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总目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张昭曰,四部书目作十二卷,见宋史聂崇义传。〕
 
  三礼图二十卷 原释聂崇义集,(见玉海艺文类。)周显德中,参定郊庙器玉,因博采先儒三礼旧图,凡得六本考正,是否缋素而申释之,每篇自叙其凡,参以近世沿革之说,建隆二年五年丙寅,表上之,窦俨为叙,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拙多所驳正,崇义复引经以释之,其驳义及答义各四卷,率列于注释,诏颁行之,又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见经义考通礼类。)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礼记外传四卷 原释成伯玙。(见天一阁钞本。)
 
  礼记字例同异一卷 唐志不著撰人,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五礼名义十卷 孙玉汝撰。
 
  开元礼京兆义罗十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据开元已有义鉴,申术其说,今此又纲罗其遗坠云,(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遂初堂书目无京兆二字,旧本京讹作宗,今校改。〕
 
  开元礼类释二十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以唐礼繁重,故汇其名物,粗为申释。(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旧本释讹作绎,今校改。〕
 
  开元礼一百五十卷 萧嵩等撰。
 
  开元礼义鉴一百卷 原释唐萧嵩撰,既定开元礼,又以礼家名物繁伙,更取历代沿革,随文释义,与礼并行。(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本名义镜,此避太祖祖嫌讳。〕
 
  开元礼百问二卷
 
  〔东垣按:唐志,萧嵩撰,书录解题不著撰人。〕
 
  五礼精义十卷 原释唐太常博士韦彤撰,首载唐礼,参引古义,申释其文。(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续曲台,礼三十卷 王彦威撰。
 
  〔东垣按:宋志亦作王彦威,注云一作崔灵恩撰。〕
 
  礼略十卷 原释唐京兆府栎阳尉杜萧撰,采古经义,下逮当世,举沿革,附礼见文,以其言约旨详,故自题略云。(见文献通考。)
 
  礼粹二十卷 原释唐宁州参军张频纂,凡一百三十五条,直抄崔氏义宗之说,无他异闻,(见文献通考。)阙。(见一阁钞天本。)
 
  开宝通礼二百卷 刘温叟等撰。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开宝通礼义纂一百卷 原释皇朝翰林学士卢多逊等撰,多逊既定新礼,复因开元礼义鉴,增益为开宝通礼义纂一百卷,上之,诏与通礼并行,(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丧礼极义一卷 原释唐商价集,杂叙先儒五服轻重之论,然首末不伦,(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本作殷价,避太祖父讳作商。〕
 
  五服志三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据江都开元二礼,参引先儒所论轻重之制,盖唐人所编次云。(见文献通考。)
 
  丧服加灭一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杂记服制增损,文无伦次,(见文献通考两引。)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通考不著卷数。〕
 
  春秋谥法一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其法差多于周公谥法。(见文献通考。)
 
  周公谥法一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谥法始于周,学者录之,因托以名篇。(见文献通考。)
 
  谥例十卷 原释宋沈约撰,上采周秦,下至晋宋,君臣谥号,而以周公谥法为本。(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引作沈约谥法云,书目一卷,惟崇文目有之,学者就汲冢书采出,春秋谥法一卷,学者就杜预释例谥法篇采出,通考作谥别误。〕
 
  谥法四卷 原释梁贺琛撰,初沈约本周公之谥法,至琛又分君臣美恶,妇人之谥,各以其类标其目,曰旧谥者,周公之谥法,曰广谥者,约所撰也,曰新谥者,琛所增也。(见文献通考。)
 
  严昉云,读书志作沈贺谥法,云沈约撰,贺玚增。
 
  续古今谥法十四卷 原释唐户部郎中王彦威撰,因旧谥品援集故事,依沈约谥例,记梁以来至唐得谥官称姓名,又以单复为别。(见文献通考。)
 
  原叙礼乐之制,盛于三代,而大备于周,三代之兴,皆数百年,而周最久,始武王周公修太平之业,画天下以为九服,上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法度,方其郊祀天地,开明堂以会诸侯,其车旗服器,文章烂然,何其盛哉,及幽厉之乱,周室衰微,其后诸侯渐大,然齐桓赐胙而拜,晋文不敢必请隧,以礼维持又二百余年,礼之功亦大矣,下更战国,礼乐殆绝,汉兴,礼出淹中后、戴诸儒,共为补缀,得百余篇,三郑、王肃之徒,皆精其学,而说或不同,夫礼极天地,朝廷
 
  宗庙,凡人之大伦,可谓广矣,虽二〔东垣按:一本作百。〕家殊说,岂不博哉,自汉以来,沿革之制,有司之传,著于书者,可以览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东垣按:以上原卷三。〕
 
  乐类

  共四十八部,计一百八十一卷。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一百作二百云,自历代乐仪,至阮咸曲谱,今核计实四十九部三百二卷,历代乐仪三十卷 原释唐叶律郎徐景安撰,总序律吕,起周汉迄于唐,著唐乐章,差为详悉。(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考不著卷数,王伯厚又引中兴书目作新纂乐书,宋志同太乐令壁记三卷 原释唐叶律郎刘贶撰,分乐元正乐四夷乐合三篇。(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考不著卷数,旧本令讹作合,今校改。〕
 
  乐府古题真解一卷 原释唐吴竞撰,释古乐曲所以名篇之意。(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唐志、遂初堂书目、通志略并作要解,宋志,要解二卷,通考古乐府,乐府古题要解共十二卷。〕
 
  乐府解解一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与吴竞所撰乐府古题颇同,以江南曲为首,其后所解差异。(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志略作刘餗撰,通考不著卷数。〕
 
  乐府古今解题三卷 原释唐郗昂撰,或云王昌龄撰,未详孰是,旧云古今乐府解题,又云古题所载曲名与吴竞所撰乐府解题颇异,复有唐李百乐辞,今定为乐府古今解题。(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唐志亦作郗昂撰,注云一作王昌龄,宋志,一卷,王昌龄撰,上有续字。〕
 
  声律要诀十卷 原释唐田琦撰,推本律吕,及制管定音之法,文虽近俗,而于乐理尤谙焉。(见文献通考。)
 
  乐府杂录一卷 原释唐段安节撰,其事芜驳不伦。(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宋志二卷。〕
 
  羯鼓录一卷 原释唐南卓撰,羯鼓夷乐,与都昙答鼓,皆列于九部,至唐开元中,始盛行于世,卓所记多开元、天宝时曲云。(见文献通考。)
 
  大周正乐一百二十卷 原释周翰林学士窦俨撰,显德中,俨奉诏集缀,其书博而无次。(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八十八卷,俨作严,传写之误。〕
 
  乐苑五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叙乐律声器凡二十篇。(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志,陈游撰。〕
 
  周优人曲辞二卷 原释周吏部侍郎赵上交、翰林学士李昉、谏议大夫刘涛、司勋郎中冯古,纂录燕优人曲词。(见文献通考。)
 
  景祐大乐图二十卷 原释皇朝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聂冠卿撰,景祐二年,大乐署以律准考定雅乐献之,上召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李照,问钟律大要,照请用黍尺求声,遂命照制新乐,冠卿讨论故事,据经义多所损益,以御制乐曲及钟律议说,制器之法,与古今乐器图象之异,为书一百二十六篇上之,(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聂崇义。〕
 
  大乐图义二卷 原释皇朝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撰,受诒考试太常乐工,因集古乐钟律器用之说,上列为图,从释其义,并今乐署阙典所当釐补者,更为杂论七篇奏之。(通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音乐类两引崇文目并同。〕
 
  琴操三卷 原释晋广陵相孔衍撰,述诗曲之所从,总五十九章。(见文献通考。)
 
  陈诗庭云,书录解题,琴操一卷,不著撰人,引中兴书目云,晋广陵守孔衍,以琴调周诗五篇,古操引共五十篇,今周诗篇同,而操引财二十一篇,盖陈伯玉所见非全书,此作三卷,疑即五十篇本也,然云总五十九章,则又小异。
 
  琴谱三均手诀一卷 原释宋谢庄撰,叙唐虞至宋世善琴者姓名,及古典名言,琴通三均谓黄钟仲吕无射。(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考不著卷数。〕
 
  琴手势谱一卷 原释唐道士赵邦利撰,记古琴指法为左右手图二十一种。(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通考,势作世,邦利作邪利,俱误,今校改。〕
 
  金风乐一卷 原释唐元宗撰,盖琴曲名,(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琴书三卷 原释唐翰林待诏赵惟暕撰,略述琴制,叙古诸典及善琴人姓名。(见文献通考。)
 
  琴谱十三卷 原释唐陈康士撰,按康士作琴曲一百章,谱十三卷,宫调二十章,商调十章,角调五章,征调七章,琴调五章,黄中十章,离忧七章,沈湘七章,侧蜀七章,缦角七章,玉女五章,其谱散亡,今书旧目有琴调六章,琴谱一卷,残缺无首尾,所载乃楚角宫黄钟侧蜀琴调数篇,余皆亡,(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考三十卷,旧本题陈士康三字误倒,今校正。〕
 
  琴谱叙一卷 原释陈康士等撰,康士字安道,以善琴知名,尝撰琴曲百篇,谱十三卷,进士姜阮、皮日休皆为叙以述其能,康士谱今别行。(见文献通考。)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无叙字。〕
 
  琴调四卷 原释陈康士撰,楚调五章,黄钟调二十章,侧蜀琴调皆一章,(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三卷。〕
 
  琴调谱一卷 陈康士撰。
 
  离骚谱一卷 原释陈康士撰,依离骚以次声,(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大唐正声新拉琴谱十卷 原释唐陈拙纂,集琴家之说,不专声谱,(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旧本拉讹作祉,今校改,唐志作新址,玉海引崇文目及通志略作新征,并误。〕
 
  广陵止息谱一卷 原释唐吕渭撰,晋中散大夫嵇康作琴调广陵散,说者以魏氏散亡自广陵始,晋虽暴兴,中止息于此,康避魏晋之祸,托之于鬼神,河东司户参军李良辅云,袁孝已窃听而写其声,后绝其传,良辅传之于洛阳僧思古,思古传于长安张老,遂著此谱,总三十三拍,至渭又增为三十六拍,(见献通文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吕谓,注云渭一作滨。〕
 
  无射商九调谱一卷 原释唐萧祐撰,祐因胡笳推无射商,自创为九调,(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通考两祐字并作帖,误,今校改,宋志亦作祐,注云一作祜。〕
 
  东杓引谱一卷 原释唐协律郎李约〔东垣按:陕西通志引崇文总目有小注勉子二字。〕撰约患琴家无角声,乃造东杓引七拍,有麟声绎声,以备五音,(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宋志作琴曲东杓谱叙。〕
 
  琴声律图一卷 原释唐恭陵署令王大力承诏撰,图琴制度,以六十律旋宫之法次其上,前叙历引诸家律吕相生之术,(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一本大力作大方。〕
 
  琴雅略一卷 原释唐殿中侍郎齐嵩撰,概言创制音器之略,(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考原作齐<木嵩>误,今校改。〕
 
  琴德谱一卷 原释唐因寺僧道英撰,述吴蜀异音及辨析指法,道英与赵邦利同时,盖从邦利所授,(见献通文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垣按:邦利、通考亦讹作邪利,今校改,下琴式图原释同。〕
 
  沈氏琴书一卷 原释沈氏撰,不著名,首载嵇中散四弄,题赵师法撰,次有悲风三峡流泉渌水昭君下舞间弦,并胡笳四弄,题盛通师撰,盖诸家曲谱,沈氏集之,(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张澹正琴谱一卷 原释茅仙逸人张澹正撰,不详何代人,解琴指法。(见文献通考。)
 
  琴谱一卷 原释梁开平中王邈撰。(见文献通考。)
 
  小胡笳十九拍一卷 原释伪唐蔡翼撰,琴曲有大小胡笳,大胡笳十八拍,沈辽集,世名沈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祝氏不详何人,所载乃小胡笳子,(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琴调一卷 原释伪唐蔡翼撰,(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琴杂说一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盖琴家杂集器图声诀之略。(见文献通考。)
 
  琴调三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无射商角诸谱皆亡其曲名,(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琴谱四卷 原释不著撰人名氏,凡四大曲,一曰别鹤林,其三皆失其名而谱存,今留以待知琴者,(见文考献通。)阙。(见天一阁钞本。)