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质孔说
质孔说
质孔说 清 周梦颜
告圣庙文
玉峯后学小子周萝颜,盥手焚香,敢昭告于大成门内至圣先师孔子座下:恭惟至圣先师,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建百王之极;俎豆千秋,作万世之师。仪型四表,固已网罗前代,莫罄高深;陶铸后贤,难为赞颂矣。梦颜下里庸材,穷陬末学,虽复诵读诗书,不获仰窥堂奥,但念束发受书以来,即佩服圣训,研究斯文,口诵心维,反复潜玩,积有年月。故于圣贤学问辞气,依稀窥见一斑,不得以似是而非之语,颠倒耄年之心。且今国家设科取士,尊尚四子之书,传注悉宗朱子,文治光华,于斯为盛。从此攻举业者,旦暮研求,唯恐不合朱注,有碍场屋。若注无明文,纵有至精至当之解,不敢发明;有发明者,即指为离经畔道,摈斥有司。在功令,原不为一先儒而欲障天下之口;在天下,各因一先儒而自障其口矣。夫前人有书而不敢发明,则其所发明者无非纸上之陈言;后人有口而不敢吐露,则其所吐露者何异儿童之剿说?自此以往,士林皆以顺为正矣。小子志切阐扬,不求荣利,道以孔颜为法,学以忠恕为宗,读孟子必折衷于论语,读小注必考证于白文,但求其至精至当,不囿于习见习闻。窃恐立念迂疏,有乖时俗,用是预为布告,不敢私窃。伏念先师夫子,为能牢笼一世,俯毓羣英,自颜曾以迄,来学罔不罗入宫墙,一体陶淑。小子与先儒,出世虽有后先,同学原无彼此,况道之所在,本宜互为商榷,所以古人著书,必曰以俟后之君子,其心甚望后人转胜前人,非欲其一代不如一代也。则居先儒后,为之拾其遗而补其阙,先儒未必不首肯于九京也。爰将四书中未发之精蕴,讨论搜罗,以备参考,而又录出其假托语言,有乖王化、有倍纲常者,指出数条。共分二卷,名为质孔说。盥手焚香,百拜上达,仰冀先师夫子在天之灵默为昭鉴。傥其有稗学校,伏望赐以流通;设或无当圣心,唯愿宥其狂瞽。小子不胜惶恐待罪之至。
计呈:
上卷儒门宗旨 下卷读书管见
质孔说目次
卷上 儒门宗旨
读书当知宗旨
圣道须得门而入
学者当以忠恕入门
忠恕本孔子之言
忠恕是快捷方式法
忠恕之道无行不与
知行处皆有一贯
子贡寻出简要法
恕能该忠
恕字尤易入门
忠恕当具训蒙士
忠恕能变化气质
学庸所论忠恕
忠恕源头在于无我
论语大半诋无我
圣人无我志量
无我是儒术大本领
无我之学于今难讲
子绝四中重在无我
无我之中有真我
真我之中原无我
读书宜思法戒
孔门专务为己
患盗喻
学者须识异端二字
士子当学圣人志愿
夫子尚有未尽之言
本天本心说
心斋坐忘
学者当识得心字
真心亘古不灭
卷下 读书管见
结绳而治
孔子未尝删诗书
误解檀弓出母字
辨三斩板而已句
庄子笔误
孔子不忍比亲于兽
圣人不敢使弟子为君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执鞭之士
夫子罕言仁
博学而无所成名
寝衣长一身有半
割不正不食
章次倒置
弟子名次书法
浴乎沂
片言折狱
原壤非老氏之流
论语当先看志学章
当以无言章作最后读
大学三纲领
物有本末节
格物格字
当详玩曾子释淇澳节
听讼章
补格物致知章
大学当看几处好恶
天命之谓性注
中和位育即理即事
读中庸要看几个至字
圣人天地不能尽道
莫载莫破
君子之道四
鬼神章
诚者自成成字
道并行而不相悖
仲尼至圣至诚
孟子志在用齐
万章欲以不见诸侯推尊孟子
周七八月夏五六月
管仲是王佐之才
沈同问伐燕
许行不足与辨
什一而税古今不同
寓兵于农
孟子吊膝心事
乐正子从子敖二章
济人溱洧
陈仲子
三自反章
班爵禄之制
封建非久安之道
仁义不可独言在内
仁义并无内外之可言
血气便是小体
更有大小之别
尧服桀服
伊尹放太甲
扩充之说最宜详味
儒门不可无诤士
质孔说卷之上
昆山后学周梦颜谨辑
儒门宗旨
读书当知宗旨
从古圣贤当以孔子为宗孔子所言当以论语为宗论语五百章当以一贯为宗人将五百章分读故但知参乎章重一贯余将五百章合读乃知全书皆重一贯也孔颜心相契合不待明言其闻言即悟者不过曾子反复开示者不过子贡曾子独能随事精察身体力行灼见其中根底所以夫子说来直下承当门人闻来随口指点将一贯二字易以忠恕使人易于法守可谓开快捷方式之门矣
圣道须得门而入
唯入门也乃可升堂唯升堂也乃可入室则入门为至要矣何谓门忠恕是也何谓堂一贯是也何谓室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夫呼参而诏一贯即明示以堂矣曾子告门人以忠恕亦明示以门矣示以堂而参即唯曾子不负夫子矣示以忠恕而无人从事于忠恕后人不几负曾子乎忠恕之说似乎庸近却不知即此便是下学上达工夫即此便是希圣希贤道理但当随事精察而力行之耳
学者当以忠恕入门
仲尼之道高远难及曾子指出忠恕二字可以显然入手盖忠是尽其在我恕是推以及人忠是体恕是用二者交相资助日间一处事一接物其中必有忠恕之理用以齐家则家齐用以治国则国治用以平天下则天下平庶民去之去此忠恕也君子存之存此忠恕也隐居求志求此忠恕也行义达道达此忠恕也考诸三王而不谬忠恕可以继往百世可俟圣人而不惑忠恕可以开来放之忠恕弥六合收之忠恕藏一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未有不本乎此者也
忠恕本孔子之言
夫子以一贯为吾道曾子以忠恕为夫子之道乃知忠恕二字非曾子独辟也忠恕违道不远夫子固已先言之也但一贯言其究竟忠恕指其入手耳学者须从入手处研究造次颠沛无或间断使此理参前倚衡方到一以贯之地位
忠恕是快捷方式法
先儒语录充栋汗牛撮其大要亦止数端或言工夫在主敬或言入手须慎独或言当以尊德性为宗或言当以道问学为要或以格物为大纲而羣言籍籍或以良知为宗旨而议论纷纷虽殊途同辙犹万水无不朝东师授弟传似羣星悉皆拱北然以曾子言之犹似旁门曲径尚难入室升堂何如忠恕二字之亲承圣训尤为正大光明直截了当乎
忠恕之道无行不与
夫子自明无隐而曰吾无行而不与乃知夫子一言一动无非一贯之理即无非忠恕之理却不明明道破只是引而不发使学者深思而自得盖从心中悟出者方是自己心中之一贯从耳内闻得者犹是夫子口中之一贯试看论语中几处之字皆有无穷意味如知及之仁能守之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知之好之乐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每一之字即有一之字道理想到着实处即是忠恕想到会通处便是一贯
知行处皆有一贯
正欲与天下学人共明一贯随手指一句书能道出忠恕之理便是一贯知处于视听言动时步步实践此理便是一贯行处
子贡寻出简要法
多学而识章夫子既告以一贯矣然其下手工夫终不轻言使其再去研求愤悱而后启发所以子贡想出简要之法即问一言可行终身夫子便以恕字告之而又教以入手之方直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子贡恍然会悟回想曾子之言若合符契故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向使早与说明后来安得有此领会譬之雏在彀中只愁雏之不活不愁壳之不破若虑其坚厚助以人力其雏必不能长人之学力亦复如是
恕能该忠
子贡问终身可行夫子但示以恕而不及忠者以子贡所问不过一言耳然虽止一言而忠已在其中以无忠做不出恕也此曾子论治国亦但曰所藏乎身不恕而不及忠也范忠宣公云生平所学惟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固知古来圣贤豪杰诚有先得我心者矣
恕字尤易入门
忠恕二字固是入道之门然恕字较实初学当从实处下手一面从平实处循分做去耐烦小心勿忘勿助则忠已行乎其间夫子教子贡以强恕求仁必曰能近取譬者体帖人情之谓也体帖父母之心则孝体帖兄弟之心则友体帖卑幼之情则慈体帖于邦家则邦家无怨体帖于黎庶则黎庶沾恩中庸论尽性至于赞化育参天地可谓极至诚之能事然其发端不过谓忠恕达道不远少年读书即当以此讲明一有入头便成大器
忠恕当具训蒙士
弟子入则孝节分明一部小学童子初读书便当照此几句就其所已知就其所当行循循化导忠恕已在其中盖孝弟有孝弟之忠恕谨信有谨信之忠恕爱众亲仁有爱众亲仁之忠恕使于日用常行中步步蹈着矩镬自少至老必有可观所谓具训于蒙士也
忠恕能变化气质
忠恕到纯熟处自然举动冲和慈祥恺恻观曾子诏孟敬子动容貌三语并三个斯字知得力于忠恕者深矣学者读书到此须将暴慢鄙倍等痛自内省淘汰入微则动容周旋罔不中礼终身无疾言遽色矣
学庸所论忠恕
大学平天下章首言絮矩便是忠恕之道中庸论忠恕违道不远下便接子臣弟友切实功夫以作忠恕榜样可识指归矣
忠恕源头在于无我
要寻忠恕源头只在无我二字推到忠恕究竟亦不过无我二字人若但知有我则一切荣身肥家之想萦结于中如何尽得在己如何推得在人圣贤忠恕之道一步行不去矣
论语大半说无我
博施济众欲立欲达以及老安友信少怀是显而易见之无我即克己复礼敬恕讱言忠信笃敬等亦莫非无我工夫盖我者私己也求仁乃去私之事到安仁境界便是忘私忘私则无我矣如此看来方知夫子所以教人者虽未明言无我却句句是说无我至工夫纯熟参前倚衡方悟一贯之说
圣人无我志量
昔者孔子为蜡宾事毕出游喟然兴叹谓子游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又曰大道之行也某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观此则知夫子兴叹无非想望大公无我境界迨至外户不闭而无我之效见矣故曰人人不见有我大治之道也人人但见有我大乱之道也
无我是儒术大本领
学者以义利为分途以君子小人为究竟然其源头只在有我无我苟其有我则事事着私由是而怀土怀惠比而不周周而不和骄而不泰长戚戚以至下达凡寡廉鲜耻犯上作乱之事靡所不为苟其无我则念念是公由是而怀德怀刑周而不比和而不周泰而不骄坦荡荡以至上达凡老安友信少怀之愿时刻不忘直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而后已无我本领不亦大乎
无我之学于今难讲
人心道心者即有我无我之心也有我便是人心无我即是道心但有我之事人所乐闻无我之理人所厌闻孔子之时已难见此境界所以发有志未逮之叹迨夷子爱无差等之言一出孟子一本二本之言一办后儒遂执之以为定论而无我之根遂断矣独不思邻子兄子之言孟子但与夷子论情不与夷子论道若言大道之行则固孔子所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者也安得有邻子兄子也使我执邻子兄子之见邻亦执邻子兄子之见是率天下之人而皆有一我也是故充孔子之言则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若充孟子之言则爱其兄子又不如自爱其子矣故孔子一念可扩充而孟子一念不可扩充也论无我之说者当以孔子之言为正
子绝四中重在无我
意必固我之念夫子固已销尽但四者之中尤以无我为主盖意必与固皆因我而生我是树根意必固是枝叶我字之根既断则一应俱断学到无我境界便有海阔天空登泰山而小天下气象今人一说到此以为近于佛学必要撇去此种境界寻出一种迂腐浅陋话头即此便是党同伐异之私便是意必固我之见譬之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本是公共之物因其偶在邻家见过必欲俺其耳目不闻不见以为此邻家景象非我家所有不亦惑乎
无我之中有真我
圣学中无我不是漫无主张惟于人心道心之界认得真确使道心常为之主而人心听命所谓先立乎其大者使小者不能夺则无我之中便有真我存焉譬之国有君家有主君主当权出以公正虽有酬酢万变之纷绝无进退予夺之扰矣
真我之中原无我
既以道心为主使人心听命则内而理欲关头外而死生患难屹然自主不可摇夺似乎其中有一真我矣然却是至虚至灵湛然寂然太虚无我虽然尽其所当为却是行其所无事譬如大圆镜中物来自现物去便无君子处事亦然即义之与比原来无适无莫
读书宜思法戒
古人著书立说垂诸简编皆是后人榜样故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又曰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所以属望来学者切矣后人读书句句要想到自己身上当法者法当戒者戒方不辜负圣贤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父母师长若读时不能亲切使书自书我自我虽终日朗吟不过如鸟鸣树虫鸣草已耳其或稍知向上者将一部四书反复研究但句句止作题目看未尝想到身体力行纵拖紫腰金终成俗汉非宫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