有事则权置事毕即省尚书令任总机衡仆射尚书分领诸曹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晋西朝左主客右主客北主客南主客为四曹江左初主客置一郎后又省主客曹宋高祖初置主客曹郎太祖元嘉十年省十一年又置 南齐
南齐仍以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大鸿胪不常置其属有客馆令按南齐书百官志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
大鸿胪三卿不常置将作掌宫庙土木太仆掌郊礼执辔鸿胪掌导护赞拜有事权置兼官毕乃省客馆令掌四方宾客 梁
梁鸿胪但主导护赞拜而置北馆典客馆令丞统于太常按隋书百官志梁太常卿视金紫光禄大夫统明堂二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等令丞 陈
陈承梁置客馆令丞
按杜佑通典陈有客馆令丞
北魏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鸿胪寺典客监诸职阶品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令亡失无所依太和中高祖命群寮议定百官着于令六卿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第二品上少卿第三品上典客监从第五品上典客舍人从第八品中典客参军从第九品中按杜佑通典后魏吏部管南主客祠部管左主客 北齐北齐以鸿胪寺统典客等署掌蕃客朝会礼仪而祠部仍有主客曹掌诸蕃客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鸿胪寺置卿少卿丞各一人有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员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典客署又有京邑萨甫二人诸州萨甫一人典寺署有僧祇部丞一人司仪署又有奉礼郎三十人祠部尚书统主客曹掌诸蕃杂客等事
北周
北周置蕃部宾部掌客司仪诸大夫士掌朝觐宾客而属于司寇按杜佑通典后周司寇有蕃部中大夫掌诸侯朝觐之叙有宾部中大夫掌大宾客之仪又有宾部上士又置东南西北四掌客上士下士又置司仪上士等员 隋
隋仍以典客署隶鸿胪寺
按隋书百官志鸿胪寺卿少卿各一人丞二人主簿录事各二人统典客署置令二人典客署又有掌客十人炀帝大业三年改典客署为典蕃署而以四方使隶鸿胪寺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鸿胪寺改典客署为典蕃署初炀帝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后罢之有事则置名隶鸿胪寺量事繁简临时损益东方曰东夷使者南方曰南蛮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每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录事主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小大次序监府掌其贡献财货监置掌安置其□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 唐
唐仍隋制以典客署隶鸿胪寺设令丞掌客诸职按唐书百官志鸿胪寺领典客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二王后介公酅公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藩者朝贺宴享送迎皆预焉酋渠首领朝见者给禀食病则遣医给汤药丧则给以所须还蕃赐物则佐其受领教拜谢之节
注
有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掌固二人
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掌送迎蕃客颛莅馆舍 辽辽专设客省领四方馆及礼信礼宾诸司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客省太宗会同元年置
都客省兴宗重熙十年见都客省回鹘重哥
客省使会同五年见客省使耶律化哥
左客省使萧护思应历初为左客省使
右客省使
客省副使
四方馆
四方馆使高勋太宗入汴为四方馆使
四方馆副使道宗咸雍五年诏四方馆副使止以契丹人充勾当礼信司兴宗重熙七年见勾当礼信司骨欲礼宾使司礼宾使大公鼎曾祖忠为礼宾使
宋
宋设礼宾院初隶鸿胪寺而后属于礼部
按宋史百官志鸿胪寺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女真等国朝贡馆舍及互市译语之事 元
元以八府宰相同蒙古翰林院译诸王诏令
按元史百官志内八府宰相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官同译写而润色之谓之宰相云者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虽有是名而无授受宣命品秩则视二品焉大德九年以灭怯秃等八人为之天历元年为内八府宰之职 明
成祖永乐五年初设四夷馆隶翰林院选监生习译按明会典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按燕都游览志四夷馆在玉河桥之西永乐五年十一月始设命礼部选国子监生蒋礼等三十八人隶翰林院习译书人月给米一石遇开科令就试仍译所作文字合格出身置馆于长安左门外处之宣宗宣德元年四夷馆兼选官民子弟委官为教师翰林院学士稽考课程后内阁委官提督按明会典云云
英宗正统元年定译字生冠带授职例
按明会典凡四夷馆习译监生子弟旧例月支米一石会官考试一年通习者与冠带全不通者黜退正统元年奏定考中一等者冠带为译字官又一年再考中授职代宗景泰三年改造四夷馆
按景帝实录景泰三年八月改造四夷馆先是译书子弟俱于东安门外廊房肄业至是提督译书郎中刘文等请建馆于廊房之南隙地从之孝宗弘治 年奏准科目四品以上官提督四夷馆及考试事例按明会典弘治初奏准科目出身四品以上官二员提督四夷馆官生公会按月从本院印给仍缴送稽考及食粮授职从吏礼二部奏会内阁出题考试中否仍从该部奏请施行弘治三年奏准考试译字生限年例
按明会典三年奏准四夷馆习译监生子弟不许别图出身三年后考中食粮月给米一石又三年考中冠带为译字官又三年考中授序班职事初试不中者许再试三试不中者黜退为民监生初入馆照坐监例食粮三年考中食粮一石家小粮仍旧又三年考中冠带又三年考中授从八品职事三试不中者送回本监别用其曾习举业者非精通译字不准应试弘治八年奏准习译监生子弟有愿科举者考送顺天府应试按明会典云云
武宗正德六年增设八百馆
按明会典云云
世宗嘉靖元年再定考试译字生限年例
按明会典嘉靖元年令译字生习学三年会考不中径黜为民六年不中给与冠带九年不中授应得职衔俱回籍闲住免其泛差徭其有资禀年岁相应尚堪作养者听翰林院酌量许其再试嘉靖二十一年题准译字生考试定例
按明会典二十一年题准译字生初试译业精通者照例食粮习学办事译业粗通资禀年岁尚堪策励者姑送馆习学不许食粮候三年满日再试其译字差谬习学无成畏避考试临考不到与未经起送及原系纳贿夤缘者俱革黜为民神宗万历七年增设暹罗馆取本国人为教师选世业子弟习学按明会典云云
皇清
大清会典提督四译馆太常寺汉少卿一员带翰林 院衔提督馆事其教习译字官带鸿胪寺序班 衔 凡译字生顺治初无定额本堂官将世业子弟 咨送礼部会考选其通晓译字者送馆肄业光 禄寺给薪米宛大两县给纸笔 凡译字生季考本堂官每年三月十月各考一 次试卷解送翰林院覆阅其译写不堪者分别 停粮黜革 凡译字生丁忧呈报礼部给假停止月粮仍俟 本生起复开支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设四译馆翻译远方朝贡文字 馆有十曰鞑靼曰女直曰回回曰缅甸曰百译 曰西番曰高昌曰西天曰八百曰暹罗统隶翰 林院 是年设太常寺少卿一员提督翰林院四译馆 额设堂属各官共五十六员 顺治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二年置典务厅关防一颗官无专设 听堂官遴选才能官员为诸馆总理 是年设通事序班及通事官生共三十员名 顺治九年大清会典顺治九年设通事序班共十六员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题准礼部会同四译馆堂官于 世业子弟内考取译字生送馆肄业 顺治十一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一年题准光禄寺及宛大两县停 给译字生薪米纸笔每生月给粮米六斗每年 四季赴户部支领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裁鞑靼女直二馆
是年题准八馆各设正教序班一员协教序班 一员食九品俸教习译字生其余序班俱裁 又题准会同馆带俸序班止存十三员准其全 留凡外国进贡来京专任引朝赐宴伴送出境等事其肄业官生无定额凡有世业 子弟通晓译语者准其札馆肄业俟司宾序班 员缺时挨次顶补学习三年满日精通译语者 支米又三年满日题授冠带又三年满日咨吏 部具题实授司宾序班 顺治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