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浪迹续谈
浪迹续谈
◎潜园武林城中,潜园之名颇著,其地在下段最远,屠琴坞太守倬得余姚杨孝廉别业而增筑之。园中湖石最多,清池中立一峰,尤灵峭,郭频伽名之曰鹭君。道光间此园归范吾山观察玉琨,今年秋始自邗江挈眷来居,与余有导游西湖之约,值余以就养东瓯别去,犹殷殷以来春为期也。吾山口不言诗,而诗甚清丽,尝有《赋鹭君诗》一首云:“窗前有石何亭亭,频伽铭之曰鹭君。当时得者潜园叟,太息主客伤人琴。此石之高高丈五,四面玲珑藏洞府。峭然独立波中央,但见群峰皆首俯。瘦骨峻峭莫傲人,羽毛为累失秋林。何日出山飞到此,不辞万里同归云。石乎石乎,既不油然出云沛霖雨,空老荒山吾与汝。安心且作信天翁,莫羡穷衔腐鼠。”吾山有修防之功,而怀才被斥,此诗殆借物以抒兴也。
◎苏小小墓特鉴堂将军于西湖修治苏小小墓,建亭其前,题曰“慕才”,好事者竞歌咏之,而于苏小小之人,实未深考也。按苏小小有二,一为南齐人,见何{艹还}《春渚纪闻》,南齐名倡也,墓在钱唐县廨舍后,考旧县治在钱唐门边,距西泠桥不远,似即今之苏小小墓。一为宋人,见郎仁宝《七修类稿》,云苏小小,钱唐名倡也,容俊丽,工诗词。姊名盼奴,与太学生赵不敏款洽二年,赵益贫,盼奴周之,使笃于业,遂捷(原误为栖)南省,得官,授襄阳府司户,盼奴未能落籍,不能偕行。赵赴官三载卒,有禄俸余资,嘱其弟赵院判分作二分,一以与弟,一致盼奴,且言盼奴妹小小可谋致之,佳偶也。院判如言至钱唐,有宗人为杭ヘ,托召盼奴,而盼奴已一月前没矣,小小亦为于潜官绢事,系厅监。ヘ遂呼小小诘之曰:“于潜官绢,汝诱商人百匹,何以偿之?”小小曰:“此亡姊盼奴事,乞赐周旋,非惟小小感生成之德,盼奴泉下亦不忘也。”ヘ喜其言婉顺,因问:“汝识襄阳赵司户耶?”小小曰:“赵司户未仕之日,盼奴周给之,后授官去久,盼奴想念,因是致疾不起。”ヘ曰:“赵司户亦谢世矣,遣人附一缄及余物一罨,外有伊弟院判寄汝一缄。”乃拆书,惟一诗云:“昔时名妓镇东吴,不恋黄金只好书。试问钱唐苏小小,风流还似大苏无?”小小默然,ヘ令和之,和云:“君住襄阳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当年若也来相访,还有于潜绢事无?”ヘ乃尽以所寄付之,力主小小归院判偕老焉。此则宋之苏小小也。元人张光弼诗云:“香骨沉埋县治前,西陵魂梦隔风烟。好花好月年年在,潮落潮生最可怜。”注:“坟在嘉兴县前。”朱竹坨先生遂据此力辨苏小小墓在秀州,而以钱唐之墓为附会,盖尚不知钱唐名倡原有两苏小小,杭、嘉之墓,不妨各得其一也。
◎长丰山馆长丰山馆在涌金门外湖边,郡人朱彦甫中翰得王氏别业而扩充之,盖其先世居休宁之长丰里,故即以名其园,以示无忘故土,其实远近游客但呼之为朱庄。
园中亭沼鲜明,花竹秀野,有搴云楼尤佳,南北高峰,六桥烟柳,皆在眼底,实游湖者第一好座落也。余于去夏,为特鉴堂将军招同杨飞泉太守鹤书、甘小苍邑侯鸿,暨三儿恭辰,饮于朱庄之水木明瑟轩中,纪以诗云:“郊小队碧波湾,画里楼台一再攀(三日前甫到此)。邂逅客星依上将,招邀循吏话乡关(将军本吾闽驻防,杨与甘亦皆闽人)。雄谈不觉花皆舞,纵饮浑忘鬓已斑。漫说镜中缘偶聚,天教此会重湖山。”家楚香中丞极赏此作,而尤以结语为壮丽称题。今年长夏雨后,赵蓉舫学使招同固莲溪将军、蒋誉侯司业元溥、冯小亭编修培元,泛舟湖上,作竟日之游,午后饮于朱庄,余亦有诗纪之云:“镜中一棹泛初阳,收尽山光与水光。难得五君闲里集,来同六月雨余凉。灵峰突兀增心赏(灵蜂寺观寺僧所藏书画),古洞阴森靳坐忘(紫云洞极深肃,入其中,不知是暑月,是日游女如云,故不能驻足即去)。长日浪游不知倦,更寻明瑟好湖庄。”“上将星明对斗魁,双双仙客引蓬莱。仗君邂逅成高会,愧我追随是散材。肯以佳游付萍水,须知古谊重岑苔。名流胜践齐珍重,但为催诗首重回。”按前后三诗,同人皆有和韵,而蓉舫句云:“元戎小队原儒雅,仙侣同舟并轶材。”隐括将军、司业、编修三公,举重若轻,群推妙手。莲溪句云:“兴至偶然诗脱稿,时平一任剑生苔。”押苔韵,新颖而自然,且妙是本色语,此皆可入《西湖诗话》者也。
◎案牍文字恭儿初登仕版,于案牍文字未谙处,间以质余,而余则早如退院僧,不能随叩而应,行箧无书,即有书亦懒于寻检,惟随所问就所知而条答之,其问所不及者,姑舍是,知而不能宣之于笔者,亦不及详也,姑附于丛谈之后云尔。
△功令《史记。儒林传》云:“余读功令,至广厉学官之路。”谓学者课功,著之于令也,今人率用此二字,以为公家之令,则不知起于何时。
△令甲戴埴《鼠璞》云:“令甲令乙令丙,乃篇次也。汉宣帝诏,令甲,死者不可复生。《江充传》注:令乙,骑乘车马行驰道中,没入车马。章帝诏,令丙,棰长短有数。当时各有篇次,在甲言甲,在乙言乙,在丙言丙,今人以法律为令甲,非也。”按《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云:“令甲称其忠。”如淳《汉书》注云:“令有先后,故曰令甲、令乙、令丙。”此即戴说所本。然《宋史。杨时传》:“凡元之政事,著在令甲。”则已如今人之称令甲矣。
△公文《三国志。赵俨传》:“公文下郡。”《北史。苏绰传》:“所行公文,绰皆为之条式。”今人上行下行之件,亦同此称。
△文书《汉书。刑法志》云:“文书盈几阁。”《中论。谴交篇》云:“文书委于官曹。”《世说。政事门》云:“何骠骑看文书,谓王、刘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按今之文书,古亦谓之官书。《周礼》:小宰府“掌官契以治藏”,史“掌官书以赞治”。注云:“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
△照得《朱子文集》云:“公移卷中,每用照对二字,如照对《礼》经,凡为人子,不畜私财。又云照对本军,去年交纳人户云,多不胜举。间用照得者,惟约束侵占膀,及别集委官收采革米船隐瞒之条而已。所云照对,盖即契勘之义,照得则照对得之省文也。”按今公移皆用照得,盖自宋已然,而无有用照对者。
△须至《朱子文集》云:“公移榜帖末,多用须至字,如云须至晓示者,须至晓谕约束者,看定文案申状,亦云须至供申者。”翟晴江曰:今公文中,以此为定式,问其义则无能言之者。据《欧阳公集相度铜利牒》云“无至误事者”,《五保牒》云“无至张皇卤莽者”,亦俱用之篇末,大抵戒之曰无至,劝之曰须至,其辞仅反正之间耳。
△伏惟林之奇《尚书解》云:“如今人言即日伏惟尊候之类,使古人闻之,亦不知是何等说话。”按汉乐府《焦仲卿妻》诗:“伏惟启阿母。”《北海相景君碑》:“伏惟明府,受质自天。”则汉以来即用之矣。
△施行《能改斋漫录》云:“今朝廷行移下州县,必云主者施行,本《后汉。黄琼传》语也。”《史记。萧相国世家》:“便宜施行。”《汉书。京房传》:“考功事得施行。”今皆用之。
△甘结《续通鉴》:宋宁宗时禁伪学,诏监司帅守荐举改官,并于奏牍前具甘结,申说并非伪学之人云云。甘结二字,似始见此。
△遵依今之遵依,即古之服辨也。《元典章》:“凡府司官对众审讫,必取服辨文状。”按今律仍有狱囚取服辨条,注:“服者心服,辨者分辨。”近易其名曰遵依,则有服而无辨矣。
△移《汉书。公孙弘传》:“移病免归。”注云:“移书言病也。”《后汉书。
光武纪》:“置僚属,作文称。”注引《东观汉记》云:“文书移与属县也。”
《文心雕龙》云:刘歆之《移太常》,“文移之首也”。
△关《文心雕龙》云:“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庶务在政,通塞宜详。”《宋书。礼志》载文移格式,有某曹关某事云,即今所仿行也。
△准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云:“敕牒‘{淮十}’字去‘十’为‘准’,或谓本朝因寇准为相而改之,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淮十},因避‘{淮十}’而为‘准’。其实不然,余见唐诰已作‘准’,又考(原误为”收“,据《二老堂杂志》卷三改)五代堂判亦然。顷在枢密院,令吏辈用‘{淮十}’字(以上三字原缺,据《二老堂杂志》卷三校补),既而作相,又令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
据此,则南宋时已通行作“{淮十}”而今仍作“准”,又不知起于何时也。
△仰今官文书,自上行下,率用仰字,或谓前明往往以台辅重臣谪居末秩,上官不敢轻易指使,故寓借重之意,不知此字由来甚古,君之于臣,亦有用此者。
《北齐书。孝昭纪》:“诏定二王三恪是非礼仪体式,亦仰议之。”又宋太宗遣中使以茶药等物与希夷,仰所属守令,以安车软轮迎先生,则不始于前明矣。贾昌朝有《字音清浊辨》云:“仰上声,下瞻上也;又去声,上委下也。”则不知所据何书。
△白《后汉书。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按今人谓陈述事义于上曰白,是也。
△禀今人由下陈请于上之语,率用禀字,翟晴江谓禀字未见出处,非也。禀为受命之词,亦有请命之义,《书。说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非禀字之出处乎?
△申《云麓漫钞》云:“官府多用申解二字,申之训曰重,今以状上达曰申闻,施于简札曰申解,皆无重义。即如解字,古隘切,训曰除,而词人上于其长曰解,七人获乡荐亦曰得解,皆无除出之义,不知何故,”
△详《淮南子。时则训》:“仲夏之月事无径。”注:“当请详而后行也。”今由下请上之文曰详,似已肇于此。
△吊青藤山人《路史》云:“今官文书中钓、调等字俱作吊,如吊生员孝试,应作调,而作吊,吊文卷查勘,应作钓,而亦作吊是也。”《寓圃杂记》云:“官书中字,有日用不知所自而未能正者,即如查,音义本与槎同,水中浮木也,今用作查理、查勘,则有稽考之义;吊本训伤训[1234],今用作吊卷、吊册,则有索取之义;票与忄栗同,本训急疾,今用作票帖;绰本训宽缓,今用作巡绰,此皆不得其解者也。”
△[B09D]《说文》:“[B09D],断首倒悬也。音读若浇。”《广韵》:“汉令,先黥、劓、斩左右趾,[B09D]首,菹其骨,谓之具五刑。”按枭首之枭,依此当作[B09D],然《汉书。刑法志》已作枭字,何休《公羊传注》亦有枭首之语(文十六年)。
△枉法史游《急就章》:“受赇枉法忿怒仇。”注云:“受人财者枉曲正法,反以为仇也。”按今之坐赃者,以枉法赃为最重,《唐书。李朝隐传》:“赃惟枉法当死。”
△处分《南史。沈僧昭传》:“国家有边事,须还处分。”《北史。唐邕传》:“手作文书,口且处分。”按此二字史传中屡见,胡三省《通鉴音注》亦甚明,当作去声,音问。白居易诗“处分贫家残活计”,刘禹锡诗“停杯处分不须吹”,皆可证。时人谓近来多误读作平声,则非此二字之谓也。处分犹今言处置,自应读去声。若今人以被吏议为处分,则自作平声,谓分别而议处之也,与上所引殊别。
△诖误今人谓因事而失官者为误,当作诖误。此二字亦甚古。《史记。陈传》:“赵、代吏人为所诖误劫略者,皆赦之。”《后汉书。寇恂传》:“狂狡乘间相诖误。”《易林。履之革》云:“讹言妄语,转为诖误。”皆作诖。
△发觉《汉书。高帝纪》:“吏有罪未发觉者赦之。”《淮南子。泛论训》:“县有贼,大搜侠者之庐,事果发觉。”《后汉书。梁松传》:“数为私书请托郡县,发觉免官。”今官文书中犹习用此。
△辞讼近人称讼狱为辞讼。《汉书。薛宣传》:“辞讼者历年不至丞相府。”《三国志。杜畿传》:“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令归谛思之,自足少有辞讼。”
△告示古之条教号令,今统谓之告示、《荀子。荣辱篇》:“仁者好告示人。”
《后汉书。隗嚣传》:“腾书陇、蜀,告示祸福。”则其来亦古矣。
△邸报《宋史。曹辅传》:“政和后,帝多微行,民间犹未及知,蔡京谢表有‘轻车小辈,七赐临幸’语,自是邸报闻四方。”邸报二字,见史始此。然《唐诗话》:韩家居,有人叩门贺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荐君名,已除驾部郎中、知(此字原缺,据尤袤《全唐诗话》卷二校补)制诰矣!”则唐时已有邸报之名矣。
△花押《东观余论》云:“唐时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是除署名上奏之外,皆得用草,即花押也。《魏书》言崔元伯尤善行押之书,特尽精巧,《北齐。后主纪》言连判文书,各作花字,不具姓名。后人遂合二文,名之为花押,唐彦谦诗“公文持花押,鹰隼驾声势”是也。
△舞文弄法《史记。汲黯传》:“张汤好兴事,舞文弄法。”又《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北齐书。孝昭帝纪》:“廷尉、中丞执法,所在绳违,按罪不得,舞文弄法。”《梁书。武帝纪》:“求谠言,诏舞文弄法,因事生奸。”
则此四字由来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