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

《皇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等 选辑

  卷一  宋学士文集一(颂 表 叙)
  卷二  宋学士文集二(议 记 铭 题跋)
  卷三  刘诚意文集(颂 序 跋)
  卷四  王忠文公集(序 记 诏诰 议 疏)
  卷五  宋文恪集(碑记) 贝清江集(序)
  卷六  苏平仲文集(制)
  卷七  朱学士集(序) 桂正字集(疏)
  卷八  叶居升奏疏(疏)
  卷九  方正学文集(颂 铭 书 序 记)
  卷十  金川玉屑集(策 书 序 记)
  卷十一  解学士文集(封事 颂 序)
  卷十二  王翰林奏疏(疏)
  卷十三  荣国恭靖公集(颂 书)  定兴忠烈王集(檄 露布)
  卷十四  蹇忠定公疏(疏) 夏忠靖公集(颂 疏)
  卷十五  杨文贞公文集一(勑 疏 颂)
  卷十六  杨文贞公文集二(序 记 题后 碑)
  卷十七  杨文敏公文集(颂 记 序 杂着)
  卷十八  金文靖集(赞 颂 序 杂着)
  卷十九  胡祭酒集(序) 胡忠安奏疏(疏)
  卷二十  黄忠宣文集(书 序)
  卷二十一  邹庶子奏疏(疏) 李忠文奏疏(疏)
  卷二十二  王忠肃公奏疏(疏) 周文襄公集(疏)
  卷二十三  张中丞奏疏(疏) 刘黄门奏疏(疏)
  卷二十四  孙司马奏议(疏)
  卷二十五  周学士奏疏(疏) 吴学士奏疏(疏)
  卷二十六  王抑庵集(记)
  卷二十七  杨文定公奏疏(奏) 陈芳洲文集(诏 敕谕 疏)
  卷二十八  王靖远忠毅侯奏疏(疏)
  卷二十九  范司训奏疏(疏)
  卷三十  陈文定公澹然全书(序 记)
  卷三十一  刘忠愍公奏疏(疏)
  卷三十二  薛文清公集(序) 岳文毅公集(议 序)
  卷三十三  于忠肃公文集一(疏)
  卷三十四  于忠肃公文集二(疏)
  卷三十五  朱简斋先生奏议(疏)
  卷三十六  李文达文集(疏 碑记)
  卷三十七  徐武功文集(疏 碑畧)
  卷三十八  商文毅公文集(疏 序 记)
  卷三十九  王端毅公文集(状)
  卷四十  杨大司农奏疏(疏)
  卷四十一  马恭襄奏疏(奏疏) 李中丞奏疏(奏疏)
  卷四十二  白恭敏奏疏(疏)
  卷四十三  王庄毅公奏疏(疏) 李襄敏公奏疏(疏)
  卷四十四  周文安公集(疏) 耿文恪公集(疏)
  卷四十五  林庄敏奏疏(疏)
  卷四十六  项襄毅公集(疏 记)
  卷四十七  章恭毅美疏(疏) 锺恭愍公疏(疏)
  卷四十八  彭文宪奏疏(疏) 刘文安公奏疏(疏)
  卷四十九  王张二公奏疏(疏(王崇之) 疏(张海))
  卷五十  张方洲集(疏 书 疏 碑)
  卷五十一  刘文和集(疏 记)
  卷五十二  刘文靖公奏疏一(奏疏)
  卷五十三  刘文靖公奏疏二(疏)
  卷五十四  李西涯文集(状 序 记 疏)
  卷五十五  韩襄毅集(记 序 疏)
  卷五十六  姚文敏公集(疏)
  卷五十七  郭定襄忠武侯奏疏(疏) 杨颕国武襄公奏疏(疏)
  卷五十八  戈中丞奏疏(疏)
  卷五十九  叶文庄公奏疏一(疏)
  卷六十  叶文庄公奏疏二(疏)
  卷六十一  余肃敏公文集(议)
  卷六十二  马端肃公奏疏一(疏)
  卷六十三  马端肃公奏疏二(疏)
  卷六十四  马端肃公奏疏三(疏)
  卷六十五  徐文靖公奏疏(疏)
  卷六十六  杨文懿公奏疏(疏)
  卷六十七  椒丘文集(疏 书 记)
  卷六十八  秦襄毅公奏疏(疏) 许襄毅公奏疏(疏)
  卷六十九  王威宁文集(疏)
  卷七十  徐中丞奏疏(奏疏)
  卷七十一  丘文庄公文集一(疏 议)
  卷七十二  丘文庄公文集二(议)
  卷七十三  丘文庄公集三(议)
  卷七十四  丘文庄公文集四(议)
  卷七十五  丘文庄公集五(议)
  卷七十六  丘文庄公奏疏(疏)
  卷七十七  青溪漫藁一(疏)
  卷七十八  青溪漫藁二(疏 书)
  卷七十九  刘忠宣集(疏)
  卷八十  白康敏公奏疏(疏) 彭惠安公奏疏(疏)
  卷八十一  徐司空奏议(疏)
  卷八十二  徐司空巡抚河南奏议(疏)
  卷八十三  杨文恪公集(书 记) 邹庶常奏疏(疏)
  卷八十四  罗文毅公集(疏 书)
  卷八十五  韩忠定公奏疏(疏)
  卷八十六  林贞肃公集一(疏)
  卷八十七  林贞肃公集二(疏)
  卷八十八  林贞肃公集三(疏 序)
  卷八十九  屠康僖公集(疏 记)
  卷九十  李□□奏疏(疏) 董□□奏疏(论)
  卷九十一  程篁墩文集(集)
  卷九十二  杨中丞奏疏(疏)
  卷九十三  原襄敏公奏疏(疏)
  卷九十四  王庄简奏疏(疏)
  卷九十五  章枫山文集(疏 书 记)
  卷九十六  储文懿公文集(疏 书)
  卷九十七  谢文正集(疏) 费文宪公集(疏 书)
  卷九十八  乔庄简公文集(疏)
  卷九十九  彭襄毅奏疏(疏) 王康毅奏疏(疏)   
  卷一百  李康惠奏疏(疏)
  皇明经世文编卷之一
  方禹修先生 陈眉公先生评定
  华亭陈子龙卧子 宋征璧尚木 徐孚远闇公 周立勋勒卣选辑
  宋学士文集一(颂 表 叙)
  宋濂
  颂
  平江汉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平江汉颂【平陈友谅】
  天命 皇上为亿兆生民主。文法甚简老旌麾所向。悉臣悉庭。初以一旅之师。兴濠泗间。遂抚淮南。平江东。攻浙东西下之。版图所入。方数千里。定都江左。发政施仁。戴白之叟。垂髫之童。亟泳至化。皡皡熙熙。如承平时。于时陈友谅据有江汉之地。僣居大号。贼杀其主。饬修蒙冲。虐驱烝黎。如蹈水火。不自度力。又集蜂蚁之众。直窥豫章。三月不解。 皇赫斯怒、乃召群臣于庭而告之曰、陈虏不道、敢屡予侮、昔者荡摇我边方、侵轶我姑孰、伺侦我金陵、莱尔一二臣邻之力、攻而败之、予亦亲覆其穴巢、中宵窜走、假息武昌、予不忍追歼之、冀其悔祸以自逭于天刑、癸卯之夏、乃复围我豫章、是其凶德无厌、自取殄灭、此天亡之时、天之明威、予不敢不顺、唯尔熊罴之、不二心之士、尚弼予以成厥功群臣曰都、于是右丞臣达、参知政事臣遇春、帐前亲兵指挥使臣国胜、同知枢密院事臣永忠、臣通海、备厥戎器。简厥师徒以俟。七月癸酉、 上躬擐甲冑、禡纛龙江、帅楼船数百。蔽江而上。陈虏大詟。解围而逃。丁亥、与我师遇鄱阳湖之康郎山。戊子 上分舟师为十二屯。命达遇春永忠突入虏阵。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雷鍧。波涛起立。飞火照耀。百里之内。水色尽赤。焚溺死者动一二万。流尸如蚁。满□无际。巳丑、焚伪平章舟。刈戮余二千。辛卯复酣战。虏将张定边素枭猛。 上亲御之。将士皆死战。历一二时。遇春等左右夹击。杀士卒无算。张中矢百余而退。潜保小山。不敢吐气。我师亦据湖口。扼彼喉衿。列栅南北江岸。置火筏中流。水陆严戒。以候其发。八月、虏食尽。遣舟五百艘掠粮都昌。又为我大将所获、壬戍虏计穷冐死突出。将上趋九江。 上命诸将一时俱合。其大战如戊子自辰达酉。督战益急。友谅中飞矢毙于舟中。癸亥降其众五万。 上命释之不戮一人凯歌而旋。舳舻相御。旌旗翻不疾不徐委蛇而来。铺扬雅饬万姓欢迎。俯伏道左山川草木皆有喜色告庙饮至、行赏论功、赐遇春田若干、永忠田若干、其余将士赉金缯有差、以此二事为比使实既称更见谦约臣稽在昔曹操治水军八十万来攻孙权。而周瑜黄败之于赤壁苻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以侵晋。而谢玄谢石败之于淝水。然赤壁不过一焚而走。淝水亦不过军乱而奔初未尝大战也而史臣且书之。以为千古美谈。矧今湖口之捷血战累日。天地为之晦冥、日月为之无光山河为之震荡、其神功骏烈。炳耀铿鍧。与天无极。较之二国。未足多让、而歌咏不作。非甚阙典欤。臣谨备着其事撰为词颂一通、以流鸿续于无穷、以俟太史氏之采录云、其词曰、 天眷有德、实为哲皇、肆其神、以靖寇攘、义旄东指罔敢弗恭、风烈虎啸、云游龙骧、长淮既归。江左攸属。浙之东西。树侯置牧。乃建国家。以奠南服。以怀中原。以控西蜀。蠢尔小丑。敢雠大邦。集其凶顽。蜂猬斧螗。轻涉我疆以跳以踉亦既剪刈。僵骸覆江。洊齐六军。直倾其穴。释而勿诛。俾自惩制。阖胡不然。复豕而咥。翘其虫臂。当吾车辙。 皇明震怒、历告在廷、是决不悛、命将往征、尔选舟师、尔整甲兵、漕尔糗粮、各尔诚、摇光在中。夷则之月。禡牙江滨。 皇秉巨金戊。以誓以戒。以速其发。纪律精明。飙火奋激。旟旐扬扬。艂艭将将。矛戈洸洸。铠冑明明。载怒载厉载飞载扬。雄威所吞。巳无荆湘。既与虏逢。大呼冲击。药腾藜驳。星流火戟。虐焰电奔。巨轰雷劈。杀气冥蒙。不辨咫尺。矢锋所贯。什伍联联。纵横交纽。命陨弗颠。攒桅凑颿。笋束猬编。流尸塞川。舟行弗前。虏魄既裭。扶创而逸。聚于湖奥。仅存喘息。我方植栅。江之南北。火筏在流。掩蔽如翼。越历四旬飞走途穷将冐万死。以绝其冲。我师见之。千橹如龙似兔走而鹰之从酣战六时。由辰达酉。仆姑一发。殪此酋首。贯睛及颅。仆若枯柳大憝既除。余不能丑。虎相告言。我诚不振我革我顽。我归至仁。谁谓培塿。可高嶙峋。舟拜稽首、来降来臣、 皇曰俞哉、汝俘予受、宥汝弗刘、予汝父母汝冻予衣、汝饥予哺、昔何昏迷、今始撤蔀、奏凯而旋、骑吹欝摇。形干乐歌。节以镯铙。饮至于庙。颁赏干朝。帛堆其家肉登其庖都人聚观。举手加额。或叹或谣。有声啧啧。干戈相寻。匪一朝夕。自今升平。可坐而筴。俱拟平淮西碑惟 皇神武。动则克之。群策尽屈四方式之。惟皇宽慈。降则释之。义声动荡。畴能敌之。惟 皇明断。遇事即决。洞见千里。不隔一发。所以四征成此骏烈。小大毕朝。孰敢肆孽。在昔赤壁。泊乎合淝。事以幸集尚传策书。况兹之功。俊伟赫熹。揆古无让。可无咏诗臣虽微贱、文字是职、对扬 皇休、并献臣臆、三代以还、用仁兴国、 皇宜遵行、永作民极、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凤阳新钟】
  皇帝既正大统、建都江表、德绥威詟、万邦咸臣、用群臣奏临濠为龙飞之地、赐名曰凤阳、南北民大和会百族错居动十万数。然而物大而盛不假器齐一之无以严昏旦之禁。乃诏江阴侯吴良监铸大锺。以定众志。以俾治化。侯之受 诏、遣使者至富春山中、征金工何成、谕以 天子明命、即日帅其属十六人以从。相地凤阳城东三里。搏泥成范。词意古奥画其铣角冲之度。侈弇为良。篆带以方。候其燥刚。始穿一十又三。炼青赤铜六万五千斤。筮以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巳巳莅事、厥明、侯具法服、以牛一羊一豕一祝告先冶之神。礼既成。钥咸兴。鼓动风气炎光赫曦。上贯霄汉。模画质劲非常手笔锋液既澄气愤云泄循窦而入。肃肃有声。阳施阴凝劲质斯具。越二日辛未、乃发、复取牲血涂其衅隙。以厌除不祥。锺高十六尺有五寸。厚六寸。径十尺有五寸围三十四尺有奇。混融其轮圆。炜烨其容辉。信技殚于人巧。妙夺于神功者也。于是营构层台。副以簨簴聚千夫之力。巨絙而登之。一杵之撞隐隐阗阗。雷旋电奔。震撼太虗。遐迩闻者。靡不耸愕。会濂沪从 青宫幸凤阳。亲观盛美。侯遂请濂为之颂、濂闻先王之世。论序有本金部有七。黄锺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锺又为黄锺之本。所谓景锺大锺也其受至于九斛而止律吕由是而应。阴阳由是而均。夫岂细故也哉。秦汉以来。寖失故法。小锺或数尺大锺或容千石皆不本于律度今我熙朝稽古右文。定于中制。倡导天地。孚洽神人。中和所致。嘉瑞毕协。增拓化原。亦于是乎有赖。非特严昏旦之禁而巳。濂待罪国史、以文辞为职业、义当发扬蹈厉、以鸣 国家之盛侯之有请不敢固辞、颂曰 维天穆清。鼓之雷霆适昭天声。百物以生。维 帝浚哲。法天之烈。大镛斯揭、元气喷泄。睠于濠梁。真龙飞翔乘阴御阳洗濯八荒。神物攸起。是为帝里。从者如雨于焉萃止。物大而丰。往来憧憧。节之以镛。罔敢弗恭乃饬凫氏。乃具炉锤。乃烹乃鬻。化金为水。赤气夜明如日之升流亟而頳。入窦有声。彬彬斐斐。功同神鬼。不鉏不铻。轮圆顺轨既启其型。敢爱斯牲。涂衅礼成。荧光如星。千夫齐力。台构悬植。交扛孔奭载考载击。宅兮囷囷。触兮贲贲。摩干荡坤。以警昕昏。发摅灵气。昭融品汇。物无疵疠年谷攸遂。博硕而庞。声与正通拓美集祥。熏于家邦。惟 皇建极。福之敷锡制器有赫。式和民则。稽乐之原。锺实为先。律吕以宣、功垂不刊。小臣作颂。有美无讽爰咨于众。是传是诵。
  表
  进大明律表
  进元史表
  进 大明律表【大明律】
  名虽曰表不作门六俳体
  臣闻天生烝民、不能无欲、欲动情胜、诡伪日滋、强暴纵其侵陵、柔懦无以自立、故圣人者出。因时制治。设刑宪以为之防。欲使恶者知惧而善者获宁。传所谓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者也。譬诸禾黍。必刈稂莠而后苗始茂方于白粲。必去沙砾而后食可飡。苟梗化败俗之徒不有以诛之。虽尧舜不能以为治。夫自轩辕以来。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渐着。其详弗可复知。逮魏文侯师于李悝。始采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汉萧何加以三篇。通号九章。曹魏刘劭又衍汉律为十八篇。晋贾充又参魏律为二十篇。唐长孙无忌等又取汉魏晋三家择可行者定为十二篇。大槩皆以九章为宗历代之律。总论至唐而上法意简严至于唐亦可谓集厥大成矣洪惟皇帝陛下、受亿兆君师之命、登大宝位、保乂臣民孳孳弗怠、其训廸群臣。谆复数千言唯恐其有犯。慈爱仁厚之意。每见于言外。是大舜惟刑之恤之义也。矜悯愚民无知陷于罪戾。法司奉谳。辄恻然弗宁。多所宽宥。是神禹见辜而泣之心也惩墨吏不得不用峻法此致治之本唯贪墨之吏承踵元弊不异白粲中之沙砾禾黍中之稂莠也乃不得巳。假峻法以绳之。是以临 御以来屡诏大臣更定新律至五六而弗倦者凡欲生斯民也。今又特 敕刑部尚书刘惟谦、重会众律、以协厥中、而近代比例之繁奸吏可资为出入者咸痛革之每一篇成。辄缮书上 奏揭于西庑之壁 亲御翰墨。为之裁定。由是仰见 陛下仁民爱物之心。与虞夏帝王同一哀矜也。易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言狱不可不谨也。书曰刑期于无刑、言辟以止辟。而民自不敢犯也。 陛下圣虑渊深上稽天理、下揆人情、成此百代之准绳。实有易书之奥旨行见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凡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有血气者。莫不上承神化。改过迁善。而悉臻雍熙之治矣。何其盛哉臣惟谦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明年二月书成应前至唐集成意篇目一准之于唐曰名例。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鬪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狱。采用巳颁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十八条。旧今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掇唐律以补遗一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分为三十卷其间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重轻之宜云。谨俯伏 阙廷、投进奉表以 闻、臣等诚惶诚惧稽首顿首谨言、洪武七年 月 日具官臣 等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