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能改斋漫录
能改斋漫录
○回禄为火神
经传多以祝融、回禄为火神。祝融则无可疑者,回禄则未之见也。予按,《周语》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注云:“融,祝融。”“其亡也,回禄信于聆隧。”注云:“回禄,火神。”《郑语》云:“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昭公二十九年左传》曰:“火正曰祝融。”又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故太史公采取二传以为《楚世家》云:“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高辛氏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楚其后也。”以此考之,则祝融之后有吴回、陆终。回禄者,回、陆也,举二人而言耳。陆、禄音相近。帝喾既诛重黎,而以吴回、陆终为后,复居火正,而为祝融。则前古以回禄配祝融而为火神,可以无疑矣。
○羹音郎
王观国《学林新编》云:“《史记》、《前汉》:‘羹颉侯刘信。’颍川地名不羹者,羹音郎。《春秋昭公十二年左传》:‘今我大城陈蔡不羹。’陆德明《音义》曰:‘羹,音郎。’《前汉地理志》:‘颍川郡定陵县有东不羹,襄城有西不羹。’颜师古曰:‘羹音郎。’羹音郎者,自古所呼如此。宋玉《招魂》曰:‘肥牛之腱腱若芳,和酸若苦陈吴羹。’以音韵协之,亦读羹为郎。”已上皆王说。予按,古者羹霍之字音皆为郎,不止宋玉招魂也。故《鲁颂闷宫》与史游《急就章),羹与房、浆、糠为韵。至于不以羹为郎者,孔颖达云,“近世以来方如此。”不知又何也?
○直阁名官
冯章靖公元,字道宗。真宗大中祥符末,元尝讲《易泰卦》,赐五品服,除直龙图阁。直阁名官,盖始于此。
○立千丈架阁
仁宗朝,周湛为江西转运使。以江西民喜讼,多窃去案牍,而州县不能制,湛为立千丈架阁。法以岁月为次,严其遗去之罪。朝廷颁诸路为法。
○本朝制置使
本朝制置使,始于杨允恭。太宗命允恭为洛苑副使、江淮两浙都大发运,擘画茶盐捕贼事。先是,三路转运使上供米,不过三百万石。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择才吏授之。江浙所运止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即命允恭为发运制置使,改擘画为制置。
○省名禁
省中旧名禁中,避元后讳,改为省中。见《汉书》。
○下见上谓之参
下见上谓之参,盖始于战国时也。《战国策》:“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则不见也。’秦王许之。”
○试诗赋题示出处
本朝试进士诗赋题,元不具出处。因淳化三年殿试“卮言日出赋”,独路振知所出,遂中第三人。是年,孙何第一人,朱台符第二人,亦不能知,止取其文耳。自后,所试进士诗赋题,皆明示出处。
○端溪砚
端州石,唐世已知名。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诗》云:“洞丁多斫石,蛮女半淘金。”自注云:“端州斫石。”李贺《青花紫石砚歌》云:“端州匠者巧如神。”柳公权《论砚》亦云:“端溪石为砚,至妙也。”
○奏御札子称进止
今奏御札子,各称“进止”,自唐已然。颜真卿上疏曰:“御史中丞李进等传宰相语,称奉进止。缘诸司官奏事颇多,朕不惮省览。”
○糊名考校
取士,至仁宗始有糊名考校之律。虽号至公,然尚未绝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宾上言,请别加誊录。因著为令,而后识认字画之弊始绝。
○祷祠习仪
仁宗时,天子亲祠。祠部言:“周官宗伯:‘凡王之祷祠,肄仪为位。’郑康成曰:‘若肄司徒府。’而令百官即祠所习仪,不敬。”请徙尚书省。至今循之。
○卖坊场河渡
本朝卖坊场河渡,始于熙宁间,荆公建议。然古亦有之,按《水经》:“汉武微行柏谷,遇辱窦门。感其妻深识之,赐以河津,令其鬻渡。”
○郑宋修韵略
《互注礼部韵略叙》云:“自庆历间,张希文始以圈子标记,礼部因之,颇以为便。元复诗赋,尝加校正,寻又罢”云云。然予尝考之,《礼部韵略》凡三经修矣。景初,郑文肃戬天休为太常博士,考校御试进士,与宋景文建议:“礼部所行《韵略》及《广韵》,繁简失当,训诂不正。有司考士,多以声病被黜。”三韵是正音训,书成,学者以为便。然则景初,郑、宋已修《韵略》,不始张希文也。
○封还词头
仁宗时,胡文恭公宿武平知制诰。入内都知杨怀敏坐卫士夜盗入禁中,出为和州都监。怀敏用事久,势动中外,出未几,召复故职。宿封还词头,翼日,上谓宰相曰:“前代岂有此故事否?”文彦博对曰:“唐给事中袁高不草卢杞制书,近年富弼亦曾封还辞头。”然则唐制给事中亦草制耶,故袁高得伸其志。今考《龙川别志》载:“刘从愿妻遂国夫人,宝元中出入内庭,以此获罪。久之,得复入。富郑公时知制诰,遂国复还国封制既下,郑公缴还辞头,封命遂寝。唐制,为给事中得封还诏书。中书舍人缴词头,盖自郑公始。”已上皆苏说。盖唐给事中亦草制耳,苏偶忘之耶?
○禁蕃曲毡笠
崇宁大观以来,内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断”。至政和初,有旨立赏钱五百千;若用鼓板改作北曲子,并著北服之类,并禁止支赏。其后民间不废鼓板之戏,第改名“太平鼓”。续又有旨:“一应士庶,于京城内不得辄戴毡笠子。如有违犯,并依上条。”
○导驾官朝服
政和元年十二月戊戌诏:“自今后导驾官并朝服结佩。应亲祠,除祭服外,余并朝服,不得常服。”
○试辞学兼茂科格制
大观四年四月,礼部奏拟立到岁试辞学兼茂科试格:“制依见行体式,章表依见行体式,露布如唐人破蕃贼露布之类,已上用四六。颂如韩愈《元和圣德诗》、柳宗元《平淮夷雅》之类;箴铭如扬雄《九州箴》,又如柳宗元《涂山铭》、张孟阳《剑阁铭》之类;诫谕如近体诫谕风俗或百官之类。序记依古体,亦许用四六。临时取四题,分作两场。内二篇以历代史传故事借拟为题,余以本朝故事或时事。并限二百字以上,箴铭限一百字以上。”奉圣旨依。
○勿破他故事
故事,知制诰见宰相,止用平状;非朔望而见,则去靴笏。张文节公知白在中书,颇重典故。时徐知制诰,初投刺以大状;后又请见,多具靴笏。张力辞此二事,且述旧制,谓徐曰:“且勿破他故事。”
●卷二事始
○宋敏求家报状皆全
熙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嫌其御殿视朝乃晦日,帝谓侍臣:“若当郊祀岁,奈何?”或言:“景三年十一月晦冬至,郊祀乃用十五日。”帝疑其不经。宋敏求奏:“当时以月晦祀天为非宜,移用十五日甲子,故诏书曰:‘月既肇于黄钟,日且临于甲子。’修吏者病于太质,删去诏文,遂无考据。臣家有其日报状,可以照验。”即取以进,帝称善。盖公家自祖宗朝至熙宁中,报状皆全故也。
○制玉鱼袋
宋敏求薨后,因讨论典故。神考初制玉鱼袋,欲赐荆、扬二王,疑非故实。丞相王文恭公召宋公次道谘之,宋曰:“按《唐六典》,亲王三品以上,二王后服用紫,饰以玉带及鱼袋,皆饰也。”文公挟策以进,议遂定。
○俗语踏趿
俗语以事之不振者为踏趿,唐人已有此语。《酉阳杂俎》:“钱知微卖卜,为韵语曰:‘足人踏趿,不肯下钱。’”
○察官不论事
察官不得论事,自常希古始。常盖元间东坡所荐也。
○唾面自干
唐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干耳。”盖本《尚书大传大战篇》:“太公曰:‘骂汝毋叹,唾汝毋干。毋叹毋干,是谓艰难。’”
○装潢子
俗以罗列于前者,谓之“装潢子”,自唐已有此语矣。《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熟纸匠三人。秘书省有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
○留守
留守二字,按《汉外戚吕公传》:“戚姬常从上之关东。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高承《事物纪原》乃云“留守始于唐”,非也。
○登闻鼓院之始
高承《事物纪原》著登闻鼓院之始云:“《国朝会要》曰:‘鼓院,旧曰鼓司。景德四年五月九日,诏改为登闻鼓院。’”予按,《资治通鉴):“魏世祖悬登闻鼓以达冤人。”乃知登闻鼓其来甚久,第院之始,或起于本朝也。
○给公验
唐宣宗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阙,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自唐已然矣。
○日历之始
唐顺宗时,宰相韦执谊监修国史,奏始令史官撰日历。此日历之始也,见《通鉴》。
增谷价
范蜀公记范文正治杭州,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公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米既辐凑,遂减价,还至百二十。包孝肃公守庐州,岁饥,亦不限米价,而商贾载至者遂多,不日米贱。予按,此策本唐卢坦为宣歙土狭谷少,所仰四方之来者。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益困矣。既而米斗价一百,商旅辐辏,民赖以生。
○三司使之职
国初有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之职,盖始于唐末。天三年,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全忠辞不受。
○称裁旨
近世自钧旨、台旨而下,称裁旨。按,李罕之擅引泽州兵夜入潞州,以状白李克用曰:“薛铁山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罕之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将帅遥领州镇
本朝武臣有遥领郡刺史之职。按,唐光启二年二月,王重荣遣王建帅部兵戍三泉,以建遥领璧州刺史。将帅遥领州镇自此始,见《通鉴》。
○探事察子
近世官司以探事者,谓之“察子”。按,唐高骈在淮南,用吕用之为巡察使。用之募险狯者百余人,纵横闾巷间,谓之察子,此其始也。
○举选人充京官
国初自太宗以来,通判得举选人充京官。运判所举人数,与提刑等。至熙宁元年六月,有旨,今后通判更不举选人充京官,运判比提刑减半,自是年始也。
○行状
自唐以来,未为墓志铭,必先有行状,盖南朝以来已有之。按,梁江淹为宋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任、沈约、裴子野皆有行状。
○口号
郭思《诗话》以口号之始,引杜甫《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云:“观其辞语,殆似今通俗凯歌,军人所道之辞。”余按,梁简文帝已有《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不始于杜甫也。诗云:“帝京风雨中,层阙烟霞浮。玉署清余热,金城含暮秋。水光凌却敌,槐影带重楼。”然杜甫已前,张说亦有《十五夜御前口号踏歌辞》二首。其一云:“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其二云:“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后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干笑
世以笑之不情者为干笑。按,宋范蔚宗谋逆,就刑于市。妻来别,骂曰:“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蔚宗干笑而已。干笑此为始。
○名纸
名纸之始,高承《事物纪原》云:“《释名》曰:‘书名字于奏上曰刺。’后汉祢衡,初游许下,怀一刺。既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盖今名纸之制也。则名纸之始,起于汉刺也。”以上皆高说。予以为不然,盖《祢衡传》只言刺,不言名纸。虽名纸为刺之变,然高说无所据。予按,梁何思澄终日造谒,每宿昔作名纸一束,晓便命驾,朝贤无不悉狎。盖名纸始见于此。
○节度
高承《事物纪原》云:“节度,本后汉公孙瓒讨乌桓,诏令受刘虞节度。唐室名使,盖取此义。唐制,边圉戎寇之地,则加以旌节,谓之节度。始自睿宗景云二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以上皆高说。予按,《吴志诸葛恪传》:“孙权欲试以事,令恪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注引《江表传》曰:“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掌军粮,非汉制也。初用徐祥,祥死,将用恪。诸葛亮《与陆逊书》曰:‘家兄年老而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逊以白权,即转恪领兵。”以此见汉有节度之意,而无其官。唐有其官,而在孙权之后也。
○起复之礼
高承《事物纪原》云:“起复,本《礼曾子问》云:‘子夏问曰:三年之丧,金革之事无避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注云:‘鲁徐戎作难,有丧,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故《春秋》亦纪晋襄公墨衰之事。汉唐以来,遂有起复之礼,盖自伯禽始也。”以上皆高说。予按,前汉翟方进在丧,既葬二十六日,除服,起视事。后汉桓焉为太子太傅,以母忧自乞,听以大夫行丧。逾年,诏使者赐牛酒夺服。夫谓之起复者,就丧起之,复令视事耳。高承无所据,但泛言汉唐而已。故予疏二条,以见其始。
○梵音
梵音之始。《内典》云:“陈思王子建游于鱼山,闻空中有梵音寥亮,乃教人效之,得传于今。”西方梵云“呗敢匿耶”,本梵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