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

  以父名子
  以夫名妻
  兼举名字
  排行
  二人同名
  字同其名
  变姓名
  生而曰讳
  生称諡
  称王公为君
  卷二十四
  祖孙
  髙祖
  艺祖
  冲帝
  考
  伯父叔父
  族兄弟
  亲戚
  哥
  妻子
  称某
  互辞
  豫名
  重言
  后
  王
  君
  主
  陛下
  足下
  閤下
  相
  将军
  相公
  司业
  翰林
  洗马
  比部
  员外
  主事
  主簿
  郎中待诏
  外郎
  门子
  快手
  火长
  楼罗
  白衣
  郎
  门生
  府君
  官人
  对人称臣
  先卿
  先妾
  称臣下为父母
  人臣称人君
  上下通称
  人臣称万嵗
  卷二十五
  重黎
  巫咸
  河伯
  湘君
  共和
  介子推
  杞梁妻
  池鱼
  庄安
  李广射石
  大小山
  丁外人
  毛延夀
  名以同事而晦
  名以同事而章
  人以相类而误
  传记不考世代
  卷二十六
  史记通鉴兵事
  史记于序事中寓论断
  史记
  汉书
  汉书二志小字
  汉书不如史记
  荀悦汉纪
  后汉书
  三国志
  作史不立表志
  史文重出
  史文衍字
  史家误承旧文
  晋书
  宋书
  魏书
  梁书
  后周书
  隋书
  北史一事两见
  宋齐梁书南史一事互异
  旧唐书
  新唐书
  宋史
  阿鲁图进宋史表
  辽史
  金史
  元史
  通鉴
  通鉴不载文人
  卷二十七
  汉人注经
  注疏中引书之误
  姓氏之误
  左传注
  考工记注
  尔雅注
  国语注
  楚辞注
  荀子注
  淮南子注
  史记注
  汉书注
  后汉书注
  文选注
  陶渊明诗注
  李太白诗注
  杜子美诗注
  韩文公诗注
  通鉴注
  卷二十八
  拜稽首
  稽首顿首
  百拜
  九顿首三拜
  东向坐
  坐
  土炕
  冠服
  衣
  对襟衣
  行幐
  韈
  乐府
  寺
  省
  职官受杖
  押字
  邸报
  酒禁
  赌博
  京债
  居官负债
  卷二十九
  骑
  驲
  驴驘
  军行迟速
  木甖渡军
  海师
  海运
  烧荒
  家兵
  少林僧兵
  毛葫芦兵
  方音
  国语
  外国风俗
  徙戎
  楼烦
  吐蕃回纥
  西域天文
  三韩
  大秦
  干陀利
  卷三十
  天文
  日食
  月食
  嵗星
  五星聚
  海中五星二十八宿
  星名
  人事感天
  黄河清
  妖人阑入宫禁
  诈称太子
  外国应天象
  星事多凶
  图谶
  孔子闭房记
  百刻
  雨水
  五行
  建除
  艮巽坤干
  太一
  正五九月
  古今神祠
  佛寺
  泰山治鬼
  蕃俗信
  卷三十一
  河东山西
  陜西
  山东河内
  吴会
  江西广东广西
  四川
  史记菑川国薛县之误
  曾子南武城人
  汉书二燕王传
  徐乐传
  水经注大梁灵丘之误
  三辅皇图
  大明一统志
  交阯
  蓟
  夏谦泽
  石门
  无终
  栁城
  昌黎
  石城
  木刀沟
  江乗
  郭璞墓
  蟂矶
  胥门
  潮信
  晋国
  緜上
  箕
  唐
  晋都
  瑕
  九原
  昔阳
  太原
  代
  阙里
  杏坛
  徐州
  向
  小谷
  泰山立石
  泰山都尉
  济南都尉
  邹平台二县
  夹谷
  潍水
  劳山
  楚丘
  东昏
  长城
  卷三十二
  而
  柰何
  语急
  嵗
  月半
  巳
  里
  仞
  不淑
  不吊
  亡
  干没
  辱
  奸
  讹
  谁何
  信
  出
  鳏寡
  丁中
  阿
  幺
  元
  写
  行李
  耗
  量移
  罘罳
  场屋
  豆
  陉
  豸
  闗
  宙
  石炭
  终葵
  魁
  桑梓
  草马
  草驴女猫
  雌雄牝牡
  【臣】等谨案日知录三十二卷
  国朝顾炎武撰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其书前七卷皆论经义八卷至十二卷皆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卷十五卷论礼制十六卷十七卷皆论科举十八卷至二十一卷皆论艺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襍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襍事二十九卷论兵及外国事三十卷论天象术数三十一卷论地里三十二卷为襍考证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叅其证佐而后笔之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非如杨慎焦竑诸人偶然涉猎得一义之异同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惟其生于明末喜谈经世之务激于时事慨然以复古为志故其説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鋭所作音学五书后序至谓圣人复起必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则其他可知矣其门人潘耒作是书序盛称其经济而以考据精详为末务非笃论也乾隆四十二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日知録自记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輙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録以正后之君子东吴顾炎武












  日知录原序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辞章缀辑故实或髙谈而不根或勦説而无当浅深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自宋迄元人尚实学若郑渔仲王伯厚魏鹤山马贵与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疎无本之学哉明代人才辈出而学问逺不如古自其少时鼓箧读书规模次第己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长虽欲学而无及间有豪隽之士不安于固陋而思崭焉自见者又或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若唐荆川杨用修王弇州郑端简号称博通者可屈指数然其去古人有间矣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絶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畧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闵人之志未尝少衰事闗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絶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数簏自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曾无倦色有一疑义反覆防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説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源竟委人人各得其意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劄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頽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着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藁较勘再三缮写成帙与先生之甥刑部尚书徐公健庵大学士徐公立斋谋刻之而未果二公继没耒念是书不可以无傅携至闽中年友汪悔斋赠以买山之资举畀建阳丞葛受箕鸠工刻之以行世呜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也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立言不为一时录中固已言之矣异日有整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説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着此书之意也康熙乙亥仲秋门人潘耒拜述




<子部,杂家类,杂考之属,日知录>
  钦定四库全书
  日知録卷一     昆山 顾炎武 撰三易
  夫子言包羲氏始画八卦不言作易而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徳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文王所作之辞始名为易而周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三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犹之墨子书言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周燕齐宋之史非必皆春秋也而云春秋者因鲁史之名以名之也
  左传僖十五年战于韩卜徒父筮之曰吉其卦遇蛊曰千乗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成十六年战于鄢陵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防射其元王中厥目此皆不用周易而别有引据之辞即所谓三易之法也【卜徒父以卜人而掌此犹周官之大卜】而传不言易
  重卦不始文王
  大卜掌三易之法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攷之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迁于东宫筮之遇艮之随姜曰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独言是于周易则知夏商皆有此卦而重八卦为六十四者不始于文王矣
  朱子周易本义
  周易自伏羲画卦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谓之经经分上下二篇孔子作十翼谓之传传分十篇象传上下二篇象传上下二篇繋辞传上下二篇文言説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各一篇【汉书艺文志易经十二篇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孔氏正义曰十翼者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繋五下繋六文言七説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陆徳明释文曰太史公论六家要防引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谓之易大传班固谓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传即十翼也前汉六经与传皆别行至后汉诸儒始合经传为一】自汉以来为费直郑王弼所乱取孔子之言逐条附于卦爻之下程正叔传因之及朱元晦本义始依古文故于周易上经条下云中间颇为诸儒所乱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尽合古文吕氏又更定着为经二卷传十卷乃复孔氏之旧云洪武初颁五经天下儒学而易兼用程朱二氏亦各自为书永乐中脩大全乃取朱子卷次割裂附之程传之后【易经大全凡例曰程传本义既已并行而诸家定本又各不同故今定从程传元本而本义仍以类从】而朱子所定之古文仍复殽乱彖即文王所繋之辞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后凡言传放此此乃彖上传条下义今乃削彖上传三字而附于大哉乾元之下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繋之辞也乃象上传条下义今乃削象上传三字而附于天行健之下此篇申彖传象传之意以尽乾坤二卦之蕴而余卦之説因可以例推云乃文言条下义今乃削文言二字而附于元者善之长也之下其彖曰象曰文言曰字皆朱子本所无复依程传添入后来士子厌程传之多弃去不读专用本义【治三年防试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贲题陈辅文同考官杨守阯批曰序卦朱子无一言以释其义盖以程子于诸卦之首防析其义已明且尽故也今治经者专读本义易卷逾八百而知有传者不数人此能知之而又善作是用録之以激厉经生之不读程传者】而大全之本乃朝廷所颁不敢辄改遂即监版传义之本刋去程传而以程之次序为朱之次序【虚斋蔡清易经蒙引谓之今所窃刋行易经本义 今四书版本毎张十八行毎行十七字而注皆小字书经礼记并同惟易每张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三字而本义皆作大字与各经不同明为后来所刻是依监版传义本而刋去程传凡本义中言程传备矣者又添一传曰而引其文皆今代人所为也 坊刻擅改古书宜有严禁是学臣之责朱子诗集传序蔡仲黙书集传序今南京刋大全本改曰诗经大全序书经大全序此即乱刻古书之一验幸监本尚存其谬亦易见尔】相传且二百年矣惜乎朱子定正之书竟不得见于世岂非此经之不幸也夫
  朱子记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説谓古经始变于费氏而卒大乱于王弼此据孔氏正义曰夫子所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以自卑退不敢干乱先圣正经之辞王辅嗣之意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如杜元凯注左传分经之年与传相附故谓连合经传始于辅嗣不知其实本于康成也魏志髙贵乡公幸太学问博士淳于俊曰孔子作彖象郑作注其释经义一也今彖象不与经文相连而注连之何也俊对曰郑合彖象于经者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帝曰若合之于学诚便则孔子曷为不合以了学者乎俊对曰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是以不合此圣人以不合为谦帝曰若圣人以不合为谦则郑何独不谦邪俊对曰古义深圣问奥逺非臣所能详尽是则康成之书已先合之不自辅嗣始矣乃汉书儒林传云费直治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繋辞文言解説上下经则以传附经又不自康成始朱子记晁氏説谓初乱古制时犹若今之乾卦盖自坤以下皆依此后人又散之各爻之下而独存干一卦以见旧本相传之様式耳愚尝以其説推之今乾卦彖曰为一条象曰为一条疑此费直所附之元本也坤卦以小象散于各爻之下其为象曰者八余卦则为象曰者七此郑所连髙贵乡公所见之本也
  程传虽用辅嗣本亦言其非古易咸九三咸其股亦不处也传曰云亦者盖象辞本不与易相比自作一处故诸爻之象辞意有相续者此言亦者承上爻辞也【小畜九二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本义曰亦者承上爻义】
  秦以焚书而五经亡明朝以取士而五经亡今之为科举之学者大率皆帖括熟烂之言不能通知大义者也而易春秋尤为缪盭以彖传合大象以大象合爻以爻合小象二必臣五必君隂卦必云小人阳卦必云君子于是此一经者为拾沈之书而易亡矣取胡氏传一句两句为防而以经事之相类者合以为题传为主经为客有以彼经证此经之题有用彼经而隠此经之题于是此一经者为射覆之书而春秋亡矣【天顺三年九月甲辰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儒学教谕雍懋言比者浙江乡试春秋摘一十六段配作一题头绪太多及所镂程文乃太简略而不统贯且春秋为经属词比事变例无穷考官出题往往弃经任传甚至参以己意名虽经题实则射覆乞敕禁止上从之】复程朱之书以存易【当各自为本】备三传啖赵诸家之説以存春秋必有待于后之兴文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