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今古学考
今古学考
卷上
《汉艺文志》今、古学经传师法表
《易》,施、孟、梁邱、京、高。[按:此五家,今学也。班于今学皆不加今字。]
《易》,费。[按:此一家,古学也。班不言古经。]
班曰:「汉兴,田和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邱、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邱经,[师古曰:「中者,天子之书也。言中,以别于外。」]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尚书经》二十九卷。[班注:「大小夏侯二家,欧阳经三十二卷。」师古曰:「此二十九卷,伏生传授者。」按:此今学。]《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班注:「为五十七篇。」按:此古学,班言古经。]
班曰:「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按:此三家,今学。]
《毛诗》二十九卷。[按:此古学,班不言古经。]
班曰:「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礼经》七十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刘向《别录》云,「六国时人也。」]《曲台后仓》九篇。[按:此今学。]
《古经》五十六卷。《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按:此古学,班言古经。]
班曰:「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出于鲁淹中。」
《春秋经》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公羊传》十一卷。《穀梁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穀梁子,鲁人。按:此今经。]
《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按:此古学,班言古经。]
班曰:「《公羊》、《穀梁》立于学官。」
《论语》,《鲁》二十篇。《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按:此今经。]
《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按:此古学,班言古经。]
班曰:「汉兴,有鲁、齐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按:此今学。]
《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刘向云:「古文字也。《庶人》章分为二也,《曾子敢问》章为三,又多一章,凡二十二章。」按:此古学。]
班曰:「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按:此汉人今古分派之始也。经在先秦已有二派,一主孔子,一主周公,如「三传」是也。齐、鲁,今学;燕、赵,古学。汉初儒生,达者皆齐鲁,以古学为异派,抑之,故致微绝。当时今学已立学官,而民间古学,间有传者。[如《毛诗》、《费易》。]后孔壁古经出,好古之士复据此与今学相难,今学亦无以夺之。虽不立学官,隐有相敌之势。至于刘歆校书得古文,古学愈显。世以孔壁所出经皆古字,别异于今学,号曰「古经」,与博士本并行。至后汉,而今、古之名立矣。
《五经异义》今、古学名目表
今《易》京、孟说古《周礼》说
今《尚书》夏侯、欧阳说 古《尚书》说
今鲁齐韩《诗》说古《毛诗》说
今《春秋》公羊、穀梁说 古《左氏》说
今《礼》戴说古《孝经》说
今《孝经》说
今《论语》说
许氏《说文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按:《汉书,艺文志》,孟当作费。]
按:西汉今学立在学官,古学传之民间,当时学者称古学为「古文」。盖博士说通行,惟古为异,故加号别异,目为古也。至于东汉,古学甚盛,遂乃加博士说以「今」字。故班氏以前,犹无今号,至许氏《异义》,乃今古并称。古号得于西京,今号加于东汉,合而观之,端委可寻矣。
《五经异义》今与今同、古与古同表
许君《五经异义》,胪列今古师说,以相折中。今与今同,古与古同,二者不相出入,足见师法之严。今就陈本,标厥名目,以见本原,条其异同,使知旧本二派,自郑君以后乃乱之也。
今《易》京氏说一
《易》孟、京说一
《易》孟、京,《春秋》公羊说一
《易》孟氏,《韩诗》说一
按:以上今《易》孟、京说,全与古学异,与今学《春秋》、《诗》同。
今《尚书》欧阳说二
今《尚书》欧阳、夏侯说四
夏侯、欧阳说一
按:以上今《尚书》欧阳、夏侯说,全与古学说不同。
今《韩诗》说一
今《诗》韩、鲁说一
《诗》齐、鲁、韩,《春秋》公羊说一
《韩诗》说二
《诗》齐说丞相匡衡说一
治《鲁诗》丞相韦玄成说一
按:以上今《诗》鲁、齐、韩三家说,全与古学异,与今学《春秋公羊》同。
今《春秋公羊》说七
《春秋公羊》说四
《春秋公羊》、《穀梁》说二
《公羊》说二十三
《穀梁》说二
《春秋公羊》董仲舒说一
《公羊》以为《穀梁》亦以为一
大鸿胪眭生说一
议郎尹更始、待诏刘更生等议一
按:以上今《春秋穀梁》、《公羊》说,与古学全异。
今《礼戴》说三
今《大戴礼》说二
今《礼戴》、《尚书欧阳》说一
《礼戴》及匡衡说一
《大戴》说一
《戴》说一
《戴礼》及《韩诗》说一
《礼戴》说一
《戴礼》、《公羊》说一
按:以上今《礼戴》说,全与古学异,与今《尚书》、《诗》同。
今《孝经》说二
《孝经》说一
今《论语》说一
按:以上今《孝经》、《论语》说,与古学全异。
古《尚书》说九
古《毛诗》说三
《毛诗》说六
古《左氏》说二
古《春秋左氏》说五
古《春秋左氏传》说二
《春秋左氏》说三
《左氏传》四
《左氏》说二十四
奉德侯陈钦说一
古《周礼》说十二
古《周礼》、《孝经》说一
《周礼》说二
侍中骑都尉贾逵说一
按:以上古《尚书》、《毛诗》、《左氏春秋》、《周礼》说,全与今礼异,而自相同。审此,足见古礼自为古礼一派,与今异也。其有误说三条,一为《穀梁》、《公羊》,与《左氏》同;一为贡禹,与《古文尚书》同。驳见下卷。
郑君以前今、古诸书各自为家不相杂乱表
今 古
《尚书》欧阳、夏侯说
三家《诗》故传
《韩诗》薛侯说
《春秋》严、颜、尹、刘说
《公羊》何氏解诂
《孝经》后、张、长孙说
《论语》张、包说
按:以上各家皆今学。所著书除何氏《解诂》以外,见于玉函山房辑本所引用,全本于《王制》,不杂用古学说。不如范氏注《穀梁》,据《周礼》古学说以攻《传》。可知东汉以前,今学与今学自为一派,与古别行,不求强同。以古乱今者,皆郑君以后之派,旧原不如此也。 《尚书》贾、马注
《毛诗故训传》
《周礼》二郑、杜、贾、马注
《礼记》马、卢注
《左传》刘、郑、贾、马、服、颍、许注
《论语》马氏训说
《国语》贾注
《说文解字》
按:以上皆出古学。所著书除《说文解字》外,皆见于马辑本所引用,全本于古学各书,不用博士说。不如郑君注《周礼》、《毛诗》,杂用今礼。可知秦汉以来,古学独行,自为一派,不相混杂。考之古书,证以往事,莫不皆然。非予一人之私言,乃秦汉先师之旧法也。
今、古学统宗表
今 古
《王制》为今学之主
《穀梁》全同《王制》
《仪礼记》为今学
《戴礼》有今学篇
《公羊》时参古学
《鲁诗》
《鲁论语》 以上鲁
《杨氏易》
《施氏易》
《孟氏易》
《梁邱氏易》
《京氏易》
《高氏易》
《欧阳氏尚书》
《大夏侯氏尚书》
《小夏侯氏尚书》
《齐诗》
《齐论语》以上齐
《韩氏易》
《韩氏书》
《韩氏诗》以上韩
《今孝经》
按:《公羊》以前皆经,本今学先师依经立说者也。以下十七家,则皆据《王制》说推衍比附于诸经者也。今经为孔子晚年之书,故弟子笃信谨守,欲以遍说群经。此今学统宗之沿变,事详《王制义证》。 《周礼》为古学之主
《孝经》为古学
《仪礼经》为古学
《戴记》有古学篇
《左传》时有缘经异说
《逸礼》古学
《费氏易》
《古文尚书》
《毛诗》
《古论语》
按:《逸礼》以上皆经,本古学先师依经立说者也。以下四家,则皆据《古礼》说推衍比附以说群经者也。古经出壁中,较今经多。博士抑之不得立好古之士嫉博士如仇,故解四经亦用古说,以与今为难。故不惟古经用古说,即无今古之分者亦用古说,此后来之变也。至于古经,汉初亦有传习其说与今异者,则又好古之士与今学树敌,在先秦已如此也。
今、古学宗旨不同表
今 古
今祖孔子
今,《王制》为主。
今主因革。参用四代礼。
今用质家
今多本伊尹
今,孔子晚年之说。
今经皆孔子所作
今始于鲁人,齐附之。
今皆受业弟子
今为经学派
今意同《庄》、《墨》。
今学意主救文弊
今学近于王
今,异姓兴王之事。
今,西汉皆立博士。
今经、传立学,皆在古前。
今由乡土分异派
今礼少,所无皆同古礼。
今所改,皆周制流弊。
今,汉初皆有经本,非口受。
今以《春秋》为正宗。馀皆推衍《春秋》之法以说之者。
今多主纬候
今学出于春秋时
今,秦以前无杂派。
今无缘经立说之传
今无仪注,皆用周旧仪。
今经唯《王制》无古学。馀经皆有推衍古派。
《孝经》本无今说
今经唯存《公》、《穀》,范氏以古疑今。
注今经,李、何以前不杂古。
《戴礼》古多于今,汉儒误以为今学。
《古仪礼经》,汉初误以为今。
以上说皆见下卷 古祖周公
古,《周礼》为主。
古主从周。专用周礼。
古用文家
古原本周公
古,孔子壮年主之。
古经多学古者润色史册
古成于燕、赵人。
古不皆受业
古为史学派
古意同史佚
古学意主守时制
古学师乎伯
古,一姓中兴之事。
古,西汉多行之民间。
古经、传立学,皆在今后。
古因经分异派
古礼多,所多皆同今学。
古所传,多礼家节目。
古,汉初皆今有师。后有废绝。
古惟《周礼》为正宗。即《左传》推衍以说之者,馀经无论矣。
古多主史册
古学成于战国时
古,秦以前已有异说。
古有缘经立说之传
古有专说,不通别经。
古经唯《周礼》无今说。馀经皆有推衍今派。
《春秋》本无古学
古经皆存,郑君以今杂古学。
注古经,马、许以前不杂今。
子纬皆今学,汉儒误以为古学。
今《王制》,先师误以为周。
以上说见下卷。
今学损益古学礼制表[此专表今古不同者]
古 今
古:封公方五百里;侯方四百里;伯方三百里;子方二百里;男方一百里。地五等。
古,一甸出一车。
古,六卿、大夫、士员无定数。
古,畿内不封国。
古有世卿无选举。
古,《周礼》十二年一巡守。
古,天子下聘,不亲迎。
古,禘大于郊,无祫祭。
古,天子无大庙,有明堂。
古,刑馀为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