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

春锄起地,夏为除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後,虽湿亦无嫌。[春苗既浅,阴未覆地,湿锄则地坚。夏苗阴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矣。《管子》曰:“国为者,使农寒耕而热芸。”芸,除草也。]
苗既出垄,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金屚)楱纵横杷而劳之。[杷法:令人坐上,数以手断去草;草塞齿,则伤苗。如此令地熟软,易锄省力。中锋止。]
苗高一尺,锋之。[三遍者皆佳。]耩[故项反]者,非不壅本苗深,杀草,益实,然令地坚硬,乏泽难耕。锄得五遍以上,不烦耩。[必欲耩者,刈谷之後,即锋茇[方末反]下令突起,则润泽易耕。]
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垄底。[牛迟则子匀,足蹑则苗茂。足迹相接者,亦可不烦挞也。]
熟,速刈。乾,速积。[刈早则镰伤,刈晚则穗折,遇风则收减。湿积则藁烂,积晚则损耗,连雨则生耳。]
凡五谷,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
《杂阴阳书》曰:“禾‘生’於枣或杨。九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禾‘生’於寅,‘壮’於丁、午,‘长’於丙,‘老’於戊,‘死’於申,恶於壬、癸,忌於乙、丑。
“凡种五谷,以‘生’、‘长’、‘壮’日种者多实,‘老’、‘恶’、‘死’日种者收薄,以忌日种者败伤。又用‘成’、‘收’、‘满’、‘平’、‘定’日为佳。”
《氾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其自然者。烧黍穰则害瓠。”[《史记》曰:“阴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槩,不可委曲从之。谚曰:“以时及泽,为上策”也。]
《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修宫室,坏垣墙。……
“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穿窦窖,修囷仓。[郑玄曰:“为民当入,物当藏也。……堕曰窦,方曰窖。”按谚曰:“家贫无所有,秋墙三五堵。”盖言秋墙坚实,土功之时,一劳永逸,亦贫家之宝也。]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始为御冬之备。”……]
“季秋之月,……农事备收。[“备,犹尽也。”……]
“孟冬之月,……谨盖藏,……循行积聚,无有不敛。“[谓刍、禾、薪、蒸之属也。”]……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取之不诘。[“此收敛尤急之时,有人取者不罪,所以警其主也。”……”]
《尚书考灵曜》曰:“春,鸟星昏中,以种稷。[“鸟,朱鸟鹑火也”]秋,虚星昏中,以收敛。[“虚,玄枵也。]””
《庄子》长梧封人曰:“昔予为禾,耕而卤莽[忙补反]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郭象曰:”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予来年变齐[在细反],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餮。”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赵岐注曰:“使民得务农,不违夺其农时,则五谷饶穰,不可胜食也。”]”“谚曰:‘虽有智惠,不如乘势;虽有镃錤,不如待时。’[赵岐曰:“乘势,居富贵之势。镃錤,田器,耒耜之属。待时,谓农之三时。”]”又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夫仁,亦在熟而已矣。[赵岐曰:‘熟,成也。五谷虽美,种之不成,不如稊稗之草,其实可食。为仁不成,亦犹是。”]”
《淮南子》曰:“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後不潦得谷行。[“水势虽东流,人必事而通之,使得循谷而行也。”]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遂长。[高诱曰:“加功,谓‘是藨是蓘’芸耕之也。遂,成也。”]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不能使水西流;后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而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肥、墝、高、下,各因其宜。丘陵、孤险不生五谷者,树以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蔬、食,[“菜食曰蔬,谷食曰食。”]冬伐薪、蒸,[“火曰薪,水曰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转,弃也。”]……
“故先王之制,四海云至,而修封疆;[“四海云至,二月也。”]虾蟆鸣,弱降,而通路除道矣;[“燕降,三月。”]阴降百泉,则修桥梁。[“阴降百泉,十月。”]昏,张中,则务树谷;[“三月昏,张星中於南方。张,南方朱鸟之宿。”]大火中,即种黍、菽;[“大火昏中,六月。”]虚中,即种宿麦;[“虚昏中,九月。”]昴星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昴星,西方白虎之宿。季秋之月,收敛蓄积。”]……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
“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得食则难矣。”
又曰:“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勿夺时;”[言不夺民之农要时。]“勿夺时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节谷;[“节,止;欲,贪。”]节谷之本,在於反性。[“反其所受於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故禹之趋时也,履遗而不纳,冠挂而不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得孤特,疏数适,则茂好也。”]其长也欲相与俱,[“言相依植,不偃仆。”]其熟也欲相扶。[“相扶持,不伤折。”]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聚也。”]“吾苗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横行必得,从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行,行列也。]”
《盐铁论》曰:“惜草茅者耗禾稼,惠盗贼者伤良人。”
《氾胜之书》曰:“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又取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呼毛反,搅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乾;薄布数挠,令易乾。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种时,以馀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於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
《氾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孤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凿町作沟,沟广一尺,深亦一尺。积壤於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囊禾、黍於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变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
“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一亩凡九万三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也。]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
“胡麻,相去一尺。
“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
“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用种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
“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三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用种半升。收二十八石。一曰作二百区。[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西兖州刺史刘仁之,老成懿德,谓余言曰:“昔在洛阳,於宅田以七十步之地,试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少地之家,所宜遵用之。]
“区中草生,茇之。区间草,以划划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以(句刂)鎌比地刈其草矣。”
氾胜之曰:“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择’取减法,‘神农’复加之。
“骨汁、粪汁溲种:锉马骨、牛、羊、豬、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取汁以渍附子,率汗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捣麋、鹿、羊矢等分,置汗中熟挠和之。候晏温,又溲曝,状如‘后稷法’,皆溲汁乾乃止。若无骨,煮缲蛹汁和溲。如此则以区种之,大旱浇之,其收至亩百石以上,十倍於‘后稷’。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虫,骨汁及缲蛹汁皆肥,使稼耐旱,终岁不失於获。
“获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芒张叶黄,捷获之无张。
“获禾之法,熟过半断之。”
《孝经援神契》曰:“黄白土宜禾。”
《说文》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之中和,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崔寔曰:“二月、三月,可种稙禾。美田欲稠,薄田欲稀。”
《氾胜之书》曰:“稙禾,夏至後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时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槩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氾胜之书》曰:“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
“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酒势美酽,尤逾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食之。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豬、羊。]
“虫食桃者粟贵。”
杨泉《物理论》曰:“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後急。稼欲熟,收欲速。此良农之务也。”
《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师古曰:‘岁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五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故齐桓公问於管子曰:“饥寒,室屋漏而不治,垣墙壤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公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期年,民被布帛,治屋,筑垣墙。公问:“此何故?”管子对曰:“齐,夷莱之国也。一树而百乘息其下,以其不捎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去。今吾沐涂树之枝,日方中,无尺荫,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产,丁壮归而有业。”]
“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
“还庐树桑,“[师古曰:‘还,绕也。’”]菜茹有畦。[《尔雅》曰:“菜谓之蔌。”“不熟曰馑。”“蔬,菜总名也。”“凡草、菜可食,通名曰蔬。”案生曰菜,熟曰茹,犹生曰草,死曰芦。]瓜、瓠、果、蓏,[“郎果反。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蓏。’”《说文》曰:“在木曰果,在草曰蓏。”许慎注《淮南子》曰:“在树曰果,在地曰蓏。”郑玄注《周官》曰:“果,桃、李属;蓏,瓠属。”郭璞注《乐雅》曰:“果,木子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曰:“有实曰果,无实曰蓏。”宋沈约注《春秋元命苞》曰:“木实曰果;蓏,瓜瓠之属。”五广注《易传》曰:“果、蓏者,物之实。”]殖於疆易。[“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易。’师古曰:‘《诗?小雅?信南山》云:中田有庐,疆易有瓜。即谓此也。’”]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师古曰:‘班白者,谓发杂色也。不提挈者,所以伟老人也。’”]
“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师古曰:‘省费燎火,省燎、火之费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燎,音力召反。’”……
“董仲舒曰:‘《春秋》他谷不书,至於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於五谷,最重麦、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