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略解


孙子略解


  (魏)曹操

  〈序〉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食,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余岁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于庙堂也。〕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

  〔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

  生,民弗诡也。

  〔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

  〔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

  也。』〕

  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帜、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用

  者,主军费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以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则胜也。索其情者,胜负之情。〕

  曰:主孰贤?将孰能?

  〔曹操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时、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兵者,诡道也。

  〔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曹操曰:欲进而治去道,若韩信之袭安邑,陈舟临晋而渡于夏阳也。〕

  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

  强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长也。〕

  怒而桡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曹操曰:以利劳之。〕

  (亲而离之)

  〔曹操曰:以间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

  〔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

  机在目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况

  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

  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

  。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

  千里而馈粮,

  〔曹操曰:越境千里。〕

  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

  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

  〔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无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再载;

  〔曹操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用粮,后遂因食于敌,

  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曹操曰:兵甲战具,取用于国中,粮食则因敌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

  〔曹操曰:军行已出界,近于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

  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六。

  〔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于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

  破费也。〕

  公家之用:破车疲马,甲冑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七。

  〔曹操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上艹下忌][上艹下干]一石,当吾二十石

  。

  〔曹操曰:[艹忌],豆[禾皆]也;[禾干],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

  石乃得一石。〕

  故杀敌者,怒也;

  〔曹操曰:威怒以致敌。〕

  取敌者,货也。

  〔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

  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军为官,卒长一

  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

  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

  进励士也。〕

  而更其旌旗;

  〔曹操曰:与吾同也。〕

  车杂而乘之,

  〔曹操曰:不独任也。〕

  卒共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曹操曰:益己之强。〕

  故兵贵速,不贵久。

  〔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将贤则国安也。〕

  〈谋攻篇〉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曹操曰:兴师深入长驱,拒其都邑,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得之,为

  次也。〕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曹操曰:《司马法》曰:「万二千五百人为军。」〕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为旅。〕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自校以上至百人也。〕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以下至五人。〕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战而敌自屈服。〕

  故上兵伐谋,

  〔曹操曰:敌始有谋,伐之易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将合也。〕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成也。〕

  其下攻城。

  〔曹操曰:敌国已收其外粮城守,攻之为下也。〕

  攻城之法:修橹、轒辒,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后已。

  〔曹操曰:修,治也。橹,大楯也。轒辒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

  。具,备也。器械者,机关攻守之总名,飞楼云梯之属。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

  城也。〕

  将不胜心之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曹操曰:将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缘城而上,如蚁之缘墙,必杀伤士卒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破人之国而非久也,

  〔曹操曰:毁灭人国,不久露师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曹操曰:不与敌战,而必完全得之,立胜于天下,则不顿兵挫锐也。〕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谓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操所以倍兵围

  下邳,生擒吕布也。〕

  五则攻之,

  〔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

  倍则分之,

  〔曹操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

  敌则能战之,

  〔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奇伏以胜之。〕

  少则能守之,

  〔曹操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

  不若则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

  〔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

  辅隙则国弱。

  〔曹操曰:形见于外也。〕

  故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是谓縻军。

  〔曹操曰:縻,御也。〕

  不知军中之事,而同军中之政,则军士惑矣。

  〔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

  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则军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也。〕

  军士既惑既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曹操曰:引,夺也。〕

  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

  知众寡之用,胜。

  上下同欲,胜。

  〔曹操曰:君臣同欲。〕

  以虞待不虞,胜。

  将能而君不御,胜。

  〔曹操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

  此五者,胜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形篇〉

  〔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孙子曰:

  昔善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曹操曰:守,固备也。〕

  可胜在敌。

  〔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敌之虚懈也。〕

  故善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可胜。故曰:胜可知,

  〔曹操曰:见成形也。〕

  而不可为也。

  〔曹操曰:敌有备故也。〕

  不可胜,守;

  〔曹操曰:藏形也。〕

  可胜,攻也。

  〔曹操曰:敌攻己,乃可胜。〕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余。〕

  昔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胜也。

  〔曹操曰:喻其深微。〕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者也;

  〔曹操曰:当见未萌。〕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

  〔曹操曰:争锋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视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曹操曰:易见闻也。〕

  所谓善者,胜易胜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

  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

  故其胜不殆,

  不殆者,其所措胜,胜败者也。

  〔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

  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

  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

  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

  地生度,

  〔曹操曰:因地形势而度之。〕

  度生量,量生数,

  〔曹操曰:知其远近广狭,知其人数也。〕

  数生称,

  〔曹操曰:称量己与敌孰愈也。〕

  称生胜。

  〔曹操曰:称量之故,知其胜负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