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仕学规范
仕学规范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
仕学规范
杂家类五
杂纂之属
(臣)等谨按仕学规范四十卷宋张镃撰镃字功甫本成纪人流寓临安循王俊之诸孙也官至奉议郎直秘阁是书分为学行己莅官阴徳作文作诗六类统载宋儒臣事状并着出典所采九朝名臣传诸书俱为修史者所依据故多与史合且可补其遗缺如所録范仲淹镇青社时设法免青民辇置之苦青民至为立祠又赵抃治越州歳荒令贮米者反増价粜之而其后更贱民胥全活均云出四科事实又张方平知昆山县收余赋以给贫民而止民数十年侵越之讼云出哲宗名臣传今其书皆不传而三人本传亦未载此类颇多均可以资考证盖与朱子名臣言行録体例虽殊而于当代文献均为有关者也
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 (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仕学规范总目
卷一
为学
卷二
为学
卷三
为学
卷四
行巳
卷五
行巳
卷六
行巳
卷七
行巳
卷八
行己
卷九
行己
卷十
行己
卷十一
行己
卷十二
行己
卷十三
行己
卷十四
莅官
卷十五
莅官
卷十六
莅官
卷十七
莅官
卷十八
莅官
卷十九
莅官
卷二十
莅官
卷二十一
莅官
卷二十二
莅官
卷二十三
莅官
卷二十四
莅官
卷二十五
莅官
卷二十六
莅官
卷二十七
莅官
卷二十八
莅官
卷二十九
阴徳
卷三十
阴徳
卷三十一
阴徳
卷三十二
作文
卷三十三
作文
卷三十四
作文
卷三十五
作文
卷三十六
作诗
卷三十七
作诗
卷三十八
作诗
卷三十九
作诗
卷四十
作诗
●仕学规范编书目
太祖朝名臣传
太宗朝名臣传
真宗朝名臣传
仁宗朝名臣传
英宗朝名臣传
神宗朝名臣传
哲宗朝名臣传
徽宗朝名臣传
钦宗朝名臣传
皇朝名臣四科事实【魏彦惇徳允编】
皇朝类苑【江少虞编】
皇朝名臣言行录【朱熹元晦编】
杨文公谈苑【亿大年】
小畜文集【王禹偁元之】
张乖崖语录【咏复之】
丁晋公谈录【谓谓之】
王文正公言行录【曽孝先】
宋景文公杂志【祁子京】
宋子京笔记
庐陵文集【欧阳修永叔】
濂溪通书【周敦实茂叔】
胡安定言行录【瑗翼之】
胡安定孝行录【翼之编】
程氏遗书【颢伯淳頥正叔】
程氏外书
横渠理窟【张载子厚】
横渠语录
临川文集【王安石介甫】
范忠宣公言行录【纯仁尧夫】
元丰类藁【曽巩子固】
王氏谈渊【陶乐道】
杜氏谈录【滋务之】
麈史【王得臣彦辅】
孙氏谈圃【舛君孚】
倦游杂录【张师正】
涑水迂书【司马光君实】
元城语录【刘安世器之】
元城谭录
南都道护录【胡珵编】
名贤遗范录
东轩笔录【魏泰】
节孝先生语【徐积仲车】
渑水燕谈【王辟之圣涂】
韩魏王别录【王岩叟编】
曽鲁公轶事【公亮眀仲】
鼌氏客语
和氏谈选【平时】
韩庄敏公遗事【缜王汝】
文昌杂录【龎元英】
三苏文集【洵眀允 轼子瞻 辙子由】
南昌文集【黄庭坚鲁直】
梦溪笔谈【沈括存中】
后山文集【陈师道履常】
后山诗话
李氏文集【廌方叔】
师友谈纪【方叔编】
上蔡语录【谢良佐显道】
龟山语录【杨时中立】
诗文发源【王直方归叟
唐子西语录【庚】
曲洧旧闻【朱昪】
李氏诗话【錞希声】
玉壶清话【僧文莹】
湘山野录【僧文莹】
冷斋夜话【僧惠洪】
泊宅编【方勺仁声】
陈氏诗话【辅之】
吴氏诗话【聿子书】
吕氏家塾记【希哲原眀】
永嘉文集【周行巳恭叔】
闻见前录【邵伯温】
闻见后录【邵愽】
步里客谈【陈长方齐之】
懒真子録【马大年永卿】
涪陵记善录【尹焞彦眀】
龙溪文集【汪藻彦章】
省心杂言【赵邦献】
许氏诗话【顗彦周】
分门诗话【李颀编】
艺苑雌黄【严有翼】
潜溪诗眼【范温元实】
珊瑚钩诗话【张表臣】
石林避暑录【叶梦得少藴】
石林燕语
石林诗话
古今类事【委心子编】
古今总类诗话【任舟编】
吕氏童蒙训【本中居仁】
折狱龟鉴【郑克编】
张横浦语录【九成子韶】
张横浦日新
四六谈麈【谢伋景思】
五峯遗文【胡宏仁仲】
竹坡诗话【周紫芝少隐】
蒲氏漫斋录【大受】
乐善录【李昌龄伯崇】
韵语阳秋【葛立方常之】
夷坚甲志【洪迈景卢】
夷坚乙志
丽泽文说【吕祖谦伯恭】
●仕学规范原序
士大夫多媺天资至错诸行事往往鲜合中道才非不逮微法度也前言往行可效可师佩服弗替如循三尺则幼学壮行焉往而不中节藐前修为易与肆吾意之所向跌宕乖盭漫亡据依幸而龊龊亡闻人犹以不能恕至如得声名处贵显有识将起贤者过之之叹斥规矩以觊全材屏范模而良器是图世固无若事也仰惟熈朝累圣纉承一以姬孔道学造天下士名公硕儒闻风作兴步武相属其大者功烈在天铭立鼎彛诚未易窥测至如问学之囦深操行之端方政事之精醇与夫阴功隐徳竒辞奥论流播简册者皆足以擅称一时诒宪百世镃天资庸檏粗知读书日思放涤膏粱之习以从贤士大夫后是以寤寐前哲采摭旧闻凡言动举措粹然中道可按为法程者悉泒分鳞次萃为巨编以便省阅夫致知必繇学故先之以为学学行之上也故次之以行巳行巳有余斯可推以及人故次之以莅官为政莫如徳故次之以阴徳有徳者必有言故以诗文终焉谓其皆可为终身法遂目之曰仕学规范且析为四十卷庶几口咏心惟趣向弗讹昭然中庸大学之可敬俨乎正人端士之在左右语不云乎过者俯而就不至者跂而及余方用是自警亦愿与同志勉焉淳熈岁丙申四月秦川张镃时可序
●钦定四库全书
仕学规范卷一
(宋)张镃 撰
○为学
司马温公光自成童凛然如成人七岁闻讲左氏春秋大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义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渇寒暑年十五书无所不通文词醇深有西汉风
晏元献公殊留守南京范文正公仲淹遭母忧寓居城中晏公请往府学仲淹尝宿学中其教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息皆有时刻往往潜至斋舎诇之见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疲倦暂就枕耳仲淹问未就寝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仲淹即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扵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年二十七岁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絶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乆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驰骤必造扵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庆
歴中范希文以资政殿学士判邠州尝语客曰某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上长白山僧舍惟煑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十数茎■〈酢上木下〉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朱昻侍郎甫弱冠辞亲游学其父给钱二千以为行资径入衡山书院服勤学问孜孜不怠夜则拾桐油子然以诵书三年业成而归复以二千纳于父封识宛然
司封郎中孔延之幼孤自感厉昼耕读书垄上夜燃松眀继之学艺大成乡举进士第一遂中其科
李待制行简家素贫能刻志自学坐石上读六经每至夜分虽寒暑不以少易又聚木叶学书其笔法遒劲聚书至万余卷多手自抄冩人谓之李书楼
石守道学士为举子时寓于南都其固穷苦学世无比者王侍郎渎闻其勤约因会客以盘餐遗之石谢曰甘脆者亦某之愿也但日享之则可若止修一餐则眀日何可继乎朝享膏粱暮厌粗粝人之常情也某所以不敢当赐便以食还王咨重之
祠部郎中强至字几圣少有志节力学问年二十举开封府进士黜于礼部退而叹曰非有司之罪吾术未善耳乃益自刻励读书属文忘昼夜寒暑吴俗喜游嬉请谒公闭门一切谢絶当食不扬匕筯蚊虫■〈口替〉肤不一举手扑之曰是皆害吾学之功后果中上第
范忠宣公纯仁娶天章阁待制王质之女封魏国夫人公既娶为学益笃文正公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遇之徒与公从逰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分不寝一举登皇佑元年进士乙科后公贵魏国犹收其帐顶如墨色时以示诸子孙曰尔父少时勤学灯烟迹也
盛文肃公度好学家居惟图书满前每归休未尝释手或劝之少休则曰吾自乐此非以为劳也
卫尉寺丞向纶雅有竒节不妄交自念世禄子弟溺志膏粱之间乃昼夜刻苦于学日诵数千言一记辄不忘
虞部郎中李虚舟家贫无书假本于人必手自抄录夜则弦诵长为辞章颇出流軰【已上出皇朝名臣四科事实】
崇政殿说书荥阳吕公希哲尝言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宋景文公杂志】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辉光施于世者果致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
学者不谋道乆矣然道固不茀废而圣人之书如日月卓乎其可求茍不为刑祸禄利动其心者则勉之皆可至也【并出庐陵文集】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出濓溪通书】
安定胡先生侍讲布衣时与孙眀复石守道同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问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
安定先生自庆歴中教学于苏湖间二十余年束修弟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学以经义及时务为先故学中有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择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边防水利之类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髙第及为政多适于世用若老于吏事者由讲习有素也【并出胡安定言行录】
程先生曰治经实学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道之在经大小逺近髙下精粗森列扵其中譬如日月在上有人不见者一人指之不如众人指之自见也如中庸一卷书自至理便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歴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层之台自下而上者为是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盖不自得也为学治经最好茍不自得则尽治五经亦是空言
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
李吁问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无事时如何存养得熟曰古之人耳之扵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废此独有理义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乆则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言不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矣貎不庄不敬则怠慢之心生矣
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此正如破室中御寇东面一人来未逐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后驱逐不暇盖其四面空疎盗固易入无缘作得主定又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自然无事
志道恳切固是诚意若迫切不中理则反为不诚盖实理中自有缓急不容如是之迫观天地之化乃可知
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涵泳于其间然后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只是私己终不足以达道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曽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大学乃孔子遗书须从此学则不差
孟子才髙学之无可依据学者当学颜子入圣人为近有用力处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徳者厌无徳者惑
今之学者唯有义理以养其心若威仪辞逊以养其体文章物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脉皆所未备
以书传道与口相传■〈日煞〉不相干相见而言因事发眀则并意思一时传了书虽言多其实不尽
今语道则须待要寂灭湛静形使如槁木心使为死灰岂有直做墙壁木石而谓之道所贵乎智周天地万物而不遗又几时要如槁木论心术无如孟子也只谓必有事焉【一本有而勿正三字】今既如槁木死灰则却扵何处有事
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根脚始得
孟子论四端处则欲扩而充之说约处则博学详说而反说约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
今志于义理而心不安乐者何也此则正是剰一个助之长虽则心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然而持之太甚便是必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须且恁去如此者只是徳孤徳不孤必有邻到徳盛后自无窒碍左右逢其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