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笔记
- 今古学考
今古学考
┃ 宗 ┃ 无 ┃ 无 ┃ 有 ┃ 无 ┃ 有 ┃ 不见 ┃
┃ 遇 ┃ 无 ┃ 无 ┃ 有 ┃ 无 ┃ 有 ┃ 不见 ┃
┃ 祔主 ┃ 无 ┃ 无 ┃ 有 ┃ 有 ┃ 有 ┃ 不见 ┃
┃ 三公 ┃ 有 ┃ 有 ┃有而不同 ┃ ┃ ┃ 不见 ┃
┃ 六卿 ┃ 无 ┃ 无 ┃ 有 ┃ 有 ┃ 有 ┃ 不见 ┃
┃ 监 ┃ 有 ┃ 有 ┃ 有 ┃ 无 ┃ 无 ┃ 不见 ┃
┗━━━━━━┻━━━━━┻━━━━━━┻━━━━━┻━━━━━━┻━━━━━┻━━━━━┛
按:以上礼制有无,旧说多牵掍言之。今表其有无,无者,即可不言此礼。拟通撰定一表。姑发其例如此。
今、古各经礼制同名异实表
今《穀梁》 今《公羊》 古《周礼》 古《左传》 古《国语》 古《孝经》
禘
郊
社
雩
五等爵名
五爵封地
三公
丧中不祭
丧不祭
三军
七庙
服
附庸
公
卿 夏祭
祀天
祀地祗
祈雨
非实爵
三等
司徒、司马、司空。
群庙皆不祭
郊天不废
方百里所出
太祖、三昭、三穆。
三服
不及方五十里
执事
在古学为大夫 大祀太庙
祀天,配人鬼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不见
不见
祀人鬼
祈雨。祈谷。
实爵
五等
太师、太傅、太保
惟新祔主不祭
群庙皆祭
方五百里所出
不见
五服
不见
不执事
在今学为公 大祀太庙
祈谷,祀后稷。
同前
同前
非实爵
五等
同前
同前
同前
考庙、四。亲庙二、祧。
同前
同前
执事
同前 祀天帝
祀上帝
同前
同前
实爵
五等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不执事
同前 春祭
祀后稷以配天
祀地祗
不见
同前
同前
同前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不见
按:以上各经同名异实者,此当分别观之。后儒不知,混为一说,则名实淆矣。拟撰《群经同名异实表》,姑发其例如此。
今、古各经礼制同实异名表
┏━━━━┳━━━━━━┳━━━━━━┳━━━━━━┳━━━━━━┳━━━━━━┳━━━━━┓
┃ ┃今《穀梁》 ┃今《公羊》 ┃古《周礼》 ┃古《左传》 ┃古《国语》 ┃古《孝经》┃
┣━━━━╋━━━━━━╋━━━━━━╋━━━━━━╋━━━━━━╋━━━━━━╋━━━━━┫
┃春祭 ┃祠 ┃礿 ┃同前 ┃郊 ┃不见 ┃禘 ┃
┃夏祭 ┃禘 ┃祠 ┃禴 ┃雩 ┃不见 ┃无 ┃
┃太庙 ┃太庙 ┃同前 ┃郊 ┃太庙 ┃郊 ┃郊 ┃
┃宗庙 ┃世室 ┃同前 ┃明堂 ┃世室 ┃明堂 ┃明堂 ┃
┃礼官 ┃司徒 ┃同前 ┃宗伯 ┃同前 ┃同前 ┃不见 ┃
┃功德祭 ┃因祭 ┃同前 ┃五祀 ┃同前 ┃同前 ┃不见 ┃
┃朝 ┃四时同名 ┃同前 ┃四时异名 ┃四时同名 ┃四时异名 ┃不见 ┃
┃ ┃庶人在官 ┃同前 ┃府史胥徒 ┃ ┃ ┃不见 ┃
┃方伯 ┃方伯 ┃同前 ┃牧 ┃州牧 ┃牧 ┃不见 ┃
┃井田 ┃一井八家 ┃同前 ┃一井九家 ┃同前 ┃同前 ┃不见 ┃
┗━━━━┻━━━━━━┻━━━━━━┻━━━━━━┻━━━━━━┻━━━━━━┻━━━━━┛
按:以上各经同实异名者,此当分别观之。后儒不知,混为一说,则名实淆矣。拟撰《群经同实异名表》,姑发其例如此。
今、古学鲁、齐、古三家经传表
鲁 齐 古
《易》亡
《书》亡
《鲁诗》
《穀梁春秋》
《高堂仪礼》
《今孝经》不分鲁齐
《鲁论语》 《田何易》
《伏生尚书》
《齐诗》附《韩诗》
《公羊春秋》
后仓《大小戴记》
同前
《齐论语》 《费易》
《古文尚书》
《毛诗》
《左传春秋》
《周礼》
《古孝经》孔氏
《古论语》
按:今古之分,鲁笃守《王制》,于今学为纯。古学全用《周礼》,于古为纯。南北相驰,辛甘异味。齐学本由鲁出,间居两大之间,不能不小用古学,如《公羊》是也。汉博士唯齐学盛,以伏生、公孙弘皆齐学也。鲁学《易》、《书》皆不传,盖亡在汉初,非旧亡也。今立此表以明三派,以鲁、古为准,齐消息于其中。亦如《春秋》日、月、时例,月在中无正例,三学之齐即《春秋》之月例也。
郑君以后今、古学废绝表
武帝 宣帝 元帝 平帝 光武 章帝 魏 晋
杨氏 施氏
孟氏
梁邱氏 同前
同前
同前
京氏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施氏
孟氏
梁邱氏
京氏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郑《易注》
亡
亡 郑《易注》
王《易注》
欧阳氏 同前
大小夏侯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古文》 欧阳氏
大小夏侯
不立 同前
同前
《古文》。受学
郑《书注》
郑《书注》
鲁
齐
韩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毛 鲁
齐
韩
不立 同前
同前
同前
毛。受学
不立
不立
郑《毛诗笺》
亡
亡
同前
后氏 大小戴氏 同前 同前
《逸礼》
《周礼》 大小戴氏
不立
不立
不立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郑《礼记注》
郑《仪礼注》
亡
郑《周礼注》 同前
同前
同前
公羊 同前
穀梁 同前
同前 《左氏》 颜氏
严氏
不立
《左氏》后废 同前
同前
穀梁。受学。
《左氏》受学 何注
贾、服注 同前
范注
贾、服注
杜注
今学盛于西汉、古学盛于东汉表
今学 古学
《杨氏易》。武帝时立,光武时未立。
《施氏易》。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孟氏易》。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梁邱氏易》。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京氏易》。元帝时立,光武时复立。 《费氏易》。西汉未立。东汉陈元、郑众传其学。马融作传。郑玄作注。
《欧阳尚书》。武帝时立,光武时复立。
《大小夏侯尚书》。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孔氏古文尚书》。平帝时立,光武时未立。肃宗时诏高才生受杜林传其学。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作注。
《鲁诗》。文帝时立,光武时复立。
《齐诗》。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韩诗》。孝文时立,光武时复立。 《毛诗》。平帝时立,光武时复立。肃宗时诏高才生受卫宏,郑众好其学。卫宏作序。马融作传。郑玄作笺。
《大戴礼》。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小戴礼》。孝宣时立,光武时复立。
《庆氏礼》。未立。
《公羊春秋》。宣帝时立,光武时复立。
《穀梁春秋》。孝宣时立,光武时未立 《周官礼》。王莽时立。中兴,郑众传其学。马融作传。郑玄作注。
《左氏春秋》。平帝时立。光武时立,后罢。肃宗时,诏高才生受郑兴,陈元传其学。贾逵作训。服虔作注。
附:
《高氏易》。未立。
《今孝经》。赵岐说有博士。
《今论语》。赵岐说有博士。 附:
《古孝经》。未立。
《古论语》。未立。
按:今学盛于西汉,屏斥古学不得显。古学盛于东汉。今学浸微。二学积为仇敌,相与参商。马融指博士为俗儒,何休诋古文为俗学。可见郑君以前,二学自为水火,不苟同也。
今、古学经传存佚表
今 古
《杨氏易》。《汉志》不著录。
《施氏易》。《隋志》:亡于西晋。
《孟氏易》。《隋志》:八卷,残缺。梁十卷。《旧唐志》有十卷。《宋志》无。
《梁邱氏易》。《隋志》:亡于西晋。
《京氏易》。《隋志》有十卷。《宋志》无。
《高氏易》。《隋志》:亡于西晋。
《欧阳尚书》。《隋志》:亡于永嘉之乱。
《大小夏侯尚书》。《隋志》:亡于永嘉之乱。
《鲁诗》。《隋志》:亡于西晋。
《齐诗》。《隋志》:魏代已亡。
《韩诗》。《隋志》有二十二卷,无传之者。今存《外传》。
《大戴礼》。今存。
《小戴礼》。《礼记》今存。
《庆氏礼》。《仪礼》今存。
《公羊春秋》。今存。
《穀梁春秋》。今存。
《今孝经张禹注》。《隋志》已无。
《今论语张禹注》。《隋志》已无。 《费氏易》。《隋志》无。《旧唐志》有。《宋志》无。
《孔氏古文尚书》。《隋志》、《旧唐志》有马注。《宋志》无。
《毛诗》。今存。
《周官礼》。今存。
《左氏春秋》。今存。
《古孝经》。今存。
《古论语》。今存。
按:今学书,今唯存《韩诗外传》、《大小戴》、《庆礼》、《公羊》、《穀梁春秋》五家,余十二家亡。 按:古学书,唯《易》、《尚书》亡,余今皆存。盖今学盛于西汉,至于哀、平,古学乃兴,以后皆古学弟子,故今学浸微。魏晋之后,今经遂亡。郑注古学,兼采今学,今学之亡,郑氏之过也。
卷下
经话
旧拟今古学三十论目,欲条说之,仓卒未能撰述。谨就《经话》中取其论今、古学者,以为此卷。中多未定之说,俟有续解,再从补正。
今古二派,各自为家,如水火、阴阳,相妨相济。原当听其别行,不必强为混合。许君《异义》,本如《石渠》、《白虎》,为汉制作。欲于今、古之中,择其与汉制相同者,以便临事缘饰经义,故累引汉事为断。又言叔孙通制礼云云,皆为行事计耳。至书之并行,两不相背,则不欲混同之也。郑君驳《异议》时,犹知今古不同,各自成家,至于撰述,乃忘斯旨。注古《周礼》用《王制》,笺《毛传》用《韩诗》,注《古文尚书》用夏侯、欧阳说。夫说经之道,与议礼不同。议礼可以斟酌古今,择善而从;说经则当墨守家法,虽有可疑,不能改易,更据别家为说。今注古学,乃欲兼有今学之长,采今易古。正如相者嫌一人耳目不好,乃割别人耳目补之,不惟无功,而且见过。使郑君作注时,犹存驳《异义》之见,则分别今古,先师之法不致尽绝。乃前后异辙,使今古之派,遂至汉末而绝也。惜哉!
许君虽于今、古互有取舍,不过为汉制缘饰。至于各经家法,听其别行,不欲牵合之也。如明堂说,许案云:「今礼、古礼,各以其义说,无明文以知之。」又《公羊》、《左氏》说朝聘不同,许案云:「《公羊》说,虞夏制;《左氏》说,周礼。《传》曰:‘三代不同物’,明古今异说。」是许以今、古不同,不欲混通也。又诸侯夫人丧,《公羊》、《左氏》异说。许案云:「《公羊》说,同盟诸侯薨,君会葬;其夫人薨,又会葬。是不遑国政,而常在路。《公羊》、《左氏》说,俱不别同姓、异姓。《公羊》言当会,以为同姓也;《左氏》云不当会,据异姓也。」是许以今古各有所据,不欲强同也。至其余条,或云从《左氏》,或云从《周礼》,亦是定一尊,不欲含混。至郑氏著书,乃全与此意反矣。《异义》久亡,今就陈氏辑本考之,所存近百条。今与今同,古与古同,各为朋党,互相难诘,以其门户原异,故致相歧也。中惟三条古与今异者。《穀梁》说:「葬不为雨止」,统尊卑而言;《左氏》说:「庶人不为雨止。」《公羊》说:「雨不克葬,谓天子诸侯也。卿大夫臣贱,不能以雨止。」此《公羊》参用古学之言也。《公羊》说:「臣子先死,君父名之」;《左氏》说:「既没,称字而不名。」许以为《穀梁》同《左氏》。按此皆后师附会之说,于经传无明文,同异无关于今古礼制者也。又引《鲁诗》说丞相匡衡以为「宗庙宜毁」;《古文尚书》说「宗庙不毁」。许据《公羊》御史大夫贡禹说同《古文尚书》不毁。按毁与不毁,经无其证,凡此所同,皆无明据,至于大纲,无或参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