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总考全集

  
  ○立春正月节 【 其卦为泰三阳之月也】
  立建也春蠢也万物蠢化乃运动也春为阳中万物始生故曰立春乃正月之节也
  
  ○雨水正月中
  自上而下曰雨北风冻而为雪东风解而为冰立春之初三阳初交而阳气未透至此时中气已至阴阳之气方和非复冱寒凝冻之愆雨泽而水是谓雨水乃正月之中气也
  
  ○惊蛰二月节 【 其卦为大壮四阳之月也】
  惊震也谓雷震也又动也起也蛰藏也伏也字以执以(上下虫)如执持其(上下虫)使不得动盖蛰藏之(上下虫)感四阳之气皆震动而出又二月雷乃发声蛰(上下虫)震动亦惊蛰之义也仲春上丁日祭
  先师孔子上戊日祭先农五稷上巳日祭山川
  
  ○春分二月中
  分别也仲春四阳二阴昼夜之气中停阴阳交分故谓之春分二月之中气也春分之日祭
  大明之神于东郊朝日坛甲丙戊庚壬年
  皇帝亲祭余年遣文职大臣代行
  
  ○清明三月节 【 其卦为夬五阳之月也】
  季春之月日暖风和景物明媚故谓之清明又曰四时有八风惟东南巽风曰清明风季春之时适当方位万物皆齐乎巽巽曰洁齐故以清明为名取其明洁之义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自寒食第三日即清明乃三月上节也
  
  ○谷雨三月中
  谷五谷又百谷之总名季春之月时雨始降滋生百谷故谓之谷雨乃三月中气盖自雨水后土膏脉动可以播种雨其谷干水也
  
  ○立夏四月节 【 其卦为干纯阳之月也】
  立建也夏设也大也孟夏乃四阳之月阴德用事和气皆畅万物长养假大乃四月之节也
  
  ○小满四月中
  小微也满盈也孟夏之月万物生长小得盈满故谓之小满乃四月之中气也
  
  ○芒种五月节 【 其卦为姤一阴之月也】
  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
  
  ○夏至五月中
  阳生于子而日渐长至午则极故谓之夏至乃五月之中气春秋之半既曰分而夏冬之半曰至者至有二义子至巳六阳午至亥六阴至者介乎巳午亥子之间也冬至亥阴极故曰至子阳于此生亦曰至夏至巳阳极故曰至午阴于此生亦曰至此夏至之所以名也夏至之日
  皇帝亲诣北郊祭
  皇地祗于方泽配以
  太祖 上躬三献从祀五岳五镇基运翊圣神烈天寿纯德诸山四海四渎俱侍臣分献
  按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长而君道衰故不贺
  
  ○小暑六月节 【 其卦为遯二阴之月也】
  小微也是月极热月初犹小故谓之小暑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盖初伏夏气虽炎蒸而暑热尚微故曰小暑乃六月之节也
  
  ○大暑六月中
  大极也盛也暑热也季夏湿热之气极盛月半转大故谓之大暑乃六月之中气也
  
  ○立秋七月节 【 其卦为否三阴之月也】
  秋揫也万物揫敛成就也故谓立秋七月之节气也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息也谓暑气于此时止息也自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中至此七月中谓之处暑者盖暑气由小而至于大以及于秋凡四十五日之间而暑息也
  
  ○白露八月节 【 其卦为观四阴之月也】
  是为仲秋秋属金金色白阴气始盛露凝而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乃八月之节气也
  仲秋上丁日祭
  先师孔子上戊日祭先农五稷上巳日祭山川与仲春同其月用仲以四时之正也其日用丁以文明之盛也
  
  ○秋分八月中
  分者半也八月仲秋昼夜之气中停乃秋时九十日之半阴阳交分故谓之秋分义同春分乃八月之中气也 国朝典制每岁秋分之夕
  皇帝致祭
  夜明之神于西郊夕月坛从祀二十八宿五星及周天星辰
  
  ○寒露九月节 【 其卦为剥五阴之月也】
  此月阴气转盛故露凝而厚其气愈寒寒者露之气露先白而后寒寒固有渐也乃九月之节
  
  ○霜降九月中
  霜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自八月阴气始至故云白露及九月阴气渐盛故云寒露至是月之半阴气愈盛凝结为霜故曰霜降乃九月之中气也
  
  ○立冬十月节 【 其卦为坤纯阴之月也】
  冬终也物终则藏闭塞成冬故谓立冬十月之节也
  
  ○小雪十月中
  小微也雪本雨也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花必六出以阴数也霜之后为雪固有渐尔乃十月之中气也
  
  ○大雪十一月节 【 其卦为复一阳之月也】
  大者已盛之辞前月阴气凝结犹微此月转大故谓大雪雪由小至大以渐而至乃十一月之节也
  
  ○冬至十一月中
  冬至为二十四气中之一节乃阴阳百物之始日极南影有履长之庆昼夜共百刻冬至后日渐长至春分昼夜各五十刻夏至而长极自夏至后日渐短至秋分昼夜各五十刻冬至而短极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谓之长至节复卦主事盖阳为君子阴为小人三阳生于此日乃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也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线之工我 朝冬至
  皇帝祀天于圜丘行大报礼配以
  太祖从祀凡四坛曰大明曰夜明曰星辰曰云雨风雷
  上三献正位分献官三献从祀位祀毕百官随至
  皇极殿行庆成礼在外各省于布政司各府州县于公堂行庆贺礼如 朝仪
  按冬至祀天以应天而从阳也夏至祀地以应地而从阴也春分应日亦从阳也秋分应月亦从阴也
  嘉靖十一年
  世宗肃皇帝亲定朝日坛以甲丙戊庚壬间岁一亲祭夕月坛以丑辰未戌三岁一亲祭非亲祭之岁太常寺具奏遣官行礼祭朝日例遣文职大臣祭夕月例遣武职大臣亦从阳从阴之义也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人当于此时保养微阳微阴则精神完固诸疾不生此时人身元气如草木之萌芽婴孩之坯胎谨始防微所关最重此时微阳初生阴未退听阴阳争而未定君子斋戒以待之与夏至同而尤谨之至者彼言止言节此言去言禁盖仲夏之阴犹微此时之阴犹盛阴微则盛阳未至甚伤阴盛则微阳当在于善保
  保生心鉴云十一月属子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发生之本此时若恣欲戕贼至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
  
  ○小寒十二月节 【 其卦为临二阳之月也】
  小微也寒冷也前半月一阳虽来复而阳气初动不能胜寒且纯阴之气方盛月初犹小故谓之小寒乃十一月之节也
  
  ○大寒十二月中
  季冬四阴之气寒气至此凛烈故谓之大寒乃十二月之中气也
  四时令节详解
  
  ○元日
  ○正月初一日也书经舜典曰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蔡传曰月正正月也元日朔日也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秦汉则以建亥之月为正至武帝始改建寅正本去声秦始王名政故讳之遂改读平声舜典又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蔡传曰上日朔日也言一岁日之上也正月为端月于朔日庆贺履端之礼是日饮屠苏酒不染疫疠饮自少者起以少者方得岁故先之老者已失时故后饮也其一日又为元旦正旦正朝元正在五腊名曰天腊
  
  ○新春日
  ○乃二十四气之始立春前一日为十二月之终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十二月建丑丑为牛立春则寒极而将回故出物为像且鞭以送之以示升阳之义也
  
  ○人日
  ○正月初七日也东方朔占书曰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主所生之物育阴则灾古人正旦画鸡于门谨始也七日镂人于户重人也
  
  ○上元
  ○正月十五日也汉家祠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观灯是其遗事又为元霄元夜灯宵灯夜正月初一日为元旦故十五日为元宵
  
  ○中和节
  ○二月初一日也中者揆三阳之中和者酌仁义之和
  
  ○春社
  ○社无定日常在二月内立春后第五戊日是也如戊日立春则不筭春祭社以祈谷之生诗曰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春分
  ○解见春分二月中大明会典开载春分
  皇帝由东安门出诣东郊朝日坛祭大明其祝文曰维万历  年岁次  月  朔  日
  嗣天子御名谨昭告于
  大明之神惟 神阳精之宗列神之首神光下照四极无遗功垂今昔率土仰赖兹当仲春式遵古典以玉帛牲醴之仪恭祀于 神伏惟鉴歆锡福黎庶尚享
  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 红楮版朱书以象日之色也
  
  ○花朝
  ○二月十五日春序正中百花竞放用为游赏之时所谓花朝也
  
  ○寒食
  ○寒食无定日或二月或三月去年冬至后第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秦人呼寒食为熟食节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齐人呼为冷节又为禁烟节
  
  ○清明
  ○二十四气之一节曰清明清明钻燧改火取榆柳之火以顺阳时火气又名改火之辰寒食节三日即清明 朝廷谒陵民间上墓以致思慕之诚
  
  ○上巳
  ○三月初巳日也是日褉饮东流洗祓宿垢谓之祓禊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不用上巳日
  
  ○佛诞
  ○四月初八日世传为释迦佛生日是日诸寺以五色香水浴佛作会
  
  ○端午
  ○五月五日也午日以兰汤沐浴又谓之沐兰节午日用菰叶褁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褁今粽子是也又午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今百索是也午日佩赤灵符心前以辟兵今钗头符是也午日楚人采艾挂于门上以禳毒气今挂蒲艾是也楚人以筒贮米投水吊祭屈原于汨罗江今龙舟竞渡是也又名端阳重午菖节蒲节天中节在五腊名曰地腊
  
  ○黄梅
  ○四明相传每年夏间有三梅凡物于此际蒸润生醭醭尘也易为浥腐败坏所谓三梅者芒种后逢壬日谓之头梅若本日是壬则不筭若第二日是梅则为梅高二尺第三日是梅则为梅高三尺第九日是梅则为梅高九尺余仿此逢第二壬日谓之二梅逢第三壬日谓之三梅凡三十日至夏至后逢庚日是为出梅臞仙神枢云芒种后逢丙日为之霉天至小暑得未乃出霉音霉通作梅柳子厚梅雨诗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洛阳尘杜工部在蜀梅雨诗云南京犀浦雨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重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逼岸回盖子厚在永州曰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今江浙以五月芒种节后逢壬为入梅夏至后逢庚为出梅共十八日定有大雨惟北土无之或谓蜀亦无梅雨杜以为四月柳以为三月岂梅熟有先后之异乎由此观之则土地暑热有迟蚤不同故所著有彼此之异也
  今江南浙直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磉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凡衣服书画饮食之类收藏不密则生醭易败盖时至而气使之然自淮以北则不同矣
  今考入梅出梅之期则芒种后逢壬日入梅夏至后逢庚日出梅为准盖历年屡验非亿说也
  
  ○夏至
  ○解见夏至五月中大明会典开载夏至祭地于北郊之方泽前期五日
  上诣牺牲所视牲前一日 上告 庙及还参拜俱如冬至大祀之仪前期四日太常寺进铜人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前期三日 上诣 太庙请
  太祖配神前期一日 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黄楮版墨书祭用黄壁黄制帛其坛上陈设正位 【 北向】 配位 【 西向】 从四坛五岳基运山翔圣山神烈山共一坛 【 东设西向】 五镇天寿山纯德山共一坛 【 西设东向】 四海一坛 【 东设西向】 四渎一坛 【 西设东向】 是日五鼓太常卿候 上御皇极门奏请
  圣驾诣地坛 上常服乘舆由长安左门出至坛由西门入 上易祭服由方泽右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各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 上就位唱瘗毛血迎神乐作四拜奠玉帛毕 上至 皇祗香案前奏跪搢圭
  上三上香讫进俎行初献礼献爵读祝官跪读祝文曰维万历 年岁次   月  朔  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地祗曰时当夏至群物方亨生长发育有生咸赖功德至厚上配 皇天爰遵典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奉兹瘗祀奉
  太祖高皇帝配神尚享 上至
  太祖神位前献爵讫行亚献礼乐止仪同初献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太常寺卿进立坛左东向唱赐福胙
  上至饮福位奏跪搢圭光禄寺卿捧福酒跪进于
  上右 上饮福酒讫光禄寺官捧福胙跪进于
  上右 上受福胙讫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四拜送神乐作又四拜乐止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位 上至望瘗位礼毕 上至具服殿易服太常寺卿捧 太祖神位入安于 太庙寝
  驾还诣 太庙参拜还宫
  
  ○三伏
  ○伏者藏也金气伏藏之日也三伏无定日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火火畏金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从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初庚为末伏故谓之三伏
  
  ○七夕
  ○七月七日之夜也唐天宝宫中七夕以锦彩结成楼阁陈水果酒殽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执九孔针五色线望月穿针过者为得巧宴乐达旦士民皆效之或以小蜘蛛置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为织女牵牛聚会之日会于天河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与参俱出谓之牵牛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故诗云寂然香灭后鹊散渡桥空
  杜甫牛女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朦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乃通
  
  ○中元
  ○七月十五日也目连比丘见亡母在饿鬼中即钵盛饭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之力所能救拔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具百味五果着盘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生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饿鬼之苦后人因此相传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供养大斋国朝于是节则设厉坛之祭以祀孤魂盖因民俗以均惠幽明俾仁政无遗耳是日民家备素食以供祖先俗传亡过祖先于七月十二日夜归十七日夜去十五日共往领盂兰盆大斋故民间素食祀祖多在十四日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